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42|回复: 15

[大德开示]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西方发愿文---云栖莲池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4 编辑

p880862754.jpg 西方三圣~诸佛法身遍满一切处,毗卢遮那如来既然如此,阿弥陀佛当然也是.一切法从究竟上来说,根本没有清净与染污的差异,哪里还有所谓的东方西方之分别呢?然而在方便法门中,.以凡夫之位而能够达到不退转者,只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才可. “西方发愿文”是莲宗(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的作品,非常殊胜,妙不可言,真有心想即生了脱,求往生的人,如果能够每天早晚课时,或者在念佛、诵经、做功课之后,诵此西方发愿文,将会获得不可思议之加持力。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大慈大悲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4 编辑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9-2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4 编辑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大慈大悲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4 编辑

如何才有把握往生? ---净空法师开示 往生有没有把握,并不是预知时至。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能否往生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浅深。”印光法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他对于《要解》赞叹到了顶点,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师若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所以,他的话就是佛的话,这是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有深信切愿就决定往生。 深信切愿在哪里表现?对世间决定不染着,才是真信、真愿;如果还有贪爱、留恋,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能去得了?因此,古大德说净土法门的修学是“欣厌二门”。欣是希望,欢喜求生净土;厌是厌弃,厌离娑婆世界。把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当作这一生唯一的大事,除此之外,微不足道。 我告诉大家,你能把《无量寿经》全做到,决定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这样慢慢递减,最低限度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能下品下生。如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限度,往生就没有把握了。 学佛讲相应,相应就是必须具足“信、解、行、证”,即相信佛的教诲,理解佛的教诲,进而如理修行,并获得经中所讲的利益,缺一都不相应。在现前,烦恼、妄想、杂念减少,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是浅证,少分与佛相应。待功夫纯熟,自然晓得什么时候往生。 六祖惠能大师在一年前就嘱咐他的学生,替他预备后事。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讲经时,告诉大众,他再讲两年就不讲了,这个意思就是两年以后他就要往生了。所以,功夫纯熟之人,一、两年前就知道自己何时往生;功夫差一点的人,多数是一个月或三个月前就知道了。“台北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就是两个月前知道的。 往生没有把握,说老实话,就是听经太少。我们不听经,就被烦恼、妄想熏习。世尊当年在世“二时讲经”,四十九年不中断,二时就是现在的八小时。(当时印度时辰的分法,昼三时: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一天是六时。现在把一天分成二十四小时,所以古印度的一时等于现在四小时。)每天听经八小时,才会有成就。 现在讲经的人少,我们想听经可以利用录像带、录音带、CD或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反复的听,一天听八小时,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听掉,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现前就有感应,往生怎么会没有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4 编辑

