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81|回复: 19

[素食与佛教] 清净法师:不吃猪头肉,不怕猪敲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吃猪头肉,不怕猪敲门
最近开始闹猪流感,当然现在改了名,叫甲型流感,更具体一点叫甲型H1N1流感,很医学,改名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不雅,听着叫猪流感,可患病的都是人,让患者在忍受生理痛楚的同时还背负精神压力。我国现在也确认发现病例了,所以觉得危险在接近,不像以前,生病的都是美洲大陆的兄弟们。于是大家开始留意自己及周围人的体温和反应,担心突然身边冒出一个病毒携带者。搞得精神紧张,神经脆弱,想想,这是曾经的非典带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墨西哥发现的首位患者可能是一名4岁小男孩,比之前认为的病例要早两星期。这位小男孩名叫埃德加·赫尔南德兹,他的家乡是一个叫做拉格洛里亚(LaGloria)的小镇,附近有一家大型养猪场,每年饲养近百万头肥猪,附近村民一直对养猪场怨声载道,因为它的“泄肥湖”不但臭气熏天,而且还滋生了大批蚊蝇。与此同时,墨西哥Veracruz州Perote的一家饲养10万头猪的农场也被列入嫌疑范围。
但仔细想来,目前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流行性病毒,而是全民性恐慌,是道听途说,是跟风模仿,是三人成虎,是人们脆弱的心理防线,是亚健康的承受能力,是媒体主导人们的现状,是失去判断力之后的无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显然,我们应该关注并且提高警惕,不过,我们不应感到惊慌。”
就目前这种病毒,也许很快就将会被控制。但是,如果我们不反思病毒的成因,也许将来还会有马流感、牛流感、羊流感、兔流感、鹅流感、鱼流感……
宋朝的黄山谷,曾作了一首“戒杀诗”,诗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如何?这首诗,以简短的字句,如当头棒喝般的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事实和观念,那就是:所有的动物,不管体型大小,尽管在外型上和人类有着不同的形体外貌,尽管无法如人类般能自由的表达它们的思想,但它们都和人类一样,有着最根本本质上的相同,那种相同的本质,不管我们以“佛性”或什么样的名词来称呼它,在任何动物身上,和在人类身上,是绝对相等和平等的。但可悲的是,人们不只无法实证,甚且也无法“理解”或相信这种本质,当然,也就无法去理解或相信,所有动物身上也有这种相同的本质。于是,人们以自己口腹之欲的“快乐”,建筑在动物哀嚎啼叫的“痛苦”之上,甚且连有的西方宗教都宣称,除了人,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统统“赐”给人当“食物”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西方人因目光短浅、有限的“同情心”所显露的矛盾与讽刺的行为:人们可以怀抱宝贝似的爱犬大啃牛排,而丝毫不曾察觉牛只被宰杀的嘶叫与泣血。人们可以为宠物的丧命而饮泣终日,却听不到身上高贵皮草里所隐藏的血腥与残酷。这一切,都因欠缺真正的“博爱”,所以人们只狭隘的选择自己所能爱的,这一切,也都因欠缺真正的“同情心”,所以人们只能体会自己的痛苦,而不能体会动物也有痛苦,也会痛苦。
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果的严峻与不爽,真真令人畏惧与警惕。理所当然,世间所有的灾难困厄,都是值得我们予以深切怜悯的,但每一件苦难困厄背后的业力因缘,更值得用来让我们警惕和启示。虽然,我们曾经因为“无知”,而造下让其他生灵痛苦,也让我们日后痛苦的行为,但当从别人的痛苦或自己的痛苦中,得到某种的启示与觉悟后,我们就从痛苦中超越了,因为我们学到什么是“同情心”:我会痛苦,所有生灵也会痛苦,因而不再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所有生灵的痛苦之上。也更因而让我们从痛苦中觉悟了:我们加诸在所有生灵身上的痛苦,也就是加诸在我们自己身上的痛苦,因为所有的生灵都是法性一体的,而所有的因果报应,都是不爽的。
一切都是因缘果报,我们所承受的,一定是该受的。众生平等,其生命、财产、幸福各有其不可侵犯的分际,一切行为业因的感果,并不限于同类之间,任何一界,皆可发生业因的交感作用。如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作综合的视察,即可了然于因果力具有遍法界的普遍性,因果报应不是权势所能左右,鬼神也无法操纵,上天更无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恶行为的测试依据。经上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因果法则,认识因果规律,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来世带来福慧圆满的生活。
既然一切都是因缘果报,“不吃猪头肉,不怕猪敲门”。所以,素食者大可安心洗脚上床,关灯睡觉,让吃猪头肉的人去害怕猪流感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5259.htm)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法师: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做清洁鱼。其他各种鱼都在不停地寻找弱小为食物,自己也随时变成更强大者的食物。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海底世界里,清洁鱼没有鲨鱼一般强壮凶猛的身躯,也没有墨鱼一样巧妙灵活的伪装,亦不似海蜗牛那般剧毒无比。然而,正是这小小的清洁鱼,从来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和伤害,甚至受到种种保护。

