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532|回复: 27

[个人原创] 【原创&香积】清净行愿无尽意——为布施网般若奥运选手加油!(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9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7-29 23:16 编辑

【原创&香积】清净行愿无尽意——为布施网般若奥运选手加油!(之三)

为什么在炎炎夏季、骄阳似火、闷热湿热的季节中,布施网的第三届般若奥运与夏季室外的高温一样人气喧腾?

抄经、诵经、礼拜……各个精进实修的佛子都在以比此炎夏酷暑的气温还要高涨的热心、热情参与其中?
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的业余空档去游戏、玩耍,却要给自己带上一个“紧箍咒”?

金箍咒带上不舒服,而且仅仅才是修行路上、西天取经的一个开始……

佛事.jpg

而般若奥运选手的“金箍咒”不是逼迫带上的,他们是因为心底无私的大爱;因为对法界吉祥的一份责任;因为大乘佛子的正信……

般若奥运的选手们、以及一切般若奥运的大善助缘都是心甘情愿的但求法界吉祥和平、祈愿众生离苦得乐、祈求大乘佛法入世弘扬顺利无碍!

他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利去修、他们不会为了争抢名次去修,他们不会为了所谓的奖品去修……

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能够去为法界的吉祥、佛陀正法的延续尽一份绵薄,他们最希望的是这因自己的参与能够聚合、融汇、贯通法界的正气,献上最吉祥光明的力量!这是最单纯的心愿!

他们用的是自己心底最纯和的真诚!

为一切护持佛陀正法的善行善念喝彩!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3 收起 理由
香馨 + 1 为一切护持佛陀正法的善行善念喝彩!
慧剑无锋 + 1 为一切护持佛陀正法的善行善念喝彩!加油啦.
順心如意 + 1 赞一个!为一切护持佛陀正法的善行善念喝彩!.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1-20 22:04 编辑

【原创&香积】清净行愿无尽意——为布施网般若奥运选手加油!(之三)

17.jpg

世界无边尘绕绕

众生无尽业茫茫

爱河无底浪滔滔

度罗无量意无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順心如意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7-29 23:45 编辑

【原创&香积】清净行愿无尽意——为布施网般若奥运选手加油!(之三)

制作方法:
行愿.JPG
1、食材:杏鲍菇、胡萝卜、豆腐、年糕片、生菜叶

2、杏鲍菇、胡萝卜切片,豆腐切块儿

3、起锅入油,放一个八角、几片姜片,出香

4、油温不要太热,将豆腐入锅煎至金黄

5、入杏鲍菇、胡萝卜、年糕翻炒至熟

6、加入盐、酱油调味,起锅淋香油少许

7、生菜叶洗净装盘子,盛入菜即可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感恩一切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香馨 + 1 感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世界和平,经济恢复,环境改善。愿人们研究素食,戒杀放生,天灾人祸早日停止。回向给中国,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稳崛起,德行文化早日传遍全球。

感恩尽虚空、遍法界、等毫毛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一切引领众生严持戒、广多闻、精进奋斗、自强不息的大仁王国主,随喜他们一切以幻善法供养法界的功德。所有功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回向给历代弘扬、修行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大乘八大宗派的诸佛、金刚护法、菩萨。回向给护持大乘八大宗派的伽蓝护法圣众、大檀越和护法居士。

一切功德皆回向念佛禅,皆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精进共修]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运用于生活中必将创造奇迹(转)  

一、礼敬诸佛
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 都应该礼敬。不官对方给什么脸色,耐得起别 人的坏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言语、坏声音, 不改变自己的礼敬,不改变自己的慈悲欢喜。礼敬诸佛要念念相续,要没有疲厌的感觉。可是说实在的,当我们礼敬心被人家浇了冷水之后,很少有不疲厌的,很少有能够相续下来。 不官对方是什么样的表情、脸色语言,要都能善于护持、护念自己礼敬诸佛的心。

二、称赞如来
就是称赞众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众生 都有佛性,也都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就很真诚的称赞。还有经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 是在赞叹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慈悲、 欢喜。

三、广修供养
很广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质、精神, 来供大众,供养诸佛,乃至一切众生。最重要的是,用欢喜的笑容,这是最难得的供养。用广大的欢喜心来供养,不管为什么人做什么事 都很欢喜,很欢喜的用体力来供养,很欢喜的用语言来引导大家一起行善,解开大家的烦恼,这是语言的供养。

四、忏悔业障  
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错了,永远不再犯。 当知道某一件事应该怎样做才对,就会立刻很欢喜的改进。总是说自己不会、自己不好,不会去说别人不好。

五、随喜功德
别人有什么功德,很欢喜的参与,很欢喜地称赞,很欢喜地投入。随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为别人可能是费很大力量,我们只深心真诚,一念随着他欢喜,为他庆幸------ 庆喜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广度众生就等于和他同等功德,别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嫉妒心所得障碍,宁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随喜称赞,这就好比:别人放光时,自己偏偏躲到一个阴暗恶臭的角落。这是多么不幸的可怜人!

六、请转法轮
就是请善知识讲演佛法。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内心常常都运转着佛法。用佛法的轮子碾平一切的烦恼,这是请自己内心的佛来转法轮听到一句话,能够常常在内心起作用,运用自如,很多人内心常常生烦恼,好象内心常常转着垃圾车,常转法轮,让自己让别人都很欢喜。

七、请佛住世
表面的意思是请求佛陀,请求菩萨、善知 识能够常住在世间。而深一层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的贪念、生气、愚痴,这些烦恼生起来可能说是我们内心的佛灭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请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们平常人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就容易起贪心,处处都不明因果。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说我们的欢喜佛、慈悲佛就灭度了。欢喜佛能够常常住世,不起贪嗔痴常常保持佛在心头,这就是请佛住世的大愿啊!

