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43|回复: 2

[大德开示] 百法百句 人生百味(十四)——学诚法师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浅画 于 2011-7-30 10:32 编辑

《百法明门论》学诚师父法语摘录


[14.1]有为法有生、有住、有灭,因缘所生法就是有为法。因缘所生法的本体、本性,无为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是对待法,是无分别法,有为法是差别法。


[14.2]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每一个人都有身体,我的身体,身体是色;我的感受,受法,受蕴;我的想法,想蕴;我的行为,行蕴;我的思想,我的观念,识蕴。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有为法,我们人的本身也是有为法。所以要人无我,人无我才能够到达法无我,首先要通达人无我,进一步才能够通达法无我。有我,就不能解脱,有我,就是无明。


[14.3]现在这么想,过会儿又是那么想,就是一直都是在反反复复,种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就是与因缘所生法不符顺的,与佛法不符顺的想法。因缘所生法的相,它就是有为法。我们的心里面的种种的想法本身,也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差别法。


[14.4]我们人常常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要么低估自己,高估别人。低估自己,这个事情我做不了,某某人会做,实际上面我们不想去做了,我们自己,没有很正确地对自己进行估计,说到底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往往我们自己能做得到但是没有想去做,或者以为说这事情不值得我自己去做,我们应该自己可以做更大的事,更重要的事情。一件大事是由无数件小事组成,事情的本身也是有为法。


[14.5]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我们自己会认为说,自己对待别人怎么样,别人也应该对待自己怎么样。实际上我们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都认为是正确的。我们就会常常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好,就会觉得同行道友、同学好像背叛自己一样,或者说,“我们自己怎么跟大家合不拢?自己的心怎么跟大家格格不入?”这些都我们内在的无明的烦恼。因为我们的心不听、没有能力听、听不进去同行善友的建议,这样的话,我执、我慢不断在增长,不听法师、善知识们的教授、教诫,我们的行为不能得到改正。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是说被谁背叛、被谁遗弃,什么人不管自己,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被背叛,都是被自己的无明烦恼所背叛。


[14.6]保护自我,就是保护自己的烦恼,把自己的烦恼关在心里。把自己的烦恼关到心里,就如把一个贼关在自己的家里,早晚有一天偷你的东西,把你的功德都偷走,肯定的。


[14.7]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要得到别人的随喜、赞叹、肯定、关心,那么还是把 “我”放在首位,还是在增强我执、法执。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感觉到说,我做这么多事情,对方,某某人,或者那么多人怎么不理解自己?我做这么多事情,别人怎么不知道?这么忙,这么辛苦,怎么没人来关心我呢?这都是毛病!你的感受有问题,你的受蕴有问题。认为我们在团体当中这么努力,别人还委屈自己,你的烦恼就越来越厉害。我们应该要去关心别人,要去照顾别人。慈悲就是如此,关心别人、照顾别人、服务别人、帮助别人、利益别人。


[14.8]这些都是我们内心错误的感觉、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感觉、错误的观念,是因为你错误的行为造成的,因为你的行为无法和别人相融,自己的行为无法和大众融在一起形成的。


[14.9]跟某某人有违缘,或者说这个道场没有什么法可学,都是一些邪见。自己用功、安住、发心、努力、觉得有成就感,等等,往往会归功于自己,担任一个什么职务,自己比别人强;工作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障碍,这些都是别人给自己造成的障碍。也就是会把成绩归功于自己,把问题归功于别人、归咎于别人。佛法刚好是相反的,要把成绩、要把功劳归功于三宝、归功于大众,人心态就会好。这个就是起心动念的差别处。


[14.10]我们把功劳归功于三宝、归功于大众,不等于说我们的成绩就少了,反过来说,功德(反而会)放大;如果把这个功德仅仅归功于自己,你功德就非常小。你把这个问题归咎于别人、归咎于大家,你就把这个问题放大、把困难放大,把障碍放大,那么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天天心里都难受。


[14.11]一个人也好,一个寺庙也好,一个社会也好,都是相依共存,都需要有序发展。什么叫有序?有序就是法,因缘所生法。有序才能发展。人学佛法也是有次第的,做事也是有次第的,一切都是有次第的,次第的本质就是法。你看起来好像没有次第,其实都是有次第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有次第的,都是有秩序的。



