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007|回复: 29

《金刚经》常用句式“所谓XX, 即非XX, 是名XX ”何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刚经》——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以下问为例, 小做试解——

2010-08-11 04:51:27 bystander2
“天生”,说“天生”到底是指什么?

什么又是“天道”呢?
----------------------------------------------

道家说的"道"字和佛家说的"法"字, 是一个意思.

说白话浅显一点, 道和法就是 -- 知识.

天道, 只是一个名字, 就像老子所说, 我不知道应该把道叫什么, 只是暂时取个名字叫道. (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这好比佛说的: 所谓佛法, 即非佛法, (是名佛法, 只是取个名字)

天是什么呢? 只是一个名字, 谁也描述不出天是什么.

以金刚经常用的句式为例: 是天, 即非天, 是名为天.
"是天"是文字般若, "非天"是观照般若, "是名为天", 是实相般若.
文字、观照是表达不出实相的, 所以天只是个名字, "强名之为天". 就好比智慧、慈悲、道德也只是个名字.

又比如: 是道德, 即非道德, 是名道德.
举例: 诚实是道德, 但用来揭人隐私及短处就不是道德, 所以真正的道德, 是文字描述不出来的, 道德只是一个名字.
也正因为此, 道家说: 上德不德, 下德好德, 执着之者, 不明道德. 这句话也是对金刚经这个句式"所谓XX, 即非XX, 是名XX"简单好懂的注解.

天道, 就是知识. 佛法也是知识.
譬如种子发芽生长, 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也是天道, 也就是知识.
道家说万物皆依照道来运行, 这句话佛家的表述是: 佛的法身无处不在, 在一切之中(山河大地皆如来,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天生, 是指相对死的一个起点所具备的相.

按照佛家的道理, 这些相来自过去的言行想法, 也就是身(行为)、口(说话)、意(想法), 也就是有何因则有何果.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灭度,什么意思

宣化上人——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
“我”呀,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是,我呀,令这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入到,无余涅盘里去。“而灭度之”:我把他们都度脱,令他们都得到无余涅盘。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我,虽然把所有的众生,也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这么多的众生,我都令他们灭度。

那么要往真实来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个众生,是我度的。这是,众生的自性自度,并不是我把他们度的。

“何以故”呢?说是甚么原因呢?“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是行所无事的,菩萨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这个菩萨既然是无相的,他要度众生,还认为我度了众生了,这就著相了;著相就著住到我相,著住到人相,著住到众生相,著住到寿者相。如果执著这个相,这就是不能成为菩萨了。

 “佛告须菩提”:佛告诉须菩提,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发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心的人、这样的人,“当生如是心”:他应该,生出这一种心来。怎么一种心呢?“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他说,发这种菩萨心哪,就要灭度一切众生,就要去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灭度一切众生已”:他把这一切众生都度完了之后。这个“已”;“已”就是度完了。“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那么在这个菩萨的心里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所灭度的。为甚么呢?他无所执著。如果要有所执著,那就有了四相了。“何以故。须菩提”:甚么缘故,他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呢?都灭度一切众生已,还没有一个众生是他灭度的呢?“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假设这个度生离相的菩萨、度生离相这一位菩萨,“有我相人相。”怎么叫“有我相”呢?他有一个我能度众生,这就叫有了我相了。怎么叫有人相呢?他说,我能度人,这有了人相了。我能度众生,这是我相了;又我能去度一切的众生,这个众生是我所觉的。那么能有我度、自度、度他这种的相,就变成众生相了。你再要有自觉觉他的这种的心,这就变成了一个寿者相了。所以也没有能度,也没有所度,也没有一个被度的,要不著一切相。所以,度一切众生而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

