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2 编辑
[/table]大图为古建、地质等方面专家现场勘察、分析华严寺周边坍塌原因。
小图为华严寺在边坡山体滑坡处拉起了“危险请勿靠近”的警戒线。
(记者 冯炜 摄)
本报讯(记者 文艳)华严寺遭遇滑坡、寺内两座千年古塔处境危险,近日引起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昨日,长安区召开华严寺塔保护工作专家研讨会,根据讨论意见,决定对塔和塬体进行全面监测,做好整体排水系统,原址就地保护。
现状
两座千年古塔处境危险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原有华严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贤首、四祖澄观、五祖圭峰等5座佛塔。因寺院处于少陵塬边缘滑坡地带,历史上多次滑坡使5座佛塔仅存两座,即杜顺塔和澄观塔,1956年这两座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杜顺塔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一大早,记者随同专家来到华严寺,但见该寺位于半山腰,通往寺院的道路没有硬化。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华严寺周边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寺内客堂、华严三圣殿、主房等多处建筑被塌方掉落的土方塌毁,僧人在多处拉起了“危险请勿靠近”的警戒线。
最令人担忧的是,处于两面斜坡之间的千年古塔处境也非常危险。其中建于唐代的杜顺塔的塔基已在滑坡中部分裸露,距离古塔一米左右的地面上裂开了长达数米的裂缝,澄观塔旁斋房的地基也遭到极大破坏。
原因
雨水偏多致边坡滑塌严重
为保护华严寺塔,省市政府高度重视,自2003年以来,长安区安排专项资金,对华严寺塔实施了塔体、塔基加固维修,塔周排水等工程,并委托专业部门对华严寺塔进行了沉降、倾斜观测,保证了华严寺塔本体的基本稳定。但由于华严寺处于滑坡地带,近年来雨水冲刷侵蚀,导致塔周边坡发生坍塌,直接威胁到华严寺塔的安全。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西安市雨水天气增多,导致边坡滑塌情况更为严重。
针对华严寺塔的保护问题,长安区多次组织国土、宗教、文物等相关部门,邀请古建、地质、结构等方面的专家到现场勘察,分析坍塌原因,提出护坡加固方案,请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专业部门对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并要求华严寺塔的管理使用单位华严寺寺委会停止在华严寺塔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做好塔周边的排水工作,保证文物和人员安全。
专家
原地保护 全面监测
为从根本上解决华严寺塔的安全问题,昨日,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和陕西省有关专家以及规划、宗教、文物、国土部门领导、佛教界人士到华严寺现场考察后,随即召开研讨会,明确下一步的具体保护方案。
根据专家讨论的意见,目前华严寺塔体本身相对稳定,塔体下面塬坡地质结构相对稳定,长安区将按照专家的意见,尽快委托专业部门编制相应保护规范和方案,做整体的排水系统,对塔和塬体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报相关部门审定后实施,以确保华严寺塔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