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81|回复: 20

[佛教文化] 佛家最新纪实影片《心经》内含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却含义渊深、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经典。它从何而来?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分别与之有着怎样的因缘与传奇?《心经》蕴含了多少深奥的佛理?本着弘扬佛法,树立正见的精神,慧恩书院制作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堪称国内首部介绍《心经》的扛鼎之作! 观自在菩萨 观 自 在 是 观 世 音 菩 萨 的 别 名 , 以 字 面 来 解 释 也 相 当 好 , 意 思 是 观 察 诸 法 实 相 本 空 后 , 对 一 切 的 外 境 外 缘 就 随 意 而 自 在 了 。 观 自 在 是 修 行 证 果 的 境 界 , 此 时 一 切 都 如 悠 游 的 白 云 , 任 意 浮 游 于 万 里 天 空 , 一 切 都 不 再 是 挂 碍 , 一 切 都 已 安 然 , 所 以 才 能 对 于 万 事 万 物 产 生 随 缘 而 自 由 自 在 的 态 度 , 这 种 生 命 之 启 , 多 么 值 得 我 们 身 处 五 浊 恶 世 ﹝ 劫 浊 、 见 浊 、 烦 恼 浊 、 众 生 浊 、 命 浊 ﹞ 中 的 众 生 羡 慕 啊 ! 但 是 不 只 能 羡 慕 而 已 , 因 为 「 众 生 皆 有 佛 性 」 , 我 们 应 努 力 的 修 行 , 只 要 肯 不 断 的 自 度 度 人 , 总 有 一 天 , 我 们 也 会 与 观 自 在 菩 萨 一 样 的 自 在 啊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是 解 脱 空 慧 的 意 思 , 也 可 以 解 释 成 「 到 彼 岸 的 大 智 慧 」 。 因 为 , 唯 有 证 入 圆 满 的 涅 槃 , 才 能 完 全 解 脱 三 界 轮 迴 的 生 命 困 境 。 而 想 证 入 圆 满 的 空 慧 , 必 须 〝 老 实 修 行 〞 , 而 且 不 只 是 行 , 还 要 「 行 深 」 , 就 是 必 须 把 这 大 智 慧 深 化 到 生 命 的 最 深 处 , 如 此 方 能 在 面 对 任 何 外 境 时 , 保 持 如 如 不 动 的 自 性 , 故 此 句 才 巧 妙 的 点 出 「 行 深 」 二 字 , 因 为 这 才 是 实 修 的 关 键 之 处 , 如 果 没 有 念 兹 在 兹 、 须 臾 不 离 的 保 持 般 若 , 便 没 有 办 法 真 正 解 脱 三 界 、 永 断 轮 迴 。 故 一 个 修 行 人 , 如 果 真 有 出 三 界 的 〝 冲 天 志 〞 , 则 必 须 戮 力 以 赴 , 方 能 真 正 如 愿 以 偿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照见五蕴皆空 当 一 个 修 行 人 经 过 因 地 努 力 的 修 行 后 , 当 他 通 达 了 无 常 、 无 我 的 空 慧 之 后 , 他 刹 那 明 白 了 原 来 一 切 的 本 质 皆 空 , 连 这 个 五 蕴 色 身 ~ 一 个 与 我 们 生 命 最 密 切 的 存 有 , 它 的 本 质 也 是 空 。 这 时 他 彻 头 彻 尾 的 照 见 了 色 、 受 、 想 、 行 、 识 的 虚 妄 , 而 从 这 虚 妄 中 彻 底 的 觉 醒 了 过 来 。 于 是 他 不 再 受 这 些 外 相 、 外 境 、 外 缘 的 束 缚 , 他 已 经 完 全 自 由 了 , 因 为 他 仅 从 自 身 的 五 蕴 , 就 已 经 完 完 全 全 的 明 白 了 宇 宙 至 极 的 真 理 - - 空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度一切苦厄 当 一 个 修 行 人 证 入 果 地 后 , 他 自 由 解 脱 了 。 于 是 他 才 有 真 正 的 能 力 去 救 度 一 切 的 苦 厄 , 因 为 唯 有 自 己 到 达 了 彼 岸 , 才 真 正 能 够 正 确 无 误 的 , 带 领 犹 在 苦 海 沉 浮 的 三 界 众 生 也 同 样 的 到 达 彼 岸 。 故 一 个 良 好 的 修 行 人 , 他 的 知 见 是 如 法 华 经 所 说 〝 唯 一 佛 乘 〞 , 因 为 只 有 究 竟 成 就 了 , 我 们 才 能 完 全 明 白 , 什 么 是 〝 本 地 风 光 〞 、 什 么 是 〝 本 来 面 目 〞 , 否 则 都 只 是 闻 人 说 空 亦 鹦 鹉 学 语 罢 了 。 