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003|回复: 10

[大德开示]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 摘录1,暇满难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
                 昂旺朗吉堪布 口授                  郭和卿 译 缘起   师云。今当开讲胜传修心七义论,先引宗喀巴大师言教,以作缘起。宗喀大师颂云:「暇满身如牟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应作如是思维。从无始来,生死流转,受种种苦,与种种乐。如是苦乐,于未来生中,尚当续受,无有穷尽。六道诸苦,有损无益,此易了知。即过去曾受百千万亿诸乐,事过境迁,于今安在。空无受用,何益于我。如是世间苦乐,不但不能断除我之生死烦恼,反令我之生死烦恼炽盛。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然彼不明佛法者,智慧短浅,毕竟不知此义。诸君得暇满身已,依止善知识,听闻佛法,深知此义。当随此顺缘,取修学心要之法。所谓心要之法,即佛所说,能令众生求得究竟安乐之无倒正教。众生莫不愿离苦得乐,而以其心颠倒,不知离苦得乐,一云何能致。惟依佛说无倒正教,乃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佛以如是之法,教化众生。是法在诸法中,总为修心最称精要。故云心要也。闻知后即当修学,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明日。或藉口人事未尽,姑置修学为后图。如是迁延自误,于我法中,名为懈怠,非法器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佛说死无常,备载经教中。死来无定期,非能预卜。今有在将死之前一日,犹作此生之百年大计者。愚痴可悯。若斯之流,虚得人身,不修佛法,喻如宝山空过,枉费资粮。一息不来,长离此世。外道谓人死如灯灭,此堕断灭见。内道则不谓然。现生,由过去未断之心,继续而来。明日,由今日之心,接济以去。故躯壳有舍弃之日,而心流从无断灭之时。既有心流,则决定受生。受生,能自在否。曰不能。凡夫以不断心识,随业受生,如风中絮。心识是絮。烦恼业力是风。由烦恼风牵引心识之絮,往生善恶之趣中。飘摇不能自主。龙树菩萨宝蔓论云: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众生多造恶因,而希善趣。结果堕恶趣中。今日检讨,一日十二时中,起心动念及所作为能有几善。偶有小恩之惠;施及于人,尚有矜异。其习于为恶,疏于为善,已可知矣。临命终时。以恶业力强故,如磁吸铁,必牵向恶趣受生。恶趣者,经云三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道也。星火炙眉,痛犹难忍。何况大热地狱炮烙焦烂,不可名状。经日不食,饿犹难忍,何况饿鬼历千万年,水浆不入于口。湫隘之室,居犹难安,何况畜生,猪犬所栖,污秽不堪。如是偶举一端,知三恶道苦,非人所能忍受。于此深生布畏,亟求遮止三恶途正法。其法唯一,皈依三宝。依无倒正教,止恶修善,方得免投恶趣,而生三善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次复思维,虽以善因,得生人、天、阿修罗、三善道,而此三善道,未断生死,仍未离苦。即论人天,人苦甚多,不能具说。天有行苦、坏苦,不得自在。诸天自以福报,虽受诸乐,而报尽还堕。或始生天上,旋沦地狱。欣悲迭代,颠倒轮回,有何可恋。于此生起出离生死轮回之心。依经教以戒定慧三学,断生死根,脱轮回出苦。经云,依烦恼业力他起故,于轮回中无自在故。必依三学,发出离心也。发出离心,修习三学,虽自得解脱,然距成佛尚远。为大乘所不许。故复次思维无始以来,多生父母,无量无边。现满三千大千世界有情,无一不曾为我之父母。