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58|回复: 7

[事迹传记] 一休与五休(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么要叫‘一休’呢?”   一休禅师回答说:“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   信徒听了就说:“原来一休万事休,很好很好。”   一休禅师又说:“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信徒怀疑地问道:“二休怎么好呢?”   一休禅师说:“其实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齐休,才能了脱生死,所以是烦恼的也要休,涅盘的也要休,二者一齐休。”   信徒听了以后,也能体会出这个道理,就跟着说道:“不错!不错!二休才好!”   一休禅师又说:“二休以后,要三休才好。”   信徒更加惊奇了:“三休怎么好呢?”   一休禅师说:“你看你的老婆天天跟你吵架,像只母老虎,最好是休妻;做官要奉迎,也很辛苦,最好是休官;为人处事有争执,所以要休争。能够休妻休官休争,这三休才是快乐之道!”   信徒听了以后拍掌称快:“不错!不错!三休真好。”   一休禅师又再进一步说:“四休才最好:酒也休、色也休、财也休、气也休,酒、色、财、气四种一齐休,不是最好吗?”   信徒一听,觉得师父说得确有道理,认为四休最好。   一休禅师又接着说:“四休还不够,要五休才好。人生最苦的就是我们的肚子要吃菜要喝水,要这样要那样,所以为了五脏庙,我们每天都要受种种的辛苦。假如把五脏庙一休,统统都没有事了。”   一休禅师和信徒在讨论他的名字时从一休直到五休,真是一点不错,千休与万休总不如一休;一休万事休,更莫造怨仇,这就是一休的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施舍的福德(图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直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地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   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着吧!」   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拘留将他取名为须菩提。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须菩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无数百姓都过着穷苦的日子,于是对自己家中过于富足的生活感到羞愧。   须菩提心中便立下誓言要请佛陀指明众生解脱之道。于是,须菩提对父母说:  「父亲、母亲,儿子在家多年,接受父母养育的恩典,永远都不敢忘记。但是我想帮助众生寻求解脱之道,希望你们允许我追随佛陀出家去。」   拘留夫妇听了大受感动,虽然内心舍不得,但因为知道须菩刚是天王转世再来的,不是一般常人,所以也只好答应了。   于是,须菩提出家做了沙门,跟着佛陀认真地修行,不久就证得初果,后来又在佛陀的弟子中首先修成阿罗汉。   佛陀的弟子阿难,对须菩提得道快速惊讶不已,恭敬地问佛陀:  「世尊,请问须菩提前世有什么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罗汉道?」  佛陀说:「阿难!你问得好!须菩提他之所以得道很快,是因为他前世的因缘。   他曾经是个穷人家的小孩。那时,有个比丘到城里化缘,好几天都没有化到东西,走遍城里都没有人肯施舍。正好比丘遇到须菩提的前身,他人虽小,家里又穷,却有怜悯之心,便领着比丘回到家里,将自己的一份饭食施与他,自己却饿着肚子。比丘吃完便借着神通力飞升离去,小孩看了心中欢喜无比。   后来小孩转世到天上界做天王,经过九十一劫后,他寿终降世在现在的拘留家里,不喜欢财富只喜欢佛法,所以出家便迅速得道。这是须菩提累世的因缘所致。」   这时,阿难叹口气说:「一次施舍的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况多次施舍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与鸟巢(图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白居易与鸟巢(图文) -------------------------------------------------------------------------------- 发布时间 :2011-04-20 作者: 繁體版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在空中飞行的钵(图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在天界上有二百位天人想要修道,可惜他们都想投机取巧。由于彼此互相影响,导致每个人都畏惧佛道的艰难,不愿努力修行菩萨道,甚至还说:   「这么努力学菩萨道做什么?不如学阿罗汉或辟支佛的修行悟道直入涅槃!」   文殊师利菩萨知道了,心想:「这些天人其实都是能成就菩萨圣道的,不过因为怕苦而想退缩。我得想法子教化他们,让他们坚定修行的意志才行。」   想到这里,文殊菩萨变成一个迦罗越行者,端着满满的一钵百味饭,前往世尊说法的梵天。   他来到佛陀面前,恭敬的将一钵百味饭献给佛陀,并合掌恭敬的对佛陀说:「世尊,应当为此报答您的恩德了。」  「这是什么意思?」站在一旁的舍利弗尊者好奇地问。  「你就在旁边看看吧!」佛陀说完便从梵天上把钵往下一扔,装着满满百味饭的钵飘过诸佛的国土,飘得好远好远,一直飘到一个叫做汇阿沙的佛土才停住。   汇阿沙佛土的佛叫做光明王,他的侍者看到一只钵停在空中,惊奇地问: 「这是怎么回事?」   光明王佛回答说:「这个钵是从梵天的释迦牟尼佛那里飘过来的,用意是想拯救那些不坚定学菩萨道而想退缩的人。」   侍者们听了光明王佛的话,心中对佛道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钵从梵天落下后,就失去了踪影。过了好一阵子,佛陀对舍利弗说:  「你去把钵找回来吧!」   舍利弗运用智慧神力寻找,却到处都找不到,只好灰心地回来,对佛陀说:  「世尊,我没找到钵。」   佛陀转身对目犍连说:「你去把钵找回来吧!」   目犍连立刻以神足通飞往诸佛剎寻找,过了一阵子,也垂头丧气地回来。   世尊又让五百罗汉去找,他们也没有找到。   弥勒菩萨眼看满天的阿罗汉竟没有一个能找回钵来,便自告奋勇,但他也一样空手而回。   佛陀看了看文殊菩萨,说:「是你去一趟的时候了。」   只见文殊菩萨仍坐在座位上,入三昧定法,用右手指地下,走过诸佛的国土。