  如果有这四相呢,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他就有所执著啦,不但法没空,人也没空;人也没空,就有我执;法没空,就有法执,所以即非菩萨。“所以者何”呢?所以然的缘故是甚么缘故呢?“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本来是没有一法可得,没有一个法相可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他祗是一个名而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和众生是一个的,所以如来度众生并没有度众生;如来不度众生,众生自度。所谓,五祖和六祖讲的,这个“迷时师度”:迷的时候,就要师父来度徒弟。“悟时自度”,你要明白了之后呢,就要自度。所以佛度众生,在众生迷的时候,佛度众生。众生要觉悟了﹣﹣那么这个觉悟是谁觉悟的?不是佛给他的觉悟,是他自己觉悟了;自己觉悟了,所以佛没有度众生。

这又有一个说法,说,“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这个众生和佛是平等的。在佛的份上,也没有多一点点甚么;在众生的份上,也没有少了一点点甚么,甚么也没有少。在佛的地位上,甚么也没有多。那么众生所以和佛是一样的,是平等平等的。所以说“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因为这个,所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假设的话,你要一定说有众生是佛度的的话,“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这个时候,佛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个四相也没有空啊!佛叫一切众生都要离相,何况佛自己呢?所以佛度一切众生是众生自度,佛并没有度众生。因为甚么佛没有度众生?因为佛没有我相。


-------------------------------------
众生自度, 不是我度
如果认为谁谁谁是我度的, 这个心就自满起来, 着相了.
-- 哪怕心想:"我要去度他", 这个心也有一点不对, 哪里不对呢?我先把自己放在比他高明、正确的位置了.

这就先流露出一点贡高我慢了, 自己不察觉, 但是佛菩萨连最细微的心念也知道.

大家要记住一句话: 贡高我慢, 是障道的因.

“他有一个我能度众生,这就叫有了我相了。怎么叫有人相呢?他说,我能度人,这有了人相了。我能度众生,这是我相了;又我能去度一切的众生,这个众生是我所觉的。那么能有我度、自度、度他这种的相,就变成众生相了。你再要有自觉觉他的这种的心,这就变成了一个寿者相了。”

既然无我, 就没有度者;
既然没有度者, 就没有受度者

"平等真法界, 佛不度众生"
众生和佛是平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佛说法也要舍呢?

宣化上人

“是故。不应取法”:因为这个,所以就说,不应该取这个法相,不应该有所执著这个法相。“不应取非法”:也不应该取一个没有法的相。怎样子呢?“以是义故”:以这种的道理,这种的意义的缘故,“如来常说”:你在过去常常听见佛常说过,说甚么呢?“汝等比丘”:说你们这些个比丘啊,“知我说法”:你们应该要知道,知道甚么呢?知道我所说的一切法,“如筏喻者”:就好像,一个船似的。这个筏,就是个船,“如筏喻者”。你用这个船干甚么呢?这个船是度生死苦海的。你生死了了,你就应该把它放下;你要生死没了,你用这个法去修行去。生死要了了,还要把这个法也放下了;你要不放下这个法,你有一个法执。不放下这个人,你有一个人执,人的执著;你不放下这个法,就有法的执著。你要有法的执著,这又成了一个法病了,成了一个病了,这也是病。你治病,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病要好了,你还要吃药做甚么呢?你病没有好,你应该吃这个药;如果病好了,再要吃药,那简直就是一个狂人了。那就是一个癫人了,疯癫的人了。为甚么呢?他自己不知道病好没好呢!

所有的法,你这一切的比丘应该知道,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法,教你们了生死;如果生死了了就不需要法了。所以说,“过河不需舟。”你已经过了这个河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背著一个船去跑路。你如果过了海,然后说,我这个船没有地方放,我背著它吧!把它背著,背著这个船跑路。你说,这个人要见著你,这个人,哦!都认为你是一个发癫的人、癫狂的人。癫狂的人哪,英文不知道叫甚么。大约就是 crazy 。这个“法尚应舍”:那么你过河不需舟,生死了了,就要把筏也放下,要人空、法空。那个真正的法尚且要把它放下,“何况非法”呢?何况你所执著的,一般人所执著的,那么又怎么可以不把它放下呢?法都应该放下,那要不是法更应该放下了!