八、常随佛学
就是经常跟随佛学习,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只要听到一句佛法,就尽心尽力的把它实行出来。“会讲的人,不如会听的人,会听的人不如会做的人,就是做个会认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欢喜。

九、恒顺众生  
每一个人都有对自我的执着,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顺从别人。恒顺众生就是要转变,消除掉我们自我的坚固执着。有的人虽然能力很好,但是一开口就是拂逆别人的意思,一开口就和人唱反调,好象要唱反调才能够表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其实只有表现自 己的“我执”坚固,没有包容性。菩萨的心很柔软,包容性很大,就象海能够容纳百川,也能够随顺众生,因为随顺就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就能够随顺众生、教化众生。就要有这样的特色,心地、言语都非常的柔软,让大家都欢喜接受。

十、普皆回向
就是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同生极乐国,一起都成就佛道。在生活中,靠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些都实行出来。


发表于 2011-7-28 16:02:22

感恩本文发布者:爱语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运用于生活中必将创造奇迹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133&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长老: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转)

2011年06月24日 大公报

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痴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炬,破彼一切无明闇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净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与其无碍大智慧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我还是个小和尚

晨曦载曜,万物咸睹,清晨的弘法寺空灵而清静。仙湖植物园内清脆悦耳的鸟鸣,点缀着弘法寺早课中悠扬的钟声和诵经声,在绿树红墙之间涤荡,惊起草木之巅的露珠,玉碎般抖落一地。此时,百岁有五高龄的本焕长老打坐诵经完毕,正在法堂外绕香散步:双手背后,两目微睁;双腿轻抬,两足生风;简单的动作循环往复,却乐此不疲。年轻的侍者微微疲倦,便也绕着大殿舒展筋骨。瞅准侍者离开的间隙,长老快步走进法堂,抓起供奉的柑橘,双手一撕,刹那间橘瓣入口,橘皮迅速地跌入垃圾桶。这里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过,清晨的阳光静静绽放,长老依然绕香。年轻的侍者过来,一眼看到垃圾桶里的橘皮,一切释然:“老和尚,是不是又偷吃了橘子啊?”长老冲着侍者嘿嘿一笑,倔强地不作任何回答;那一刻微风徐徐,清晨的阳光在他鼻尖跳动,那双智慧的眼睛早已眯成了一条窄缝,仿佛在告白着什么。侍者心疼老和尚,害怕生果吃坏了肠胃,影响健康,赶紧带着他去用早餐。本焕长老像犯了错的孩子,在侍者的搀扶下顺从而飞快地走向斋堂。

百岁有五的本焕长老是弘法寺的至宝,所有的常住和居士,都像至亲一样呵护他。他智慧而慈悲,亦充满着无邪的天真,逢人喜欢竖起食指,慢条斯理但声音洪亮地说,“我还是一个五岁的小和尚”!

终生践行普贤菩萨大愿

本焕长老作为虚云和尚的弟子,忠实地承接老和尚之宗风,将中华佛教禅宗临济一宗的门庭发扬光大,为佛教事业在当代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他还能清晰地向记者叙述30多年前的尘烟往事。那时候春风咋绿,改革开放新潮萌动,刚刚从监狱走出的本焕长老就迫不及待地重披袈裟。他时刻不忘大乘佛教弘法利生的教谆,持普贤菩萨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四海行化。“黄金珠玉不足贵,唯有袈裟批肩难”,那时候佛教事业百废待兴,寺院佛堂满目疮痍,“庙宇惨澹,佛子匮乏,法事不举”,重整佛教举步惟艰!本焕长老深知寺院对佛教发展的至关重要,为复兴丛林,他四处奔波,广结善缘,不辞劳苦。他坚定地延续虚云开山建庙、恢复祖庭的传统,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十余所禅宗道场。1980年本焕长老以73岁高龄开始重建丹霞山别传寺,接着恢复六祖祖庭光孝寺,让岭南名刹再放光明。其后,不遗余力重建或复建湖北黄梅县四祖寺、深圳弘法寺、南雄莲开净寺、南雄大雄禅寺、武汉新洲报恩寺、山东海阳成道禅寺、江西百丈寺、五台山光明寺等。众多寺院落成,使内地临济一宗绽放异彩。宗门复兴,中华佛教亦与时俱进,本焕长老之愿力功不可没!

成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大殿之前,和蔼的本焕长老正襟危坐,庄严开示:成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真正的不容易。重要的是自己要首先开悟,睁开了眼睛而且还要在正确的路上好好地走下去。走下去做什么?走下去成就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但是,如何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呢?佛家讲自度度人,就必须自己福德智慧具足,自身明心见性、涤净尘埃。怎样才能福慧具足?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福德是培来的,所以说要修慧培福!当我们福不足、慧不满的时候,要想成佛,我们就要必须经过无量阿僧只劫去成就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培自己福,修自己慧。所以我们今天都是身在因地中,走在因地中,要好好用功,好好修行,利乐有情,培福修慧。