回向文白话解释 黄智海居士 演述   回向,实在也就是发愿。修行人的发愿,譬如走路的人,定走路的方向。走路人定了方向,走路才不会走错。修行人发了愿,修起来才有一个结果。所以发愿是最要紧的。   回向发愿的话头,多得很。有长的,有短的。长的叫“回向文”,短的叫“回向偈”。《阿弥陀经白话解释》末后,“修行方法”里头,有好几种哩。不过这下边的一篇回向文,是说得最完全、最圆满的,并且是专门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为《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里头漏去了,没有加进去,所以特地补在这本《朝夜课白话解释》的后面的。看的人,必须要留心些看,照了他念的。   这一篇文,是明朝的莲池大师做的。莲池大师的法名,是“袾宏”两个字,在杭州五云山云栖寺修行的,专门修净土法门的,后来真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并且品位很高的。我们念他的回向文,学他一样的发愿,那末将来也可以像他一样的上品生到西方去了。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这四句,是在发愿文前边,先说一个偈,把所发的愿,大略先说一说,下边再详详细细的说明白。   “首”,就是“头”。“稽首”,是把头拜到地下去。第一、第二两句,就是拜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安乐的地方,所以叫“安乐国”。阿弥陀佛是专心接引修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称接引众生的大导师。“导师”上边加一个“大”字,是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心大的很,凡是十方世界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接引的,所以称“大”。   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发愿,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愿阿弥陀佛,发慈悲心,哀怜我,收受我。   弟子某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开头要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弟子”两个字底下念的。没有法名的,用平常的姓名。有法名的,就用法名。   “普为”,就是普遍为了大众的意思。所说的大众,就是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四恩”,是说我受过恩德的四种人:第一是佛的恩,第二是国王的恩,第三是父母的恩,第四是师长的恩。“三有”,就是三界。   “一乘”,就是一佛乘。佛法是最高的法,没有第二种法可以比得的,所以叫“一乘”,就是第一的意思。“持念”,就是常常念,譬喻捏住在手里头不放松的意思。“期”字,是希望的意思。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弟子某人,普遍的为了四种有恩德给过我的人,同了三界里头的众生,还有各法界的一切众生,求十方三世一切佛独一无二最高的佛道的缘故,专心常常念阿弥陀佛万德齐备的大名号,希望能够生到西方净土去。这一段,是为了大众发的愿心,并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说“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染心”,是污秽的心。我们本来的心,是清净的。因为造了种种的恶业,这个清净心,就变成了污秽心了。譬如一块白的布,染了别种颜色一样,所以叫“染”。“炽”,是火旺的意思。这个污秽的心,常常要发出来,譬如火常常要旺起来一样。   这四句的意思,是又因为我自己的恶业重、善福轻、业障深、智慧浅,这个污秽心,容易像火那样的旺起来;清净的功德,就难成功了。这一段,是为了自己发的愿心。   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翘”字,同了“勤”字差不多的意思。“披”字,是披开来的意思。“沥”字,是滴出来的意思。“投诚”,是把诚心来投到佛面前的意思。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在佛的面前,勤勤恳恳,五体投地的拜(头同了两手、两脚,叫“五体”。五体一齐着地,叫“五体投地”)。并且把这个心披露开来,把心里头的血滴出来(这是譬喻诚心的意思),投到佛的面前,很诚心的忏悔。   我及众生,旷劫以来,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旷”字,本来是“空”的意思,这里当他长久解释。“旷劫”,就是经过许多劫数的意思。“纵”,是“放”的意思。“染秽”,是说染上了污秽,就是说三业都犯了罪恶。“垢”,本来是污秽的意思,比罪业轻一些的,各种烦恼,都可以叫做“垢”的。   这一段,是说我同了众生,是从无始一直到现在,经过许多的劫数,迷惑了本来的清净心,把贪心、瞋心、痴心,尽管放他长大起来,使得身、口、意三种业,都染污秽了,成了三恶业了。所造的罪业,所起的烦恼,所结的冤仇,都是无量无边的多。现在既经忏悔了,情愿完全消灭清净,一些也不留。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深誓愿”,是很切实的愿,不是浮面的愿,所以叫做“深”。   这一段,是说从今天起,立很切实的愿。一切恶的事情,要远远的离开,立誓决不再造。佛的道理,要勤勤恳恳的修,立誓决不退回转去,也没有一些懒惰的心。立誓一定要修成佛。立誓一定要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   情愿阿弥陀佛,拿慈悲的愿心、慈悲的力量,来证明白我现在的忏悔、现在的发愿,哀怜我的苦恼(“悯”字,就是哀怜的意思),保佑我的身心(“加被”,就是保佑的意思)。   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禅”,是参禅。“观”,是观照。闭了眼睛,定了心,描摹各种佛的境界,一边看,一边想,是一种作观的修行方法。“寐”,就是睡。   这一段,是说情愿在参禅的时候,或是在作观的时候,或是在夜间睡了做梦的时候,能够见到阿弥陀佛金色的身体,能够踏到阿弥陀佛七宝庄严的地土,能够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拿甘露来灌在我的头顶上,放出光来照在我的身体上,把手来摩我的头,把衣服来盖在我的身体上(“覆”字,就是盖的意思)。