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686|回复: 46

[大德开示]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宣化上人讲述于加州三藩市旧金山禅寺 一九七二年 宣化上人法宝专辑 佛法界 菩萨法界 缘觉法界 声闻法界 天法界 阿修罗界 人法界 畜生法界 饿鬼法界 地狱法界 如意魔女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人;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你笑我念错了 ?是不是? ‘若人欲了知':若,是假设。人,就是一切的人。欲了知,欲了知个什么呢 ?欲了知——人怎么样做人。 ‘三世一切人':说‘我听说是“三世一切佛”,师父怎么念成了“三世一切人”呢 ?'人就是佛嘛!人,你叫他是‘佛',也可以的;佛,你叫他是‘人',也可以的。为什么呢?人,可以成佛;佛,是人成的。所以你若说是‘佛'呢?没有人懂。‘什么叫“佛”啊?'没有人真正知道。你若说是‘人'呢,人人都知道是有个‘人'。那么知道有个‘人',就好办啦,也容易了。 这个‘人'是谁呢 ?就是‘佛'。说那我是不是佛呢?你也是佛;他是不是佛呢?他也是佛;我是不是佛呢?也是佛,却是还没有成的佛。成了之后,那是一个真佛,现在是个假佛。假佛也可以做真佛,真佛又可以做假佛。所以为什么说一个‘若'字呢?这个若,就是一个假设之辞,你不要那么固执,把它看得那么认真。所以说,假设你这个人,要明白、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三世一切佛,都是人成的。 ‘应观法界性':你应该看看这个法界性。不是说那个法界的性,法界有什么性啊 ?法界若有了性,那还叫法界吗?这说的是法界的众生性,众生啊!各人有各性,你有你的性,我有我的性。说这个性,你不知道。你的脾气就比我大一点,我的脾气就比你深一点。你说是不是?不一样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感恩布施。阿弥陀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这法界的众生,各有各性。猪有猪性,马有马性。猪,它就姓猪;马,就姓马;牛,就姓牛。各有各‘姓',那是姓名的姓,这是性格的性,男人有男人的性,女人就有女人性,各有其性。那么有的欢喜吃甜的,这是有个甜性;有的欢喜吃酸的,就有个酸性;有的欢喜吃辣的,就有一个辣性。啊!有的欢喜吃苦的,那么我们大家就有一个苦性在这儿,你说是不是呀 ?我们行苦行。一行苦行,这个修行也是苦行;到了过堂吃饭的时候,也是苦行。行那苦行呢,大家就都不要落到人后边,要跑到前面去,那么过堂那个苦行,谁都要跑到前面去,你看是不是? 你研究研究,各有各性。树也有树的性,花有花的性,草有草的性,各有其性,所以说‘法界性'。不是说那个法界有性,是法界的众生性。你们现在明白了没有 ?以前你们都以为是法界性,现在是那法界之中的众生性,所以才说‘应观法界性'。 ‘如来唯心造':本来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因为前面讲‘三世一切人',现在最后一句,就给它改成‘如来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若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欢喜菩萨,就行菩萨道,成菩萨。乃至于你心愿意堕地狱,你就往地狱那儿跑,将来就堕地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佛法界 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微尘世界,交映莲台。 今天还讲这个十法界。第一个讲到佛法界。这佛法界,我们到红木城那儿去讲过这个‘佛'。我在那儿对大家就讲,英文叫 Buddha,Buddha,Buddha!我因为很愚痴的,耳朵也很聋的,就听成一个‘不大'。本来是Buddha,我说‘不大',这个‘不大'是什么?是佛。那么有一个教授就很欢喜这个讲法。所以讲完了,他对著我合起掌来就叫‘不大'。 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佛就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英文也有一个贡高的样子,就叫‘ I,I,I',佛没有‘I',这‘I'的中文就是‘我'。我!我!我!我!我!什么都是我,左右前后、上下四方都是我,这个我,啊!太多了。因为‘我的'太多,就大了;佛呢,因为没有我,所以就不大了。你听这个讲法怎么样呢?那么小不小呢?也不小。若不大,可是他会小,那也不是佛了!那么又不小,所以第一句就说‘不大不小'。 ‘非去非来':也不是去了,也没有来;就是‘来而未来,去而未去'。为什么说非去非来呢 ?因为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你若说他去,去个什么地方?你若说他来,又来到一个什么地方?根本他的法身是周遍的,所以说非去非来。那么是不是就在我们这个世界呢?不是。不是单单就在我们这一个世界,这个法界是所有微尘微尘那么多的世界,无量无量、无边无边那么多的世界,都是佛的法身。所以说‘微尘世界':像微尘世界那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交映莲台':交映,就是这个法界的佛这个光,照著那个法界的佛。那个法界佛的光,又照著这个法界。交映莲台,佛在莲台上坐著,互相放光动地,耳朵也放光,眼睛也放光,鼻子也放光,舌头也放光,牙齿上又放光,不但这么多的六根门头在那儿放光动地,每一个毛孔上,都是放光动地的。每一个毛孔又现出来微尘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诸佛,就在那一个毛孔上,所现出来的。 那么每一个佛都是这样子地放光,无量无边的。但是和电灯一样,你那个光也不冲突我这个光,我这个光也不冲突你那个光。不是说:‘啊!你放那么多光,我的光没有地方了,这是不行的。'那光与光不冲突,光与光都是和的,这叫‘和光'。