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32|回复: 8

[事迹传记] 布施重在心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在《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第二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国中。有一女人名曰难陀。贫穷孤独。乞丐自活。见诸国王臣民大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遭福田。无有种子。酸切感伤。深自咎悔。便行乞丐。以俟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钱。持诣油家。欲用买油。油家问曰。一钱买油。少无所逮。用作何等。难陀具以所怀语之。油主怜愍。增倍与油。得已欢喜。足作一灯。担向精舍。奉上世尊。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作是誓已。礼佛而去。 乃至夜竟。诸灯尽灭。唯此独燃。是时目连。次当日直。察天已晓。收灯摒挡。见此一灯。独燃明好。膏炷未损。如新燃灯。心便生念。白日燃灯。无益时用。欲取灭之暮规还燃。实时举手。扇灭此灯灯焰如故。无有亏灭。复以衣扇。灯明不损。佛见目连欲灭此灯。语目连曰。今此灯者。非汝声闻所能倾动。正使汝注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随岚风吹。亦不能灭。所以尔者。此是广济。发大心人所施之物。 佛说是已。难陀女人。复来诣佛头面作礼。于时世尊。即授其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于是难陀。得记欢喜。长跪白佛。求索出家。佛即听之。作比丘尼。 ============================================================= 白话直译: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国中有一个女人,名叫难陀。她生活贫穷,孤身一人,依靠流浪讨吃为生。常常看到国中王公贵戚,大小臣民,一个个都备办斋饭供养佛陀和众僧。不由心中自思:我前世罪孽深重,此生处于贫穷卑贱之中。今生遇到佛陀出世,虽有广大福田,但不能种下善良种子。   难陀想到此处,心酸感伤,深深忏悔自责前世罪孽。于是四处讨要,也想给佛陀和众僧做点微薄的供养。她每日不停地讨乞,终于得到了一枚金钱,便拿着这枚金钱到卖油者家中,想用这枚金钱买油。      卖油者说:“一枚钱买的油,少无所用,你想用它做什幺呢?”      难陀就把她买油供佛的想法全部告诉了卖油者。卖油者可怜同情难陀,就给难陀加倍给了一些油。      难陀得到油后,心中非常高兴。将所得之油盛足一灯。于是拿着油灯,来到祗园精舍供养佛陀。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自立佛前,发誓乞愿:“如今我贫穷困苦,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乞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能和光明,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 难陀发誓之后,便向佛陀致礼而去。      过了整整一夜,所有供灯全部熄灭,惟有难陀供献的这盏油灯仍然独燃明亮。当时正好轮到佛弟子目连值班,第二天,目连发觉天亮,便去收拾灯盏供具。看到这盏油灯独燃发光,灯油灯芯都无减损,就如新点燃的一样。心想:白日点灯,没有大用。便举手扇灭此灯,可这灯火焰如故,一动不动。目连见灯不灭,又用衣服去扇灭油灯,油灯还是照样不灭。佛陀看到目连要扇灭此灯,就对目连说:“如今这盏油灯,不是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力所能熄灭的。就是你用四大海水浇灌它,让巨大的山风吹卷它,也难以把它熄灭。这是什幺缘故呢?是因为它是一个发下宏愿、广济众生的人所供的油灯。”      佛陀刚对目连讲过此话,贫女难陀就来佛陀面前,叩头施礼。当时佛祖即给难陀贫女授记:“你在来世第三阿僧祗百劫之中,可以成佛,名叫灯光,十号具足。”      难陀贫女得到佛陀的授记之后,心中万分高兴,长跪佛前,请求出家。佛祖即便答应,让她作为比丘尼加入僧团。 ====================================================== 名相注释: 一般而言,所谓布施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的人之意。但在《杂宝藏经》中,所劝于世人的却是“无财之七施”:      那就是第一的“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   第二的“颜施”,以笑容待人之意;   第三的“身施”,以清洁而端正的仪容待人之意;   第四的“言施”,以温和的语气待人之意;   第五的“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   第六的“床座施”,把坐位、地位或名誉等让给别人之意;   第七的“房舍施”,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接待访客之意。 若遇有贫穷者,自己虽无财可施舍,但在见到他人布施时,亦应随之而生欢喜心。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世尊和舍利弗前世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佛说仙人拨劫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锦尽手长者。至舍利弗所。讽诵经法。还归其家。厌所居处。下其须发。而为沙门。未得罗汉。一切所造。皆已备足。时诸比丘。往见世尊。今我等察锦尽手。稽首面见。闻说法律。寻时出家。而为沙门。博闻多智。讲若干法。言谈雅丽。庠序无犷。兴起禅思。故复还家。世尊如是。随其所应未得罗汉。无根无著法。以未成就睹见生死周旋回转。不得解脱。如佛所教。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获安隐。佛告诸比丘。何足为怪。吾成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锦尽手为舍利弗。虽见教化度于四患。吾于异世。以凡夫身。广说经法。度诸勤苦。乃为殊特。往昔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仙人。名曰拨劫。