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宿障”,是从前所有的业障。“疾”,是快的意思。“顿”,是立刻的意思。   “圆觉妙心”,是圆满觉悟的清静心,就是本来有的真实心。“廓然”,是“开”同了“空”两种的意思。   “寂光真境”,就是常寂光土,这个地方完全是佛的清净法身所住的。这种境界,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所以叫“真境”。菩萨、缘觉、声闻,都不能够到这个地方的。   这一段,是说要使得我从前所有的业障,自然而然的一齐消灭清净。所有的善根,渐渐加添长大起来。一切烦恼,快快的变成空的、没有的。各种无明,立刻破除消灭。本来有的圆满觉悟的清净妙心,大大的开悟起来。常寂光土的佛境界,常常能够显现在眼面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悦豫”,是快乐的意思。“舍报”,是丢开这一世的果报,就是死的意思。因为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受业报,所以生出来的。若是到了要死的时候,那是业报已经受完了,可以舍弃这种世界了。   这一段,是说到了寿命完结,差不多要死的前,可以预先晓得死的日期、时候。身体上没有病痛的苦,也没有别种苦恼的灾难(“厄”,是小的灾难)。心里头也没有什么贪,没有什么舍不得(“恋”,就是舍不得),也一些不迷迷惑惑、糊糊涂涂。六根清静得很,快乐得很,一些不被眼、耳、鼻、舌、身、意牵动、搅扰。不像有恶业的人,到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或是眼睛里头,看见什么可怕的境界了;耳朵里头,听到什么吓人的声音了;鼻管里头,闻着什么臭秽的气味了;舌根硬了,不能够说话了;身体各处不舒服了;心里头就要烦恼起来了,念头多的很,颠颠倒倒乱起来了。这种样子,一些也没有。只有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正念,清清楚楚。晓得这个受报的身体,报应满了,可以丢开了,安安定定、和和平平的去了(“安详”的“祥”字,本来是同了“和气”的“和”字,一样的意思。用在这里,是很和平,一些没有发火的意思),像参禅人的入了定一样。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到了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菩萨、缘觉、声闻等,许多圣人、贤人,大家放出光来接引,并且大家都放下手来牵引(“提携”,就是牵手的意思)。天空里头,现出又好看,又宝贵,七宝装饰成的楼阁幢幡。还有很稀奇的香气,天上边发出各种很好听的乐器的声音来。西方极乐世界圣人的境界,明明白白,都显现在眼面前(“昭”字,是明白的意思。“示”字,是给人看的意思)。使得许多众生,无论看见的,或是听到的,大家都很欢喜、感动、称赞(“叹”字,就是称赞的意思),就各各发出求成佛的心来。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   我在这个时候,坐在金刚台上边(“乘”,就是坐的意思。“金刚台”,是莲华下面的座子,是金刚的。这是上品上生的,才能够有金刚的莲华座),跟随在佛的后面,像手指弹一弹的时候,就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在七种宝贝装饰成的池里头,七种宝贝装饰成的莲华里头(莲华,也是七宝的,所以叫“胜莲华”。“胜”,就是好)。等到华开了,就见到了阿弥陀佛同了各位大菩萨,听到了很好的法音(“法音”,就是讲佛法的声音),就可以得到无生忍(“获”字,本来是“捉”的意思。用在这里,是得到的意思。“无生忍”,是能够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上边,觉得丝毫没有凡夫的情念可以丢弃,也没有圣人的见解可以取得的意思。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所以大家看见生生死死,都因为贪瞋痴种种虚的假的乱念头太多了,就现出这种生灭的形相来。讲到真如实相的道理,的确是没有灭,也没有生的。说的没有生,那没有灭就包括在里头了,所以只说“无生”。“忍”字,本来是忍耐的意思,现在是拿忍耐来比那得无生忍的人,心里头很安逸舒服,没有一些念头发生的意思。“无生忍”,是证得心念没有生灭的道理,就是能够不动心的意思。证得了心念没有生灭的道理,就能够见到一切法都没有生灭的形相,所以又叫“无生法忍”。这是要真正见到了真如实相的道理,才能够得到这种忍的。得到了这种无生忍,就永远不会被外面的境界,迷惑摇动他的心,使得他再退回转去了。“无生忍”在《佛法大意》里头,也讲到过的,可以一同看看)。就可以永远脱离生死,真正的自由了。   ○若是要晓得往生西方的详细情形,只消看《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就可以明白了。   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须臾”,是一刻儿功夫。“承事”,是伺候的意思。“授记”的“授”字,是给他的意思;“记”字,是记名,就是记名成佛。在没有成佛的前,先受佛的记名,将来成佛后,叫什么名号。把名号先记好,等到成了佛,就称这个名号。像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的时候,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佛记名,说道:“你下一世,应该成佛了,名号叫释迦牟尼。”到了下一世,释迦牟尼佛真是成佛了,就把燃灯佛所给的“释迦牟尼”四个字,当作名号。   “陀罗尼”,是梵语,翻译中国文,是“总持”两个字,是把住了不放他失去的意思。就是常常想念各种的佛法,不放他忘却的意思。也可以当做“法”字解释的。   这一段,是说在一刻儿功夫,就可以伺候到许多许多的佛,亲自受着佛替我记将来成佛的名号。等到记了成佛的名号后,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无边的法门(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在《佛法大意》,同了《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里头,都有详细解释的),一切的功德,完全都可以成功了。