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86|回复: 0

[精进共修] 如何亲见四圣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5 编辑

亲见四圣谛的方法,是修学戒、定、慧,勤习止、观禅,也即精勤于八圣道。 戒,包含了八圣道里的正语、正业与正命,这三个道支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也是一切佛教修行的基础。 佛陀在《增支部.十集.什么目的经》说:“阿难,可见戒的目的与利益是无悔;无悔的目的与利益是喜;喜的目的与利益是悦;悦的目的与利益是轻安; 轻安的目的与利益是乐;乐的目的与利益是定;定的目的与利益是如实知见诸法;如实知见诸法的目的与利益是厌离和离欲;厌离和离欲的目的与利益是知见。阿难,可见戒能够次第地导向顶峰。” 戒,是透过善的言语、善的行为来清净自己。戒的行持可分为四个部分,名为四遍清净戒。 一、防护行为(正语和正业):上座部比丘持守别解脱律仪的两百二十七戒;沙弥持守十戒与七十五众学戒;上座部戒女持守八戒或十戒。 二、防护根门:眼、耳、鼻、舌、身、意。三、活命清净(正命):符合戒律的活命。四、省思食、住、衣、药这四种资具的用途。 对于在家众来说,应严格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与不服食麻醉品。 若想更加精进,则可以持守八戒,即在五戒的基础上,守持过午不食,不邪淫改为不淫。 守持不跳舞、不唱歌、不听音乐、不观看表演、不用香水、不用装饰品、不用化妆品。守持不使用高大、豪华的床。 关于持戒的各种功德与利益,《清净道论》里说:“有谁敢为戒所带来的利益设限?若无戒,善男子便无法在佛教里找到立足处。 在此世间的众生的垢秽,不是恒河、夜摩那河…的流水所能洗得清净的,唯有戒水能清净有情的尘垢。 不是带雨之云的凉风,亦非黄色的旃檀、首饰或宝石,也不是明月照射柔和的光辉,能使这世间的众生的热恼变得安宁、清凉,唯有至上清凉的善护圣戒能清除热恼。 戒香不但能顺风吹送,也能轻易地逆风吹送,哪里还找得到能跟它比拟的香呢?戒是升天的阶梯,戒是入涅槃城之门,哪里还找得到其他入涅槃城之门呢? 诸王虽然盛饰珠宝,不如行者以戒庄严的光辉。戒能摧毁自责等的怖畏,戒之美誉常为具戒者带来喜乐。依此对诸戒的略说即可知,戒如何带来利益,及此诸德之本如何破坏一切罪恶。” 定,包含了八圣道里的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正精进有四种:精勤于阻止还未生起的不善心生起。精勤于去除已生起的不善心。精勤于激起还未生起的善心。精勤于令已生起的善心增长。 正念也有四种——身念处:入出息念、四界分别、三十二身分,坐、立、行、卧四威仪等。 受念处:乐受、苦受、舍受。心念处:任何心识,善、不善或无记。法念处:色法与名法,包括四圣谛、五蕴、五盖等。 关于正定的定义,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什么是正定呢? 在此,诸比丘,比丘远离爱欲,远离不善法,进入并安住于具有寻、伺及由远离而生之喜、乐的初禅。 平息了寻、伺之后,藉着获得内在的清净与一心,他进入并安住于没有寻、伺,但具有由定而生之喜、乐的第二禅。 舍离了喜之后,他保持舍心,具备正念与正知,如此他以身感受快乐,正如圣者们所说的:‘此快乐是安住于舍心与正念者所感受的。’他进入并安住于第三禅。 由于舍离了苦与乐及先前灭除了喜与忧,他进入并安住于超越苦乐及由舍与正念净化的第四禅。诸比丘,这称为正定。” 除了这四禅,《清净道论》还提到另一种近行定,它是在四种禅那每一者之前生起的极深定力。然而,在近行定里的禅支比不上禅那里时那么显著,心也偶而会受到干扰。 这两种定,是透过修行佛陀所教的四十种止禅业处的任何一种来达到。