得五神通。时为国王。所见奉事。爱敬无量。神足飞行。往返王宫。彼时国王。供养仙人。一切施安。坐在王边。日日如是。王奉仙人。布发而行。手自斟酌。百种饮食。积有年岁。供养无限。于时彼王。有小缘务。王有一女。端正殊好。于世希有。王甚敬重。重之无量。女未出门。王告女曰。汝见吾不。供养仙人。奉事殷勤。不敢失意。女则白曰。唯然已见。王告之曰。今吾有事。当远游行。汝供养之。亦当如我事莫失意。时彼仙人。从空中飞下。至王宫内。王女见来。以手擎之。坐着座上。适以手擎。触体柔软。即起欲意。适起欲心。爱欲兴盛。寻失神足。故不能飞行。思惟经行。欲复神足。故不能获。时彼仙人。见国王女。贪欲意起。不能从志。步行出宫。如是所为。其音畅溢。莫不闻知。时无央数人。皆来集会。王行事毕。还入其宫。闻其仙人。失于无欲。堕恩爱中。失其神足。不能飞行。王时夜至其宫。独窃自行。往见仙人。稽首足下。以偈颂曰。   吾闻大梵志  卒暴皆贪欲   为从何所教  何因习色欲   时拨劫仙人。以偈答王曰。   吾实尔大王  如圣之所闻   已堕于邪径  以王远吾故   王以偈问曰。   不审慧所在  及善恶所念   假使发欲心  不能伏本净   时拨劫仙人。复以偈答王曰。   爱欲失义利  淫心郁然炽   今日闻王语  便当舍爱欲   于时国王。教告仙人。仙人羞惭。克心自责。宿夜精勤。不久即获。还复神通。佛告诸比丘。尔时仙人拨劫今舍利弗是。国王者吾身是。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故事大意: 一天,世尊在灵鹫山,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为大家说起自己过去世以凡夫身,广说经法的故事。 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仙人名叫拨劫,具五神通。当时的国王很敬重他,他常常以神足通飞到王宫里,接受国王的供养。有一天,国王有事外出,就吩咐女儿代为供养仙人。这个公主长得端正貌美,世所稀有,国王也很疼爱她。 国王对女儿说:“你看到我平时殷勤的奉事供养仙人了吗?” 女儿说:“是的,我看到” 国王说:“我现在有事要出趟远门,你替我好好供养仙人,不要怠慢了” 女儿答应了。国王走后,仙人从空中飞到王宫内,公主看到仙人来,就用手拉着仙人,坐在座上。仙人触碰到公主柔软的身体,就生起了欲心,由于爱欲炽盛,就失去了神足飞行的能力,只能步行走出王宫。国王办完事回宫,听说仙人因为兴起贪欲心,失去了神足飞行的能力,就独自去见仙人,礼拜后说道: “我听说仙人堕入了贪欲之坑?” 仙人答到:“是的,因为大王远行,我已走入邪路” 国王说:“如果不思维智慧之所在,以及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么当生起贪欲的时候,就不能调伏自心” 仙人说:“淫欲心会让人失去义利,今天听了国王您的话,我当舍弃爱欲” 国王就这样教导仙人,仙人羞愧自责,昼夜精勤摄心修持,不久又恢复了神通。佛告诉比丘们,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的舍利弗,国王呢就是我。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版“愚公移山”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佛说末罗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曰末罗。土地丰沃。士民壮勇。其国中有方石。周旋数十里。当 于王道。群臣共议。启王徙石。王便料选国内。凡得九亿人。令掘徙石。乃历年月。士民疲极。不能动石。佛念人民愚痴。空自勤苦。而石不 移。即呼阿难。与汝俱往。如弹指顷。便到其国。佛时作沙门。被服住在石边。谓人民言。用何故掘徙此石。初无应者。如是至三。人民恚言 。我掘此石。勤苦经年。卿何等人。反来问我。各自委去。佛即时笑。以足指挑石。手受之掷置空中。复以手受住之于地。佛便放光明现相好 。九亿人见佛威神。莫不震耸。皆叩头言。吾等愚痴。不别真伪。将何神天。佛言。我是佛也。人民问言。佛用何等力能举此石。答言。我有 四力。何等为四。一为精进力。二为忍辱力。三为布施力。四为父母力。何等为精进力。谓不杀盗淫欺。广陈经法。开导人物。未曾懈怠。是 为精进力。何等为忍辱力。敢有残害毁辱。加恶于我。我心如地。无所不受。是为忍辱力。何等为布施力。谓以国土珍宝妻子头眼。悉以施人 。意无恨悔。是为布施力。何等为父母力。谓受父母身体哺乳育养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是为父母 力。人民复问言。尽复有何等力。佛言复有四力。何等为四。谓生老病死。是为四力。复问言。佛当常住于世不。佛言。我亦当般泥洹。人民 言。佛乃神圣相好金色。当世希有。犹尚般泥洹。何况我曹王及臣民。九亿人同时意解。乞受五戒十善。归命三尊。结解垢除。即得须陀洹道 。阿难正衣服。为佛作礼白言。是王及与九亿人。皆有何功德。今闻经即得解疾。佛言。乃昔俱留秦佛时。王及国中九亿人。同时立志。或受 五戒十善者。或持斋者。或然灯者。或烧香散华者。或讽诵经者或听经者。今故来会。闻经即解。诸比丘欢喜。前为佛作礼。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弟子一起。当时有个国王名叫末罗,他的国家土地肥沃,人民健壮勇猛。末罗王的国中有 一块巨大的山石,方圆数十里,挡住了国王出行的道路。群臣共同商议,启请国王将巨石迁走。国王便从国内挑选了九亿人民,下令他们将巨 石挖走。结果过了多年,大家都疲惫之极,仍然无法将巨石搬动。 世尊愍念这些愚痴的大众,徒劳辛苦,而巨石却移不走,即把阿难叫来,一 起前往,以神足通弹指之间就到了末罗国。世尊化作出家人的形象,身披袈裟站在巨石边,问大家道:“你们为什么要挖走这块石头啊?”开 始无人应答,这样问了三次,大家气愤地说:“我们挖这块大石,已经辛苦了数年,您是什么人,反而来问我们?”说完就各自走开了。 世尊 听完就笑了,以足指将巨石挑起,然后用手接住,抛向空中,再用手接住放置在地上。世尊又放大光明示现种种相好,九亿大众见佛威神,无 不受到极大的震撼,都向世尊叩头说:“我等愚痴,不能辨别真伪,不知您是哪位天神?”世尊答道:“我是佛。” 大家又问:“佛以什么样 的神力举起这块巨石?” 世尊回答:“我有四力:一是精进力,二是忍辱力,三是布施力,四是父母力。 什么是精进力?就是不杀盗淫妄,广 说经法,开导大众,不曾懈怠。 什么是忍辱力?就是若有人对我残害、毁谤、侮辱,我的心如大地一样,皆悉安然忍受。 什么是布施力?就是 将国土、珍宝、妻子、头目,全都布施他人,而心无后悔。 什么是父母力?就是身受父母哺乳养育之恩,即使用从地上堆积到二十八层天那么 多的珍宝,都布施他人,仍比不上供养父母。” 大家继续问:“还有哪些神力吗?” 世尊说:“还有四力:生、老、病、死。” 又问:“佛会 常住世间吗?” 世尊说:“我也会入涅槃。” 大家说:“佛是如此神圣,相好光明,世间稀有,仍然要入涅槃,何况我们的国王和臣民呢?” 这时,九亿大众都心开意解,向世尊乞受五戒十善,皈依三宝,结使解开,心垢净除,即得初果须陀洹道。阿难整理衣服,向世尊作礼请问: “末罗国王和九亿人民,他们有什么功德,何以今天一听到世尊说法就马上证果?”世尊答道:“过去拘留孙佛住世时,国王和国中九亿人民 ,同时立志发愿,有的受持五戒十善,有的受持八关斋戒,有的燃灯供佛,有的烧香散华供佛,有的讽诵佛经,有的听佛说法,所以今日闻佛 说法即能信解证悟。”)