人们清楚地看到,文殊菩萨的手臂上一根根汗毛间都有亿百千光明与亿百千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都坐着一位菩萨,所有人看了都不禁赞叹佛陀和菩萨的功德。   此时,世尊放出神足光来,照亮了整个人间,照亮了诸恒河沙剎土。   凡是看到佛光的天人,都得到了三昧定法,对佛道生起无比的信念。   这时,文殊菩萨看到钵了,马上用右手抓起,与无数个菩萨一同来到梵天上,手持饭钵献给佛陀。   世尊开口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啊!让我告诉你一个无数劫前的故事:   从前,文殊菩萨是个叫慧王的比丘,他跟着一个叫勇莫能胜的佛修道。有一次,慧王比丘持钵来到一个城市,他得到了一钵百味饭后,便由城内往外走。   有个尊者的儿子名叫离垢王。那时离垢王的乳母正抱着他站在城门口,远远看见比丘拿着百味饭走过来,便从乳母怀中跑下来,追着比丘要那百味饭。   『比丘僧,比丘僧,给我点百味饭吃。』离垢王追在后面叫着。   慧王比丘立刻拿出甜蜜的饼给他吃。   『好甜、好香,好好吃喔!』离垢王边吃边跟着慧王比丘走,随比丘到了勇莫能胜佛的佛所,给佛叩头后便坐在一旁。   『孩子,你拿这钵饭去供养佛。』慧王比丘说。   离垢王照他的话去做了。勇莫能胜佛接到百味饭便吃,等他吃饱了,钵中还是满满的饭,像没吃过一样。   佛把这钵百味饭分给八万四千个比丘和一万二千个菩萨,他们个个都吃饱了,钵中还是满满的。   离垢王看了心里很欢喜,便说:『伟大的世尊,这真妙极了!』然后随慧王比丘受五戒,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就在离垢王跟着慧王比丘走后,他的乳母哭着追了半天也没有追上,便赶快回去告诉他的父母。离垢王的父母循着道路找到佛陀所在之地,恭敬顶礼后对佛陀说:   『尊贵的世尊,弟子有幸拜见您的慈容,承蒙您的恩德,我儿子平安无事。』   离垢王见到父母,高兴的说:『父亲!母亲!我现在已经得到菩萨法,我想要随佛陀出家做沙门。』   父母听了一阵欢喜,说:『儿子啊!我们也愿意随你入道。』」   佛陀说到这里时,停了一会儿,又对众人说:「慧王比丘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那个小孩子离垢王就是我。久远以来,无数佛土中如我等不计其数的佛,都是因为文殊菩萨教化功德而发起入道修行的,其实我们都蒙受过文殊菩萨的恩德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快乐?(图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佛陀在舍卫城时,有四个新近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心得。   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到处开满美丽鲜艳的花朵,散发浓郁的香味,还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四个弟子看到这样的景色,感到十分惬意。突然其中一人问道: 「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事是最快乐的?」   一个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春天郊游是世间最大的乐事。就像在这样的天气里踏青,一面感受春天的温暖,一面观赏那些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花朵,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啊!」   另一个弟子听了,连忙说:「不对!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快乐是亲戚们的聚会。你想想,在一个好日子里,亲戚们都健健康康地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举杯畅饮,唱歌跳舞,这是何等的快乐!」   这时候另一个弟子发言了:「你们两个人的看法都不对!我说有钱才是最快乐的事,有了足够的钱,什么事都好办,你们说是不是呢?」   听到他们的话,那个最先发问的弟子说:「我不赞同你们三个人的意见,我认为老婆和侍妾长得美丽可爱,才是最快乐不过的事!」   于是他们四个人开始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对的,互不相让。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们说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普安,统辖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国土。他的国土四方有四个国家,普安和四个国王的感情很好,经常邀请他们来王宫住上一个月,又吃又喝,十分快乐。 有一次,普安国王又准备各色美味佳肴,邀请这四个国王来聚会,足足聚了一个月。临别的那天,普安问四个国王:「人活在世上,怎样过才算得上快乐?」   第一个国王回答:「春天到来的时候,到郊外去踏青,欣赏美丽芬芳的鲜花,是最快乐的事。」   第二个国王回答:「亲朋好友间的聚会是最快乐的,大家尽情吃喝,尽情娱乐,是何等惬意!」   第三个国王回答:「拥有无数钱财,可以让我随意花用,才是真正快乐的事。」   第四个国王回答:「拥有美貌的王后以及后妃,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四个国王回答完后,普安对他们说:「你们认为最快乐的事,在我看来恰恰是让人感到痛苦的事,因为这些东西总有消失的一天,生命是无常的,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其实是自身的化灭。」   这四个国王听了普安的一席话,都认为有理,频频点头。   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   四个新弟子听了佛陀的话,感到很惭愧,同时心中的疑惑也被解开了。后来他们认真修习佛法,终于都修成了罗汉。
发表于 2011-4-2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五休?
发表于 2011-4-2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发表于 2011-4-2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0:59 编辑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02:35 , Processed in 0.32189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