每条清洁鱼都有自己的地盘,而且它总是那么忙碌,为所有进入领域的鱼清洁口腔和鱼鳃,也同时获得食物。任何鱼都可以成为它的“顾客”,不管多么奇形怪状,多么渺小,还是多么威严。就连凶猛异常的大海鳝,也从不把清洁鱼当成猎物,为的是让小家伙把自己好好清洁一下。

清洁鱼不懂得攻击其他鱼类,不懂得伪装自己,只默默无闻地为别的鱼服务,且乐在其中,故能在周围凶险的环境中与众生和谐相处,获得所需,安享太平。无私服务就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私服务就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清净法师:修行的动力来源

一次讲课中,谈及三乘法(人天乘、二乘和菩萨乘)时,一位居士问,如果分别修行三乘法,都很精进努力,其修证效果是否一样。

清净讲了一个《庄子》中的故事:某家会用草药做一种配方,冬天涂上这配方后,手就不会生冻疮。这家人给别人洗纱,冬天到了,就往手上涂上这药物。别人一到冬天就不能洗纱,这家人却可以继续工作。勤能致富,倒过得衣食无忧。后来,有个人知道这配方后,就拿出一百斤金子说要买下这配方。洗纱这家人聚集在一起讨论,说:我们世世代代给别人洗纱,怎么辛苦也挣不了几个钱,不如就把这配方卖给别人算了。这个人就买下这配方后,就去游说吴国的国王:我有这个神奇配方,冬天可以让人不生冻疮,保你冬天作战胜利。于是,吴王就让这个人带兵。结果,有一年冬季,天寒地冻,越国大举进攻吴国。吴国率兵迎战,越国的士兵因寒冷个个都生冻疮,战斗力大减,被吴国的士兵打败。这人胜利归来,高官厚禄,不在话下。同样一门技术,有人用了,劳劳碌碌,辛苦一辈子,仅能糊口。有人用了,则可以出将入相,挂印封侯。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三乘法因其发心不一样,所以修证效果也相差巨大,如:人天乘的善行发心是求福增寿,成就事业和名誉,其修行的动力来源于名利心,所以成就名利;二乘(声闻缘觉乘)的修行发心是厌离生死无常,其动力来源于出离心,所以成就出离;大乘(菩萨乘)的修行发心是了知自他不二,自利利他广行六度万行的行持为法而自然,其动力来源于菩提心,是永恒的原动力,所以成就菩提佛果。

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修行的动力来源,察知自己的发心,从而了知自己正在努力修行的究竟属于哪一乘的法。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清净法师:把你的业障拿来

慧可:“请和尚安心?”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进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达摩语慧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慧可言下大悟。(录自《祖堂集》)

