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54|回复: 2

[事迹传记] 虚云老和尚--《高僧行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云老和尚--《高僧行谊》
虚云老和尚
(本文从陈秀慧善知识撰述之《高僧行谊》录入)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
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
向孤峰顶,直殉钓鲤;入大海底,拔火煮沤
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咒不唧留。
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这是近代中国佛门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老和尚,在晚年所作的自题诗。我们从其中“抛却己事,专为人忧”一句,就不难感受到这一位毕生充满传奇、险难的佛门宗匠,其无哉利他、不忍众生苦的菩萨情操!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内地寺院扰攘不安。当时一百一十岁的老和尚,本有机缘留止香港弘法,然因师念及:“我倘留港,则内地数万僧尼,少一人为之联系护持,恐艰苦益其;于我心有不安也,我必须回去!”此番心语可作为师之大无畏菩萨护法精神的具体表露!


    虚云老和尚生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示寂于一九五九年,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师之弟子苏春圃居士归纳师住世时有“十难四十八奇”,第一奇即呈“生为肉球”。师俗姓萧,为梁武帝萧衍的后裔,湖南湘乡人;父玉堂公,母颜氏。玉堂公与夫人年逾四十而无后,乃相偕祈子于观音亭,归而于夜睡中,同梦一青袍长髯者,头顶观音、脚跨猛虎,跃卧榻上,颜氏遂有娠。师初出世时为一肉团,母因此惊骇气壅而死。翌日,得一卖药老翁相助剖开肉团,个中所出男婴即师也!师由庶母王氏抚育,“生而茹素,不乐世典,见佛像、梵书则喜”。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 O年)师十一岁,以师兼祧继叔,祖母周氏为订两门亲事。十七岁时,师奉父命迎娶田、谭二氏,师虽与彼同居而无染。师时常为田、谭二氏讲说佛法,二女亦多能领悟,夫妇竟成闺中净侣法友,此又一奇也!


    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师十九岁决志离俗,潜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请常开老人为剃度师。翌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师惟恐俗家父亲寻访,隐居于后山岩洞,专礼万佛忏。三年后,师二十三岁,以玉堂公告老还乡,师乃回寺门任职事,时为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玉堂公旋即于同治三年谢世,庶母王氏遂领二媳人佛门为尼。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师二十七岁,于鼓山任职四年后,为效法古德苦行,乃辞去职事,散尽衣物,仅留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再回后山过岩洞生活。三年穴居生活,师食松毛、饮裥水,衣不蔽体、须发盈尺,望之若魅,人见怖畏!后幸赖天台山华顶龙泉庵融镜老法师点化,师始悟“持身不如持心”,应效学菩萨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法,如此才是修行正途,时为周治九年(公元一八七O年),师三十一岁。师自三十二岁至四十二岁,遵照融镜老法师教诲,行脚参学于浙江、江苏名刹,寻访善知识。


    光绪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师四十三岁.自省出家二十余年,愧道业末成,为报父母养育深思,发心朝山——自普陀山法华庵三步一拜,直至山西五台山。师于该年七月初一起香,历时二十三个月,在光绪十年六月圆满拜香超度父母的心愿。师追忆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也因此体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朝山途中,师曾陷人饥寒交迫、痢疾待毙的险境;多亏文殊菩萨所化身的乞丐文吉及时援救,才得以化险为夷——此亦成为日后众所称美的感应事迹!师于朝礼五台山后,即顺道参访山西、陕西的名山胜境。四十六岁那年春天,与觉朗等多位法师,同住终南山南五台的大茅篷。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师四十八岁静极思动,自南五台下山入四川,沿西康、西藏,直人佛国印度。尔后,复从水路至锡兰、缅甸;最后,由陆路抵达云南,所到之处,以朝礼圣地为主。师于云南参礼鸡足山迦叶尊者道场(洱海东方)后,经贵州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参访,时为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此两年中,师身行万里,除渡诲搭船外,余皆步行。师有如下之感言:“水驿山程、霜风雪雨,碛砂峻岭、岛屿梆椰;境风日变、心月孤悬。体力增强、步履轻捷;不特不觉行旅之苦,反思昔日放逸之非!古人谓读万卷书,须行万里路,良有以也。


    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公元一八九O年至一八九四年),师(五一至五五岁)行脚于浙江、江苏与安徽,或游学参方,或住茅篷研习经教。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江苏高呈寺连打十二个禅七。师于腊月第八个七、第三晚六支香开静时,因手溅着护七所冲的开水,手中茶杯坠地、应声而碎;师顿断疑根、当下开悟,有偈曰:



“怀于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云: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苏春圃居士曾归结师五十六岁前是“福慧双修、随缘消业”的自度时期;五十六岁之后,则是“无我无私、到处开荒”的度他时期。




    师后半生“抛却己事,专为人忧”的菩萨行,具体表现在弘法利生、建寺安僧等道务上;行化区域,除中国内地外,还远及海外。四众弟子得戒度者万余人,乞戒皈依者百十万人;重建祖师道场、大小寺院,总计八十余刹——以宏丽著称者如云南云栖寺,以庄严著称者如粤北南华寺及乳源云门寺。师清苦淡泊,百年如一日,总是:“一笠、一拂、一Chuan、一背架、一衲”随身,不住现成寺院,不接受丰厚供养。印顺法师于《怀念长老想起佛教》文中,提及师到处修复废圮的古刹,领众搬砖运土,而又不忘坐香参究、早晚课诵、半月诵戒,保存古代禅门风规,最难能可贵的是,师功成而不居,随缘修复,随缘付托,无丝毫私心!师圆寂前一个月,对来访的弟子开示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做去;做好之后,就要像这块竹板一样,空无所有尸师以“照见五蕴皆空”的般若妙慧,受一切苦不以为劳,于诸功德不取不舍,表现出真修菩萨行者的本色!





    一九五一年,师一百一十二岁,遭逢前所未有的灾难,于粤北云门寺被匪徒以木棍、铁棒毒打,五窍流血、肋骨折断;众人皆以为,师必死无疑。是时,师人甚深禅定,梦至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并遵弥勒之嘱咐:“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继续住世。震惊中外的‘云门事变”后,师一本“不忍圣教衰”的悲怀,独力周旋,促请颁布共同纲领、允许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要求速订佛寺保存及管理办法等,对于一发危秋的佛门,有继绝举废的功劳。


    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师以一百二十高龄示寂于江西云居山,遗偈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又曰:“正心正念,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师护法心切,至死不渝¨临终前,还谆谆告诫身边弟子:“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是我拼命争回的!”师殷切斯待弟子要坚决守护此一领僧衣,而永久保守的要件,便是人人“以戒为师”。




    师不只“抛却己事,专为人忧”,还泽及动物——曾有雄鸡及黄牛皈依、八哥念佛、双鹅绕佛、雄鹅立化、野狐得度等感化事迹。圆寂该年孟夏,师于众执事法师前,交代一己后事,谓:“……火化之后,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做成丸果,放之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激不尽!”并作偈曰:“虾恤蚁命不投水,吾慰水族身掷江;冀诸受我供养者,同证菩提度众生!”师慈眼视众生、等施无差别的菩萨行,诚令人敬佩得五体投地。惟愿有缘人恪遵师训,净参三学、坚持四念,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末法苦难众生作中流砥柱!



  虚云老和尚临走时最后遗言:
‘正念正心 养出大无畏精神 度人度世’

(本文从陈秀慧善知识撰述之《高僧行谊》录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7:43 , Processed in 0.21967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