发表于 2011-4-2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愿我如有不如法,不净布施的事情,皆发广大忏悔心,不再受不净布施果报,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一切众生如有不如法,不净布施的事情,皆发广大忏悔心,不再受不净布施果报,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我往昔所做布施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一切众生往昔所做布施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我现在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一切众生现在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我未来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一切众生未来所做布施 都如同如来无相布施一般。 愿我所做无边布施功德皆回向一切如来神通大光明藏。 愿我此世应受的所有恶业障,除了助我成佛的,皆不成熟,实在要成熟,皆在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在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我此生发的不究竟的愿力,皆转为究竟愿力。 愿我一切布施皆如如来无相布施一般,一切不如法不如戒的业力,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莲花中,再受业报。 愿我从今天起,身口意每一念,皆不离菩提心,如有离开菩提心的,也能立刻生大忏悔心,回到菩提心位上。 愿因缘成熟之后,这世所造的恶业,及所有和我有因缘的众生,在我这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一念间,皆度他们成十地以上菩萨。 愿我一切功德皆回向如来大寂灭海。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具行禅人三昧真火自化记(图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   阿便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慌忙来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却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家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可以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得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   两年转瞬过去了,阿便那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这样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你却要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会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虚云微笑道:“你想要怎样修?”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我教你净土法门罢!”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从此就自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宣统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来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   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老人的热泪涌现了。他有多少的感触啊!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也曾传戒弟子不少,可以怎料到,奇迹却应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   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   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请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怎么说得他听?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起,你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赐你法名。”   “日辩”阿便欢喜无限:“我就是日辩!”   “只是一个代名!”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的品质朴拙的好处。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你不会被聪明误了!”   传具足戒之后,虚云赐他法名为“具行”。从此他成为具行和尚了!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自动操作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的耳聋了,也越发的沉默了,他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   “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伺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可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怎么教你无我破执?