-----------------------------------------------------
一切法, 就像船一样
过河时要船
如果过河了, 怎么还念念不忘船, 不往前面走呢

一切法, 就像药一样
感冒了需要吃感冒药
如果感冒好了, 还念念不忘感冒药, 抓在手里做什么呢
-- 下次来个肚子疼的人, 你拿抓在手里的感冒药给他吃, 这就有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须菩提说: 我得无诤三昧. 人中第一的无诤三昧是什么

宣化上人讲解金刚经

“世尊”:须菩提又叫了一声世尊,又叫一声佛。“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佛,说我得到这个无诤的三昧。甚么叫“无诤”呢?“诤”就是争论,就是争辩,就是一种斗争的心:斗争。
  这个斗争的心哪,六祖大师说过:“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六祖大师,他说,这个诤,为甚么要有诤呢?诤就是要争胜负:或者你输了我赢了,或者我赢了你输了;我辩胜过你了,你胜过我了:这就叫一个诤。这诤有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与你修道上,就大相违背啰!你修道就不应该争胜负,也不应该争第一和第二的。修道的人,我以前没讲吗?就像那个水似的,那个水,怎么样子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它利益一切的万物,你,树木、花草依仗著水而生。有水,它才能生;没有水,它就不生了。乃至一切的人也要依赖著这个水而生;你要没有水,你看一看,就不会生存了。可是飞禽哪,有的不喝水的,但是也有很多都要喝水的。一切的飞的东西需要水;在水里生存的鱼鳖虾蟹也需要水。一切的动物需要水,一切的植物需要水;这胎卵湿化都需要水来生存。所以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对一切的万物,它都有利益而不争功。那么水所处的地方,不是在高尚的地方,它是在洼下的地方,就是最低的那个地方,是水所住的地方。“处众人之所恶。”这是老子说的。怎么“处众人之所恶”呢?你看那个水,在最低下的地方。人人都欢喜往高的地方去,不欢喜往低的地方去;水呢,就不同了,水愿意在低的地方。因为它在低的地方,所以就合乎道。“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它就合道。
  那么讲起来这个老子,你知道是谁来的?老子,他前生就是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因为在佛出世之后,他知道中国这个众生造罪业的很多,不依法修行。所以,他就派这个老子,和孔子和颜回,来到中国先教化众生。老子就是摩诃迦叶的化身,这个孔子,和颜回都是菩萨,来到中国来的。所以老子在中国,就提倡无为。那么人要能知道无为了,这个法,然后再能知道无不为。那么这是佛教的道理了;佛教讲无为、无不为。那么这个“诤是胜负心”:争强论胜,“与道相违背”。这和修道上,是大相违背的,是背道而驰的。修道本来应该向南走,你一有诤的心就是向北去了。本来应该向西走,你又向东跑去了,所以,这叫背道而驰,“与道相违背”。你由这一诤就生了四相心了:生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生出这四相心来了。“由何得三昧”:你生出这个四相的心来,怎么会再得到三昧呢?!就得不到三昧了!所以,这六祖大师说的。
  那么这个“无诤三昧”:“无诤三昧”就是没有胜负心了,没有斗争心了;没有斗争心,入到这种的定,这叫无诤三昧。世尊常常说,须菩提得到这个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在这个一般人里边,他算是最为第一了,是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离欲”:就是离开一切的这种贪欲。贪欲,很多很多的,这个贪欲。贪财也是个贪欲;贪色也是个贪欲;贪名也是个贪欲:贪一切所好的,这就叫贪欲。那么证得这无诤三昧了,就没有一切的贪欲;也不贪食,也不贪穿,也不贪住好的地方,一切的欲望都断绝了,这是第一离欲。离开欲就得到这无诤三昧,就得到这个清净了;没离开欲就得不到这无诤三昧,得不到清静的这种快乐。
  “世尊”:世尊哪,“我不作是念”:我不想,我是得到无诤三昧了,我是证阿罗汉果了,我是人中第一了,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了。世尊哪,我没有这种的念头。为甚么呢?“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世尊哪,假设我要有这种的念头的话,我就谈不到清净啰!谈不到离欲了!谈不到无诤啦!“我得阿罗汉道”:我要是,想,“我作是念”,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了。那么我要这样想的时候,“世尊则不说”:世尊哪,你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你呀,世尊,你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一个最欢喜修行清净行的这样的人,你就不会这样想了。因为甚么呢?因为我有这种念,那就不够清净了!不够无诤了!不够离欲了。我有这种念,这就是诤,就是不清净,就是没有离欲了嘛!还有这种的妄想了嘛!
“以须菩提”:因为我须菩提,“实无所行”:我无所事事,我一切无著。我既没有我执,又没有法执。我也不执著,不自满说,哦!我已经得到阿罗汉果了、阿罗汉道了。因为我没有这种的这个念,所以,这才够上清净、无诤、离欲阿罗汉。所以佛才说我是一个第一离欲阿罗汉。如果我要有这个念,佛就不会这样讲啦。“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而祗不过有一个虚名,说,须菩提,他是一个欢喜修清净行的这么一个人。并没有实体,说,我有一个甚么所得,实无所得。我虽然证了四果阿罗汉,而无所得,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甚么也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为什么金刚经说菩萨不想:“我度他、我度众生”呢?