于得安乐,置父母于不顾,此在世俗,名为不孝。今正学佛,安可忘亲。然如世间父母,食以甘旨,被以轻暖,乃至躬候起居,亲承色笑,具足世间说名为孝之种种美德,无微不至悉以奉之父母。仅致父母于现世中,暂获有漏安乐,仍非究竟。今此一切如母有情,皆欲高苦得乐,心颠倒故,求乐反苦,深可悲悯。如是生起悲心,我愿为诸如母有情,觅取离苦得乐之无倒正教而行度脱。如是生起慈心,于诸如母有情,作度脱事。是事为我一人负荷,决不倭诸何人,如是生起增上心。度脱一切如母有情,唯佛具此堪能。佛一毛孔放光,可化百千万忆身,为众生说法,而行度脱。我亦希此堪能故,为度脱一切如母有情,而发愿成佛。如是则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生起者,则名菩萨。唯菩萨能行六度四摄。然先须闻思。今此所说胜传修心七义论,即为菩萨成就菩提心之方便大法。故诸君当发愿为要切如母有情,而听此法。以上摄举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大意。今为无损黄教宗风而说。诸君当依所说次第,思维学法。最初须发心。所发即菩提心,必如菩提道次第思维。而后所发之心,始臻猛利。如仅云为利有情,愿成佛一句,则太简括,思亦薄弱,终难发生强大心力。当观一切轮回,无非衰损。生必有死,富必至穷,发出离心。以此推一切有情,而生悲心、慈心、增上心、菩提心。一一而思,促令心力强大。勿仅守为利有情愿成佛一句,便谓己足。守一句者,说名词句菩提心,一名口头菩提心,非真实菩提心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次于夫说本法之前,应知听法规矩。诸经多云,善为谛听,一心受持。听法者应如经说。凡听法有三种过患。一者,器不净过患。二者,器覆过患。三者,器漏过患。经云:谛听,则心不外驰,听闻皆实。此如器不倾覆,有盛物用,可对治器覆过患。经云:受持,则听后能时时忆念。此如器无漏穴,常能盛物,可对治器漏过患。经云:善为,则善发听法之清净心。此如器无染污,能容净物。可对治不净过患。故经云:善为谛听,一心受持。此二句经文。遮止听法三过患门。故听法者,应如经所说而作也。又听法为断除生死烦恼,为利有情成佛。如此乃是正发心。若为名闻利养,则发心不正,非善为也。上述听法规矩,听受本法如是,听受余一切法,亦应如是。   复次,当知闻法者应为者五事。一者,如镜照污点而察。二者,于低处坐。三者,柔顺而住。四者,喜笑而视。五者,如饮甘露而食。所说之法,喻如明镜,照见我染污恶处,应生惭愧。照见我清净善处,应生欢喜。此是如镜照而察义。余不具说。闻此要诀,在法与心契,法与心交相印证。如是闻法,始为合法。听受本法如是,听余一切法亦应如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释论名及传承本法。译名胜传修心七义论。胜者,在藏文义为大。传者耳传。今直译大耳传(其文不辞)。故简译胜传。佛所说法,皆用文句流通。唯本法是口耳相传,成不共法,有秘密义,故曰胜传。释迦牟尼佛传文殊师利,文殊传寂天菩萨,寂天传阿那打,阿那打传勇金刚,勇金刚传仁青巴瓦,仁青巴瓦传金洲大师,金洲大师传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传仲登巴,仲登已传博朵瓦,博朵瓦传夏日阿瓦,夏日阿瓦,传伽喀巴。伽喀巴为迦当派大德,精通五明,具足密最高种姓。游方时,于逆旅主人案上,见片纪书修心铭有云:一切意乐,舍诸有情。一切损害,摄归自己二句。大为惊叹。意此中当有殊胜教授。以叩逆旅主人,知从朗日汤巴大师处获得。逆旅主人云:朗日汤巴大师,已示圆寂,彼大弟子二人,得其传承,皆善说法。然彼此互不相下。伽喀巴思维,二大弟于尚不相下,何能通达二句义。遂不请谒。实则二大弟子因互相推重,皆不肯独踞法位,不得已,轮流讲授。逆旅主人,误以为争,而伽喀巴不知也。闻夏日阿瓦与朗日汤巴齐名,即诣夏日阿瓦处听讲。经六日,不闻及二句义。又以为彼师无知,留此无益,已整装欲去。第六日,夏日阿瓦登座,说云:一切衰损,系由己召,非关他作。听众茫然不省,独伽喀巴以为此已涉及二句义,始决心依止。一日夏日阿瓦说法毕,下座绕塔经行。