那在成佛以前呢?就一定要去学。而学佛、念佛,最紧要的是信、愿、行。我们今天,主要是要有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但是这个信要有正信,不要邪知邪见,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有了信以后,还要有愿力,你们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但是有了信有了愿,那就还要行,不行就不能到家。我们自己平时要下真实功夫,待到善根、福德具足,自然就会有佛菩萨化身成明眼人,来点化我们,让我们一闻即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严格尊重自己是续佛慧命的人,不是一般普普通通、随随便便的人。所以要注意,一切时,一切处,要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吃一口饭,拜一拜佛,一根针,一根线,都是很严格、很认真的。

本焕长老用一生兢兢业业的“行”来证明自己续佛慧命的决心。他的大半生,苦行参研经、律、论教理教义,坐禅闭关、跪拜五台、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弘法利生、领众守戒,遵循百丈清规,续成禅门宗风,倡导人间佛教等等,都是他一路“行”来的印证。如今,虽已百岁有五高龄,仍然坚持朝晚诵读数遍自己当年刺血而成的血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令人敬仰。


未成佛道前先结人缘

佛陀慈悲,行愿大千,为了普渡众生、利乐有情、拔苦与乐,宁愿自己备受诸难。“诸恶莫作,众喜奉行”,本焕长老就是佛陀慈悲精神在虔诚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将佛陀利他无我之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2009年,百岁有三的本焕长老举笔发愿:此生行愿要坚持,决定今生到莲池。此生行愿认真学,今生决定见弥陀。

本焕长老不仅是出世的高僧,而且还是入世的菩萨。他常说自己是证出世的果,行入世的事。他一生都在弘化四方、慈悲济世、广结善缘。在接待信众和客人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常百姓,他都一样随合相处,平等对待。他常对信众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绩,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让佛教的理义深入社会,在群众中生根。如果不能与众生结缘,一切菩萨都无法成佛。他对弟子们说:从政的妙诀是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恶之,恶之。我们佛教弘扬佛法,也应有此契理契机的方便;因机教化,皆令得益,随分受用。

为恒顺众生、广结善缘,本焕长老勉励信众爱国爱教、尊纪守法、乐善好施,提高精神境界。而且长老知行合一,事事率先垂范。1998年洪灾时,长老正生病入院;获悉举国关注洪灾,马上告诉侍者,“国家逢此大灾,作为和尚我别无它力,要马上回弘法寺举办祈福法会,为受灾地区祈福”。

冒着酷暑回到弘法寺,抱病主持法会,且带头捐款10万元。感于长老慈悲,粤港澳的弟子信众感到弘法寺,现场筹款70余万元送往灾区。2003年非典奇袭,九十六岁的本焕长老坐卧难安;于是从4月28日起,弘法寺颂大悲咒,一直连颂七天,并联合23省佛教人士,为国息灾祈福。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九天,百岁有二的本焕长老亲自主持祈悼法会,燃灯为遇难众生祈福,愿他们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后来的众多慈善活动,在本焕长老的指导下,弘法寺反应迅速、不遗余力,深得各界赞誉。

本焕长老在给一诚长老的信中写道,“我历来主张,对国家、对人民、对佛法有利的事情就做,要做就做得令人欢喜”。如今百岁有五的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主张,“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在人间佛教的法海慈航中,树立起一座永恒的灯塔!(文:史利伟)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499&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清净心、起决定解、修真实行 (转)

精进佛七开示:学诚大和尚

很有缘份,能与大家一起探讨佛法。诸位从全国各地来到莆田广化寺,虽然所走的路程不一样,但“条条道路通长安”,目的地是一样的。我们发心学佛也是如此。念佛、诵经、持咒、参禅等等,这些仅仅是方法上的不同,目的皆为圆满菩提;八万四千法门,行门虽然很多,宗旨不离究竟成佛。那么,应该怎样信佛学佛、修行成佛呢?第一是生清净心,第二是起决定解,第三是修真实行

一、生清净心

一般说来,善男信女到寺院里来烧香,拜佛,参加法会,通常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因为寺院里的环境很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殿宇庄严,梵呗悠扬;觉得出家人也很好,心地善良,性格温和,礼待香客,关心居士。并且,哪个寺院法会规模越是盛大、人数越是众多,他们就越喜欢去凑热闹。这一类人仅仅是被寺院的表相所吸引,看到外表好才喜欢来,外表不好就不一定会来。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心态。第二种:为了求三宝加被,保祐合家老小身体健康、出入平安、免难消灾、吉祥如意。这种保平安的思想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不好,但不是信佛、学佛的纯正动机,不是修行的根本、成佛的正因。第三种:在家里没什么事干,刚好又有法会,就到寺院里跑一跑、住一住,换一个环境体验体验生活。这一类人的行为与修行完全是两回事,他们的心理与学佛的发心更是搭不上边。

以上几种,便是存在于一般信众中的最简单、最粗浅、甚至错误的观念。在座的大家都很有善根,应该要有参加法会的正确心态——清净心,要以清净心念佛,以清净心诵经,以清净心持戒,以清净心护持三宝。

有些居士以为,只要念多少声佛号,诵多少遍《无量寿经》,就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就可以如何如何。而事实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一些出家、在家众,常感到很困惑:为什么光阴一年一年过去了,工夫却没有长进,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背道而驰?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他们的内心受到大量烦恼的染污,障碍了佛法的修学。轮回六道的众生烦恼非常重、非常多。既然烦恼深重,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够清除内心的染污,减轻、减少烦恼,才能够越修越有进步,越修越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和喜乐呢?这就要从生清净心开始,把培养清净心作为修学佛法的前提和基础;要明了什么叫做清净心,自己有没有清净心,怎样生起清净心。