所 以 , 只 有 究 竟 成 就 , 才 能 度 尽 一 切 苦 厄 , 就 如 伟 大 的 观 世 音 菩 萨 , 他 其 实 是 正 法 明 如 来 倒 驾 慈 航 , 化 现 与 三 界 众 生 较 接 近 的 菩 萨 而 方 便 度 众 。 我 们 常 听 到 人 们 虔 诚 的 讚 颂 观 世 音 菩 萨 : 「 千 处 祈 求 千 处 应 , 苦 海 常 作 度 人 舟 。 」 那 有 求 必 应 、 无 量 无 边 、 悲 愿 深 切 的 胸 襟 , 令 人 不 禁 感 激 涕 零 、 动 容 良 久 。 啊 ! 南 无 大 慈 大 悲 救 苦 救 难 广 大 灵 感 观 世 音 菩 萨 , 那 度 尽 众 生 一 切 苦 厄 的 广 大 悲 愿 , 是 凡 夫 俗 子 望 尘 莫 及 的 。 但 是 啊 ! 我 们 不 能 气 馁 , 而 应 奋 力 效 法 , 如 是 , 则 总 有 一 天 也 能 如 观 世 音 菩 萨 一 般 〝 寻 声 救 苦 〞 、 〝 苦 海 常 作 度 人 舟 〞 了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舍利子 舍 利 子 是 佛 陀 的 十 大 弟 子 之 一 , 以 智 慧 通 达 称 着 , 心 经 便 是 应 其 问 而 应 机 说 法 , 充 满 了 佛 陀 的 证 量 精 华 以 及 谆 谆 教 诲 的 慈 悲 为 怀 。 缅 怀 佛 陀 在 世 , 能 有 幸 跟 随 佛 陀 亲 聆 法 音 是 多 么 的 福 报 广 大 , 但 是 啊 ! 末 法 时 代 的 佛 子 啊 ! 儘 管 佛 陀 早 已 涅 槃 , 儘 管 世 界 动 盪 不 安 , 我 们 还 是 要 珍 惜 一 切 的 经 藏 , 深 心 阅 读 , 则 如 同 佛 陀 在 世 , 亦 如 同 亲 自 参 与 法 筵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色不异空 一 切 的 色 相 , 它 的 本 质 都 是 空 。 无 论 色 相 产 生 了 什 么 样 的 变 化 , 例 如 无 垠 的 天 空 , 也 许 会 刮 风 , 也 许 会 飘 雨 , 也 许 会 有 几 朵 白 云 流 浪 , 但 是 啊 ! 天 空 还 是 天 空 , 并 不 会 因 为 风 、 雨 、 云 、 雷 、 电 等 而 改 变 , 所 以 色 相 的 本 质 即 空 , 所 以 一 切 本 空 。 以 一 切 本 空 的 诸 法 实 相 来 看 , 则 有 的 本 质 即 空 , 故 色 不 异 空 。 -------------------------------------------------------------------------------- 空不异色 如 果 把 角 度 再 调 换 一 下 , 就 是 从 空 的 本 质 来 看 , 由 于 空 的 本 质 当 然 还 是 空 , 而 色 相 的 本 质 也 是 空 , 所 以 当 然 也 是 空 不 异 有 , 也 就 是 空 不 异 色 。 这 段 以 反 过 来 的 角 度 探 索 空 与 有 的 关 係 , 但 空 毕 竟 是 空 , 所 以 不 论 从 那 一 个 角 度 探 究 , 它 依 旧 是 〝 空 〞 。 因 此 , 空 是 颠 扑 不 破 的 宇 宙 真 理 , 只 有 真 正 了 解 、 明 白 、 安 住 、 巩 固 于 空 了 , 才 是 真 正 的 修 行 人 。 -------------------------------------------------------------------------------- 色即是空 万 事 万 物 的 本 质 是 空 , 宇 宙 中 的 森 罗 万 象 , 从 日 月 星 辰 到 草 木 虫 鱼 , 一 切 的 一 切 , 都 是 色 相 , 而 色 相 的 背 后 所 蕴 含 的 真 理 就 是 空 , 所 以 有 即 是 空 , 也 就 是 〝 色 即 是 空 〞 。 此 句 是 从 前 句 〝 不 异 〞 推 演 而 来 。 〝 不 异 〞 就 是 〝 等 于 〞 , 〝 等 于 〞 就 是 〝 即 是 〞 。 故 不 论 正 说 、 反 说 , 都 是 在 在 说 明 〝 缘 起 性 空 〞 的 真 义 。 -------------------------------------------------------------------------------- 空即是色 色 可 以 解 释 成 人 身 的 〝 色 蕴 〞 , 这 是 以 自 身 的 观 点 来 观 察 , 那 么 应 用 于 此 四 句 , 即 可 还 原 成 〝 色 蕴 不 异 空 , 空 不 异 色 蕴 , 色 蕴 即 是 空 , 空 即 是 色 蕴 〞 。 