达摩渡过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静悟佛理,传扬开去,人们叫他“壁观婆罗门”。当时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慕名而来,早晚求见,有一天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仍然在达摩修行的洞外站了一个通宵。达摩问他:“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神光:“希望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教我佛法吧!”达摩:“求道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师们为了求取佛道,花费了无量的时间和代价。你凭什么求到大道呢?我想你很难如愿。”神光回去后偷偷用刀砍断自己的胳膊,再去求见。达摩知道了他的决心,为之感动,答应收他为徒弟,并给他改名叫“慧可”。有一天,神光说:“弟子的心老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请师父为我安心。”达摩道:“好,你先把心拿出来吧,我就为你安心。”神光:“我已遍寻了很久,可是它捉摸不定,找不出来。”达摩笑道:“我已经给你安好心了。”

一位善信来到念佛堂,先拜佛然后说自己做了错事,业障深重,求师父消业障。清净说:“知道错了,改过就好。”善信仍不放心,清净说:“把你的业障拿来我给你消了。”“业障哪拿得出来。”“那你要我消什么。”善信笑了,似有所悟。

另一位善信来到念佛堂,给清净作了供养,同样诉说自己的错事,业障深重,求师父消业障。清净说:“知道错了,改过就好。”善信不放心,清净说:“把你的业障拿来供养我吧,我正好供佛用。”善信很诧异:“业障也能作供养吗?” 清净问她:“不舍得吗?”“舍得舍得!”善信连声回答。我告诉她:“把身语意业全部供养佛陀,才是真正的无上供养。”

再一位善信来到念佛堂,捐了二十元建寺院,诉说自己的错事,求消业障。清净说:“知道错了,改过就好。”善信不放心,清净说:“把你的业障也拿来捐了吧!”善信大悟:“我捐了钱,就等于把我的罪业卖给你们了,现在业障由你们顶着了!”

不禁愕然……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法师:看着佛菩萨的脸

有一个提琴家第一次举行他的演奏会,老师对他说:“当演奏时,你不要因台下的人惊慌,我就坐在楼上的前厢,我若是没有特别的表示,意即并无错误,你可放心演奏下去。你要注意我!”那位老师的满意、认可、欣赏、愉快的笑容,虽然坐在楼上没有出声,但却帮助了他的学生,那个晚上的演出圆满成功。

有的居士为护持道场和弘扬佛法做了大量工作,花了钱又出了力,却得不到同修们的理解,甚至被误解和毁谤,我总是告诉她们:“我们的辛苦和委屈,如来悉知悉见。”

上台演奏时,我们只看着佛菩萨的脸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能令所有的人都满意,我们只对佛负责。要深信我们所做的一切因果不虚,功不唐捐,将来必定莲池增品。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法师: 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一个老居士向清净哭诉:自己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在一个寺院斋堂长期护法,寺里经常来一些不懂规矩的新居士,由于怕新居士做错事背因果,所以就经常批评他们,结果就吵架,后来居士们都不来寺院了。寺里住持师父为此不高兴,就很严厉的批评自己。老居士很委屈,觉得自己一心为了寺院,却不被理解。

清净讲了一个“宫门恶官”的故事:

战国时,楚王问陈轸(纵横家)道:“我对待贤士,够尽心的了。然而天下的贤士,却不肯聚来,这是为什么呢?”陈轸说:“我年轻时,到过燕国,寄住在燕市的客舍里。那里前后有许多客店,其中东边的那家最好,但去的客人稀少,有时整天不来一人。打听一下缘故,原来是东边那家有恶狗,听见人声就出来咬人,现在您的宫门前,莫不是也有‘恶官’吧?”

清净说:“学佛有早晚,修行有深浅。居士们就好像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面都有,对于刚入门的新居士,要像对幼儿园的小宝宝一样,哄着,护着,引导着,慢慢提升。我们作为老居士,要慈悲,要祥和,要警惕自己:野心膨胀,自以为是;冒充管教干部,视新居士为仇寇,恶言相向;看似严格要求,其实是欺负新生;自称教化众生,实则伟人情节膨胀。这些都是忘失观照,修行上不进步,却令贪嗔痴膨胀的结果。师父辛苦建寺院,就是为了安僧办道,广度众生。你处处挑新居士们的毛病,搞得自己烦恼,大家烦恼,寺院没人敢来,确实不妥。”

居士说:“我是希望寺院来的居士都懂规矩、重修行,不愿意看到他们像群野孩子一样,失了管教。不懂规矩的不愿意他来我们寺院。”

清净讲了一个“贡父妙语”的故事:

往年士大夫们很喜欢谈论水利,有一人说要抽干梁山的水,把它改造成农田。别人便问他:“梁山泊是古代的巨野泽,面积有好几百里,现在如果抽干了它的水来造田,可是一到秋夏之间洪水汇集,把它们容纳于何处呢?”

