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8|回复: 0

[佛化生活] 佛陀与国王谁更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7 编辑

《中部.苦蕴小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之尼拘律树园。尔时,释迦族之摩诃那摩诣佛之处。 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之摩诃那摩,白世尊曰:“世尊!长久以来,我随从世尊,理解所说之法,即:‘贪是心之秽、嗔是心之秽、痴是心之秽也。’ 然,世尊!我虽理解如是所说之法,但有时贪法占据我心、嗔法占据我心、痴法占据我心。如是我思之:‘我内心有何不舍之法?时而贪法、嗔法、痴法占据我心耶?’” 世尊曰:“摩诃那摩!汝内心以不舍彼法,故时而贪法、嗔法、痴法占据汝心也。然,汝内心若舍彼法者,汝即不在俗家,为不受用欲者也。 摩诃那摩!汝内心不舍彼法,故汝即在俗家,为受用欲者。‘欲是味少、苦多、恼多,于此之患更多。’ 如是,若圣弟子有以如实正慧善见之,而且彼不达欲不善法以外之喜乐,或不达其他比此更殊胜者,只要如此,彼犹不能由欲之漩涡中脱出也。 然而,‘欲是味少、苦多、恼多,于此之患更多。’如是,若于圣弟子以如实正慧善见之,而彼到达欲不善法以外之喜乐,且达到其他更殊胜者,于此彼由欲涡中脱出也。 予于正觉以前,未达正觉之菩萨时,知:‘欲是味少、苦多、恼多,于此之患更多。’ 如是,予以如实正慧善见之,而且予不达欲不善法以外之喜乐,只要不达其他更殊胜者。予犹不能从欲之涡中脱出也。 然而,摩诃那摩!‘欲是味少、苦多、恼多,于此之患更多。’如是,予以如实正慧善见之,而予到达欲不善法以外之喜乐,且达到其他更殊胜者。于此,予认为从欲之涡中脱出也。 云何为欲之味?曰:依眼识色、依耳识声、依鼻识香、依舌识味、依身识触,对触而有所欲、所爱、所好;对所受诸相而欲着,以怂其情。缘此等五种欲分而生喜乐,是欲之味也。 云何为欲之患?曰:于此,善男子为种种技艺,即:算术、耕作、商贾、牧牛、弓术、王臣,或以其他之技艺,为谋生而受寒暑之苦,受虻、蚊、风、热、蛇等触所恼,因饥渴而死,此是欲患,为现实之苦蕴也。 以欲为因,以欲为缘,以欲为源,要之,其因属欲望也。若人如是行动、努力、奋斗,彼善男子不得财物者,彼生愁、哀、悲,槌胸哭泣,而堕入愚痴,即:‘予之努力归于徒劳,予之奋斗终无结果。’ 以欲为因,以欲为缘,以欲为源,要之,其因属欲望也。若如是活动、努力、奋斗,彼善男子若得其财物者,彼为守护其财物而受忧苦,即:‘予之财物不被王夺、不被盗夺、不被火烧、不被水流、不被所爱之后嗣所取者!’ 如是其守护监视此等财物,或者被王夺、被盗夺、被火烧、被水流、被非所爱之后嗣取去,其时,彼生愁、疲、悲,槌胸哭泣以生愚痴,即:‘予之所有财物,于今皆无矣!’ 更又以欲为因,以欲为缘,以欲为源。依属欲之因,诸王与诸王争,王族与王族争,婆罗门与婆罗门争,家主与家主争,母与子争,子与母争,父与子争,子与父争,兄弟与兄弟争,兄弟与姊妹争,姊妹与兄弟争,友与友争。 于此,彼等斗诤、论争,相互以手击打,以土块击打,以杖击打,以剑击打。又更,依欲之因而执剑、盾、佩弓,双方战阵密集,矢响枪飞,刀光闪闪,于其中冲进。彼等如是以矢射击,以枪投刺,以刀斩头。 又更依欲之因,而破入他家,劫夺、为盗、追剥、通奸他妻。如是,彼被王捕,处以种种罚,以鞭打、以藤打或以杖打。