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可是他知道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伤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只是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见!”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一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这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都大略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我就回来了。”虚云说:“你回来甚好!你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未?”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不妨!”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他从此就在两寺每日辛勤劳作,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自动勤作了!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大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不开口。   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进境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修盖海会塔之时,虚云在看工,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   “好么?”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么?”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谢谢师父!”“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售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您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快去!”虚云说:“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具行再拜,然后离去,他一径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具行呢?”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那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   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说得是!”众僧都说:“我们休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寻?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此语真是太突然,使大家都愕然问:“什么军校?”那僧说:“如今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介石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智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向来苦干为人,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了?”   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   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找到菜寮,门却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见了,众人多是往时逃灾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素感虚云的恩德,今晚初更刚过,众人都未睡,正在乘凉,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寺内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村民好几佰人,奔入寺内,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那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那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   “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晒坪那边升起的。”众僧与村民赶到晒坪一看,点了几支火把,照耀全坪!“啊!具行法师!”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干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作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用,我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倒倾!你们走开些!”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的木鱼其木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只见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杆子和蒲团早就成灰烬了。   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   “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还万无可能啊!”虚云拜罢,具行遗蜕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这种异香,又像仙兰!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留下一影,以传于世助宏佛法!”   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流值更看守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遵命!”众僧连忙回答。   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各大员的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真是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大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就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地,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   ?   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曷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流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念淫心祸无央(图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一念淫心祸无央(图文) -------------------------------------------------------------------------------- 发布时间 :2011-04-15 作者: 繁體版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又看到男子潇洒的身影,不禁为其所吸引,而这名男子也情不自禁地注视着妇人。   一时意乱情迷、失去理智的妇人,不知不觉中竟错将孩子当成水桶,悬绑于井中,等到妇人回过神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死在井里。妇人一时悲愤,懊悔不已,捶胸痛哭地说:「都是因为自己的一念染污心,才犯下这不可挽回的过错! 」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集合大众至讲堂,将这段因缘宣说一遍。世尊开示大众:「淫欲炽盛能坏人善根,所以淫欲心重的人,不但无法辨别善恶,不重视道德操守的清白,亦不知寻求解脱之法。这一类的人不知惭愧,宁可受人轻贱侮辱,也不愿意断除淫心。一念淫心起,亦可能会犯下杀害父母等五逆重罪,甚至违背佛法、轻慢佛法。」接着,世尊即为大众开示一个因淫心而犯下大错的故事:   曾经有一对夫妻,育有一子,疼爱有加。然而这个孩子不学好,常常犯下奸淫女色之事。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男子淫心又犯,拿着刀准备到镇上找人寻欢作乐。这时男子的母亲正好发现,担心孩子夜晚出门会发生事情,苦苦哀求,希望能打消他的念头。但男子色胆包天,铁了心就是要走,因此大声斥责威胁,如果不让他出门,就不顾母子之情。母亲爱子心切,宁可不要性命,也不愿意见到孩子出事。于是在几番争执后,男子执刀杀了母亲,头也不回地前往镇上。   男子来到一女子家,敲门请求让他进去,并且诵了一首偈子跟她表明:   「淫恚诸根羸,为想所谬误,    不虑众事业,为愚暗覆盖。    念汝取母害,折伏犹汝奴,    翘立在门外,如客附使役。」   女子知道后,非常愤怒地说: 「像你这种忘恩背义之人,连养育自己、对自己有大恩的母亲都能杀害,还会有什么人性可言!快点离开我家!」男子不肯离去,几番哀求,女子更加严厉诃斥:「我宁可投身入火、自跳山谷、为禽兽所食,也不愿与你这种人为伴!」男子听了这一番话后,只好黯然离开,结果在回家途中,被一群埋伏在路旁的贼寇所围堵。寡不敌众的男子在打斗中为贼所杀,死后堕阿鼻地狱,受苦无量。   世尊说完后,再次提醒比丘,淫欲之害,为祸甚大,不但自己造业,更会危及他人,犹如自己饮毒,又教他人共饮,不可不慎。 ————《出曜经˙卷四》
发表于 2011-4-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本文发布者:心是莲花开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心真诚心恭敬布施钱虽少得福很大 净空法师 1 布施供养,帮助别人,佛教我们一个原则,尽心尽力,不可以超越自己能力之外。我没有钱,我去借钱来布施,这不可以,为什么?你已经有负担了,你就有过失了。我自己在生活上有多余的,我生活苦一点,我能过得去,我能够节省一块钱,这一块钱功德就不小。 2 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3 这就说明,一切众生都有种大福报的机会,你不知道就没办法了!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要认识机缘,知道自己怎么个做法。你做得如法,我们中国人常讲“合情合理合法”,你的果报自然就来,没有一点勉强。 4 今天我们在世界上看到许多亿万富翁,他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财?给诸位说,前世修的大布施。这个大布施不一定是他布施多少钱,甚至于几块钱的布施,他今天得亿万财富。为什么?他的布施,完全合情合理合法。 转载
发表于 2011-4-24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发表于 2011-4-2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感恩布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21:53 , Processed in 0.34483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