刘贡父刚巧在屋,不慌不忙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在梁山泊的旁边凿一个大湖,面积大小正好与梁山泊等同,不就可以容纳那些积水了吗?”

满座的人大笑,那个说要改造梁山泊的人,羞得无地自容,不再提起此事。

清净说:四宏誓愿教导我们要“众生无边誓愿度”,寺院来的都是守规矩的老居士固然好,可谁也不是天生就通达佛教礼仪,都是慢慢培养的。光要老居士,新居士去哪里呢?没有新居士,将来哪还有老居士呢?面对芸芸众生,我们要运用“正思维”,以欢喜心对待:寺院来人,当生欢喜,众生欢喜,诸佛欢喜;见老居士,当生欢喜,善事于佛,护养一切;见新居士,当生欢喜,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要经常提醒自己:我对这个生灭无常的世界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我不会久居于此!我不会和任何人发生冲突,因为极乐世界的人会笑话我!我不会贪任何东西,因为我西方家里什么都有!



《华严经•净行品》: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净行品》: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法师:  执著于不执著

和几个居士聊天。

一个经商的居士问:“师父,有的同修学佛多年了,竟然还喝酒吃肉。您对此怎么看?”

清净说:“喝酒吃肉是不好。你现在怎么样?”

居士说:“我坚决断除酒肉。我修行也不精进,智慧也不高,但这一点我坚持住了。不管出席什么聚会,不管谁劝我,我决不犯戒。我做生意多年,也积累了千万资产,我的观点是:宁可破产,也绝不破戒。”

清净及在座的居士一起为其鼓掌随喜。

另一个居士引经据典说:“我觉得也不要太绝对。佛陀曾开示弟子:‘过去的诸佛,允许穿着粪扫衣,我也允许;同时,在家信众的供养,衣衫穿着得庄严,也不是甚么罪恶的事。过去的诸佛,行乞食法,我也是行乞食法;同时我也允许在家信众的请求供养,因这样可以让他们多种些福田。过去的诸佛,行过日中一食,这我也准许;但身体弱的人,每日二餐三餐,我也认为可以,食以调身,只要不过份贪取食欲,这并不能说为非法。过去的诸佛,允许修行者居住露地,这我也许可;不过居住精舍讲堂,便于过集体的僧团生活,这也是极其自然的事。关于食肉的问题,我曾经说过,见到杀,听到杀,特为杀的三种不净肉是不可以吃,但我也准许在不得已的环境之下,是可以吃三净肉。’因此,在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中不仅是在家人,就连出家人也可以吃肉,甚至日本和尚还可以娶妻生子,由后代继承寺院。汉传佛教的素食传统,是由梁武帝规定的,并非佛教本有规矩。师父,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清净说:“佛教的核心是解脱。因此无论是“戒定慧”三学,还是“经律论”三藏,乃至于“佛法僧”三宝,都是服务于这个核心。戒律的目的是防非止恶,成就解脱。我们之所以生在汉地,就是和汉地的法有缘。梁武帝以帝王菩萨之身推行素食,是符合佛陀思想和精神的。经过1500多年的普及,素食生活已成为汉传佛教最优秀的传统之一。”

“任何一种行为,都需要自我内在价值观的衡量和取舍。吃肉一定会有果报的,没有侥幸和例外。但如果素食和解脱成为矛盾,那就取解脱,放弃素食。如:在西藏雪域高原,食物匮乏;南传佛教托钵乞食,不便挑拣。而在汉地则无此矛盾,物产丰富,汉僧可自行生火做饭。”

