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如来接着便一首颂来总结前面的开示: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
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
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
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
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
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
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
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
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授记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
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
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
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愿已国无异;
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
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奉事万亿佛,飞化遍诸刹。
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第六章
释迦牟尼如来接着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由于仰承着阿弥陀佛的神威之力,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就能够来往于十方世界的无边净土之中去供养诸佛,他们供养佛所用的花、香、幢、幡等供品,都会随着他们的意愿,出现在他们的手中。那些供品之珍奇、美妙、奇特的程度都是稀有难逢的,在娑婆世界是看不到的。他们供养的花瓣,飘扬在空中聚成一朵鲜花,这些鲜花的花心都向下张开,顶部浑圆,聚成一个大花盖,那花盖放射出百千种光芒,那光芒汇聚着百千种色彩,每种色彩又各散发出奇异不同的香气,那香气弥漫着整个世界。那小的花盖有十由旬大,大的花盖则是它的一倍或数倍,乃至大得可以覆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这些花随着落下来的先后顺序依次隐没,如果不重新洒下新的花瓣,那么前面所洒下的花瓣是不会落下的,飘飘洒洒,悬浮在虚空之中。菩萨们在虚空中伴随着来自虚空的美妙音乐,歌颂佛的无量功德。供养完毕之后只需片刻的时间,菩萨们便又返回到了极乐世界之中,全部聚积在七宝讲堂,聆听阿弥陀佛的讲经说法。菩萨们听闻了他的开示之后,莫不欢欣鼓舞,心开意解,得道真谛。每当这时,一阵阵香风便会微微地吹拂七宝圣树,发出五种柔美和谐的音乐,无数神奇美妙的鲜花随风而舞,供养于佛。这样的情景,总是循环没有间断地进行着。一切的诸天人众,全都捧着百千种鲜花和妙香,演奏出万种伎乐,供养阿弥陀佛及佛国中的菩萨们。众人前后往来,熙熙攘攘,充满了欢欣、快乐之感。这些都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施予众生的缘故,也是因为这些天人在过去世中曾供养过佛所积累功德善根的延续,这些善根从未缺减过的缘故,善于摄取的缘故,善于成就的缘故。是圣众善于修习、善于摄取、善于成就的缘故。”
“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的所有菩萨都能彻底洞察、全面闻听到来自四面八方过去现在的一切事情。对于诸天人民以至于飞蝇爬虫之类心中所想和善业恶业,口中想说之事,以及何时能够得以解脱苦海,何时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等事情,他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还有,在阿弥陀佛世界中的那些声闻弟子身上发出的光芒,能照到一由旬远。而菩萨们的光芒,则可照亮百由旬远的地方。其中有两位是最为至尊的,他们的威严神光能够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问道:“那两位菩萨的名号叫什么呢?”
释迦牟尼如来回答说:“一位名叫观世音菩萨,另一位名叫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曾经在娑婆世界中修习菩萨行,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便伴随在阿弥陀佛的左右。如果他们想到其他十方世界供养诸佛的话,都会随心而至的。现在他们就居住在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之中,救度这里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的善男信女们一旦有危急、困难、恐怖之事,只要一心顶礼归依观世音菩萨,没有不立刻便得到解脱的。”
