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7 编辑
高淑珍,河北省滦南县洼里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为让肢残儿童和正常孩子一样有学上,从1999年开始,她在自家小院办起了肢残儿童学习班.1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高淑珍用自己博大、宽厚而绵长的母爱,为残童们洒下了一片阳光.
一个承诺,至今未改
高淑珍今年55岁,是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的一个普通妇女.她的儿子王立国4岁那年患上类风湿,高淑珍辗转全国各地数家大医院,花去多年积攒的2万多元家底,又欠下了一屁股外债,但最终儿子还是落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1998年,孩子到了该入学的年龄,就恳求妈妈让他上学,但因身体等原因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校读书.为此,高淑珍就安慰儿子:"咱家离学校远,赶明儿妈妈在炕头给你办个学校."
不久高淑珍就发现,附近村庄里也有一些因肢残而不能入学的儿童有着和自己儿子一样对读书的渴望.因此,当初哄孩子的一句话,迅速成为她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念头---办一所学校,让像儿子一样不幸的孩子也能读书.
就这样,为了儿子,也为了和自己儿子一样渴望读书的残疾孩子,高淑珍一咬牙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9年4月,"肢残儿童学习班"开课了.教室就设在她家的西屋.4张课桌,5个学生.课本是从村里已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家里借来的,教师就是被她"拉下水"的刚从电大毕业的女儿王国光."体育、音乐和品德课一样不少,健康孩子咋样咱就咋样."每天高淑珍用自行车把孩子接来上课,中午孩子们就在她家一起吃,晚上再把孩子给送回家.第二年,附近其他乡镇的家长们听说洼里村有个大好人,也纷纷把残疾孩子送来了,"肢残儿童学习班"增加到10个人.
2000年10月,"洼里民办特教学校"的申请终于被有关部门批准.最近几年,高淑珍和她的特教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大,入学的残童也一下子达到了33名.孩子们多了,可高淑珍当初的承诺没有改变,依旧是一日三餐免费,住宿免费.
这一承诺,却苦了高淑珍和家人,孩子少时每月的开销八九百元,现在30多个孩子每天的开销就得上百元.几年来,高淑珍为这些孩子花了20多万元.她家种了20亩水稻,除了地里的收入和丈夫打工挣的钱,就是她每天骑着自行车驮着从唐山批发来的袜子、衣服去赶集挣的钱.一些孩子的家长过意不去,央求她想交点学费,高淑珍却不收.她说:"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苦不了孩子们,这些残童够可怜的了."
一份快乐,来自孩子们
对于高淑珍的举动,不少人说她"傻",甚至有人怀疑她办学的动机.回忆自己10年来走过的艰难、曲折办学路,如今高淑珍的心态很是平和.她说,支撑自己一路走来,给自己以力量的,恰恰是这些身体有这样那样残疾的孩子们.
30多个残疾孩子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7岁.和孩子们在一起,高淑珍的心里总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心里是幸福的.每天晚上,高淑珍总要搂着最小的孩子睡.30余个孩子,大部分因风湿病造成肢体残疾,高淑珍就自学按摩技术,每天都要轮流给孩子们进行按摩.
每天从清晨到晚上,高淑珍都累得腰酸腿痛.可劳累一天回到家,到教室转转,看着孩子们学习的专注劲儿,看着孩子们小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字迹,她立刻就觉得浑身上下轻松许多.
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和企业开始关注高淑珍和残童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2004年秋天,高淑珍建起了6间新房,并作为新校舍立即投入使用.新学期开学那天,当残童们欢欢喜喜地走进新教室时,高淑珍眼里的泪再也控制不住,她说那是快乐的泪,孩子们终于有了新家,有了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
一颗爱心,引来更多爱心
高淑珍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邯郸青年王利忠看到报道后有些不敢相信,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同时一种对高淑珍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2001年5月1日,王利忠带着矛盾的心理,利用单位放假的时间,辗转千里找到了这个农家小院.看着那些被残疾扭曲了的幼小的躯体,王立忠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几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王利忠不得不回单位继续上班.在回家的列车上,王利忠满脑子都是这些可爱而又不幸的孩子.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高阿姨和她女儿王国光能够无私地照顾这些孩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回到家的第4天,他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去特教学校做义务教师.在递交辞职报告的时候,同事们都极力地劝阻他,可是那些孩子已经紧紧牵住了王利忠的心.
2001年6月,一个叫严文杰的女孩也被高淑珍的事迹感动,走进特教学校当起了志愿者.家住乐亭县的严文杰毕业于唐山卫校,正等待毕业分配,她是在送自己的表妹来入学时,被高淑珍和几位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主动要求到这里义务教书的.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严文杰很坚决,因为她的初衷只有一个:就是帮助这些残疾孩子,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快乐.严文杰就这样到特教学校来了.不懂教学,她就拉上高淑珍的女儿王国光到附近学校去听课,并借来教师们的教案研读.以前残童都是在一间教室里集中授课,严文杰建议思想品德、音乐等副科与主科分开,制定出分学分试的复式教学方案,课程也与附近几所正规学校同步进行,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在生活上严文杰更像是孩子们的姐姐.残童们手脚不便,上厕所有困难,严文杰就把卫生纸剪成小块块天天装在衣兜里,随时准备照顾孩子们上厕所.月底孩子们都被送回家了,严文杰却不回家,她把孩子们的床单被罩用手一点一点地搓洗干净.
2007年8月,抚宁县的任丽华也走进了高淑珍的特教学校,心甘情愿地做了一名志愿者.任丽华毕业于秦皇岛教育学院.那一年,高淑珍被省内一家电视台评为"热心肠人物",看完报道的第3天,任丽华就辗转来到孩子们中间.采访时,任丽华说自己现在啥都不想了,就是想帮着高阿姨把特教学校办下去.
目前,在高淑珍的特教学校任教的志愿者已达9名.每每说起这些志愿者,高淑珍总会感叹不已,她称他们是"最伟大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