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44|回复: 10

【心灵养生美文】大迦叶的告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养生美文】大迦叶的告别 (转)

作者:程然

【之一】

我没有去过鸡足山。
  
即便我曾经离它那么近,那么近。
  
我在鸡足山附近的大理徜徉,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大理古街上的百姓和游人,都让我不能不对这片灵性山水记忆深刻。但我还是没能去往鸡足山。
  
我知道鸡足山,是因为传说中的大迦叶在这里隐没,他因为承诺佛陀,将在弥勒出世前久住人间,所以他没有涅槃,而是于鸡足山入定。
  
也就是说,我们生在佛陀已灭度的时代,未能亲眼目睹佛陀住世的繁盛景象,但我们却生在了大迦叶等待弥勒的漫长岁月里,如果我们留心,发愿,有足够的福德,在鸡足山,或许我们会感受到大迦叶尊者的在在处处,有如说法。
  
曾有柏格森博士游历鸡足山,后来遭遇大迦叶,皈依佛门的故事,我想,在那座含藏着太多典故的远山里,尊者一定在等待着有心人的到来。
  
我看见过关于大迦叶的动画片。
  
片子里,大迦叶常常在树下独坐。有人经过他的身边,他也浑然不觉。衣衫褴褛不堪,举止却威严尊贵。
  
对于在尘世里摸爬滚打的众生来说,可能白净的阿难会迎合人们的审美,因为他有人欲,有克服不了的本能,而使普通人觉着亲近真实。
  
这个大迦叶,长相扫兴,而言行又让人高山仰止,凡与圣之间的鸿沟弥深,不见得能深入人心。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人,曾经要面对婚姻,要面对一个与他有相同道心的妻子;偏偏就是这样的人,曾忍受流言飞语,忍受肉体的痛苦,行持佛法,垂范世人;也偏偏就是这样的人,当得起佛陀分出半个莲花座请他来共坐,当得起佛陀向他付嘱正法,演示“佛灭后,以戒为师”的遗训。
  
大迦叶,不得不让我探询沉吟。
  
大迦叶,本名毕钵罗耶那,是树下生的意思,因他降生在树下,而有此名。
  
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家里的富裕程度超过了国王。他比佛陀晚生十多年,从小聪慧,厌恶世间一切欲乐,唯以修道是从。年岁渐长后,父母为他操办婚事,他用了很多种办法,推辞拒绝,但终于还是无奈,迎娶了美丽的妙贤。
  
据说,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沉默中度过的。
  
妙贤愁眉不展,垂泪到天明引起了大迦叶的好奇,他问她,你为什么伤心?
  
妙贤说,我一心修道,被父母逼迫与你成婚,这不是毁坏了自己的心愿了吗?
  
大迦叶听后非常高兴,家里竟然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厌恶爱染,乐于清净修行的同修道友做眷属!
  
他把自己的情况说给妙贤以后,两个人约定,“我若眠时汝当经行。汝若眠息我当经行。” 他们共同实践,彼此成就道业。
  
这是大迦叶对妻子妙贤的第一次告别。
  
他告别的是还未开始的婚姻。在他的心里,俗世的爱情,不是他今生的任务。他要做的,就是完成觉悟,完成使命。
  
其实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们。
  
因为他们这样的姻缘,在世俗的情感纠葛当中,实属罕见。
  
更多的人,以欢喜冤家的缘分相遇,为满足欲望而奔波,有的人干脆是怨偶,是互相欠债为着偿还讨要而来的。也有相安无事的,但终其一生,完成了人的各种角色,排队走,跟着潮流走,甚少关怀内心世界,偶有追问,也因无解而作罢。还有些人,有向往修道的心,却因为此身浊重,欲深难持,而终于做了逃兵。
  
大迦叶和妙贤,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少欲而慕道,能够尝到法喜,深知法喜远超世乐,这是他们的天资,也是他们的福报。
  
而我也知道,天资和福报,并非不公平地仅仅降临到某几个人的身上,它是修行的累积。以佛法来参照,每一个在六道里轮转不休的人,如果在前世,前一道里听闻过善法,修持过善法,那么,我们在觉知的此生,一定会有前面无数轮转积累下的福报来做我们当下修行的基础。大迦叶和妙贤的锐利根器,淡泊欲身,就为我们示现了功德累积后与众不同的天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