“再有,阿难,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中,不管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一切菩萨,他们都在这一生中成就佛位。还有一些菩萨发下宏大誓愿,自愿重入生死苦海,为救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而鞠躬尽瘁。这些菩萨们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誓愿为铠甲,在各个世界中演说佛法,以智慧和功德来庄严自己。他们虽然也出生在五浊恶世,示现跟那里的众生一模一样,但他们直到成佛,也不会堕入三恶道去受苦。不管他们生到哪个世界,对自己的过去知道得一清二楚。阿弥陀佛欲度脱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使他们都能够得到究竟的快乐,那些行菩萨道的众生都能够顺利成佛,他们成佛以后,在辗转到十方世界传授佛法,救度苦海众生都能够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此辗转,不可复计,十方世界中的声闻弟子、菩萨圣众以及其他众生都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得到了究竟的快乐。已经和即将成佛的不可胜数。那极乐世界虽然接纳了无量无边的不可胜数的十方众生,但也不会增多,为什么呢?好比大海,为水中之王,长江大河,涓涓溪流都流入了大海,那大海也不见增减。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殊胜,这些都是那阿弥陀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的志愿和功德所致。那阿弥陀佛的恩德广布十方佛国世界,无穷无极,深大无量,是任何语言和形容都无法表达于万一的。”
“极乐世界中的所有菩萨,他们的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具足圆满。连诸佛所演说的深奥玄秘的一切法门,也都研究领悟得透彻深入,没有一处不明了通达的。他们以这些深奥玄妙的佛法来规范调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身心柔软,深入真正智慧,对外道的教法再也不会用心,都依照诸佛的教导。在修习念、择去、精进、喜、猗、定和舍这七觉支方面不遗余力。修行五眼,照真达俗,使肉眼简择;天眼通达十方,无论远近;法眼清静;慧眼见真如;佛眼具足,对一切之法性通达觉了,辩才总持,得大自在,了解世间一切众生的根性与好恶,而且因人而宜、随其机宜,广说佛法。所说之法,至诚真实,深入佛法精髓,度化众生,演说正法,无假有之相,无造作之为,无烦恼之缚,无涅槃之念,没有种种分别,远离种种颠倒。对一切所用之物从不摄取;游历十方诸佛世界,从不产生喜爱或厌烦的感觉。无所希求,甚至连这个念头也不曾有过。也没有你我的分别,更无亲疏恩怨的计较。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皆怀有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谋利益之心,舍离了一切执著,成就了无量的功德,以圆融无碍的智慧通达彻悟诸法本如,彻底明了世出世间的因果、事理,以种种音声方便弘法利生,对世间一切言语都不染着于心,以追求一切正法为究竟的快乐,了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毕竟无所有,了不可得,平等空寂。生身的苦报与烦恼两种余习都已断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圆满的一乘教法,从而达到涅盘彼岸。决断一切疑惑的束缚,证无所得。以方便权巧的智慧增长了知教化一切众生的方法,从本性中流露出的智慧和神通都能够安住。他们所证得的一乘佛果,也是从他们自性中自然显现,决不是从外面求得领悟到的。”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智慧宏大深广,就像那宽广甚深的大海;功德高广,好比须弥山;从他们身上散射出的威神之光,远远超过了太阳和月亮。他们的内心世界纯洁得犹如雪山;菩萨们忍受侮辱、屈辱的精神,好比承载万物的大地。对世间中的一切都平等心对待,心中清静好比那洁净的水,对心田中一切尘垢都洗刷得干干净净,一尘难染。他们度化众生的热情如火,烧尽一切烦恼,对万事万物从不执着,犹清风一般,没有任何障碍。宣讲佛法的音声,如同清雷霹雳,唤醒那些还沉迷于苦海的众生,这些菩萨传授的佛法犹如甘露,滋润众生的心田;菩萨们的平等慈悲之心,就像那虚空般广大无边;菩萨们好比那洁净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胸怀犹如尼拘树般宽广,护庇着广大众生;智慧锐利犹如金刚杵,能够斩断一切邪知邪见,降服烦恼等恶魔;信念坚定犹如铁围山一样坚固,一切邪魔外道都不能动摇;心智方广正直,善于顺遂机宜,做各种决断;研究佛法,不知厌烦,求法不知疲倦,守戒严谨犹如琉璃,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菩萨们所说之法,大家无不心悦诚服;他们到处传播佛法,建立道场,以智慧之光,冲破愚痴带来的黑暗。那些大菩萨谆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身和他人的各种欲望,引导广大众生舍弃一切爱欲执著,彻底清除导致沉沦苦海的贪、瞋、痴这三大毒根。他们游戏神通,以愿力因缘出生广大善根,摧伏一切魔众,尊重供养侍奉一切诸佛,为世间之明灯,最胜之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人天供养。他们威光显赫,神采奕奕,法喜充满,雄健勇猛,无所畏惧,音容相貌十分庄严,具足无量的功德和无碍的雄辩才能,无与伦比。极乐世界的各位菩萨们常常得到诸佛共同的称赞。他们通晓一切菩萨智慧,常常安住在不生不灭诸三摩地境界,巡游一切道场,远离声闻、缘觉二乘的境界。阿难!我刚才所讲的只是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的广大菩萨的真实功德略说一二,如果要面面俱到,即使说上百千万个时劫也难以说完啊!”