而 推 演 出 来 的 话 , 则 〝 一 即 一 切 〞 , 所 以 也 可 以 把 这 四 句 推 广 成 : 〝 色 相 不 异 空 , 空 不 异 色 相 ; 色 相 即 是 空 , 空 即 是 色 相 。 〞 所 以 心 经 的 结 构 相 当 严 谨 , 佛 陀 先 善 巧 的 教 导 我 们 从 最 近 的 色 身 观 察 起 , 而 如 果 我 们 明 白 了 色 身 的 本 质 是 空 , 那 么 就 容 易 明 白 其 他 万 事 万 物 的 本 质 , 也 一 样 是 空 了 。 所 以 佛 陀 是 最 伟 大 的 教 育 家 , 把 宇 宙 至 深 的 道 理 , 用 最 显 浅 的 例 子 生 动 的 开 导 启 示 我 们 , 真 是 令 人 讚 歎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前 面 已 把 五 蕴 之 一 的 色 蕴 与 空 的 关 係 说 得 清 楚 明 白 , 所 以 此 处 就 省 略 了 重 複 说 明 的 地 方 , 把 五 蕴 的 其 他 四 蕴 : 受 、 想 、 行 、 识 , 以 一 句 「 亦 复 如 是 」 带 过 。 因 为 话 如 果 已 经 说 清 楚 了 , 又 何 必 多 废 唇 舌 , 所 以 这 裡 又 是 方 便 善 巧 之 处 , 也 是 再 度 揭 示 〝 一 即 一 切 , 一 切 即 一 〞 的 真 理 。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心 经 的 重 点 主 旨 也 不 外 乎 是 要 说 明 〝 一 切 本 空 〞 。 站 在 空 的 立 场 而 言 , 不 论 一 切 的 外 相 呈 显 什 么 , 它 的 本 质 终 究 还 是 空 , 所 以 , 「 空 相 」 是 指 一 切 都 是 空 的 相 貌 。 空 如 同 一 个 最 千 变 万 化 的 演 员 , 他 可 以 化 各 种 不 同 的 妆 , 他 可 以 演 各 种 不 同 的 角 色 , 但 无 论 如 何 , 他 还 是 他 , 并 不 会 因 为 化 妆 的不 同 , 或 是 角 色 的 不 同 而 有 所 改 变 。 「 空 」 亦 然 , 无 论 空 的 相 貌 如 何 的 不 同 , 空 的 本 质 , 穿 透 这 些 外 相 纷 杂 之 后 , 空 毕 竟 还 是 - - 空 。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不生不灭 心 的 本 质 - - 空 。 心 是 一 切 万 法 的 源 头 , 既 然 如 此 , 它 可 以 是 山 , 可 以 是 海 , 可 以 是 日 , 可 以 是 月 … … , 它 可 以 是 一 切 的 一 切 , 但 是 分 析 到 最 后 不 能 再 分 析 之 时 , 万 事 万 物 之 间 产 生 了 共 同 之 点 , 那 就 是 - - 一 切 都 由 心 所 创 造 , 一 切 都 只 是 心 王 的 游 戏 罢 了 。 「 空 」 是 宇 宙 最 终 极 的 存 有 , 请 注 意 , 这 〝 存 有 〞 二 字 也 只 是 假 名 安 立 , 因 为 空 已 经 超 越 有 或 无 , 实 在 不 能 说 它 是 有 , 也 实 在 不 能 说 它 是 无 , 总 而 言 之 , 当 一 切 的 妄 念 止 息 之 后 , 空 的 状 态 就 豁 然 开 朗 了 。 故 切 记 不 能 以 相 对 世 界 的 有 或 无 去 理 解 「 空 」 , 因 为 这 是 一 条 行 不 通 的 路 , 只 有 脱 离 了 语 言 文 字 的 束 缚 , 以 直 观 的 方 法 才 能 碰 触 到 所 谓 的 「 空 」 。 所 以 , 不 论 一 切 如 何 变 化 , 「 空 」 还 是 「 空 」 , 「 空 」 已 经 超 越 了 现 象 界 的 生 、 住 、 异 、 灭 , 它 是 没 有 所 谓 开 始 或 结 束 , 更 没 有 所 谓 的 生 或 死 , 它 是 一 种 「 不 生 不 灭 」 的 永 恆 境 界 。 -------------------------------------------------------------------------------- 不垢不淨 五浊恶世是污垢的,涅槃是清淨的。是吗?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以第一义的眼光来看的话,其实根本没有所谓髒或乾淨,轮迴或涅槃的差别,因为它只是它,不会因为外在的乾淨与否而改变,故心经再度标指出空的特性--不垢不淨。