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大学 民办大学的成功典范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许多学生。北京人文大学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北京人文大学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质量之中处于一流水平,学校坚持把管理放在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管理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坚持以管理促进教学,狠抓建章建制、思想政治、组织建设、教学管理、校园安全、后勤管理六大环节,使整个管理体系环环相扣、完善有效,保证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京人文大学积极进行管理创新,率先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成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定期对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校园安全、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以科学的管理机制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质量始终处于一流的水平。 北京人文大学扬长避短,舍弊求利,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崛起之路,历经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的万人大学。北京人文大学 ,民办大学的成功典范。其毕业证也是国家和社会认可的。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统考课程考试通过率,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北京人文大学设立了优秀学生国考奖学金,对在国考中一次考试过4门功课以上的学生给予学习“成绩优秀奖”;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学金。 具体奖项如下: 特等奖:通过7门以上 奖金1000元; 一等奖:通过6门课程 奖金500元; 二等奖:通过5门课程 奖金400元; 三等奖:通过4门课程 奖金300元。 “三余广学”奖学金 “三余广学”奖学金是由北京人文大学前任董事长曹子西先生倡议设立的,2003年8月2日正式启动。曹子西先生已年近八旬,是北京人文大学的前任董事长,也是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为北京人文大学的创建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退休以后,他仍心系教育事业。关注人文大学的发展前景。2003年 7月,他正式书面提出创立“三余广学”奖学基金的建议,并把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的六万多元积蓄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奖学基金。在该奖学基金的启动仪式上,校长李进尧代表北京人文大学为曹子西先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副校长陆租汶为曹先生颁发了荣誉牌匾。李进尧校长还当场捐款壹万元,投放到奖学基金中。目前基金总额已达10万元人民币。“三余广学”中的“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读书时间,“三余广学,白战雄才”,语出唐代杨炯《唐昭校尉曹君神道碑》。借用其中四字作为奖学基金名称,就是表示这项奖学基金所要鼓励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良好,更重要的是在刻苦学习方面表现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