伽喀巴展袈裟为座,启请夏日阿瓦安坐,恭敬礼拜,而后问曰:承师有言,一切衰损,系由自召,非关他作,此实语否。夏日阿瓦曰:舍此别无真实。伽喀巴因举前二句,问此义可否修习。夏日阿瓦答:汝不欲成佛则已,如欲成佛,必须修习此二句义。问:何以师说累日,不及此义。答非我不说,无人听受,欲说无处。问二句有法源否。答:宝蔓论。彼论以众生一切过患,成熟自己,以自己一切功德,成熟众生。是此二句法源。伽喀巴已知二句法源,心生净信,即求教授。夏日阿瓦曰:汝若有恒,可承此法。伽喀巴遂留依止。经十四年。尽获夏日阿瓦秘密教授。一日有患白癞病者就见伽喀巴,求为医治。伽喀巴授以教授中取舍之法。其人受持修习,白癫病良已,一时盛传伽喀巴有治麻疯秘诀,并误本法为治麻疯法云。在伽喀巴以前,但由耳传,未登记载。至伽喀巴以为如是殊胜文殊法,要能利益一切有情。如传承中断,当为一切诸佛菩萨之所悲叹,于是常时为人讲说。经门弟子纂集成颂,笔之于书,即今修心七义论根本颂文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一、思维暇满难得者,分三种修,一、暇满,二、难得,三、具足大意义。   一、暇满者,依龙树菩萨说,能离八难,具足圆满,此是暇满之真实义。暇者,对八无暇言,离八无暇,即是暇也。初想三恶道,及长寿天,我若生者,必不克与佛接近,堕四无暇。次想即生人中,不值佛法住世;或生边地下贱,虽有佛法而不得闻;或虽不生边地,得闻佛法,而身形残缺,愚盲聋哑,不堪受持;又或虽免残缺,六根悉全,而以世间智,囿执邪见;则听闻佛法不生敬信。此为四种无暇。合前四共为八无暇。亦称八难。凡具此八者,与佛法无缘,无暇修学,长为障难。今此八者,我幸不生三恶道,长寿天,免前四难;又幸非生无佛法时中,非边地下贱,非盲聋暗哑,非有邪见,故亦无此八难。如是心生欢喜。念彼无暇,我今有暇,云何不修佛法。能作是念,是为进入佛门之初念,业已生起。   满者,谓具足十圆满。此十圆满,属于自分者五:一、得生为人,二、六根具足,三、未作五无间杀父母等罪,四、信受佛法,五、得生中土。属于他分者五:一、有佛入世,二、佛曾说法,三、佛法住世未灭,四、有住持正法僧伽,五、具学法顺缘,衣食无缺,灾障不侵等。此自他分者各五,合为十圆满,加八暇,共成十八种贵重之至宝,今悉据为我有,良不易易。盖由过去生中,发愿获得圆满。今生乘此愿力,始得具足,非偶然也。   如是暇满之身,能作一切大利益事。经说此暇满人身,贵过牟尼宝千百万亿。马鸣菩萨云:此暇满身能成办一切所有功德,远胜如意牟尼宝珠。由是可知暇满人身之价值。夫不知黄金之可贵者,不知金之价值之可贵。暇满身亦复如是。今已知其价值,即知宝贵,谁肯轻弃者哉。以此身依三学修,则证阿罗汉。以此身发菩提心而修,则济于诸大菩萨。以此身通达空性,现十八神通力,救度众生,皆可一一成办,直至成佛。依金刚乘,并可不舍此身而入金刚大持位。故此身所能成办之功德,不可思议。最下以此身修法,只须一两月内,可令再世,仍获人身,免堕三途。彼牟尼宝能悉如人意,令获一切意乐之物,有求必应。今此暇满身,最下获得再世人身,免堕三途之事,彼则不能成办,何况向上诸种成就。是故暇满身,远胜彼宝。波尚非宝,此暇满身,乃真正牟尼宝。彼仅致现世意乐,此则能致未来世无穷意乐。持以相较,何止倍蓰。经如上思维,知此身至可宝贵,心生欢喜。自念空具此身,不能出生大利益事,是为辜负,甚可惋惜。今有以黄金一两,雇人作一日役,其人必大喜应命,自谓获得便宜。不知贵于牟尼宝之身躯,以壹两黄金贱卖以去,大为不值。此不能宝贵其身之意也。若人不能善用其身,非但成就佛菩萨等利不可得,即遮止三途,亦不可得。设更以此身造诸恶因,如此大宝委诸泥途,如是之人实为可怜悯者。又应思此身,于六时中,每一刹那,皆贵重无比。于一刹那间,发菩提心,能遍满虚空界之无量福德。于一刹那间,发忏悔心,能消灭大于须弥山之一切重罪。故虽千两黄金,不敌其一刹那顷。如是贵重之身命,万勿轻失,失则再来不易。如是思维,已知此身贵重,亟应勤取心要而修,是入法之初念,业已生起。尔时于法必能自行抉择,不须他人鼓励鞭策而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二、难得者,分因难得、果难得二类,众生虽知此义,囿于世法,积习过深,不即起修。