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95|回复: 0

广政石经、嘉祐石经、南宋石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179770845 于 2011-8-5 16:52 编辑

广政石经
、《益都石经》。
始刻于后蜀孟昶广政元年(938年),故称“广政石经”或“蜀石经”、“后蜀石经”,因地点在成都,故又称《成都石经》
其经http://www.gongpin.net/
始刻时,只有《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札礼》、《周礼》、《春秋左氏传》(只刻17卷)等。其后宋人田况补刻《公羊传》、《谷梁传》及《左传》之18至30卷;席贡补刻《孟子》;晁公武补刻《古文尚书》,同时并校诸经异同,著《石经考异》,一并刊刻于石。
蜀石经的特点:一是经文和注文同刻,与过去只刻经文者大异,从而保存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史料;二是历时久远,刻经时间长186年,加上刻《考异》的时间,更长至232年,可见其工程之浩大,刻办之艰难。
开成石经同。刻石确数不可考,每石行数亦不详。可知者,据“周礼”、《左传》等每石分为若干层,每层可能为13或14行;《公羊传》、《谷粱传》,每石若干层,每层约10至20行不等,每行之字数,大字13—16字,小字10—23字。据《石经考》估计,该经所刻字数共为127254字。
该经所用底本与
蜀石经书人有张德钊、杨钧、孙朋吉、周德贞、张绍文、田况、席旦、彭慥等。校刊刻石者为毋昭裔。镌石者为陈德谦、武令升、张延族、陈德
超等人。
经刻就后立于成都府学石经堂,南宋前期尚完好,至元明之际不知下落,现在拓本也极罕见。
该石经拓本,拓说宋时有96册,明万历年间内阁大库犹存全部,清时内府藏《毛诗》半部,其余多在私人手中。
http://www.gongpin.net/
北京图书馆藏有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从香港买回来的《蜀石经》一部,系宋元拓本,是现存《蜀石经》的最佳本。这部石经拓本,计有墨拓本7珊、木刻印本一册、题跋姓名录一册共计9册。其中《左传》、《谷梁传》、《周礼》各2册,《公羊传》一册,道光年间木刻《蜀石经》印本一册,《石经题跋姓名录》一册。在《左传》册页上钤有“东宫书府”等宋代的内府官印,可证该册为宋拓无疑。墨拓本中分别有清朝乾嘉时代的著名金石家翁方纲等数十人的题跋和观款,对《蜀石经》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可为今天研究者参考。
嘉祐石经
始刊于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毕工于嘉桔元年(1061年),故称“嘉祐石经”或“北宋石经”。经文用篆、真二体书写,故又称“二体石经”。经成置开封太学,故又称“开封府石经”、“国子监石经”、“汴学石经”。
书经人为杨南仲、谢飶、张次立、赵克继、章友直、胡恢等人。
王应麟《玉海》引了七经之目,周密《癸辛杂谈》记了九经之数,元李师圣《修复汴学石经记》又载为六经,并加《论语》、《孝经》等为八经。马衡在《中国金石学概要下》说:“综合诸说观之,北宋石经实为九经。其目则为《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清叶名礼《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跋》亦以九经说为是。所以“嘉柘石经”为九经之数较为可信。
所刻经数,各说不一,
经刻毕,置汴京太学,后
经亡佚,现仅存残石而已。
6行,一行篆,一行楷,每行10字,首尾扉页均有陈运彰题跋和钤印,墨本中还有陈的批注。⑤嘉祐石经《毛诗》、《尚书》残石,裱本4册,计墨本97开,194页,题跋2开4页,每页5行,每行最多10字。尾有题跋二则,钤有“裕如重装印记”、“高阳崔氏金石书画章”等印章。⑥嘉祐石经《周礼》、《礼记》残石,拓片3张。为顾千里和“铁琴铜剑楼”旧藏,并附有陈宗彝给顾千里的未曾发表过的亲笔信一件。嘉庆、道光拓本,十分珍贵。
http://www.gongpin.net/
该经宋时已有拓本,经名家辗转收藏,损失大半。北京图书馆现藏有多种嘉祐石经拓本均较珍贵。主要者为:①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从香港购回的墨拓本《嘉祐石经》,共4大册。内容为《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礼》、《孟子》等7种经
。数量达379开,758页,每页8行,每行10字,共为30324字。此本即山阳丁晏于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在淮安书肆发现,买回重装,后归建德刘世珩、合肥李经迈等又流往香港的。丁晏收装时.还另装有名人题记一册,未和4大册一并流徙,经辗转现在存于上海图书馆。这部北宋石经均宋元拓,大幅经折、剜裱,极为壮观。②嘉事占石经《毛诗》残石,裱本二册。存卫风、王风、郑风、小雅甫田、大雅荡、周颂清庙、臣工等篇,明前期拓本。③嘉祐占石经《尚书》残石,裱本2册,存泰誓、牧誓、武成、洪范金滕等篇。明前期拓本。④嘉祐石经《周礼》残石,裱本2册,经折、剜裱、墨镶边,29开半,59页,每页
南宋石经
为南宋皇帝高宗
赵构所书,故称“南宋石经”或“高宗御书石经”。绍兴十二年1143年)九月,左仆射秦桧请求镌石以颁四方。
历代所刻石经均有作范本之意,但南宋石经则不同,系高宗随时习字所书。当时他曾与辅臣言:“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不惟可以习字,又得经书不忘。”所以他写的目的,则在练字习经。
为高宗书写外,还有其妻宪圣皇后续书者。其字体也有2种:《周孙、《诗经》、《尚书》、《春秋左氏传》、《礼记》为真书:《论语》、《孟子》为行书
南宋石经除主要
南宋石经所刻诸经,虽多数都系当时太学石经之数,但《礼记》之学记、经解、中庸、儒行、大学等篇,原来并不属太学石经之数,而是在淳熙四年
http://www.gongpin.net/
(1177年)建光尧石经阁安放石经时,从知府赵蟠老之请,搜访摹勒以补诸经之阙而列入的。总计各经所刻石,约为200块,现仅存86碑,已不足半数。
该经刻就后,立于临安太学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三礼堂之廊庑。屡经变易,现残石仍在杭州。
北京图书馆藏有曾为顾千里收藏的《临安石经》之《诗经》残石拓片一套。原经10石,现存八张,缺4、5两石。嘉庆、道光拓,是很少见的珍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1:21 , Processed in 0.22825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