佛说: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 这是事相, 意思是, 我首先是要实际去做度一切众生的事情 (度用白话说就是帮助)

又说:"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 即不名菩萨" -- 这是心相. 意思是, 我首先要实际去度众生,但我心里不想:"我度他".

要是认为"我度众生", 那自己先悄悄认为自己比众生高明、聪明, 只要有一丝认为别人不如你的念头,就有了众生相 。
金刚经就是平等性, 其中一个平等, 就是佛不度众生, 众生与佛平等, 因为一切众生本来自性具足.佛不比众生多一点什么, 众生不比佛少一点什么

佛经里说不住我相、人相, 也翻译为我想、受者想.
为什么不应该这样想呢?——举个例子
"我度他", 把自己摆在施舍方, 把别人放在受施方, 这么帮人, 有的人自尊会受不了, 他不愿意做受施方.
我对一个人说:"我帮你", 如果这是自尊心很强的人, 他会不愿意站在受助者位置, 他脸面和心理上都会受不了, 觉得这句话伤害了他.

我这里有个这样的案例—— "布施的最高原则是什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34808/

这是说: 心相上除四相, 而事相上要严持戒, 广布施, 心念佛, 与时俱进.

佛的意思是: 把心摆正, 普度众生.
而非自己修"心不住相", 修"实无众生得度", 修"作是言我当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就"不用度众生了, 度众生也是着相了, 执念了", 这是有问题的.

上述只是非常浅的层次
要看甚深般若, 请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794086/

-----------------------------------------------------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这就是众生相。
当不着“心所证者”,就破了我相;不着“心悟证者”,就破了人相。但如果你觉得:“我多厉害啊,你们都很佩服我”,这样的念头就是着“众生相”。

只要有一丝认为别人不如你的念头,就有了众生相。

很多朋友特别执着一个东西,比如“我找到了一个好的老师”。其实你只是宿世间跟那个老师有个善缘,大家都在这儿演一出应该演的戏,演完了因缘就断了,只是一个因缘而已。如果你觉得别人真笨,自己就了不起,找了一个好师父,你就着众生相了,因为有了内外的分别心,那就是众生相。

释迦牟尼佛在后面又加了一句,“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如果认为自己不着“心悟证”了,别人着“心悟证”,就是有众生相。

在这里,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如不能证到一切众生皆法身佛,有一念分别心,即“众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金刚经说: "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 不可说"