或截手、截足,截手足、截耳、截鼻、截耳鼻。 又课以火鬘刑、烛手刑;又课以钩肉刑、踏台刑;或又以沸腾油洒之、令狗啖之、活活杙刺、以剑断头。彼等如是至死或受等于死之苦。 更又以欲为因,而以身行恶、以口行恶、以意行恶。彼等身坏命终,生于恶趣、堕处、地狱。此是欲患,为现实之苦蕴。以欲为因,以欲为缘,以欲为源,总之,其因属欲者也。 摩诃那摩!在王舍城鹫峰山,尔时,曾有众多离系派之人,于伊施义利山之黑岩,行直立排座之行,受剧烈痛苦之受。 尔时,于傍晚,予由宴默而起,至伊施义利山之黑岩,行至彼等离系派徒之处。至已,而言彼等,曰:‘诸贤!汝等离系派之徒,何故行直立排座之行,受剧烈之痛苦耶?’ 如是问已,彼等离系派之徒答予,曰:‘尊者!离系派之导师尼犍子,是全知全见,而自认具完全之知见者,彼曰:“不论于行、住、眠、醒时,予常恒、予知见现前。” 彼又曰:“离系派之徒!汝等从前虽作恶业,但以强烈之苦行应可消灭之。又,今于此处,以身防护、以口防护、以意防护,不令于未来作恶业。 以如是之苦行,消灭故业,不作新业,未来更无余影响。以未来更无余影响,业即灭尽矣!以业之灭尽,即苦灭尽也。以苦灭尽,即受灭尽也。以受灭尽,即一切苦灭尽也。” 我等喜悦尼犍子导师此说,而确认之,是故我等欢喜也。’ 摩诃那摩!如是说已,予对彼等离系派之徒曰:‘诸贤!汝 等知以前存在或不存在否?’彼等曰:‘不知。’ 予曰:‘诸贤!汝等知以前作恶业或不作否?’彼等曰:‘不知。’ 予又曰:‘诸贤!汝等知,如是作恶业、或又如是作恶业否?’彼等曰:‘否,不知。’ 予又曰:‘诸贤!或此量之苦令灭矣,或此量之苦犹应灭之,或若此量之苦令灭者,其时一切苦应灭尽矣!知之否?’彼等曰:‘否,不知。’ 予又曰:‘诸贤!于现法,不善法之舍离,善法具足,知之否?’彼等曰:‘否,不知。’ 予又曰:‘诸贤!实如是:我等以前存在、非存在,我等以前作恶业、不作恶业,令此量之苦灭、犹令此量之苦灭、一切苦应灭尽,于现法不善之舍离、善法具足,此等皆不知。 若如是者,诸贤!于世间应恐怖,有手涂血以从事残酷之业,再生于人间者,彼等可出家为离系派之徒。’ 彼等曰:‘尊者瞿昙!实非以乐达乐,应以苦达乐也。若以令乐达乐者,摩揭陀王频毗娑罗可达乐,此王应比尊者瞿昙更多乐住者也。’ 予曰:‘实际上,从离系派之徒发出如此匆促,无思虑之语,于此间更有摩揭陀王与尊者瞿昙,此二者之中,何者有更多乐住耶?’ 彼等曰:‘尊者瞿昙!实际上,我等为发出匆促、无思虑之语也。我等今更问尊者瞿昙,摩揭陀王与尊者瞿昙,此二者之中,何者有更多乐住耶?’ 予曰:‘诸贤!是故,于此更问诸贤,诸贤依思此而说之。摩揭陀王不动身体、不发一语,能于七昼夜间得一向享受乐住耶?’ 彼等曰:‘否!无有是事也。’ 予曰:‘诸贤如何思之耶?摩揭陀王不动身体、不发一语,能于六昼夜、或五昼夜,或四昼夜,或三昼夜,或二昼夜,或一昼夜之间,一向得享受乐住耶?’ 彼等曰:‘否!无有是事也。’ 予曰:‘诸贤!予不动身体、不发一语,能于一昼夜之间,一向得享受乐住。又,二昼夜,或三昼夜,或四昼夜,或五昼夜,或六昼夜,或七昼夜间,一向得享受乐住。 诸贤如何思之耶?如是者,摩揭陀王与予,何者有更多乐住耶?’ 彼等曰:‘如是者,尊者瞿昙比摩揭陀王有更多乐住。’” 世尊如是说已,摩诃那摩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17:24 , Processed in 0.71919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