那么,什么叫做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信的一种作用,是信心对被污染的心地的净化。念佛强调信心,在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当中,信心最为首要。这里的信心主要指: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种种功德、种种庄严;相信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念佛往生理念、实践方法;相信六方诸佛、十方诸佛的作证(《阿弥陀经》里面,就引用六方诸佛来作证),证成释迦牟尼佛所说极乐世界的殊胜真实不虚;更重要的是相信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所发的四十八愿,尤其是其中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就是“念佛往生愿”,这是念佛往生、十念往生的根据、来源。在四十八愿里面,这一愿特别的重要,称为“愿王”。

怎样判断我们对《阿弥陀经》的内涵、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是真的相信,还是没有信,或是信疑参半?信以“净心为性”,如果真正有了信,便会生起清净心,由于清净心的净化力量,内在的无明烦恼就会越来越少。如此,便很容易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对照。比如,可以观察念佛时会不会生烦恼,对境时是否容易起分别。我们往往是不念还好,一坐下来念佛就妄念纷飞;一出念佛堂、大殿,对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种种外境,都会生起爱憎、忧喜、苦乐等种种分别心。也就是说,真正在用功的时候就骗不了自己了,自己最清楚自身的工夫、境界,最明白信的成分有多少。
那为何信心会生不起来呢?说明我们在学佛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不能化解,许多疑团没有去掉,许多障碍没有排除,使自己的内心不能生起正信,不能处于清净的状态。怎样克服障碍,建立信心,生起清净心?依净土法门而言,这就需要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娑婆世界的杂染不净作一番对比。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是圣人的境界,依正二报都非常清净。而娑婆世界,无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我们有着身——血肉之躯,和心——心理状态两个部分,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名色”、五蕴之身。我们的内心烦恼深重,我们的身体不净常流,我们所依住的世间危脆无安,苦难充满。世间上种种杂染的境界,我们在家的护法居士、三宝弟子,体会是很深的。经常这样去观察,比较,就容易对佛法产生信心,生起清净心。

信心的初步建立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佛教的观点、知见能够真正深信不疑、坚定不移,则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对世间、对佛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是第二步:起决定解。

二、起决定解

起决定解,就是要树立正确、坚定的知见。 我们信佛学佛,修行成佛,目的就是要“离苦得乐”——彻底远离痛苦,得到究竟安乐。如此,必须对世间、人生有深彻的透视,对佛法有决定的信解,才能够坚固信心,如理修学,最终圆满佛果。

什么是佛法的决定解呢?

第一:信解“世间是苦,人生是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世间的真相是无常、无我。无常的特点就是会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因为无我,没有真实性、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身体,青年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就老了,不想动了。我们的心也是一直在变化,不能专注,不能集中,总是烦躁恼乱,妄想纷飞。又如车子,刚买的时候还是崭新的,用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逐渐就旧了,破了,不能用了。树木也是一样,最初还是一棵青翠的小树苗,慢慢长成了大树,变成了老树,最后枯死了。身体的变化状态是生、老、病、死;心理的变化状态是贪、瞋、痴、忧、悲、苦、恼、我慢、怀疑等烦恼不断出现,不断作怪,使内心不得清净,不能安宁;外在环境、资生物具也是在不停地变动,不断地从产生到变坏。世间上无论有情界、无情界、色法、心法,任何一个法都不是实在的,都是不停变化的。世间、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一切都是无常的、无我的、苦的。

第二:信解苦的来源在于我们的心,而不在于外境。由于心对外境的颠倒分别,有了种种苦乐的感受,从而生起贪爱、瞋恚等种种烦恼、执着,发动身、语造作种种业,感得苦果。

苦乐的感受取决于我们的心,而不在于外在的环境。比如一座普通的民房,对于一个大富大贵的人来说,就会看不起,认为又简陋又不安全,不想去住;而对于一个平民百姓、一个穷人、甚至一个流浪汉,就会觉得非常快乐,住得非常舒适。同样的一座民房,富贵的人会生痛苦的心,而贫穷的人则会生快乐的心。又如,会吃辣椒的人看到辣椒就生欢喜心,越辣越有滋味;不会吃辣椒的人,闻到味道就会掉眼泪,就想远离,就会感受到痛苦。一个习惯于坐车的人,便觉得坐车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同时也感到很舒适;而对于一个经常晕车的人,坐车就是一种受罪、受苦。寺院里清净、整洁的环境,庄严、肃穆的氛围,对于一个三宝弟子来说,就会因此而生起欢喜心,世俗的喧闹对他而言太嘈杂了;如果是世间上一个比较没有品味的人,就喜欢把自己周围的环境布置得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装饰得非常没有格调,而寺院的环境对他来讲则会太单调。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外境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外境。因此,苦乐主要在于心,而非取决于外在的环境。

心的苦乐又从哪里来?来源于对外境的颠倒分别。世上的人常会认为:符合我的意志、意愿,就是快乐;违逆自己的意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工作,生活,不想见的人见到了,不想做的事情碰到了,就是苦。小时候因为分别心比较轻,执着也比较弱,接触的人、事又比较少,所以内心的痛苦也就比较不明显。从少年到青年、壮年、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分别心也就越强,接触的人、事又多,烦恼也就越深重。因此,许多年纪大的人会觉得,在世上生活了几十年,遇到虚假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们对周围的人事,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总是不相信,不信任,内心里面有很大的负担,岁数越大,痛苦的痕迹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可见,痛苦、烦恼依心的苦乐而起,苦乐由颠倒分别而来。