如来所说的法,都是因人施教,因病下药。因为某一个人说某一种法;因为某一种病开某一个药方,去治某一种病。这根本也没有一定的法。

大家抓住治感冒的法,下次遇到肚子疼的人,也拿出来治,这就不灵,反而害人了。

-------------------------------------------------------
宣化上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个“差别”,一般人都读ㄔㄚ cha1 别,那么应该读成ㄘ ci1 别。那么不认字的人呢,就看这个字是个差(ㄔㄚ cha1 ),所以就念成一个ㄔㄚ chi1 了。念成一个ㄔㄚ chi1 就差中差了。这个差(ㄘ ci1 ),甚么叫差呢?差别就是分别。有一般人说,没有读过书的人就念成ㄔㄚ cha1 别了。这也是很可怜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样子呢?“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这个“耶”字是个探问字,就是得没有得呢?“如来”,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是对著失而言得,失去了,再把它得著了,这叫得。那么这个地方,这个“得”不是说“得”,应该讲成“失”。说,如来丢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丢了吗?要没有丢就没有得的,所以说,得,可以拿著它当作失、丢了讲,就失去了。如来失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因为得呀,得的反面就是失;有所得,必定以前失过,所以现在才得。如果没有失过,那怎么会有得呢?这么样一讲,你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最完善的讲法。
  你先把它,讲他失了没失。他得没得,我不懂。失了没失?丢了没丢啊?哦!说,没有丢;没有丢!那从甚么地方会得呢?这你就明白了吧?没有丢,你从甚么地方会得?这个说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你就先问他,丢了没丢?没有丢;没有丢也没有得。这是一个最正确的理论。
  这个“耶”字呢,就是问说,得了没得;得了没得,也就是反问的丢了没丢。这个讲法就是祗有我这么讲法,其它法师都不这样讲法。
  “如来有所说法耶”: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又问须菩提说:如来他有所说法吗?“有所说法”:就是,他说过法吗?那么可以再反过来说,如来没有说过法吗?你说没有说过法,如来又说法;你说如来说法,他又问如来有没有说法。你说这个地方怎样讲呢?所以就问须菩提,看看须菩提有没有智慧,有没有般若。要有般若就懂这个道理了;要没有般若呢,就不明白了。所以须菩提就说了,“须菩提言”:说了,“如我解佛所说义”呀,说,要是照著我的意见来解释佛所说的这个意思,“无有定法”:没有一定的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不答他得了没有得,他说,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么个法的名,没有的。既然没有,又有甚么得,有甚么失呢?为甚么没有呢?“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因为,如来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祗不过是一个名而已。其实这个名也是个空的,根本就没有啊!那么根本没有,哪有一个得?哪有一个失呢?“亦无有定法”:也没有一定的法,“如来可说。”
  如来所说的法,都是因人施教,因病下药。因为某一个人说某一种法;因为某一种病开某一个药方,去治某一种病。这根本也没有一定的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呢?甚么缘故我这样讲呢?“如来所说法”:如来所说的法,“皆不可取”:随说随扫,就像扫地似的,有了尘土就扫去了。说出来这个法就是法尘。那么如来又把它扫去了,扫去,扫干净了,没有了。“皆不可取。”“不可说”:如来说甚么法?无法可说。“非法。非非法”:不是法,也不是不是法。甚么法?没有的,一切都没有。“所以者何”:所以缘故是甚么道理呢?“一切贤圣”:所有的一切圣人和贤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他都是,以这个无为法;“无为法”就是无所作为,没有相的,没有相而有差别,有一个分别。
  佛法根本就不用学,谁都有的,谁都会的。你就把你的执著去了,那个佛法就现出来了;你的执著不去,你越找,你越找不著。为甚么找不著?就因为你有所执著,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你就拿不起来。你必须要,左手放下这个执著,右手才能提起来实相的般若。所谓提起来是一种比喻,并不是,叫你真正有所,好像有一个东西似的,你可以用手把它拿起来。你要能拿起来实相般若,你把虚空,可以就一把抓到;把这个虚空抓到一起,那你就能把实相的般若拿起来。如果你抓不住虚空,一把抓不住这整个的虚空的话,那个实相般若不要拿的。实相般若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你怎么样拿?你根本就是在这个实相般若里边的,你怎么能,再把它拿起来?不过我们现在有所执著,就没有得到这个法身的本体,没有认识本来的面目。你要认识本来面目了,六祖所说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四句偈颂说得尽善尽美。你要是真正能放下了,就体验到这种的意思。那时候你也得到你真正本有的实相般若了。得到,所谓得到又是一个名词,根本就无所得,因为我们没有丢,所以就不要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一切众生, 即非众生". 什么意思?

