本帖最后由 爱是一种感觉 于 2012-2-5 14:59 编辑
所以讲我们参禅的,或者修密宗的,或者是修净土的,譬如净土宗经常讲一句话: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念到阿弥陀佛都没有了,念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不是想不起来,没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了。可是你说我睡着了?——不是睡着,很清醒。那么心里有别的杂乱思想没有呢?——没有,杂乱思想都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他这个时候就是意识的现量。 这种现量的境界,参禅的,修密宗的,乃至于这个念佛,经常会呈现。实际上有时候普通人乃至一个写文章的文人,一个艺术家也经常碰到这个境界。一个文人,思考一个问题,想写文章,写写写……有时候下笔啊,笔拿着,呆住了,好像怎么没有思想了,可是前面一个人走过来知不知道?——知道呀!街上有车子是否听见了?——听见了!什么都知道。知道以后呢,一下好像停顿了。也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很轻灵,心境很空灵。这个情况是意识的现量。 所以一般学佛的人,乃至一般哲学家、心理学,把这个第六意识的现量到达了这时,加上自己意识的比量,比量就是比较性的,“哦,哎哟!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比量。怎么比量呢?比量不是你那个原有的知识,(而是)比较性、相对地来下注解。所以世界一切的学问、一切的理解都属于比量,没得现量。到现量来的时候没有比量。勉强拿逻辑来讲,这个心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那么现量的境界,就是以第六意识这个现量的境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六根大定,六根清净,不过是现量而已。“一念不生全体现”,意识的现量而已。乃至密宗所讲的,像西藏的密宗最高的无上瑜伽的大手印,这么一拍之下,万念皆空,认为这个大手印是道,实际上还是第六意识现量而已,没有什么。不过有许多人因为在这个地方悟到了,认为就是悟了。这个时候悟了,大家没有智慧的比方,他就错了。这个是现量中间你起了一个比量的念头了“唔!这一下是空,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本来面目。”实际上,这个是比量的作用。 所以现量在第六意识用的最多。我们第六意识,平常我们所有的思想,任何的学问(都是属于比量)。比量就是分别意识,就是意识在分别。那么这个意识的分别,习惯性地,比如我们一个学哲学的人,经常他讲话,他的动作,乃至于做人,因为我们也教哲学,我经常就笑那些哲学系的同学,你看你那个一身的细胞都变成哲学了,那个样子都是哲学味,成了神经兮兮的样子。他那个比量的意识已经形成一个意识的形态了。就是说每一个思想,他构成一个习惯了,所以我们现在心理学一般的翻译,叫:“意识形态”。这个 习惯性的意识,这个比量的作用,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形态了。这是凡夫境界的心理,是属于比量。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无法下载。本人花了两个多小打字、校对而得。上传人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