对父母,他们行孝道,扮夫妻,对对方,他们修梵行,为道友。
  
这样的生活,经历12年,他们的因缘逐渐成熟。
  
在大迦叶的父母谢世后,大迦叶不再有违逆父母心愿的顾虑,他目睹农人在耕田时,锄头伤及无数土中生灵,心中痛苦无法解决,在家做事,举手投足,都在造业,而业不尽,六道轮回不得出,他真的着急了。
  
与此同时,妙贤听闻家中仆役说榨油时死了很多小虫,对小虫的悲心和对人类的口腹之欲之间的矛盾,令妙贤也觉得当下的处境需要反思。就在他们共同面对棘手思维的时机,大迦叶决定离家修道。
  
他对妙贤说,我走,是为了寻找明师。我若寻到,必来接你。
  
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二次告别。
  
这次告别,是大迦叶对俗世生活的告别,从此以后,他了断了伦常里的进退,终于可以在修行的天地里自由、深入地用功了。这次告别,也是大迦叶对妙贤的承诺。我不和你结夫妻的缘,但我与你允同修梵行的诺。我若得遇明师,必记挂你还在红尘漂泊;我若得度,必来度你。
  
他们之间的长揖告别,让我泪热,这样的放手,超越了男女爱人的痴缠,道尽知音同修之间的酬答。
  
在《西土二十四祖纪第二》中,曾经记载有大迦叶和妙贤之间的前世因缘。妙贤曾经是个贫苦的女子,为了补佛像,乞讨集资,筹得金珠,而大迦叶彼时是锻金师,二人合力将佛像缺处补足,从此发下誓言,常为夫妇,身为金色。后来及至大迦叶被父母逼婚,他发难说,造一金像,若有女子像它,就娶进家门,不成想,妙贤竟和金像如孪生一般。
  
这或许是传说。但一个人能遇到相应的另一个人,不是彼此消解善业,而是互相增长智慧,恋爱中的我们,心中都清楚:这样的相遇,必有前缘。
  
大迦叶在寻访之中,遇到了佛陀,经过再三的观察后,于佛座前剃度。
  
在佛陀准许女众出家,并且成立了比丘尼教团后,大迦叶最先想到的就是把妙贤接到教团来。四年的分离中,妙贤为了求法,早已疏散家财,误入外道。当她来到教团后,因为貌美也遭受了更多的诽谤。
  
美丽,在俗世里是人所钦羡的资本,在修行中却是自恋,执着的障碍。妙贤为了明志,她不再出外托钵。
  
大迦叶听说后,心中怜悯,在自己托钵乞食后,将食物分一半给妙贤。大迦叶的行为受到了搬弄是非的人的讥嫌,说此二人原本就是夫妻,怎可能清净无染?如今同食一粥,当初怎会分床而眠?
  
讥嫌本是妄语,大迦叶阔心无碍,但为了令他人停止口业,也为了激励妙贤,他沉默,离开,不再和妙贤来往。他没有向众人辩解,也没有和妙贤嘱托。他只是沉默了。
  
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三次告别。
  
尽管没有任何言语,但水中冷暖,于拈花人自知。
  
妙贤受到了更大的激励,道心非但没有退转,反而在逆缘中得以考验增长。不久之后,妙贤通过艰苦的修行,获得开悟。
  
至此,曾经有过夫妻的名分,同修的因缘,道友的恩情,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悉数放下。由有欲望的凡人夫妻,到少欲知足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再到无欲则刚的阿罗汉,大迦叶与妙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成长。
  
大迦叶以一己的放下,悲深行苦。剃度后八天便得到开悟。他是结集佛说正法的组织者,三藏典籍得以存世流传,其首功不可磨灭。他与佛法意相通,佛陀称之为“迦叶功德。与我不异”。他在灵山会上的破颜微笑,成为禅宗的著名公案,也是中国禅宗的西天始祖,他的精神是中国禅宗思想萌生的源头。而这样的始祖,竟是以苦行戒行来示范的。
  
大迦叶告别的不仅仅是爱情,他告别了一切欲望的纠缠,从幻相里修出实相,一再告别,一再离开。他是一个告别了富裕生活,却又走进富裕境界的行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

在他诸多的故事中,我愿选择其一来和大家分享:大迦叶曾经向一个一贫如洗的老婆婆乞食,老婆婆羞愧痛哭,说,我连一口粥都没有,不能施舍于你。

  
大迦叶却对老者说,有意布施的人,即非穷人;知道惭愧的人,即是穿着法衣的人。老婆婆感动了,将瓦片里残存的米汁布施给大迦叶。大迦叶为赞许老婆婆的布施,不让
  
她忐忑不安于饭食的鄙陋,他毫不犹豫地将米汁咽下!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赤贫的人有机会能种下福田!
  