其实无论代换成任何相对词,它都是能够继续说下去的,例如〝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尊不卑〞……。 -------------------------------------------------------------------------------- 不增不减 心的本质既然是空,那么当它在创造一切万法的时候,它的本质当然也是空,例如天空中的晴时多云、偶阵雨,儘管天气变化多端,天空还是天空,并不会因为天气的好或坏而改变,更不会因为天气的好或坏,而使天空变得更大或变得更小。难道下雨时,天空就被塞满了?难道放晴时,天空就变大了吗?那当然是没有,故由此可更进一步的了知空的另一个特性--不增不减……。 -------------------------------------------------------------------------------- 是故空中无色 一切都是幻相,一切都是幻有,只有空是永恆、是常。空,无所挂碍、无所粘滞、一丝不罜……,于此彻底毕竟空中,无一可得,故无色,无一切色相,一切眼所见皆为虚幻,故空中无色。 -------------------------------------------------------------------------------- 无受想行识 空中一切了不可得,既无色,则其他四蕴亦无,受、想、行、识,本质亦空,空毕竟空,一切的感受、想念、行为、意识皆空,故空中无受、想、行、识。 -------------------------------------------------------------------------------- 无眼耳鼻舌身意 空亦复空,一切的外相、一切的感受,都是妄念,都是不实在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实体可言。一切的感受所接收的讯息,都是心王的游戏,都是表相,都是聚散无常的,唯有认清此点,才能真正摆脱感官的限制,走向开悟解脱之路 -------------------------------------------------------------------------------- 无色声香味触法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照亮千古的真理名句,古往今来,让多少沉迷于大幻化网中的三界修行人勐然惊醒是的,一切的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嚐、身所触,都是虚幻不实,只有当色声香味触法的幻化脱下骗人的外衣后,空的真相才真正水落石出。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在这无常的世间,一切的存有都是虚幻不实的,不论是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或是心意识所感受的世界,都脱离不了大幻化网的牢牢笼罩。啊!有志的修行人,怎甘心如此受尽愚弄?请快快醒过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中觉醒过来,不要再相信一切都是可以依据的,我们一向被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捉弄得相当可怜而不自知,今生既有幸得闻佛法,就应全力以赴,不出三界誓不休! --------------------------------------------------------------------------------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5 编辑

无无明 千古如长夜啊!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佛法,就如同永远陷于黑暗的瞽者,空有双目而不见物,如果我们拥有健康的眼睛,却没有佛法的话,那么我们比一位盲者还要盲目,因为如果心灵没有智慧,身、口、意就会随业力逐流,业上牵业,而于三界苦海沉沦,永无出期。可是啊!如果心灵拥有智慧,就算眼盲,他也是拥有一盏明灯的人,那乎会照亮苦海航道,只要顺着乎逆流而上,总有一天会到达光明的彼岸--涅槃。在这样解脱的境界裡,当然是没有黑暗,也就是无无明的存在了。啊!佛法的智慧是破除无明的慧日,愿慧日普照人寰,愿无明消逝无踪! -------------------------------------------------------------------------------- 亦无无明尽 无明是解脱的相反,无明尽则是正解脱。