为什么会产生颠倒分别?因为对世间、人生的真相不能明了。世俗的人对于世间、人生有世俗人的看法、观点。佛法不同于一般的世俗知见。佛法揭示了世间、人生的真相——无常、无我、苦,同时也揭示了苦的来源在于我们的心,而不在于外境。有了对佛法清净的信心、决定的信解,如法修学,也就不再起错误的分别,不再造业,感苦果,便能脱离惑、业、苦的轮回,到达究竟安乐的佛果。

但是,虽然我们往往有了少许的信心,却不能持久、坚固;懂得了一些佛教的道理,却又时常犹豫不决,不能够肯定所理解的是否正确、所学习的是否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这就说明,我们对佛法还没有发起决定的信解。怎样才能发起决定解呢?无非二种:一种内因,一种外缘。

外缘是善知识、同行善友帮助我们作决定。比如要到一个又遥远又陌生的地方,一人独行容易迷路,并且信心不足;如果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人一起走,前面又有引路的人,大家走起路来就会很有兴趣,也很有气氛,信心十足,并且不用担心迷路。如果缺乏善知识、同行善友的帮助,没有他们作为增上缘,就不容易对佛法发起决定解。

内因是自己的决定,自己真正发起决定的心、坚定不移的心,永远不再起疑惑。培养这样的决定解,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防护内心。有的人会认为,烦恼、痛苦是外境所引起的,要熄灭烦恼,远离痛苦,只有让六根不与六尘相对,让内心不与外境接触,让自身不与社会联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一出门,不管愿不愿意,走在路上一定会看到、听到、接触到许多境界,内心一定会有相对应的反应;即便是整天呆在房间里面,还是能够看到墙壁,还是一样会起烦恼;甚至把眼睛闭起来,把耳朵堵起来,把手脚绑起来不让它们有所动作,但仍然会感到失望,因为贪、瞋、痴、忧、悲、苦、恼、我慢、怀疑等杂染一样都没有减少。所以,如果认为可以不接触境界,这种见解就是断灭见,就脱离了事实、违背了佛法。因此,我们经常会强调尽量远离杂染的境界,原因在于初学时信解不坚固,需要借助环境的保护让心少受染污,目的是防护内心,而不是为了远离外境。要防护内心,就要在根尘相对的时候用心,要帮我们自己洁净,让我们自己宁静,令我们自性的光明启发、显露出来。所以,外在的环境仅仅是其次,防护内心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发起决定信解、远离颠倒分别的关键。

第二:因对境界颠倒分别而引起烦恼的时候,不能采取压制的办法。如果内心的烦恼一直受到压制,日积月累就会出毛病,出故障。因为自己不让这些贪、瞋、痴、慢、疑、不正见的烦恼发泄出来,烦恼的毒素就会一直深藏在心底,积压的时间长了,毒会越来越厉害,有一天突然间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人就出问题了。我们常听说某人性格变得古怪、孤僻、暴躁、狐疑、傲慢,甚至走火、入魔,这当然也有前生前世业力的影响,但跟烦恼受到压制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境分别、烦恼现起的时候,不能一味压制,而要尝试去观察烦恼的相状和来源,逐渐疏解,慢慢恢复清净的信心、正确的知见。

第三:防止随波逐流。有的人觉得,佛法清净心的坚固不容易,决定解的树立更加难,算了,人活在世,反正就这样子了,破罐子破摔,爱怎么过就怎么过。他们虽然也到寺院来拜拜佛菩萨,回家还是一样,该做么还是照做——要么去攀缘,要么随业缘。渐渐地,仅有的一点信心也消失了,更不用谈决定解的发起了。

对世间、人生的真相——无常、无我、苦有深刻的认识,面临境界的时候善于观察烦恼,防护内心,如此便能逐步坚固佛法的信心,进而发起决定的信解。一旦具足了清净心和决定解,就会进入佛法的实际修行阶段,也就是第三步:修真实行。

三、修真实行

我们从学佛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修行。但如果有人问:“你是不是在修行,有没有修行?”,大多都会回答:“我没有修行。” 无论法师还是居士,久学或是初学,不管有修行、没修行,都不敢很肯定地说:我有修行。为什么?本来信佛、学佛,就是要修行嘛,为什么自己不敢说呢?这并不是客气(当然偶尔也有客气的情况),而是对自己所作所为没有信心,还有怀疑。事实上,确实很少有人敢讲自己有修行,自己对自己所修的法门充满信心。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就在“修”与“行”中间的两个字:真实。真实是对虚假而言,修行是真而不假、实而不虚的。如果我们不是真正用心去修行,用真实的心去修行,而是用虚假的心,用颠倒分别、妄想执着、烦躁恼乱的心去修,就不能算是修行。为什么要用真实的心修行呢?我们常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地就是心地,心地里面种的因如果不真实,就没有好的结果。只有用真实的心修行,不断种真实的因,种正确的因,所修得的果才会圆满。