第七章
释迦牟尼如来又告知弥勒菩萨及在座的天人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的声闻弟子及菩萨们的功德智慧无量,说不可尽,那国土的奇妙、安乐、清净也同样妙不可言,他们勤力善念,尽力供养十方诸佛,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信心坚定不退,意念终不松懈。外相迟缓,内心驶急。心容虚空,包罗万象。奉行中道,内外一致,表里如一,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没有贪爱。他们的志向誓愿从不改变,他们所追求的佛法,平和中正,永远不会误入歧路;他们对佛经中约令总是兢兢业业不折不扣的执行,好比工匠手中的墨线,依线施工,不敢稍有怠慢。心中所想,全为佛法,没有其他任何杂念私欲,心中空旷没有任何忧虑。随缘行事,安住在无为境界之中。淡泊明志,没有任何欲望。所作所得,皆是善事,以大慈大悲之心哀愍一切众生。所作所为都符合礼义。包罗万相事理,摄受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永得解脱。保守自性的清净,所立志愿至高无上,净化身心,保持禅定,得到究竟的安乐。一旦开悟,明心见性,清净本性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无量无边的事相。这些声闻、菩萨之心好像神奇的摩尼宝珠一样,将自然之光和色相互渗入,往复变化,超过十方。他们的自然之心,使国中自然生出七宝,空中自然涌出万物,光明、精妙、明净齐显并现,诸善众好无与伦比。这都是极乐世界会众和清净心所生出的,他们的智慧没有上下之分,对万事万物洞察的深广程度可谓无边无际。你们应当各自精进勤修,努力自求自身的功德,断除生死,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之中。到了那时,你们自然会完全舍弃了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恶道之门自然关闭。那极乐世界是最胜之道,简单易行。那极乐世界的往生者都不逆不违,为本性所牵随,志向如虚空,勤修成佛道,可以得到长生不老,寿命和快乐都没有极限。为什么非要贪着这娑婆世界中世俗所谓的利益,烦恼无尽,为世间无常所折磨呢?”
“这娑婆世界中的人们都去争本也无关的事和物,在此痛苦不堪的五浊恶世之中,他们辛勤劳作,苦心经营,以求自给。尊贵的、卑贱的、贫穷的、富裕的、年少的、年长的、男的、女的,处心积虑,甘愿被自己的贪欲之心驱使,没有田地的想得到田地,没有房屋的想得到房屋,没有家眷财物的想得到家眷财物。不管是没有得到的,还是已经得到的,都在忧愁苦恼。得到了一件,还想再要两件,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担心失去,担心遇到水灾、火灾、盗贼等等。又害怕冤家的仇杀,债主的催逼。忧惧之中,悭吝之心随之增长,越来越顽固,难以弃舍。等到他们死去的时候,所有的财物都不会跟随他们而去,穷人与富人完全是没有区别的,个中忧苦,万端无尽。”
“这娑婆世界中的人民,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属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应当互相憎恨,嫉妒;应当互相帮助、救济,不要贪婪吝惜任何财物;互相之间的言谈应当和颜悦色,互尊互敬,不要相互冲撞斗狠;如果产生争吵,心里就会愤恨不已,如果这愤恨愈演愈烈,最终必然结成深仇大恨。世间之事,如果总是冤冤相报,更会没完没了,导致双方都受到伤害。即便有时报应没有立刻显现出来,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岂不知因果昭彰,丝毫不爽,一旦报应现前,后悔也来不及了。”
“人类沉迷在情爱贪欲之中,孤独而来,孤独而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受,无人能够代替。善恶果报,如影随形。每个人在世上所作所为各不相同,要想再见,遥遥无期。何不趁身体强健,努力行善,难道等到有心无力之时再哀嚎么?”