在这些业处当中,有些只能修到较低层次的禅那,有些能够修到所有四种禅那,有些则只能修到近行定。 禅修者可以选自己喜爱的止禅业处来开始禅修。然而,多数的禅修者都受鼓励,选修安般念或四界分别观作为入门的禅修业处。 一般都建议初学者修行安般念,以便证得四禅及它们的五自在。对于想要在还未获得禅那作为基础便直接修行观禅的禅修者,则建议他们修行四界分别观。 然而,修行四界分别观的禅修者,可以在还未转修观禅之前选择修行其他的止禅。为了要获得能够证入安止的定力,持续不断的修行是必要的。 修行安般念以打坐为主,禅坐时坐姿应当舒适、正直,闭上眼睛。在禅坐之间的空档时段,建议修习行禅。为了更好地培育定力,禅修者受鼓励尽量少谈话。 安般念可以修到所有四种禅那,掌握四种禅的五自在,对修行其他止业处及接下来的色业处与名业处有很大的帮助。 修行安般念时,你应该专注在接触鼻孔或人中的气息。自然地呼吸,尝试保持这样的正念。每次起妄念时,你必须把心带回到气息。 定力提升时,你的气息便会越来越宁静。这时候,你可能也会开始体验止禅的一些利益,例如心更加平静、心专注于一境及身体舒畅。 定力提升的其中一个初期现象是出现光明,当这种光明和鼻孔上的气息结合为一时,它称为禅相。 在开始阶段,禅相可能是灰色的,不稳定也不清晰。这时候,如果你尝试把注意力转移到禅相,它便可能会消失。然而,如果你继续专注于气息,禅相最终会变得稳定。 一旦禅相变得稳定,你就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禅相。凭藉持续不断的正念,你将能够专注于禅相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更长久的时间。 如果你继续这样的修行,最终禅相会变得既明亮且透彻。这是因为有定的心能够产生光明,佛陀称这种光明为‘智慧之光’。 当你的定力从近行定提升到安止定,逐一地证入所有四种禅定,此光明将会变得越来越明亮。便是这种光明,使你能够在接下来的禅修阶段辨明五蕴及修行观禅。 在掌握了四种禅的五自在后,你可以进而转修其余的止禅业处。完全掌握了一种业处的五自在后,便能够很轻易地修好其他止禅业处,甚至一天便能修好一种业处。 这些业处包括:三十二身分——透视自己的内脏及其他身体部分;透视其他众生的三十二身分。 十遍处:这些禅修业处采用一些色法,例如地、水、火、风、光明、虚空及名种颜色。 四无色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四梵住:慈心禅、悲心禅、喜心禅、舍心禅。 四护卫禅:慈心禅(用以克服瞋恨)、佛随念(用以培育信心)、不净观(用以克服贪欲)、死随念(用以培育悚惧感)。 无论你是想要修完这一切或某些止禅业处,或完全不想修它们,这都是个人的喜好。 掌握这些修行能够增强你的定力,强化你的智慧之光、协助培育其他良好的素质,例如信心、精进、轻安、悲、离欲与舍,而成为修行观禅的坚强基础。 以止禅修行作为坚强的基础,你将能够在修行观禅时获得迅速的进展。当你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止禅业处种类,你就可以进而转修观禅。你可以从修行四界分别观开始。 修行四界分别观这个止禅业处,只能够达到近行定。然而,它有项特点,那就是它是通向观禅的门径,因为在四十种止禅业处当中,唯有它能够用来分析色法。 于此业处,你专注于组成你色身的四界:地、水、火、风。每一界都有某些特相,这是你必须学习辨明的。 一共有十二种特相——地界:硬、粗、重、软、滑、轻。水界:流动、黏结。火界:热、冷。风界:支持、推动。 开始时,你各别辨明每一种特相,即从推动开始,接下来是硬、粗、重等等。最终你将能够同时辨明所有十二种特相。这时候,你将会只见到诸界,既没有人,也没有自我。 当定力提升时,你便会开始见到灰烟般的光明。