怎样才算用真实的心修行?这就需要真正的发心,需要有纯正的动机和究竟的目标,以此来摄导修行,才是真实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学佛修行的人都可称得上真实的修行。通常所说的学佛修行,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家庭、工作、事业、学业等方面都会给我们造成压力,让我们陷入迷茫、痛苦之中。因此,相当多的人学佛修行,只是为了摆脱当下的障碍,解决眼前的问题。第二种:有些人学佛修行,是因为恐怖三途的果报,想到地狱、饿鬼、畜生道众生所受的种种痛苦,希望来生来世不要到那么苦的地方去就可以了,至于到底会去哪里,自己也不知道,不敢肯定。这种人的修行以不去三恶道为他的标准,目标仅仅局限在人天小果,对于修行的最终目的不敢想,没有信心。第三种:认为,修行嘛,就是把烦恼一点点去掉,消除内心的痛苦,目标就是成阿罗汉,证辟支佛。也就是说,自己独自修行解脱,了生死,别人的事情跟我没关系。这就是经典里常说到的“自了汉”,释迦牟尼佛呵斥他们为“焦芽败种”。以上三种情况,顶多只是方便的修行,不是真实的修行。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修行?这就是第四种:因为自己有众多的痛苦,同时又看到一切众生跟自己一样也充满了众多的痛苦,也就是说,是因为看到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永不停息地轮回,所以发心为普度众生而修行成佛,这才叫做修行,才称得上修真实行。这样的真实发心就叫做“菩提心”,这样发心的学佛修行者就叫做“菩萨”。因此,我们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就要自利利他,就要不断救度众生,不断帮助众生解除身心上种种的烦恼和疾苦,乃至最终成佛。成佛以后也不是什么都不用干了,还是要永远地度众生。所以,只要真正发起菩提心,以救拔众生的痛苦为动机,以成就无上佛果为目标,精进修学,就是真实的修行。

许多人真正发心想要修行,但修学怎样的法门却决定不下,不知道哪个法门最好、最适合。所以,他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在极乐世界修行比较稳当呢,还是在娑婆世界更合适。那么,究竟在哪里修行比较好?

有的人认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那里就不用顾虑会再退转,但又觉得在极乐世界需要修行很久才能成佛,时间没有保障;在娑婆世界修行成佛比较快,但又担心会造种种业,后一生不知道会投胎到什么地方去,能不能再得人身,再闻佛法,没有把握。于是,对学佛修行到底要选择净土还是秽土,一直很困惑,总是犹豫不决。其实,经典里面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悲华经》谈到:过去世时有一个转轮王出世,名叫无诤念,王有一个大臣,名叫宝海。两人同时在宝藏佛前发菩提心。无诤念国王发愿要在净土里修行菩萨道,最后成就了佛果,就是现今的阿弥陀佛,国土便是西方极乐世界。宝海大臣发愿要在秽土里成就众生,最终修行成佛,就是现今的释迦牟尼佛。虽然释迦牟尼佛当时还是阿弥陀佛的大臣,但他们一个在秽土修行,一个在净土修行;一个在娑婆世界成佛,一个在极乐世界成佛; 两人皆成就了佛道。

《宝积经》里也有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告诉父亲净饭王,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只要发心称念西方阿弥陀佛的圣号,恒常精进地念,就能够证得佛果。当时,净饭王问释迦牟尼佛:“为什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回答说,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种种差别相(也就是说,世间法的大小、好坏、美丑等种种相貌、种种特征,都是由人的分别而来),要相信一切法没有自性的道理,不要去分别,坚定信心念佛。当时,净饭王和七万释迦族的人,听完佛的说法后就生大欢喜心,信受奉行,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实性。释迦牟尼佛知道父王已经悟入真如法性的道理,非常高兴,当下就说了一个偈子:“释种决定智,诸法不可得,释种皆得知,是故於佛法,决定心安住。名称大释种,依於无所得,当得上菩提,晓知一切法。人中命终已,此释种决定,得生安乐国,面奉无量寿。住安乐国已,无畏成菩提。”释迦牟尼佛称赞说,父王等释迦族的人有很大的智慧,对佛法、对净土法门能够生起决定的信心,能够发心修学,命终时候,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圆满无上菩提。释迦牟尼佛劝他的父王往生极乐世界,在净土成佛,而他本身却是在秽土修行成佛。可见,无论是在净土修行,或者是在秽土修行,都能够成佛。

进一步讲,净土有两种,一种是从事上来说,一种是由理上而言。从事相上面来说,从娑婆世界往西过十万亿国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这个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并且天天听经闻法。那里都是好的人、好的环境,没有生烦恼的条件,烦恼也就现不起来。过去种种不好的业没有显现的机会,慢慢忏除,业种子就败坏而不再感苦果了。这是从事上来讲,有这样的一个净土,就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面。如果从理性上面而言,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清净的心地,就是极乐净土。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既然能够横遍十方,就包括了西方。因此,若能内心清净,西方极乐世界就会显现在前了。《维摩诘经》里面也谈到:“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清除了一分的烦恼,就得到了一分的清净。心地上面所有的一切烦恼习气都清除得干干净净,就是极乐净土的当下显现了。所以,在净土修行与在秽土修行并不矛盾,只要真正发心去修行,在什么地方修都有保障,都可以成佛。

我们对佛法、对修学的法门有了清净的信心和正确的见解,发心要真正修行,应该怎样去用功呢?对于念佛而言,可以有默念、金刚念、数珠念、计时念、随机念、定时念等各种各样的念法,但最重要的是以什么心情去念佛,念佛的时候身心如何协调。如果不懂得如何用功,便容易念一念就口干舌燥,念一念就累了,麻木了,找不到念佛的感觉了。