[14.12]如果我们内心当中会觉得,应该很好地保护自己,乃至说,我们外在的一种态度,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显示出担心被别人伤害的这种状态,实际上面,我们整个人的身心都是无明烦恼,都是黑暗。你有没有自我保护,对方都能够感觉得出来。我们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这个(才)跟佛法相应,但是我们不容易做到。


[14.13]皈依法呢,应离杀害心。对于有情众生,要舍离杀害之心、损恼的心。“损恼杀害诸有情”,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法对所有的众生份上来体现。佛法要利益所有的众生,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想说,我要舍离损恼有情的心,那么就不叫做皈依法。什么叫做皈依法,反过来说,就是你不能有这种起心动念,去损人、去害人,不仅是人,诸有情,才能够长养我们人的慈悲。


[14.14]至于我们很多个人想法,他不代表这个佛法的标准。你个人可以说,我这么理解,如何如何,这是你个人的理解,不是经论里边的要求,你个人的理解跟经论里边的要求不能混为一谈。


[14.15]佛有三身,法报化三身,法身遍一切处,法身是法。你如果把佛像当成佛的话,那就是佛的法身,就是法了,就是佛了。你如果把它当成木头,那就不是。历代祖师大德做佛像的目的、供奉佛像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容易观想,如果没有佛像,我们就不容易观想。我们看到佛像本身,就是需要我们这么去观想,我们要这么作观、我们要这么作意,这个就是皈依了。我们(这么观想,)才会有殷重心、虔诚心、恭敬心,信心才能够培养起来。这个就是修皈依,就这么修。皈依,不是说把它念三遍就是皈依,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你就是要这么想。你不这么想,就是你皈依没有做好,你方法不对路,三宝的形象建立不起来,三宝的功德不能忆念,我们人的心都是烦恼,烦恼挡道。


[14.16]为什么《广论》里面告诉我们,佛法告诉我们,要断除一切不敬?就是因为我们会经常不敬,所以它才会让我们要断除一切不敬。我们不容易对三宝有恭敬心,所以修皈依本身要培养恭敬心。不是说这个经本、佛像、出家的法师需要我们去恭敬,而是说我们应该去恭敬,我们佛法才会学得进去。


[14.17]不能说,我对我跟他学法的法师我恭敬,对不学法的法师我就不恭敬。恭敬心,是我们人的心。不是说你对他恭敬,你一定要给他钱那才叫恭敬,那两回事。那个是供养了,恭敬跟供养,那两回事了。那你说,这个法师跟我不相干,我不需要去恭敬他,那我们人就没有平等心,我们皈依就会有问题。


[14.18]佛教为什么不容易发展呢,就是会有很多的党执。很多的党执怎么产生?我们听法的时候,这个法师讲的究竟了义法听不进去,最后他会把不究竟、不了义的法听进去。这个是不了义的说法,并且是有一定的界定、有一定的前提的情况下。那么你把前提不要了,只是要一个结论,那就会有问题,就会出很大的问题。我们皈依心就培养不起来,不仅培养不起来,我们的分别心(还)会增长,不断增长分别心,那我们就麻烦。



[14.19]如果我们恭敬三宝,对大众都有恭敬心,自然而然大众都恭敬你。恭敬众生就这样,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我们首先对三宝的恭敬、承事、信心培养起来之后,对同行善友自然比较容易。我们如果对这些佛、法、僧,这种恭敬心、虔诚的心培养起来,我们内心就有一种力量,就有一种功德,我们这种功德是自己成就的一种功德。我们有了这种功德之后,再去用在对人对事的境界上,也就是说,你把别人,对方当成佛、当成法、当成僧,把别人说的话当成法,对对方人,就把他当成一个很高的、清净的一个境界,那就是很了不起的。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他看到一切清净、庄严,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看到一切都相反。有烦恼就犹如我们带着有色的眼镜看问题,看人、看事。


[14.20]我们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基础不扎实,对三宝的恭敬心没有真正培养起来,引发一切的问题。么说。



更多开示请见龙泉网络学院博客
发表于 2011-7-3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8:01 , Processed in 0.23996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