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215|回复: 87

[佛教文化] 佛教东传二千年-佛教文物暨地宫珍宝特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 像 东 传

 佛像艺术起源于印度,随着传法僧人和商旅队伍渐进传进中土。十六国时期在河西走廊开凿石窟之后,开窟造像蔚成为一股风气,兴盛于南北朝和隋唐,直到明清才见衰微。在长达千餘年的时间裏,石窟造像广布中国各地,其形式与风格在汉化之后形成中国自体性的风貌,缔造出辉煌的艺术成就。
  一般来说,大致可分为三条传入路线:
 一、北传佛教:
  从古称犍陀罗(巴基斯坦、阿富汗北境)经由中亚、西域(新彊)、河西走廊抵达中土,古称「丝绸之路」。之后远传至韩国、日本,这条路线传播的教义内容史称「北传佛教」。
 二、南传佛教:
  从南印度经斯里兰卡海路传至印尼、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等地,部份支派登陆华南进入中国地方,此路线即为着名的「海上丝路」,又称「南传佛教」。
 三、藏传佛教:
       从东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成为密宗佛教的主要传播路线,此为较晚出现的传播路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印度犍陀羅佛像
     犍陀羅是古印度的佛像藝術中心之一,當地造像呈現希臘雕塑影響下的寫實風格。其佛像以西方人的形象為主體,面目五官輪廓分明,身著袒右肩或通肩式大衣,衣褶清楚厚重,神情莊嚴,體態強勁有力。菩薩像主要表現印度貴族的形象,具有年輕男子的相貌。
佛坐像   犍陀羅   片岩   高45cm
相貌有西方人特徵,有卷髮,深目高鼻 ,穿袒右肩袈裟,
手持轉法輪印,結跏趺端坐,身軀雄健,神情莊嚴沉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頭像   犍陀羅   灰泥   高18cm
肉髻卷髮隆起,深目高鼻,眉間白毫,豐頰薄唇,
五官輪廓清晰,呈現希臘雕塑影響下的寫實風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菩薩像   犍陀羅   片岩   高13cm
上身袒露,頭戴髮冠,胸飾瓔珞,五官瑞正俊逸,
具有年輕貴族男性氣質,為典型犍陀羅菩薩風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中国本土化佛像

    中国的佛像受本土文化艺术影响,面目五官呈现东方人的特质。
佛像慈眉善目,神韵端祥,体态端正静立展现宗教的内观思惟意境。
菩萨像具有温婉祥和的中性气质,明清时期则演化为女性形象。

佛头像   北齐   石灰岩   高31.5 cm
肉髻较低,螺髮平整,眉日修长,五官端祥,
呈现佛像东传后的中国本土化艺术雕刻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刚三昧 于 2011-9-7 21:11 编辑

佛立像   北齐   石灰岩   高64cm
面相丰满,双眼垂视,表情宁静,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
身穿薄衣贴体袈裟,并留有贴金彩绘,神情朴素安祥端立莲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苦萨头像   北齐   石灰岩   高25cm
头戴宝冠,脸形丰润,慈眉善目,笑颜逐开的形象
近于女性典雅之美,呈现悲智、法喜的菩萨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立像   北齐   石灰岩   高78cm
头戴宝冠,面容端秀,上身半裸,着腰束带长裙,
佩饰瓔珞披帛庄严其身,具雍容慈祥庄严华贵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庄 严 道 场

「庄严道场」汎指潜修佛道或讲经说法、宣畅佛法的地方、常用妙色众宝的华丽场面彰显庄严的意义。
在佛教艺术中,庄严道场包括石窟室、造像龕室、多尊像及造像碑等,这些造像体大多以佛为主体,有单独的一尊像,有的集合三、五、七尊造像而成。
本单元以北齐造像碑及敦煌唐代石窟为例,说明七尊佛像之庄严道场的尊像名称与相关位置。
                                                      
比丘惠蔑造佛七尊像碑    石灰岩
北齐皇建二年(561) 高 120 公分

  此碑正面碑额为双螭龙蟠绕及弥勒菩萨像龕。
碑身部份雕凿七尊造像:中央为宁静端祥的佛陀在树下说法,佛两侧排立六个左右对称的胁侍像,由内向外依序为清净修行的比丘像、自觉圆满的辟支佛像及慈慧端祥的菩萨像,上方有两尊轻盈喜悦的飞天司掌供养之职,整体构成一组七尊像的庄严道场。
背面描述悉达多太子离家苦修,仆人和白马下跪依依不舍场面,碑身题记内容丰富,书法雄健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煌唐代石窟(复原)    龕高 224 宽 370 深 220 公分

  中央为佛陀相好庄严结跏趺坐在说法;年长严谨的大迦叶尊者和年轻多闻的阿尊者恭谨的随侍在侧;慈祥秀逸的菩萨閑适自在的佇立两旁;雄壮威武的天王脚踩夜叉,注视前方,展现护持正法的雄心。
此组造像是依据敦煌唐代石窟庄严道场所作複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6 21:33 , Processed in 0.33394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