如果你继续专注于四界,此光明将会变得越来越白,也越明亮,直到你的整个身体看来就像是一块透明的冰块。 继续专注于该‘冰块’里的四界,你就会见到它开始闪烁及发亮。当你能够专注于该发亮体中的四界至少半个小时,你便已经达到近行定。 以这光明,你能够透视身体,看到它化为数以亿计称为‘色聚’的微小粒子。你会见到这些微粒以极其迅速的速度生灭,这时候便完成了以四界分别观作为止禅业处的修行。 现在你可以继续修行下一个阶段的禅修,即透过分析这些色聚来修行色业处。当然,你也可以转修其他止禅业处,然后再回来修行四界分别观,以及进而修行色业处和名业处。 慧,包含了八圣道里的正见与正思惟。正见是对苦、集、灭、道,这四圣谛的正确知见。正思惟是正确地把心投入目标以获得正见。 培育智慧便是以正见取代邪见,以及以正思惟取代邪思惟。拥有邪见的人就像盲人在陆地上四处走,一时走对路,一时走错路,一时遇到高地,一时遇到低洼,一时遇到平地,一时遇到不平的地。 所以《清净道论》里说:“正如天生的瞎子,没人引导地摸索着走,生死轮回中的愚人,没人引导地追求的时候,一时选择造福业,一时选择造恶业。然而当他知见了法,以及透视诸谛时,无明已被驱走了。最后,他终于达到寂静。” 通过修行四界分别观,你将进入到下一个禅修阶段:分析究竟色法与究竟名法。 如何分析究竟色法?由于色聚非常迅速地生灭,开始时你可能会觉得很难分析它们。它们呈现为极其微小的粒子,有固定的体积与形状,这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破除密集的错觉。 若要破除这种错觉,你应当无视色聚的生灭,而只是专注于每一粒色聚中的四界。一旦能够辨明四界,你就能够分析其他色法。 每一粒色聚,至少由八种色法组成: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有些色聚拥有第九种色法:命根。有些则拥有第十种色法:净色、心色、男根色或女根色。 每一粒色聚里的这八种到十种是色法的最小单位,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它们是你身体的究竟色法。完成了分析自己身体的色法后,接下来你以同样的方式分析外在的色法:其他众生与无生命体。 如何分析名法?若要分析名法,首先你应该进入初禅,或是如果你只修行四界分别观这一种止禅业处,则应再次修它达到近行定。 从近行定或禅那出定之后,你分析与该定相应的五禅支。在分析第二禅、第三禅与第四禅时,也采取同样的步骤。在分析之下,你将会见到心只是一连串的,比色聚生灭得更加迅速的心识而已。 每一个心连同至少七个乃至最多三十四个心所同时生起。一旦分析了组成四种禅那或近行定的各种心识与相应心所,你就必须分析其他种类的心及其相应心所,例如看见东西、听到声音等时生起的心。 透过修行,你将能够根据自己的禅修层次,辨明与分析最多八十九种心和五十二种心所。每一种心都归纳在三大类心的其中一个:善心、不善心、无记心。这些心与心所,就是究竟名法。 完成了分析自己的心之后,接下来你以同样的方式分析其他众生的名法。这种方法并不能让你个别地辨识其他众生的心,而只能够整体地辨识。 透视与了知其他众生的心的能力,是属于五种世间神通之一。你应该不断地重复这两种分析法,一时观照内在名法,一时观照外在名法,同时把你的观照范围,渐次地扩大到无边的世界。 最后,你应该同时分析色法与名法,包括内在与外在等。在这个阶段,你不会见到在任何地方,有任何的有情或人存在,而只是见到究竟色法与究竟名法。 如此,知见到名色法,就是知见到了五取蕴。而知见到五取蕴,就是知见到第一项圣谛:苦圣谛。 选摘于摩尼亚尊者《教法与修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7:13 , Processed in 0.22572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