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一切功德,都已经修成了,那末可以本体不离开西方极乐世界(“违”字,是离开的意思。“安养”,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本体,是原来的身体),用化身来回到娑婆世界。化出多得数不清的身体,遍满十方刹土。用不可以心思来想、说话来讲的自由自在的神力,行出种种的方便法门,来度脱众生。使得他们一齐离开这污秽的妄心(“咸”字,就是一齐的意思),回复他们本来有的清净心(“还”字,就是回复的意思。实在清净心是个个人本来在的,因为被妄心染污了,所以清净心显不出来了。现有既经离开了这种污秽心,那末清净心自然回复了。实在是回复,并不是本来没有的,现在才得到的。所以“还得”两个字,只可以当他回复解释的),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个不会退转来的地位(西方极乐世界有种种的好处,有种种的上等善人,所以去的人,只有向前进步,不会退步的。不退转的地位,在《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里头,“皆是阿鞞跋致”一句底下,有详细解释的。○种种的上等善人,是菩萨、阿罗汉,一切的修行人,都包括在里头的)。   如此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像上边所说的种种大愿心,世界没有穷尽,众生没有穷尽,众生的业同了烦恼都没有穷尽,我的愿心也就没有穷尽。   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要世界没有了,众生度尽了,众生的业同了烦恼都消灭清净了,我的愿才算满足。要晓得世界多到无穷无尽,哪里会完全没有。众生无量无边,哪里会完全度尽。众生的业同了烦恼,那就更加多到了不得的。一个人所造的业,照《华严经》上说,若是业有体的,那就尽虚空也装不下去。一个人的业,已经这样多了,何况无穷无尽的众生,各各所造的业,那还了得么?哪里会消灭清净呢?这几种都是不能够完尽的。那末所发的愿,也永远没有完尽的时候了。   莲池大师所发的愿,大不大呢?不是同了普贤菩萨所发的愿,差不多么?所以能够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去,就因为愿心大的缘故。我们怎么可以不学莲池大师,快快的勇猛精进,发那样的大愿心呢!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我现在情愿拜佛发愿,修行种种的功德(“修持”,就是修行。因为修行不可以间断的,要像捏住了一件东西不放手一样,所以用一个“持”字),回转来把这种种的功德,布施给所有的有情众生。四种恩德,一齐要报答的。三界众生,都要使得他们得到我的帮助(“资”,是帮助的意思)。九法界的众生,一同圆满一切种智,一同成佛。   ○念到这里末了再加念一句“弟子某某发愿”。念完了,拜三拜,功课就圆满了。   ○发愿的话头,本来可以照了自己的愿心,自己做一篇文,或是做一个偈来念的。不过自己做的,恐怕终没有像从前的大德所做的好(大德,是有很大的功德的人)。所以还不如把旧时候现成的发愿文,或是偈,至诚恳切的念,觉得更加容易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使你恒住念佛三昧 净空法师开示 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否可以马上回来度众生?还是要等到“花开见佛悟无生”? 这个问题,《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非常慈悲,对于悲心很重、且法缘殊胜之人,有特别的加持。如果是发愿先度众生,后成就自己,佛也帮助他,只要往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了面,就能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无论在哪一道受生,都不会迷失自性。所以,弥陀法门不可思议,也是古来祖师大德讲的“难信之法”。这个法是佛在一切经里从未讲过的,一切诸佛刹土也从来没有这些事情,唯独西方世界有。 佛法是教育,而非宗教,我们要认识清楚。佛陀的教学与孔老夫子的精神完全相同,都是“有教无类”,对一切众生平等教化。但是夫子教学的范围是在人世间,至于天道鬼神,夫子常讲“敬鬼神而远之”,只能奉祀而不能亲近学习。释迦牟尼佛教学的范围,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经中讲的十法界,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至于有多少不同维次的空间,无人知晓。这样广大而没有边际的范围,都是佛所教化的区域。佛所讲的都是每个人自性的本能,自性就是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才艺、相好。我们常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大乘经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都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所以,佛说他没有东西教人,他所教的全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只是他的本能恢复了,而众生的本能被盖覆,不起作用。因此,佛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不仅“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而且“生佛平等”,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都是平等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是大乘经的经义,也是事实真相。 