但是在绝对的解脱境中,空即是法尔如是,又那来无明或无明尽的对立或分别呢?故心经简明扼要的告诉我们:离开了一切的解释、分别、妄想、批判、臆测、预设、盼望等等的心意识作用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体悟、证入空。 -------------------------------------------------------------------------------- 乃至无老死 佛是慈悲与智慧圆满的象徵,而且已经脱离了生死轮迴的强大束缚,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生住异灭变化、没有生老病死、没有悲欢离合、没有一切执着的永恆。 -------------------------------------------------------------------------------- 亦无老死尽 凡夫众生,如果不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是难以证入不生不灭的空性。这样的空性,是没有老死、没有去来、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当然也就没有老死尽、没有去来尽、没有时间尽、没有空间尽了……。 -------------------------------------------------------------------------------- 无苦集灭道 人世如无边的苦海,众生如无依的落海者,在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的八苦,甚至千苦、万苦、亿苦中载浮载沉。善缘聚合的时候,或有短暂的自在与快乐,但是毕竟于生死苦海中,这一点点的甜味根本微不足道。总而言之,这五浊恶世即是一个大苦聚,充满了黑暗、痛苦、挫折、杀戮……,只要睁开肉眼,就知道世界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和平,一切都在浮盪不安的气氛中迭荡。但是啊!大部份的众生都没有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多么的污浊与残酷。人们为了名利,不惜巧取豪夺;一场天灾,可以夺去无数人身宝;一次战争,可以死去多少二十馀年辛苦成长的年轻生命。啊!这多么痛苦的五浊恶世,实无一值得留恋,也从来不曾留下什么。这是真正的实相。问题是,众生多半已经习惯了这样充满无尽无边苦痛的无常世间,半麻木、半昏沉、半自欺、半无知、半无奈的一天又一天的过着日子。只有比例不多的修行人,在过去生功德福报的导引之下,听闻了带来灭苦究竟方法的珍贵佛法,遵循着伟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一步一步走向觉醒之路--明白了人生真的是「苦海无边」,然后积极的修行、灭苦、证道。一心一意嚮往着那没有痛苦的佛国淨土、那没有一切忧悲苦恼的永恆之乐。在这样无忧的境界裡,当然也没有苦集灭道的修行必要了。因为,一切已经圆满,一切已经具足。 -------------------------------------------------------------------------------- 无智亦无得 智慧第一!在这无明的五浊恶世,唯有凭藉佛法的大智慧,才能让我们顺利的出离三界。故智慧如明灯,能够驱散黑暗;如船筏,能够得度彼岸;如桥樑,能够越过穷山恶水;如良医,能够治癒宿疾;如良药,能够药到病除;如良马,能够千里奔腾;如利剑,能够削铁如泥;如盔甲,能够保护慧命;如珍宝,能够买得法身……但是在已经究竟解脱的境界中,智慧法尔具足,一切任运,故也就没有智慧或不智慧的分别了。既然智慧通达,一切圆满,当然也就不会缺少什么,既不缺少,也就无须获得。 -------------------------------------------------------------------------------- 以无所得故 那么,空的重要特性在那?一言以蔽之--无所得。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本不生,一切圆满,一切具足。当你已经是空,你还缺乏什么呢?当你已经不缺乏任何时,请问你还需要终日汲汲营营,席不暇暖的去追寻什么呢?既已无需追求,又何需获得什么呢?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09:55 , Processed in 0.31690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