“这世间的人分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因而常常凭借着各自的见解,去做各种招致吉凶祸福之事。这些人身心愚昧,神志昏暗,听从接受那些外道邪说,这样的颠倒见解相续不绝,成为生死轮回的源动力,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常为根本。由于不能够对佛法产生信仰,心无远虑,被各种欲望所驱使,而一心只追求眼前的世俗快乐,沉迷于瞋恚愤怒,贪恋于财物和各类喜爱的有形之物而永无休止。真是替他们悲哀怜惜啊!”
“这世间之人,其先辈愚痴,不知佛法、不懂道德,不对他的后辈进行教导,世世代代恶业相袭,以致造成生生世世作恶受报的结果,这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这些人对生死轮回于六道,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宇宙真理规律都不相信,还以为因果报应是不存在的。他们也常常看到或者听说有人生老病死,或者儿子死亡父母痛哭,或者父母死亡子女痛哭,兄弟夫妇,其悲伤程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生一死,相互眷恋,被恩爱忧伤之结牢牢捆缚,没有解开的时候,想念之前的恩恩爱爱,亲善友谊,其实都是情欲在支配,不能深思熟虑了解世事真相而专心精勤地修行佛法,人生苦短,眨眼间第二世都再一次地开始,等到年寿将尽的时候,则会感到无可奈何,空自哀叹!”
“这世间之人对佛所开示的种种离苦得乐的方法不能够正确理解,迷惑的人很多很多,真正明白世事真相得到究竟解脱的人却凤毛麟角。这些人时时刻刻都在算计如何损害他人,恶气昭彰,妄生事端,违背天地之德,作恶多端,他们的既定阳寿就会被剥脱堕落辗转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永无出期。”
“你们应当深思熟虑,远离各种恶业,选择善事,勤奋苦修。富贵荣华不可能长久,缘份一尽便会弃人而去,实在是没有快乐可言。你们应当勤奋精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们的智慧才会明达,功德才会殊胜。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亏负于经教戒行,落在人后啊!
弥勒菩萨说:“佛的教导非常深刻,非常善妙。我等承蒙佛的慈悲大恩才得以脱离生死苦海。佛作为三界法王,超过一切诸天圣人而为至尊。佛所说之法,光明彻照,洞达无极。佛是一切天人之师,今生能够遇到佛驻世教化,又亲耳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都感到莫大的欢喜,我们的心也因此得到开明。”
释迦牟尼如来告诉弥勒菩萨:“对佛恭敬的人,是大善之人。他应当称念佛的名号,观想佛的十大无上德行:无上士(世间最尊贵者)、正遍知(能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和漏尽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漏尽通】都已圆满具足并且到达无上境界)、善逝(虽入涅槃却从不舍弃众生)、世间解(了解世间一切事理)、调御丈夫(能善巧调御众生的根性,化导他们)、天人师(教化天神与人之导师)、应供(德行圆满,受人天供养)、佛陀(智慧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世尊(天上人间一切有情所共同尊重者),断除狐疑猜忌,拔除各种爱欲,杜绝各种恶意恶念的源头,就算他奔走于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世间秽土之中,也能无所障碍。也能够向众生指引佛法正道,度化还未度化的有情众生。你们应当知道,十方世界的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就辗转往返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之中,忧苦不绝,被生、老、病、死所带来的痛苦时时刻刻折磨缠绕,这身体恶臭其中而不洁净,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称得上快乐的。你们应当自己果敢决断,洗除心中的污垢,言谈举止符合忠、孝、仁、义,心口如一。自度之后,再转相拯济苦海众生。至心发愿,积累功德善本,虽然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勤奋精进地修行,但往生却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享受那无穷无极的快乐,彻底清除生死痛苦的根本恶因,再没有苦恼忧愁的纠缠;能够使寿命长达千万劫,自在神通,一切所行随心所欲。因而你们应当精进修行,一如既往地努力实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愿望。不要怀疑,不要反悔,以免自己错过时机,造成罪业,以至往生时却到了那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之国,在怀疑佛智的众生聚集的七宝城中,在五百年的时间内都见不到佛、法、僧三宝,听不见诸经佛法,承受诸多的不幸过患。”
弥勒菩萨听到这里,说道:“如今听了佛明确的教诲,我等众人一定会专心修行,精进学习,按佛的教导诚心奉行,不敢有半点疑惑。”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们能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端正自己的心意,不做种种恶业,堪称为‘大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十方诸佛世界之中,善多恶少,容易接受开导教化。惟有这个五恶充满的娑婆世界,是苦最多的。我现在这个世界做佛,教化众生,欲使他们舍弃‘五恶’、‘五痛’、‘五烧’,降服他们的痴迷之心,让他们持守五善,获得福德。这‘五’分别是指什么呢?”