为什么世间有聪明的,有愚钝的?就是盖覆的烦恼有轻重厚薄之不同。烦恼轻的人,智慧就高;烦恼重的人,智慧就低;造作善业多的人,相貌就端严;造作恶业多的人,相貌就丑陋,这个境界没有一定,千变万化。跟我们身体一样,身体也是属于境界,这是现相,“相随心转”。所以,一个修行人断恶修善,过几年相貌就变得慈祥,说明他修行功夫得力。相随心转,境界也随心转。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转,受外面境界影响,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凡夫。要是能转境界,不受境界影响,能影响境界,就是佛。《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之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度众生,别说是到人间,就连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能去,因为他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了,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就有功夫。这个功夫,一方面是自己修的,更大方面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使你恒住念佛三昧,才有这个功夫。 我们要问,有没有必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绝对有必要。我们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明末清初蕅益大师别号叫“西有道人”,他说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确实有,这是我们要肯定的。西方极乐世界与我们决定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它是高维次,极高无上,将所有一切不同空间维次全部突破。所以,世尊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是赞叹阿弥陀佛的智慧能力,能将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佛中之王”是赞叹其德行。 而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必定是针对现前社会需要,提供拯救解决的方法,这对我们才真正有利益。今天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我们要知道这个危机是教育彻底失败。过去世界还能维持祥和,原因何在?虽然全世界对于道德伦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国人仍重视。《十善业道经》序文讲,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里有一半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这个世界就能安定。 我们仔细观察现代的小孩,三、四岁的小孩看电视,霸占着电视,家里客厅有大电视,房间有小电视,父母要看的节目与他不同,父母叫他到房间去看小电视,他却回答说:“小人看大电视,大人看小电视”。这种思想、言行是目无尊长,我们听到之后提心吊胆,他长大之后怎么办?这是对教育的疏忽。这个问题现在要是不重视,不认真想办法挽救,二、三十年之后,世界就没救了。打开电视、网络,里面的内容都是杀盗淫妄,全世界众生脑子里都想这些,这还得了?大家都造恶业,恶业天天增长,果报就不可收拾,这是众业所感。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决定有恶报。 聪明人、有智慧之人,在这短短一生之中,要懂得修福;对于善、恶,必须有能力、有智慧辨别。凡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团体,损害别人,欺骗别人,这是恶,恶的果报在三途。人在世间能活几天,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去造作罪业,堕落在三途,这个时间就长了。所以,在世间读圣贤书,受良好教育,必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欲望,真正发心利益众生。 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怎能度众生?如何度自己?将自己的烦恼习气全部改掉,就是度自己。《十善业道经》就是标准,譬如杀生是习气、烦恼,我从今尔后不杀生。不懂道理时,常常看到蚊虫、蚂蚁、苍蝇这些小动物来干扰,有意无意就把它杀死;学佛之后,再也不杀,它也是一条命。蚂蚁来这里是为了觅食、谋生,它没有犯死罪,为什么要杀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对待它?以慈悲心对它,要布施供养它,它找东西吃,我们放一点东西在门外院子,它慢慢就到那里去了,以后就不会再来干扰,不需要用杀虫剂。我们可以跟它沟通,它有灵性。凡是有灵性的,你杀它,它会没有报复心理吗?将来它得人身,我们变蚂蚁,他又来杀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偷盗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都属于偷盗。有些人说,不损人如何能利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是迷惑的,岂不知真诚心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己。佛教我们“广修供养”,广是广大没有边际,对一切众生我们尽心尽力供养、布施,果报不可思议。