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35|回复: 6

[大德开示] 为什么而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严法师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过不去;可是,横冲直撞的话,山还在那里,人已经不行了。

最省力的办法,就是绕过去,所谓‘山不转路转’,绕一下就过去了。

不过爬山跟绕路不同,爬山可以尽览山上景致,绕路只是熟悉山下风光,所得经验并不相同。

所以,重点不仅在前进或后退,要看忍让或后退的目的是为什么:为了前进而退让,或是为了慈悲而忍辱,这是非常好的;仅只知道让,看到什么都是让,让来让去,自己反而没了目标,没前途也没后路。

忍耐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则的事事退让,而是在前进的原则下,可以暂时先退;在努力向上的原则下,可以暂时先忍。

忍一时之气,是为了要以阶段性的退让,换来无限光明的前途,绝对不是无目标的一味退缩!

忍辱的相似名词是‘退让’,但不是懦弱退缩。

‘退让’是不直接跟人逞强,改以绕个湾,转走出一条新路来,或是向下挖地道开出一条路来,或是往上翻越一座山岭,伸展出一条路来。总之,就是不直接跟他人起冲突,但还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自己认为,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往往是个失败者,时常遇到‘鬼挡墙’。但是,我不会向鬼的怀抱闯去,让他抱住而无法跑掉,我会采取回避的方式,让它过去就没事了。

很多人把忍辱当作逆来顺受,这是错误的。忍辱和精进,可说是相辅相成的,忍辱并不是消极的放弃或逃避。
发表于 2011-5-2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峰映月·又上青山去》


云.jpg

禅的超越,关键之一在悟,悟是生命的关卡,是从“心不得安”到“身心安顿”的跃进,天台德韶在此写道: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


然而,陈羽送诗僧灵一上人之作则又不同:


十年劳远别,一笑喜相逢;
           

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重。(千又作十)


这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重,却因前面的一笑,就有了满目青山的感觉,所以虽然十年才见,一朝即别,但云水原是僧家的生涯,人生本无不散的筵席,重要的是能否体得当下,一笑相逢。


而即使又得再上青山,但青山自有青山意,随缘饮啄,仍不须在此庸人自扰。所以同为离别诗,却一苦一乐,迥然有别。


的确,时间不可能因人而停留,就此角度而言,


生命正是一次再一次的“又上青山去”,只是这千万峰的青山,是纠结世情的障碍,还是“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的转折,就看当事人了。





布施论坛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7856&pid=923922&page=1&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四十二章经》


     
一、忍力最大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所以,《罗云忍辱经》说:“忍之为明,愈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不如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又《法句经》说:“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二、忍的真义
  


忍辱,是对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此,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忍是一种认知、承担、处理、认同、负责、牺牲、定力。忍是一种大勇、大无畏、大智慧。经典中关于忍辱的阐释很多,例如《贤劫经》所载,就有一百种之多。《优婆塞戒经》说:“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作能作,名出世忍。”简单的说,忍有四种真义:


  一、遭恶骂时默而不报:以沉默折服恶口。

  二、遇打击时心能平静:以心平气和赢千秋事业。


  三、受嫉恨时以慈对待:以慈悲心消弭怀恨嫉妒。


  四、有毁谤时感念其德:以感念恩德彰显道德涵养。

  



三、忍辱的方法
  


据《瑜珈师地论》载,忍辱含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萨道。如寒山大师说:“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佛遣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要想为未来的佛教、未来的众生担当重任,就要先学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那么,要如何忍呢?
  


忍,不要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会长久的。有力者,“先忍之于口”,不在语言上和人计较;“再忍之于面”,脸上没有不悦的表情;“后忍之于心”,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怨恨、差别。所以,忍辱者能增长其力,养成平等互融之心境。
  



四、忍辱的功用
  

忍辱的功用有四:
 

 
一、忍辱能息怨:
  

《出曜经》说:“不可怨以怨,终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人能于横辱之来,全以慈愍行之,不为所动,恶自息灭,如火燃虚空,薪尽火息,虚空不坏,是故忍辱者能感化一切恶人。护《贤德经·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违劫时,印度波罗奈国迦叶王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女色故,截断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并悲愍发愿成佛后先度王等,王遂忏悔而供养之。因此,“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二、惟忍辱可怙:
  


世间上,“忍”是众生唯一的依怙。《罗云忍辱经》说:“世无所怙,惟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者之志,何愿不获!”
  



三、忍辱得众善:
  

忍辱是一种阴德,可以增长福报。《大集经·月藏分》载: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忍能显众生,忍能作亲友,忍增美名誉,忍为世所爱,
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于世间,
忍得诸欲乐,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忧恼,
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忍招诸胜报,忍能趣善道,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能息诸怨,不害于众生,忍能离偷盗,忍能舍淫欲,
忍能止妄语,两舌绮恶言,忍能除贪嗔、及离邪见意,
忍力成施戒,精进及禅那,般若波罗蜜,能满此六度。

 
 
四、忍是菩提因:
 

 
忍辱不只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罗云忍辱经》说:“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又《优婆塞戒经》说:“我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嗔,应当深观往业因缘,当修慈悲,怜悯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
 

 
忍辱有如是功德,故《四十二章经》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发表于 2008-6-14 11:37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大心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29426&highlight=%C8%CC%C8%E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又上青山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方便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6:18 , Processed in 0.294765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