“第一,这世界的众生,一心专做种种恶事,以强凌弱,更强者又欺凌强者,这样辗转相欺,残害杀伤,弱肉强食,不知行善,以后必定受到各种惩罚,遭受相应果报。因而就有贫穷、乞丐,有的无儿无女或无父少母,有聋子、瞎子、哑巴、痴呆,有的愚痴,有的残废,有的癫狂,这全都是因为前世不信佛,不行善,不积德所受到的应有惩罚。但这世界中也有人尊贵,有人富饶,有人贤明,有人受众人尊敬,有人智勇双全,有人福慧双具,这也是由于他们前世慈悲孝顺,修善积德的结果。现实世界有这种可以见到的丑恶行为,因而在寿终之后,便会在冥界转生投胎,重获色身,根据其作恶的轻重,改变原来的形象,在六道中轮回,沉沦在更低的层次当中,因而便有地狱、禽兽、飞蝇、爬虫之类。好比世间的法律一样,对于不同的罪业便会有不同的判罚,有的关在牢狱之中饱受极刑的痛苦。神识随着业力的运转不断奔赴于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中,不管他的寿命短长,总是如影随形,交相报偿,业报未尽,终不会分离。”
“这些业力使他辗转往返于恶道之中,经过众多漫长的时劫,也很难得到解脱,苦不堪言。因果定律是宇宙运行的最基本的法则,即使在短时间内不能见到这种报应,但这报应总有相聚的时候。”
“第二,这世间的众生不遵守法律和制度,奢侈淫乐,骄横放纵,放情纵欲。居于上层的众生不能贤明,在位却不能正己之身,诬陷冤枉他人,陷害忠良,口是心非,投机取巧,虚伪且诡计多端。那些身处高位的人,卑贱的人,以及其他各类人等,都是尔虞我诈,嗔恚愚痴,总想损人利已,占更多的便宜。为着利、害、胜、负,互相算计,结下怨恨,转而化为仇,直至最终家破人亡。丝毫不顾忌前后报应。那些富有的人,悭吝贪惜,不肯施与他人。爱欲坚固,贪心深重,劳身苦心,就这样一直到死,而所有的财物又不会随他而去。但善恶祸福这相应业力,却追随着他的生生世世,这业力使他在三善道中享乐,或使他陷入三恶道中煎熬。再有,有的人见人行善,不但不学习,还要憎恶诽谤别人。常怀盗心,总是算计别人的财物供自己享用,享用完了再次去盗取。这当然逃不出业力的牵引,最终会将这人引入恶道之中,使他承受三途恶道的无量苦恼,辗转其中,苦不堪言,难有出期。”
“第三,这娑婆世界的众生,由于相互之间的业因来到这个世界又能够活得多久呢?那些不良之人,心术不正,常怀邪恶之心,常沉迷于淫欲放纵,烦满胸中,淫邪放荡邪恶的行为流露于外表,其所作所为不但导致家产耗损,而且这些事情还不合法度,违犯法律,必遭恶报。应当追求、奋斗的事,他们却不愿去做。再有,有的热衷于交朋结友参加各种聚会,发动战争,互相攻击,杀戮侵掠,以武力胁迫强夺他人之物,将抢夺来的财物拿回去取悦妻室儿女,不知疲倦地寻欢作乐,被世人憎恨厌恶,最终也得到灾患而深深苦恼。这类恶人,虽当下是人而已步入恶鬼行列,神明将会记着他们的恶行,一旦因缘际会,就会堕入三恶道中,受到那无边无尽的苦痛的折磨,辗转于三恶道之中,痛苦不堪言说,了无出期。”
“第四,这娑婆世界的众生不思行善,却好拨弄是非,言辞粗鄙、说假话、大话,阿谀奉承,憎恨嫉妒善人的才德,败坏贤明之人的名声;不孝顺父母,不尊重师长;对朋友不讲信义,难得诚实;妄自尊大,以为自己是得道高人。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想使大众对自己产生敬畏;不知羞惭,难可降服教化。骄横傲慢,只因前世所修的福德的营护,才未马上受难;今生今世作恶多端,前世修来的福德终究会被消耗殆尽。在他寿终之时,所作的各种恶业拥着他的神识去到冥界,他的恶名和作的恶业,都记录在神明那里,这些恶业和罪过牵引着他,使他不能脱身,只好随着前往,进入到狱火汤镬之中,身心被摧毁,支离破碎,精神和肉体都遭受到无极痛苦。到了这个时候,他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五,这娑婆世界的众生不知努力,总是松懈懒散,不肯行善,也不肯修治身心,从事正当的职业。