“而日本和尚之所以娶妻生子,是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是国家意志干涉宗教的结果。明治维新时期,由于连年幕府战争,导致日本民族人口急剧下降,男少女多,比例严重失调。而为了逃避兵役,很多男丁躲进深山,出家为僧。明治天皇平定天下,变法维新,推行新政。颁令僧人全部还俗,娶妻生子,增加人口。僧团据理抗争,后来双方调停,各让一步:比丘娶妻,可不还俗;比丘尼不可婚嫁;禁止托钵。明治维新的佛教世俗化运动如同欧洲的基督教新教运动一样,是由政府通过政令方式的宗教改革。到今天,这种形态已经成为日本佛教的特色,甚至影响到韩国的一部分僧团。由此也可以看出,佛教在弘传中很灵活,适应性极强,并不僵硬。”

“因此,我们作为汉传佛教的弟子,实在是有福,要珍惜这种大好法缘,精进办道,志求解脱。我们不要以我们的传统指责其它传承的佛教弟子,各有背景因缘。同样,我们自己坚持素食,在应酬中也可以引导别人素食,但却不必强求。如果你在官场混,面对上司时不是你能说了算,如果你为了素食放弃官职,我会赞叹;如果你希望保持官职而放弃素食,我也能理解。我们不必一定要把佛教的吃素传统带进吃肉的官场,也不能把官场吃肉行为带进佛教素食圈。”

居士讲了一则祖师公案:

德山宣鉴禅师,年轻时就擅讲《金刚经》,因俗家姓周,故人称“周金刚”。他对禅宗那种不立文,直见本心的法门,更不放在眼里。他常说:“不知有多少出家人,花了多少年工夫,去学佛的威仪和戒行,但都未能成佛。南方这些小丑,居然敢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一定要捣毁他们的窟穴,杀尽他们的子孙,以报答佛恩。”

於是,他挑着《青龙疏钞》,从四川奔向澧阳。半路上,遇到一位衣着褴褛、面貌丑陋的老太婆卖点心,饥肠辘辘的德山放下担子,向老太婆买点心。只见老太婆指着地上那担《青龙疏钞》说:“这些是什么书?”

德山不耐烦地回答说:“《金刚经》。”老太婆不慌不忙地向着禅师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答得出来,我请你用点心,不要钱好啦,否则,请你到别的地方去买。《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你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一时震惊,不能作答,骄傲之色立即收敛,也不顾辘辘的饥肠,挑起担子直向山中走去,而且将《青龙疏钞》付诸一炬!

居士说:“点哪个心呢?《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点一个不执著的心。师父认为对吗?”

清净说:“这个故事还没讲完,德山禅师还有后话。”

德山禅师被在路上卖点心老太婆难倒了,内心着实不好受,饿着肚子上山直奔龙潭寺,暂时住下习禅。

一天深夜,德山随侍在崇信禅师的左右。

崇信对他说:“夜已深了,还不回去吗?”

德山说:“外面太黑了,伸手不见五指。”

崇信说:“你等着,我给你拿一盏灯来。”

崇信说完话后,转身提来一盏灯,虽然是一盏小灯,可在漆黑的夜里,却显得光亮四射,青石小路在灯光下照得清清楚楚。德山刚要伸手去接,崇信突然“呼”的一声,将灯吹熄,院子里顿时陷入黑暗一片。

此时,德山顿然彻悟,忙向崇信禅师顶礼。

崇信问道:“你看见了什么?”

德山恭敬地说道:“谢谢大师指点,弟子再也不会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第二天早晨,崇信升堂说法:“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他的牙齿像利剑,嘴巴像血盆,打他一棒,连头也不回一下,将来他会跑到孤峰上去建立我的宗门。”一德山禅师开悟后,曾说一偈: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海。

德山不负众望,后来创立“云门宗”,禅风大盛!