即便赤贫,也能布施,也能分享!
  
从苦行里看到舍离,从贫寒里修出富足,从艰辛里奋发出精进,由头陀行的信守,方能见证到中道的圆融。那么,痴缠的情爱,由此也被照见执取的痛,不能解脱的缘由。

大迦叶,和他曾经的伴侣妙贤,是我们所有还在行路中沉浮的男女,能够作为明鉴的师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小情爱生出大道心

若能眷纳我,甘心受万苦(转)

——释迦瞿波女的心愿

作者:程然
  
《华严经》是我一直不敢读的大经。
  
人们说,不读华严,不知佛法之富贵。
  
而我,之所以一直蹉跎,也是因为担心学修浅薄的自己,面对华严境界,是否会因为他的浩瀚华美,博大精深而瞠目,而懵懂,而似是而非?
  
当然,蹉跎的缘由,还有一个羞于启齿。
  
那就是,我仿佛一个贪玩的幼子,在夜幕时分疯玩,虽饥肠已辘辘,仍贪恋眼前游戏的一点点快活。我是怠惰的,走到法海之中,会惭愧得抬不起头来。
  
最早接触华严,是因为其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净行品》常常作为单本流传。大德法师们讲解得最多的也是这两品。再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典故。
  
善财童子在民间,因为他和龙女是观世音菩萨身边的两个侍者,而广为百姓熟知。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历53处参学,经110个城国,参访了55位善知识,他从念佛三昧门开始,以寻访善知识的因缘,依照每一位菩萨的指点,按照修学的次第和阶段,由浅入深,步步契合,最后终于证道。
  
03年我和几位同修开始朝佛之旅时,在普陀山听闻海潮音,师父的电话曾经告示我,要仿效善财童子,要留心身边每一个出现的普通人,当你的心地出现了谦逊、聆听和接纳时,普通人就有可能是来指点你的善知识了。
  
这是我牢牢记住善财童子的一个因缘。
  
由是因缘,我也忐忑地翻开了《华严经》。也由是因缘,我看到了释迦瞿波女的心愿。
  
释迦瞿波女,是善财童子的第40参。这位菩萨为善财童子说的是“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门。
  
善财童子向她提了11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似乎充满了矛盾,比如菩萨在生死当中怎么才能不被生死的过患所染污?比如既然具足了佛法,为何还要修菩萨行?比如知道法不可以说,也无法可说,又为什么为众生演说各种佛法?等等。
  
善财童子的问题非常好。问到了人们争辩不休的关键,问出了缘起和性空之间的辩证关系。释迦瞿波女因此讲述了自己闻法的机缘。
  
在往昔劫中,有无畏世界,四天下的名号为安隐,而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王城唤作高胜树。那个时候,释迦瞿波女的名字叫做妙德。她是一个轻易不动爱心的人,具备了一切清净和善的德行。钟情于她的青年数不胜数,但她对这些人只起悲心,不起爱欲。所行所做,都是为了利益他人。直到有一天,她随母亲出行,巧遇国中王子威德主。因其法相庄严,言辞讽咏俊朗,而使妙德动心。
  
是的。爱情发生了。它瞬间将清净女的心田扰乱。
  
她像一切扑火的飞蛾一样,对母亲说:
  
妈妈!我的心愿就是能跟随这样的人,陪伴他,侍奉他,如果不能如愿,宁可死!
  
当我读到这里时,心里起了巨大的波澜。
  
情关,情劫,是我们这个世间里的人最难过的关口了吧。即便是清净、具足所有福德的女子,在看到威德主王子时,也不免说出了誓言。
  
母亲宽慰解劝自己的孩子,告诉她打掉非分之想。
  
入夜,心思惘然的妙德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胜日身如来。因为觉察出如来就在王城附近,已经成道,妙德获得了很大的勇气,来到威德主王子面前,表明心迹。
  
王子非常惊讶。问妙德的来历。妙德的母亲帮衬着把女儿着实夸了一番。王子却和她们说,我的心在法上,立誓要为众生证得菩提,这身命都将交付与法,如果我要是出家修行去了,你心中忧闷悔恨怎么办?
  