儿女对父母师长的教诲置若罔闻,爱理不理。二者好像是冤家对头一般,这样的儿女有不如无。忘恩负义,对父母的恩德不知回报。有的人放纵自己,游乐散漫,沉迷于酒色,鲁莽无知,专横跋扈,胡作非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仁义礼貌,也不听从他人的劝告。有的人对父母兄妹、亲戚眷属的生活困难丝毫也不关心,不思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不顾及朋友和老师之间的情义,言谈举止,没有一点善意可言,不相信诸佛的经言法教,不相信生死因果,善恶有报。妄想害惑圣人,离间僧众,蒙昧愚痴,反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后又往何处去,不知仁爱和顺,妄想长生。对慈悲之人的教诲却不肯相信,苦口婆心地给他以劝勉,但他却无动于衷。这些人心意闭塞,对善意良言不能够领悟。在他们寿命将要终结之时,才感到后悔、害怕。不预先修善,到这时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天地之间,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自己的善恶行为自己承当相应的果报,任何人也无法代替。善人行善事,今生快乐,来生也快乐。今世乐善好施,来生得入富贵人家;今世勤修福慧,来世得入贤达人家。恶人行恶事,今世使人痛苦,来世痛苦还将继续;今世痴愚,来世还得入痴愚人家。这其中的道理,只有佛才能知道。佛将这个道理讲说给人们,开导他们,但却只有很少的人相信这个道理,并依照佛的说教去修行。所以生死轮回,永无休止,堕入三恶道之中的人络绎不绝。像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难以具尽,所以才有三恶道无量苦恼,让他们辗转其中,生生世世,历经无数劫而不得出来,难以解脱,痛苦不堪言说。”
“像这样的五恶、五痛、五烧,好比大火焚烧人身。如果有人能在大火之中,一心制意,端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行一致,所作所为都是发自内心的,,且广做各种善事,不做恶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解脱,获得行善的福德,得以在无生无灭的涅槃境界中长生。这就是五大善。”
佛告诉弥勒:“我给你们讲述的这五恶、五痛、五烧是辗转相生的。如果有人敢于触犯它,那么他必然要经历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中饱受煎熬。或者其人在今世被病痛折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让大家都能见到他的这种恶行果报。或者其人在寿终之后堕入三恶道中,忧愁痛苦,酷刑荼毒,自相炙烤;与他在生之时的冤家债主共处一地,互相伤害残杀,从细微起,成大困剧。这恶报的缘由都是因为贪财敛物,又不肯布施,只求自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自身的欲望,不顾及行为的对错与否。由痴迷贪婪之心所迫使,与人争夺利益,使自己得到重重的回报。所谓的富贵荣华,只是一时的快乐,不能忍受屈辱,不能行善,不能积德。威风权势不可能长久,磨灭殆尽之时,天道昭然,自会根据其人的所作所为而堕入恶道之中。从古至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真令人痛心啊!”