你布施这个国家的人民,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果报一定是在这个国家作国王,因为你对他有恩惠。你要是布施全世界,你就作轮王,这是经上讲的统治全世界的大王,世界的盟主,许多国家都情愿听你的教诲,都服从你的号令,这是从布施得来的。你今天赚很多钱,是前世修财布施;你今天有智慧,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你得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没有修因,今天想尽方法去得果报,得不到! 所以,真正命里有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赚钱。做事业是缘,因缘和合,果就现前。没有因,缘再殊胜,什么也得不到。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唯有佛讲得透彻。所以,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先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首先要改的,是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学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自己,《金刚经》上说:“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随类化身。我到这个世间来,就是行菩萨道,为了度众生,度自己就是度众生。因为度自己,就要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让大众尊重、效法你,向你学习,你就度了他。不能度自己,决定度不了别人。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大德,他们做榜样给我们看,一生唯有修善,决不作恶,只有利益众生,绝不利益自己,众生就是自己,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一丝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这个善行就扩大;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报还是小。因此,先要把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遵守佛菩萨的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净空法师开示: 法师法语汇编:四个字佛号简单更容易 1 说到念佛,念佛的种类有很多,就是持名,持名也有许多种念法。你要问:哪一种正确?很难讲,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你明了一个原则就好,哪一种腔调你听了很舒服,听了你的心能静得下来,这种腔调就最适合你。 2 念佛最重要的是:心口要相应!心里头真的有佛,真的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句佛号念起来才会得力。谈到得生净土,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持名念佛最重要的纲领,我们能不能得生,就是这一句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 3 世尊在经上,教导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南无”是我们加上去的,南无是梵语,意思是皈依、归命、恭敬。所以从前莲池大师念佛念四个字,《竹窗随笔》里面有记载,这是他老人家自己笔记里面写的。 4 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你老人家教人家念佛,是怎样教法?你自己念佛是怎么个念法?”他就说:“我教人念佛,教他念六个字;我自己念佛,念四个字。”人家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你教人的跟自己念的不一样?” 5 大师就说:“我自己对西方净土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这一生是决定要去,非去不可,所以我就遵守世尊的教诫,执持名号四个字。我教别人,别人未必有信心,未必有这个愿望,所以我教他念‘南无阿弥陀佛’。” 6 换句话说,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不想去的,加上“南无”好。客气一点,跟阿弥陀佛结个缘,种种善根,这一生不能去,还有来生,还有后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恭敬礼敬阿弥陀佛,那是对一般人讲的。 7 真正决心要生净土,跟阿弥陀佛就不要讲客气,客套都不要,直截了当就是这一句名号。这客气话不必要,愈简单愈好,祖师给我们做了典范、给我们做了模范,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应当怎样修学。 8 《阿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所以,莲池大师在晚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老人家就是一部《阿弥陀经》,一声阿弥陀佛。他念四个字,不念六个字,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容易。 顶礼净空法师 顶礼一切贤圣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大慈大悲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11:06 , Processed in 0.354612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