“所谓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当外在的根尘、烦恼、执著熄灭,内在的慧光才可显发。不执著于外在的事相,才可获得内在的解脱。就戒律来说,戒律戒自己,不戒别人。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历代祖师公案万象纷纭,我们不能把所学佛法用于为自己的某种行为找依据,这恰恰是我们内心不安的一种表现。我们是凡夫,毫无实证,当我们不执著于素食,其实就会执著于肉食,不执著于持戒,往往就执著于犯戒。我们老在说不执著时,其实已经执著于不执著,当把不执著作为一种执著时,可能更危险。建国初期,虚云老和尚拼上一身剐,为僧人保留了‘僧装、素食、独身’的优良传统,我们当深深感恩,依教奉行。”

居士问:“有一个佛经故事讲:一个人在路边休息时,随手捡起身边第一块木头,雕刻了一尊佛像供在路边,就走了;下雨了,一个路人怕佛像淋了,就把随身带的一条破裤子给佛盖上,也走了;雨停了,一个路人发现佛像头上压了一条破裤子,感觉很不尊重,就取下来扔在一旁。于是这三个人因此功德死后都升到忉利天。这三个人行为虽不一样,但发心都是敬佛,所以获得相同的果报。”

清净说:“确是如此。”

居士问:“那我如果在应酬中,朋友说‘你吃一块肉我就学佛’,那我吃还是不吃?吃了有功德还是有过错?”

清净说:“不要吃。这只是朋友一个很不严肃的玩笑,你不必当真。如果在商务交往中,你能公开佛子身份,坚持素食戒酒,他们很快会认可和赞扬你的行为,你个人的品牌价值会提升,无形资产会增长。大家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非常可靠的,因为在法律之外你更有道德和信仰的约束。他们会愿意与你交往和合作,也喜欢自豪的把你介绍给别人,他们会说:‘这是我朋友,信佛的,不喝酒不吃肉不害人,光做好事,和他交往你尽管放心。’从而更多的人受你引导感化,进入佛门。但如果你轻易就放弃自己的信仰,放纵自己的行为,他们会认为你学佛是假的,虚伪的,从而轻视和防范你。我们虽然不必把自己佛子的身份昭告天下,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佛很丢人,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那说明你对佛陀和佛法没有信心,在修行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收益。”

就戒律而言,对自己无论如何严格要求,都不为过;就处众而言,对他人无论如何宽容,都不为过;就出离而言,无论放弃哪种执著,都不为过;就解脱而言,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根本目的。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法师: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我的事业,希望调一下工作岗位,您说行不行?”清净表示赞叹。过了几天,居士说:“发愿发的太大了,1000部我得好几年才能诵完,我改成念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了。”又过了几天,居士说:“灭定业真言也太麻烦,我改成念地藏菩萨圣号吧。”再次见到居士,居士问:“师父,我请了一个念地藏菩萨圣号的念佛机,在我家佛堂长期开着,我没空念的时候,念佛机念的能不能算我念的?”



清净法师讲了一个“假钞”的笑话:一妇女拿假钞去买早点,小贩一看就火了:“大姐,你给我假钞也就算了,那起码应该是张印的,你这张假钞居然是张画的!退一万步说,是画的也就算了,你画一张十块的、五块的都行,你还画了张七块的!七块就七块吧,最起码也得画彩色的啊,居然用铅笔画了张黑白的!算了,黑白就黑白的好了,你也不能用手纸画啊!手纸的手感太差了吧!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用手纸画,你也该用剪刀把边剪齐啊,你这个用手撕的,毛边太夸张了嘛,行了,是毛边的我也忍了,可你好歹应该把它撕成长方形的啊,这个三角形就太说不过去了嘛!!!……



有时候,我们总是把诵经念佛等修行看作是给佛菩萨完任务。在修行过程中,希望“用力最小,投资最少,回报最好”的期盼是可以理解的,但佛法是心法,念佛机的机械合成声音只能起到引导我们念佛的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我们念佛。以至诚心拜佛念佛诵经的目的是以自己的身语意“临摹”佛菩萨的身语意,凡夫的身语意逐渐向佛菩萨接近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与佛菩萨一致时,就是“转凡成圣”。“拜佛念佛诵经”是我们的需要,不是诸佛菩萨的需要。既然想获得究竟的解脱,离苦得乐,成就道业,总要有所努力。与佛菩萨讨价还价时,要保留最基本的底线,那就是:真心实意,志在解脱。

(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1:50 , Processed in 0.192101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