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6|回复: 0

[大德开示] 学诚法师问答(10月1日——10月2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2 编辑

感恩老师: 近日,父母来京居住了几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满意。但是,几次看病之后,我发现他们确实进入了老年的状态,机体的衰老已经不可避免,而随着几位兄弟相继过世,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日增。 生命短暂,轮回太苦。父母于我有生育教养之大恩。我想给他们讲中有成就救度法门,但他们一听就不想听了。我想劝他们修习心中心法的六字大明咒坐修仪轨,他们说坐不下来。我劝他们念佛,他们也不愿照着我说的样子去念。虽然他们嘴上说不信,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有所相信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的感觉。我不知道,该怎么指引他们,才能恰到好处。 大和尚: 现在的村民把水引下山,就是不给水给寺庙里吃。 政府也包庇他们。 法院判给我们,就是不执行。 我们能不能向中佛协反映。 可以这样理解 权,钱,性的关系是什么? 弟子于今众多佛教解说中看来却是疑心重重,师傅或说弟子可怜,或说弟子愚痴皆可。弟子今后亦有所打算,此次问为最后一问。 一、请教师傅《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瑜伽师地论》什么关系。 有说宗喀巴为弥勒菩萨太子转世,瑜伽师则是弥勒菩萨亲授,那如此看来两部当没有太多分别,然不知为何师傅于龙泉流法中多讲“次第”,少涉“瑜伽”呢?弟子看来“次第”道未必适合当今大众,一、“广论”来源,《菩提道次第广论》号称概略佛经三藏十二部,更有甚者或称阅读此经便可称阅尽三藏十二部。弟子实觉此举可笑,实有偷懒取巧之嫌。若是如此,那释迦佛陀当真不是什么觉者了,三藏十二部都说不尽如来种种意义,一部经书之力即使确有概括但难免导致大众得其皮毛便欣欣然得以得以,实是可惜,虽非法之过,但是传法者难免有不察之过。二、“次第”品有相当的背景,弟子看来宗喀巴大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严整戒律”而非其他,藏地情况和我汉地不同,我汉地本有天人一体之说,藏地古时则多好阶级、争斗。如今在我中原汉地却强分次第,这样无端会使很多人本能直修圣境堕为下乘,师傅应该明了“知”有时反而会生“惑”。师傅信奉累世重修自证佛道,但弟子认为此举若要推广实非善举,且不说众人根器,单说古有永明大师通晓百经,曾经以一是一心禅定阄,二是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请菩萨指点,得万善净土。诚然如古德大师所讲,有好以身证菩提者,心底是为自恃根高,好功德,难称真心救度众生者。试问,师傅曾真心求见菩萨佛主求教布道之法?若有,则弟子愚钝请师傅见谅,如无,弟子恳请师傅要深查细究,不误众生,不误师傅佛道。 二、关于正法之言。 上次师傅提及《大般若经》中所说授记500年正法,弟子查阅佛经中讲“我以佛眼观见证知。称誉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安隐住持现说法者亦以佛眼观见证知。称誉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佛涅槃后后时后分后五百岁。于东北方广流布耶。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我涅槃后后时后分后五百岁。于东北方当广流布。舍利子。我涅槃后后时后分后五百岁。彼东北方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乐书写受持读诵修习如理思惟为他演说。当知彼善男子善女人等。久发无上正等觉心。久修菩萨摩诃萨行。供养多佛事多善友。久已修习身戒心慧。所种善根皆已成熟。由斯福力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深生信乐。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佛涅槃后后时后分后五百岁法欲灭时。于东北方当有几许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1.若以经看来当是演说《大般若经》而非其他。2.后后,谁知道是哪个后了?但是师傅可敢说师傅已经深明佛意?正法500年,像法1000年,末法10000年确是真实不虚,但是如今我国佛教流行如何解释?弟子曾阅读过古德开示及当今“名僧”“上师”开示记录,说实话,千差万别亦!古德虽有一口一光明佛显现众人得见之能,不称神通。今人或有摧碑裂石之能便称佛陀再来,在我中原礼仪看来实是可笑。古德也言因果、地域。但是也要亲证自查才敢说。当今“上师”虽言佛道,连三经一论都没读,更不要说通,敢在世人面前称西方极乐是“化城”。弟子非是搬弄是非,只说师傅该当认清,我中原离开佛法久亦!当徐徐开拓,更当谨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却不应该学“大跃进”。事物推广哪有一蹴而就者? 三、佛学之独立性,佛学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为何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说相近的外道就是我之道呢?难道佛陀糊涂了?佛道有佛道的理解,这里我算是犯戒,请教师傅,师傅虽为方便开示,但怎能扯世间一切法与佛法或同?即便科学有与佛法相近,师傅当明擦秋毫,否则日后科学有与佛法相违,那时候当真如楞严经所说只是因为一丝的漏洞,佛教的根基变开示毁败了。“俗世法”与“出世法”各有独立,或可促进也当谨慎推广,小处不谨慎难保不是灭法的导火索。若俗世法和佛法能完全融合,何以佛陀、大德一再强调,僧人、佛法不准干涉俗世法? 