王子说了一个偈子,末尾四句是:

男女所爱物,一切我皆舍;
汝能顺我心,我当成汝意。
  
王子言明志向,也给予深爱王子的妙德一线希望。
  
妙德虽起爱欲,但毕竟不同于凡俗贪欲,他为道法,她知心。于是最令人动容的回答出现了,妙德以爱心发愿:

      无量劫海中,地狱火焚身;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受生处,碎身如微尘;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劫顶戴,广大金刚山;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汝得法王处,愿令我亦然!
  若能眷纳我,与我为主者,生生行施处,愿常以我施!
  为愍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既已摄众生,亦当摄受我。
  我不求豪富,不贪五欲乐,但为共行法,愿以仁为主!
  绀青修广眼,慈愍观世间,不起染著心,必成菩萨道。
  太子所行处,地出众宝华,必作转轮王,愿能眷纳我!
  我曾梦见此,妙法菩提场,如来树下坐,无量众围绕。
  我梦彼如来,身如真金山,以手摩我顶,寤已心欢喜。
  往昔眷属天,名曰喜光明;彼天为我说,道场佛兴世。
  我曾生是念:愿见太子身。彼天报我言:汝今当得见。
  我昔所志愿,于今悉成满;唯愿俱往诣,供养彼如来!
  
我几乎将这个偈子全文录下。是因为每一句誓言都令我动容。
  
若能眷纳我,甘心受万苦!
  
这是多么强烈的呼喊啊。
  
但是,如果这呼喊只为一生一世的占有,那么眷纳不一定会发生。
  
在痴男怨女们的歌中不就唱过吗,没有你的世界,爱都无法给予。
  
你是他心目中的那个女子吗?
  
仅凭勇敢的呼喊,就能被眷纳,被给予吗?
  
我却看到了非我一颗俗心所能揣度的惺惺相惜。
  
王子偕同妙德,一起去见到了如来。而后,他的父皇舍皇位随佛出家,威德主王子做了转轮王,而妙德做了王妃。他们生生世世,供养礼敬佛陀。如此过了很多劫后,才获得了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
  
妙德是谁?
  
释迦瞿波女说,就是她的无数化身之一。
  
而威德主又是谁?竟然是释迦牟尼佛。
  
是的,当我们一直没能辨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时,我们曾经在富贵和贫穷当中轮转,我们也曾在爱欲和追求当中往复,但是,如果我们的心田里曾经播撒过慕道的种子,那么,即便是经由爱,经由那强烈呼喊的爱,也是可以走上修法修心的路上来的。
  
释迦瞿波女告诉善财童子,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至此,我渐渐明了,小情爱发出了大道心。
  
因为道心的缘故,情爱终可放下,那贪着的染污由此清净,爱的力量成了道心的助跑和引子。
  
《维摩经》上讲,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讲经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大德,他深刻理解更广大的人群是众生,众生百态,要有方便机缘,才能与觉者的教诲相印证。那么欲望,包括爱欲,都是道路的起点,都是觉悟的可能。
  
也惟如此,我们对自己肉身的苦恼,和我们对智慧觉明的需要,才能握手言和。
  
有欲望,不可耻。
  
有欲望,正确地看待,冷静地面对,去疏导,去思考,找到超越欲望束缚的方法,就能够逐渐完成从妙德到释迦瞿波女的漫漫历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0-8 22:41 编辑

《若能眷纳我,甘心受万苦》——

这是一个出自《华严经》中的故事;

这是一个因为小情爱,生出大道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回家人老师在《佛子面对婚姻家庭的正确态度》曾提及的故事——

“《华严经》中有个故事,妙德女非常爱修菩萨行的威德主太子,想给太子做妻子。

威德主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而佛陀的成就,其中就有赖于妙德女的这个发心,否则《华严经》这一段就没有了。”

         
                      ——摘录自回家人老师《佛子面对婚姻家庭的正确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女亦是大丈夫(转)

布施网全文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146&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施网:#回家人文录#当内心对任何境界有一丝执着(包括舒服、享受、快乐、轻安等),就开始担当穷了。即便法喜充满,也只是法喜充满,不值得执着(心性上讲)。世间人担当穷主要表现在:渴望得到保护,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渴望引起别人注意,以引别人心动或夸奖自己美丽而自豪……有点小女人的气质。#也谈布施#

发表于 2011-10-8 09:49:12
感恩发布者:小布施


91楼: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312&extra=page%3D1&page=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01:53 , Processed in 0.18886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