宣化上人

如来说一切诸相,如来,他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个一切诸相本来是没有相的。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本来他的自性都是诸佛来著。所以现在不过迷就是众生,觉悟就是佛。你要是用一切的佛法去教化众生,将来众生都可以返本还原,成佛的。

--------------------------------------------------
为什么没有相呢?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8932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骂你、轻慢你——大好事,业障一骂就掉

宣化上人说念金刚经为什么还被人看不起、傲慢对待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是说,这个人,重罪轻受。“复次。须菩提。”释迦牟尼佛,恐怕众生不明白这个大乘实相的妙法,而生出一种疑惑,疑惑甚么呢?疑惑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经典,这样子的深妙,可是为甚么有人念《金刚经》,还被人家看不起呢?恐怕人,生出这种的怀疑,所以又讲一遍。说,“复次。须菩提”:说,空生,“若善男子善女人”:这个修五戒十善的男人,和修五戒十善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他受持于心,持之于身,那么又能读又能诵这一部经典。“若为人轻贱”:这个人,假设他诵经,被人所轻贱。这是甚么原因呢?人看不起他,说,你看他还念经呢!还念佛呢!那简直成一个经混子、佛迷糊了。经混子,就在念经,谓挂羊头卖狗肉。挂这个羊头卖狗肉,是这个店,不是这一行。就说,他这个还学佛,念佛呢!你看他!无所不为,又偷,又杀,又邪,又淫,又邪淫,又妄语,又饮酒;他无所不为,他还念经呢!真等于骂人呢!这简直他是骂佛呢!这么样,这是轻贱这个人!

  为甚么这个人念经会被人这么样轻贱呢?会被人这样看不起呢?“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这人他在前生,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罪业--或者杀过父亲,或者杀过母亲,或者杀过阿罗汉,或者破和合僧,或者出佛身血;到处挑拨是非,挑拨离间,这样子,所以他应该堕恶道;不应该得到这个微妙的、甚深这种的实相的大乘佛法。那么他现在得到了,所以“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应该堕落到这个三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的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以现在,世间人轻慢他的缘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世的罪业就消灭了。所以他这个重罪轻报,虽然应该堕落恶道,因为现在被世人一轻贱他,哈!他的罪业就消了。
  所以,你们每一个人要念经的时候,有人看不起你们,有人说,这才是迷信呢!那真是你的德行所感。为甚么有人这样来轻慢你呢?轻贱你,看不起你?认为你是一个最愚痴的?英语叫甚么? stupid ,这意思。 very stupid !他这么样一想你啊,你前生这个罪业就都没有了,就都消了;他要不这样给你,来轻看你,你罪业不能消。为甚么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你没有一个人这么样轻慢你,再来试验试验你,有没有忍辱的功夫,这么试验试验你。你有忍辱功夫了,你认为不要紧。你说你轻慢我吗?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你能这样啊,你觉得他轻慢你这种的滋味,就等于那个波罗蜜那么甜,你就可以到彼岸了。所以,你应该感谢他,说,你真是我的善知识,你这一轻慢我,我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可真是,我成佛,是你度我成佛的!那么你这样一想,你怎么会再生嗔恨心呢?自然而然就会有忍辱了,有忍辱就波罗蜜了。

  那么“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你看!这说的决定词,一点含糊都没有。“则为消灭”:决定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佛果,一点你不要疑惑的。