那么,应该以什么心情来念佛呢?以下略举五种比喻来说明。第一种:比如一个孝子为报杀父杀母的大仇,无论前面的敌人多么强大,不管遇到虎豹还是豺狼,他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第二种:比如有一个人,一岁两岁的时候就与亲人失散了,长大后就一直想着怎样能够见到他的亲生父母,就连梦境中也时常现起父母亲的音容笑貌。第三种:比如过去的赴京赶考、现在的参加高考、角逐奥运金牌等,大家都全力以赴,誓争第一。第四种:比如外出办事,昼夜惦记着家里的金银首饰、钱财宝贝、古董名画等最宝贵、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非常担心它们会被人偷走。第五种:比如天气冷时最想穿衣服,肚子饿了最想吃饭,口渴了最想喝水。因此,念佛要象吃饭、穿衣、喝水那样发自内心真正所想;要象想念父母亲人那样挚诚恳切;要象惦记金银珠宝那样恒常忆念;要象孝子、考生、竞技者那样身心投入。不仅念佛,诵经、持咒、参禅等也至少要有这样的心情。甚至还要更专注,更勤勇,要时时刻刻昼夜六时一心精进,这才叫做真干,才叫做真正想修行。

有了念佛的真正心情,还应该怎样来协调身心?以称名念佛为例,念的时候心跟口要相应,一句佛号从嘴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回到心里,然后又从心里透过口发出来。这样循环地念,我们的身、口就渐渐与佛号相应,内心就渐渐与佛感应道交,就渐渐能够做到一心不乱,最终成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功夫。

生清净心、起决定解、修真实行贯穿了信佛学佛、修行成佛的整个历程。当我们具足了清净的信心,坚定了正确的知见,认定了修学的法门,懂得了用功方法时,也就没有一点虚妄,没有一点怀疑,敢斩钉截铁地说:我自己想要修行,我自己正在修行,我要尽形寿修行,生生世世修行,最后成佛!阿弥陀佛!

源于:http://www.famensi.com/xcdhs_content.asp?id=2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为一切众生修行

回家人

大家好!
  
今天晚上一直在听大家的发言,非常的感动,同时也感觉诚惶诚恐。感恩大家的信任,也感到更应该好好地去修行,去解读更多好的经典奉献给大家,以此报答诸佛如来和大家对我的恩情、信任,和博大的爱。
  
因此,过段时间会给大家解读一本我非常心爱的经书——《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这部经书是《楞严经》的姊妹篇。学《楞严经》的朋友一定要学会这本经书,否则,很容易拿《楞严经》去对照外面,而没法学到“了义”的境界。波旬与佛陀之间有一个约定,听懂此经者,则从此再不受波旬骚扰。
  
今天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也是第一届布施网般若奥运会召开的日子。相信从今天开始,会有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甚至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都会有更多更多的佛子,来为我们的法界、地球、我们的国家祈福,加入这个不为自己修行的行列。
  
看到好多朋友报名参加《金刚经》的念诵,真的,感到非常的激动。因为如果能有三个月的时间读《金刚经》,或者有三个月的时间读咒,那将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你会感应到法界的慈悲心缓缓的流淌。自己内心中的执着、或者分歧、或者痛苦,在读《金刚经》或持咒的磁场中缓缓地化解。
  
想当年,我就是在师父身边每天诵《金刚经》的。记得诵得最多的一天是诵了50多遍。而几年之后,碰到一个人,居然比我诵得还快,就是大心。他的记录是一口气一天诵了68遍。当时我被感动得用三个小时讲了一遍《金刚经》。这就是《金刚经脉络》的缘起。
  
今天在这里看到你们这种勃勃向上的奋进的心,能看到一种精进,一种希望和一种无私的博爱。
  
我看的经书很少,在师父那就看了《金刚经》。当时读了一千多遍,突然有一天,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就是那种空灵和幸福,那种慈悲,那种诸佛如来的大爱——上合诸佛如来无我的慈悲心……。原来一切秘密就如同一层封窗纸,只是我们总是没透过去。
  
当年读《金刚经》的时候,是怎样读的呢?
  
眼睛看着它,耳朵听见读的声音,口在读,心了知分明,不死在里面。不是享受《金刚经》那种读的声音,或那种加持,或那种磁场,也不是叽哩哇啦的光读,而是心了知分明,知道在读,但不着进去。
  
真诚地希望这次比赛的朋友获得更多的益处。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过: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这句话讲的是佛子所表的幻法,翻译过来就是,念乃无念而念,行乃无行而行,言乃无言而言,修乃无修而修。也就是今天参加奥运会的朋友们所做的事情,念不为自己念而念,行不为自己行而行,言不为自己言而言,修不为自己修而修。

  
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心离三界的一种修行模式,一层是诸佛菩萨慈悲众生的一种模式。其中第二层不为自己修行:
  
大乘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报佛恩,何也?就是一切修行都为法界一切众生修行,而不是给自己修的。
  
近期布施网里所有的诤论,归结起来,无非两点。一点是为自己修行,度自己;一点是为一切众生修行,入世弘扬佛法。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世间是找不到佛法的。如一个修行者因有四相而为自己修行,即失菩提心,必然会变得冷漠自私。当看到众生的缺点会不快,会嘲笑……会有一个缓缓积压的暴怒。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丢失了菩提心。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那么如何最简单地做到不为自己修行呢?
  