第八章
“你们听到佛的教化,应当仔细地思索其中的道理。各自遵守奉行教法,终身都不要懈怠。尊重圣人,敬仰善人,仁慈博爱,寻求济度众生的方法,拔除断灭生死和各种罪恶的根源。应当远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忧怖苦痛极度的地方。你们行善,首先应该做什么呢?首先应当端正自己的身心,耳目口鼻,也应自检。身心洁净,便能与善相呼应。不要顺着自己的嗜好欲望,不作一切恶事。语言、面容应当和颜悦色,自身的行为应当端正,言谈举止,都应当做到不急不躁,沉稳从容。做事仓狡,必将失败,后悔不已。一旦不慎便会丧失了修行已久的功夫德行。”
“你们要广植德本,切勿违犯世间一切禁戒。要能忍受各种侮辱,精进修行,慈心专一。你们在这五浊恶世中能够持斋守戒一天一夜的话,所积累的功德就会比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行善百年(娑婆世界的一劫等于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极乐世界的百年等于娑婆世界三万六千五百劫)所积累的还要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中已经积累了各种福德善事,无毫发之恶。在这个五浊恶世中修善十天十夜,将胜过他方诸佛净土修善千年。为什么呢?因为在诸佛的国土中,福德是自然而有的,根本没有造恶的地方。只有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永不停息。我非常同情悲悯你们的处境,所以才苦心劝勉教导你们,传授给你们出离生死苦海的各种经法,希望你们仔细思量,并依教奉行。不管对方是何种身份,男女性别,各类亲友,你们都要向他们讲述我所开示的一切,使他们能够互相检查、约束各自的言行,和和顺顺,遵守义理的规定,对儿女有慈爱之心,对父母有孝顺之心。这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旦违犯了经法义理,他们就会立刻悔过,弃恶从善。朝错夕改,他们对佛经戒律的奉持,就如同贫困的人得到宝物一样不忍再丢失;改正以往的恶行,修行未来的善。去除了心中的污垢,修正了自己的行为,他自然会感受到佛的威神之力,使他各种愿望都能得以实现。”
“佛所到之处,无论是大国中的人民,还是偏僻乡邑的百姓,都蒙受了他的教诲。从此天下和顺,没有任何自然灾害发生,风调雨顺,灾害不起,瘟疫不来,国泰民安,也不再爆发战争。因而,只要崇尚道德法规,兴施仁政,那么在国家之中就不会有盗贼,也不会有各种抱怨之声以及冤枉之事发生。众生之间则会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悲悯你们,甚于父母对儿女的哀怜之情。我在这个秽土世界中作佛,就是想以善攻恶,拔除生死之苦,使你等众生获得‘五德’,升入无为无碍的境界之中。我涅槃之后,一切离苦得乐的经法佛道会逐渐泯灭,众生会变得更加狡诈虚伪,重新作恶,五烧五痛将越来越强烈。你们应当将我的话语教授给众生,做他们的老师,引导他们。并且应当记住,对于佛所讲授的经法,千万不能违犯。”
弥勒菩萨双手合十,说道:“世间众生所做的恶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苦,正如佛所说的一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佛对他们仍是怀着慈爱之心哀愍他们,千方百计都要使他们度脱苦海。我们秉承佛的谆谆教诲,不敢违失。”
释迦牟尼如来告知阿难:“你们如果想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中的诸位菩萨、阿罗汉等所居住的净土世界的话,应当起立,面向西方,即现在日落的地方,恭敬行礼,口中称念:纳摩阿弥陀佛。”
阿难连忙站起身来,面向西方,合掌作礼,说道:“我现在想见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愿意供养侍奉阿弥陀佛,种诸善根。”
正在他行完礼抬起头的时候,忽然看见了阿弥陀佛出现在虚空之中,那面容非常广大,相貌端庄威严,像一座黄金山,高高地耸立在一切世界之上。阿难又听见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都在异口同声地赞叹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那赞扬之声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