四、上一问及弟子打算 弟子上次一问却有他意。师傅曾经讲过自己的心愿是广大禅宗“直指人心”。因此弟子有上次三问。不管禅、净、道谁好谁坏。“禅”若没有限制就是口言“打杀释迦”却难有其他修为。近代虚云算是个禅宗的高手、法华的能手、楞严的通家,但是后期开示中告诫弟子楞严要前证后,少听讲解开示呢?灾难重重单称大慈大悲观世音呢? 弟子虽明了“善知识”的重要性,但与师傅见解不同,“善知识”非人、非物乃法也。若我欲修“忍辱”“辱”为善知识,若我欲修不净,“脏”为善知识。师傅夙愿“直指人心”,怎么却心外求法呢?其实“直指人心”又能如何?师傅可曾想过?佛心就是佛吗?那佛体、佛足、佛识不重要?师傅也许说心生万法,那请教师傅是生了还是没生呢?因此弟子决意,以后但向红尘证菩提,却向经典问知识,待我自己看过、证过《楞严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大般若经》或一年、或十年、或数十年之后再有疑惑定求教于师傅,希望师傅不会逐弟子于门墙之外。弟子顶礼致谢!   修学《广论》者也可能偏执次第渐修,而迷失圆融,如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沩山云:此宗难得其妙,切须仔细用心,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此之谓也。岂似后世讲士,妄计积功累行,不明平等法性!又岂似今时狂禅,妄计即心即佛,不知差别义门者耶?”应该圆融和次第兼融,如莲池大师《竹窗三笔·华严论疏》说:“行布(次第)、圆融,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必去行布,则圆融何物?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则先后同归,首尾一贯,无缝无罅,何处觅其分裂也?”永明大师《万善同归集》说:“若约圆融门,则顺法界性,本自清净;若约行布门,则随世谛相,前后浅深。今圆融不碍行布,顿成诸行,一地即一切地故;若行布不碍圆融,遍成诸行,增进诸位功德故。点空论位,常居中道。不有而有,阶降历然;有而不有,泯然虚静。”   之所以推行学《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因为现代人深受科学的影响,用圆渐的大乘法易于广大有效接引学修,而汉地的传统佛教相对偏重于圆顿,而且宗派互诤、学修衰落,因此借用《菩提道次第广论》道次第理论体系来补助扶持汉传佛教,如太虚大师《人生佛学的说明》说:“佛学有二大原则:一曰契真理,二曰协时机。非契真理则失佛学之体,非协时机则失佛学之用。……以世界交通之故,已成为普遍之世界文化者,则为三事:一、现实的人生化,二、证据的科学化,三、组织的群众化。……大乘佛法,虽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然大乘法有圆渐、圆顿之别,今以适应重征验、重秩序、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当以圆渐的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另可参阅太虚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序》、《新与融贯》。 二、佛教的兴衰有别业不同,如宋朝元照律师《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千五百岁,俱睒弥国三藏与罗汉弟子互杀,恶魔外道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于是佛法灭尽。此据拘睒弥一国为言,或有处说五千年,或正像各千年,末法万年等,或六万年、七万年等,并众生业缘所见异耳。”五百年正法的兴起正是在“法欲灭时”。般若含容一切法门。 三、行菩萨道,需以佛法内明为根本,以佛法为究竟皈依处,但也宜明辨世法外论,乃至适当借用,如《瑜伽师地论》说:“菩萨求此一切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为令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速得圆满,非不于此一切明处次第修学能得无障一切智智。”《优婆塞戒经》说:“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说:“菩萨全以利生为事,若不透过世间种种法,则不能投机(投合机缘)利生。”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儒是世间法,执同则谤出世法,所以犯堕。今禀《华严》事事无碍之宗,如遍行外道同证解脱,又禀《法华》开显之旨,‘治世语言,皆顺正法’,故无过也。惺谷禅师云,为门外人说同句不同,彼必反生疑谤;为入门人说异句不异,彼必狃于旧习;为升堂人说双亦句,令知差别源委;为入室人说双非句,粗言细语,同归第一义谛。” 太虚大师《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说:“这菩萨行要能够适应今时今地今人的实际需要,故也可名为‘今菩萨行’。以简别向来只唱高调,名不符实的‘菩萨行’。‘今菩萨行’的实行者,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和品格、精博优良的佛学和科学知识,参加社会各部门的工作。” 四、我的真正心愿是在基本教理和戒律基础上诸宗并弘,非仅一宗一派。佛心本无二意,般若不舍一法,百花齐放,广引众生,才是真正佛教兴隆。《大般涅槃经》说:“众生非唯一性一行一根一种国土一善知识,是故如来为彼种种宣说法要。”《大智度论》说:“菩萨应学一切法。若一法不学,则不能得一切种智。学一切法者,用一切种门思惟筹量、修观通达。” 信佛者易得经典,不信佛者不乐经典,心不希贵,不成礼数。《优婆塞戒经》说:“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3:41 , Processed in 0.23799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