今日诿诸异日,少年诿诸老年,甚至期诸二世。果令二世续得人身,未尝不可;然决不能得。阿底峡云:难得今难得,二世更难得,现应取要义是也。喻如花,由种子与水土等缘和合乃成;人身亦须诸缘和合始能获得,月称入中论云:「劣报之人身,须持一戒乃得」。谓下劣残缺支节之人身,犹须前世曾持一戒,乃能得此;决非轻易得来。若具足暇满,内蕴智慧,必得受用者,尤须由夙因守十善戒,以六度力为助伴,加以清净愿力,乃得此身。今世能种如是善因,二世始得,否则决不能得。彼希望二世者流,以无因而望果,犹之未曾播种而望收获满仓,何能如愿。由上知暇满身,由多因和合而得,甚为希有。惟其希有,故名难得。龙树宝蔓论云:「众生业力,偏于恶而少趣于善」。故从因位上观察,知暇满极为难得也。次从果位上,观察难得之理。寂天菩萨云:引人身如大海过渡之舟」。谓当依此身为舟,渡生死海,以登佛果之岸。勿于茫茫生死海中,随波逐流,盲目而行,失其所依,以至堕落,感受苦果。果有六道,而地狱道众生,为数最多。次饿鬼,又次畜生,其数递少。至三善中之人道众生,其数尤少,远不逮于畜生、饿鬼、地狱三道。居大都市者,但见人多,今如说少,必不相信。如成都一市,常有人满之患,然成都每一住户中,所有虫蚁,乃至水内、地下、壁间、虚空、胎卵湿化之微细众生,殆无量数,其数皆超过成都全市人口,可知人少是实。次想成都人中,具足暇满身者极少,暇满而闻佛法又更少,闻法信受者又少之又少,殆屈指可数。如是思维我之暇满,又闻法生信,诚为难得。经有盲龟浮木之喻,云有盲龟,巢于木上,此木为海水漂浮,盲龟失木,沉于海底。每经一百年,得出海面一次,盲龟出东,此木或西,龟木相值,机缘甚难,历千万年,始得相遇一次,盲龟失木沉海,譬如众生偶失人身,堕三恶道。百年出海面一次,喻历时久长,始再得人身。虽得人身,或生东方世界,而佛在西方,或生边地,而佛居中土,不得闻法;同彼龟木,不能相遇。历千万年,龟得遇木得孔,复归巢穴。喻众生旷劫,才遇佛法,得入法门。经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类尚多,不能具说。故现已离恶趣而得人身者,必当把握此生而修善业。否则仍同往昔,必复流转沉沦。寂天菩萨云:「身如过去所造业,堕恶趣时恒居多,恒常流转恶趣苦,故恶趣苦难出离」。如畜生道中,贪等三毒均增上,烦恼粗重,不似人身,尚有一刹那间,天良发现。寿命,有千年、百年、十年、数月数日,乃三刹那之异。彼道中数数轮转,多造恶业,极难出离;彼历多生,难得人身;犹人历多生,难得佛法。以上所说,是果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03 编辑

  三、具足大意义者,颇邦喀大师,喻如推挽万钧铜球上山,已至山腰,若再努力,则达山顶,否则堕落山脚.再推为难。众生已得人身,如推铜球已至山腰,只差一半功夫,便达山顶,此为学佛与堕落之利害紧要关头,须一鼓作气,完成此事。若复堕落山脚——恶趣,尚难再得人身,何况佛果。此就外境而言。若反观自心,试问我造暇满之因,今有几何,如犹少者,知来世暇满,必难再得。应把持现有暇满之身,勤修佛法心要。尤应就此成就菩提心之法要,精进修学。以此是成佛最方便之教授,故此法如铁连环,但得一环,余环自致。如果暇满难得之大意义,真实通达,则以后念死无常等,直至菩提心之通达皆源源而来。今人非不知此身可贵,然所知未能深入;故须多设譬喻广引公案,依教依理,观察思维;久久心生感动名感动知,再一进心生决定,名决定知。自异于未修者一般浅近浮泛之知。然后以所知力,鞭策自己,一心向道,疾取法要而修,必能遮止嬉游懈怠,令人身虚度也。昔噶当派善知识贡穷巴传,载格西贡穷巴心生此义时,所居静室门前,有大蒺黎树,多生芒刺,贡穷巴要出,必经其下,恒为芒刺所伤。贡穷巴自思当伐彼树,旋自念言,无常迅速,知我归时,尚保有此身作伐树否,宜以有暇,常作佛事,竟终身不伐。此是贡穷巴真实生起暇满难得意义,宜悬为学法者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7:30 , Processed in 0.51021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