所以你们谁念经,有人骂你,那是最好了!有人打你,你就向他叩头。你说,阿弥陀佛,你就是佛了。这回你这一打我,我前生的罪业,如汤泼雪,就好像那个慧日销霜雪一样。那个太阳照到那雪上,把雪都给照化了。这个他轻贱你就等于太阳,你的罪业就都化了;化了,罪业消尽了。你业尽情空,就可以证得佛果,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前一段经文所说要有人读诵这《金刚经》,要为人轻贱,这因为甚么呢?因为这个人先世有罪业,应该堕落到三恶道去。以今世人轻贱的缘故,那么前生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叫重罪轻报。那么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
如果别人骂你,你生了嗔恨心,那这就消不了业障,反而累积业障——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7344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佛说这个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个时候。这个须菩提,就对佛说了;须菩提听见佛这样赞叹这个经的功德,于是乎就又请问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云何应住”:他怎么样才能住心?怎么样他才能降心呢?要怎样子令他这个心才能无所住呢?怎么样子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要离开相而降伏其心呢?这个,前边也有这么一段经文,但是他那是问的自己怎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的。现在呢,是说所有一切人 ,怎么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样降伏这个心,怎样能住这个心。
  “佛告须菩提”:佛告诉须菩提,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发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心的人、这样的人,“当生如是心”:他应该,生出这一种心来。怎么一种心呢?“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他说,发这种菩萨心哪,就要灭度一切众生,就要去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灭度一切众生已”:他把这一切众生都度完了之后。这个“已”;“已”就是度完了。“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那么在这个菩萨的心里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所灭度的。为甚么呢?他无所执著。如果要有所执著,那就有了四相了。“何以故。须菩提”:甚么缘故,他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呢?都灭度一切众生已,还没有一个众生是他灭度的呢?“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假设这个度生离相的菩萨、度生离相这一位菩萨,“有我相人相。”怎么叫“有我相”呢?他有一个我能度众生,这就叫有了我相了。怎么叫有人相呢?他说,我能度人,这有了人相了。我能度众生,这是我相了;又我能去度一切的众生,这个众生是我所觉的。那么能有我度、自度、度他这种的相,就变成众生相了。你再要有自觉觉他的这种的心,这就变成了一个寿者相了。所以也没有能度,也没有所度,也没有一个被度的,要不著一切相。所以,度一切众生而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
  如果有这四相呢,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他就有所执著啦,不但法没空,人也没空;人也没空,就有我执;法没空,就有法执,所以即非菩萨。“所以者何”呢?所以然的缘故是甚么缘故呢?“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本来是没有一法可得,没有一个法相可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他祗是一个名而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菩提!在你的意思里怎样啊?“如来于然灯佛所”,在这个地方又恐怕一般的众生怀疑,那么既然三藐三菩提、成佛也无法可得,那么为甚么又要发心呢?所以,佛又解释,说,“如来于然灯佛所”:如来我呀,在于然灯佛那个地方,“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说,我在然灯佛给我授记的时候,我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我有法所得吗?“不也。世尊”:这个须菩提,听到前边释迦牟尼佛这种种的议论、种种的发挥、种种的道理,他已经明白这个般若无法可得这种的道理了。所以他说:“不也。世尊。”没有法可得。“如我解佛所说义”:这个“如我”;“如我”,他这没有说是一个决定辞,他就是说好像照著我的意思,来解释佛所说这个道理,他没有敢下这个肯定辞,没有说一定得这样子。这是按照我的看法,是这个样子,那么不知对不对。这里还有一个活动的口气。好像我来解释佛所说这个道理,“佛于然灯佛所”:佛在以前然灯佛那个时候,“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实在无有少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

-------------------------------------------------
“我度一切众生,但没有一个众生是我所度的”

那么是谁度的呢?—— 众生自度,他们自性里的佛。

请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892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佛说没有法得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宣化上人

“以实无有法”:因为,实实在在地没有法可得。这个“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法可得这个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果位。为甚么呢?这种果位是自修自证的,不是从外得来的;是你本有的,本来就有的,不要向外驰求。不是说,我们藉著外缘,藉著外边的力量来,使之自己生存,不是这样的。这是自己修才自己能得。虽然得,但是还毫无所得。因为本来也没有失过,所以也就无所得。

“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因为这个,所以然灯佛,他就给我授记,给我授一个记别号。“作是言”:作这样的一个说话。“汝于来世”:说你在这个来生,“当得作佛”;应该成佛了,你的名号就叫释迦牟尼佛。

-------------------------------------------------
如来既然没有失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
自然也不会得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本来就有的, 自性具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05:27 , Processed in 0.17586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