佛陀说,念无念而念,就是参加般若奥运会,乃是启用一切幻善法影响幻众入无余涅槃,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为这个法界、为我们的母亲地球、为人类、为我们的国家祈福,没有为自己;是让一切的瘟疫天灾永远不要在法界显现;是让我们的地球远离一切毁灭性的战争,慢慢地适合于人类的生存;是祈祷我们的地球像个大家庭一样,所有的人都能摒弃一切的分歧、一切的隔阂,永久和平、风调雨顺……从来没有一念为自己,有的只有报佛恩。
  
先法界之忧而忧,后法界之乐而乐。
  
这就是不为自己修行。
  
在念经、诵咒,或者抄写经书时,当内心有无穷大的感恩的心:这不是为自己做的,而是为一切因缘众生的幸福而做,那么这就是佛陀所说的:吾法,念无念而念,行无行而行。
  
也只有这样才能不丢失真正的菩提心,同时也可以慢慢地破掉四相,见到真正的自己。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发表于 2011-6-17 08:24:58
感恩本文发布者:般若明心工作室

回师般若奥运开幕式开示:为一切众生修行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朴初的“无尽意” (转)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11-08


赵朴初虽已远去,却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记得他给人题字时常盖“无尽意”章,书斋取名“无尽意斋”,自称“无尽意居士”。
知恩报恩.jpg

大家习称赵朴初为“朴老”。朴老不老,其意无尽。朴老说,“无尽意”出自《无尽意菩萨经》的“行愿,意无尽”,乃悲愿无尽,智慧无尽。朴老是借以表明对祖国无限热爱,为人民、为佛教报恩无尽、奉献无尽的赤子情怀。朴老又说,苏东坡有“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佳句,诗人已顿悟宇宙无穷尽而人生有限的道理,所以面对艰难困苦也能豁达乐观、随遇而安,“无穷境”是孜孜以求、不改抱负,无私、无我、无执的境界。这大概是朴老关于“无尽意”出处的又一注解。朴老还说,“我们都是一滴水,只要尽力而为,滴水可奔入大海,永不干涸。唯有身归大海,滴水方得功德圆满。”这应是“无尽意”内涵的说明。滴水的“无尽意”来自大海、归于大海,朴老的“圆满功德”也来自和归于他衷心热爱、终生奉献的祖国、人民和佛教事业。朴老诗云:“信知此土有深缘,圣教三车独得全。誓续慧灯无尽际,时轮再转两千年。”将佛教的“慧灯”无尽际地延续下去,这应是“无尽意”外延的扩展。为此,朴老一生提倡和践行“人间佛教”——知恩报恩、护国利民,以戒为师、师表人天,慈悲济世、甘于奉献,以和为尚、“六和”为敬。

当此朴老百年、人们对他思忆无尽之时,诵读他留下的遗嘱,依然感到朴老向人们倾诉所执著的“无尽意”之情:“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朴老大概是要告诉我们,他已经走了,谁还在那里感叹“安息”、思念不已呢?明月清风意无尽,不劳寻觅事无穷啊。虽已到“了脱生死”的境界,但他毕生无限热爱祖国的志愿,为人民、为佛教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事业,定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和谐.jpg
近年来,中国佛教界没有辜负朴老的遗愿,成就了一件件护国利民的大事。从佛指舍利2002年赴台供奉和2004年赴港供奉、两岸佛乐世界展演,非典之后在厦门举行两岸佛教共同祈祷国泰民安大法会,2005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2006年百寺千僧一天内为救助印尼海啸捐款千万元,直到今年“神州和乐”东南亚巡演、“和平钟声到台湾”、北京召开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都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真的是“花落还开,水流不断”。特别是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世界佛教论坛,更呈现了中国佛教的大气象,展示了人间佛教的“无尽意”……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当数佛教为数最多。我国五大宗教,除了土生土长的道教外,当数佛教历史最长。发挥积极作用,佛教理应一马当先。因此“无尽意”又有新意:因应时代呼唤,站在时代前列,再创新的业绩。(叶小文,国家宗教局局长)

源于: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7-11/08/content_919609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香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糯米红豆小凉糕——为般若奥运选手加油!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165&fromuid=22797

感恩19楼“慧剑无锋”朋友的提问,俺很喜欢、感谢“慧剑无锋”在素版看帖后滴关注与提问,这是很好很好滴表达支持的一种方式哦!

“慧剑无锋 发表于 2011-7-29 21:58
请教一下至善师兄,你的题目为什么叫香积呀?”


“愿法界更多有情因饭香而悟道”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

于是舍利弗与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

阿难言:“此所从来?”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

维摩诘言:“至此饭消。”曰:“此饭久如当消?”曰:

“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到一生补处,然后乃消。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摘选自《维摩诘经&菩萨行品第十一》


嘻嘻,于是俺就想当然滴认为:
哪里的饭香能比得过香积佛国土的啊?
哪里的饭香可以俱足这样的法益、饶益利乐无边有情呢?
怎样的慈愍大愿才能令化显的饭香俱足这样“能做佛事”的善巧啊?


……
“愿法界更多有情因饭香而悟道”,是俺滴心愿,嘻嘻,有些自不量力不?
嗯,起
码这是心里一个很美好、想起来就会开心、喜悦的动力啦!

脚踏实地的点滴做起,能做多少算多少啦。努力,尽本分的心去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


也诚挚的期待布施网版块之间的交流互动沟通,一起完善、成长!

很期待心医版的斑竹、师兄朋友们,能够给予素食营养、科学、食疗方面的指导,心医版可是行家啊,这个可以行。这样可以延伸出来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在大家参与中相互的学习,取长补短,早日完善、令更多的朋友受益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慧剑无锋 + 1 好感动好感动!赞叹师兄的善念善行!
順心如意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4:43 , Processed in 0.177655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