所以,我们佛教就是和光的,这光与光不相冲突,我们人与人也不要相冲突,所以这叫交映莲台。这个交映,就是你的光照著我,我的光又照著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和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一样的。帝网重重,无尽无尽,这就叫交映莲台。这是第一个佛的法界,是这样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菩萨法界 有情觉悟,跳出尘埃; 六度万行,时刻培栽。 第二个,就讲到菩萨法界。方才为什么我把它换为‘三世一切人' ?就是因为这十法界都是由人修成的。人,不离现前一念心。所以第二个是菩萨法界。 菩萨法界,菩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有情'。怎么叫觉有情呢 ?这个觉有情有两个讲法:一个是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觉悟了,这是一个讲法;第二个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这两个讲法我们都有份的;什么有份呢?有份成菩萨。我们因为都是一个有情的众生,我们也可以在这个众生里边,做一个觉悟者。我们也可以以这个觉悟的道理,再去觉悟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菩萨是不错的,你也有份,我也有份。不单菩萨是这样子,就是佛,我们也都有份。 ‘哦!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方才法师您说佛就是人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成佛呢 ?'不要说这个‘人成佛、不成佛'的问题,你说这个果方他将来会不会长大?果方虽然还是叫‘小孩子',那么将来他会不会长大做一个人?做人又老了,会不会的?有这个可能,是不是呀?这就像我们现在是小孩子,佛就譬如大人,我们将来长大了就是佛,没有长大就是小孩子。我们现在在佛教里头就是一个小孩子。啊!天天要吃奶,天天要听法。这个听法,是特别能增长人善根的,特别能开人智慧的。所以你若能有机会听法,那比你赚多少钱都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所以我今天有一个规矩又要立出来,立出什么规矩呢?我希望以后我们这儿的人,不要那么多的holiday(假日),不要那么多的旅行,若放假的日子啊,以研究佛法做旅行,以研究佛法做holiday;为什么呢?因为holiday去旅行,太危险了。啊!你看看!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那么多过一个,或者去旅行,就有份的。所以在这个国家,我们要矫正这个风气。这个国家人人都愿意玩,愿意去旅行。我们佛教徒就要改善这个风气。做佛教徒的不要去旅行,不要旅行那么多。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你说多好!来诵一诵经、念一念咒、拜拜佛,那更好! 拜佛是功德无量的,‘佛前顶礼,罪灭河沙',你佛前拜一拜,你恒河沙的罪业都灭了。‘舍钱一丈,增福无量',但是我可不是教你们舍钱给我,你们要明白。你们有钱,到其他的道场去舍去,那给你们增福是很多的。我们这个地方,因为我们都是苦恼人,受不了人的供养,若供养一多,我们或者就会死了。若没有人供养呢 ?我们这个苦命运、这个苦生命,就多活几天。你看!我们虽然苦,我们也愿意多活几天,不愿意现在就死了。所以你要舍钱,愿意舍钱,到旁的地方去舍去,我绝对是欢迎的。因为其他种福的地方多得很,不需要一定在金山寺。金山寺都是苦恼人,都是没有福报的人,所以你们在这儿求福,是求不到的。你们不要害怕,我们饿不死! ‘有情觉悟':这菩萨是个有情者,有情中一个觉悟者,觉悟中一个明白者,明白中一个修行者,修行中一个实行者,这就是菩萨。所以说‘跳出尘埃':他若不明白,就跳不出这个尘埃,这个尘啊,太厚了,所以他跳不出去。你若觉悟了,这个尘就薄了,就好像尘土都没有了,跳出这个尘埃。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跳出尘埃以后怎么办呢 ?是不是就睡觉呢?是不是就吃饭呢?不错!还要睡觉,还要吃饭,还要穿衣服。可是怎么样呢?不是单单就做这些事情。本来你去做工,为著两餐,为著吃饭、穿衣服、住,为衣、食、住这三个问题;那么你跳出尘埃,就不是为这三个问题而生存了。那为什么呢?为著要行这六度。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说:‘我知道,这布施就是教人布施给我。'不是的,是我们要布施给人。所以那个钱,我们要拣开它,我们不要这个的,这一些个肮脏的东西,我们不要那么多的。这个钱,是最邋遢的一个东西,你要是和它接近得太多了,那就是尘埃。什么叫尘埃 ?这个钱就是尘埃。你能不要钱,那是最清净了,就跳出尘埃了。你现在是跳出尘埃了,因为你持银钱戒。不过你不要再被它沾上。那么这是六度。 ‘万行':再修行万行。‘时刻培栽':不是说是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这个月我修行,那个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来生就不修行啦!或者这一刻修行,那一刻又睡觉去了。不是的。时刻培栽,时时刻刻地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不要说时时刻刻,就生生世世我们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所以你能这个样子,那就是菩提萨埵了。 说:‘这是很不容易的!'你以为做菩萨那么容易就做啦 ?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单做菩萨不容易,做缘觉、声闻也都不容易的。做什么容易呢?鬼!做鬼最容易,堕地狱最容易,做畜生最容易,你若愿意容易,就做那个东西去。所以你想要做菩萨,那就是不容易的;菩萨就叫不容易。容易就是鬼,不容易就是菩萨。说是:‘很难的。'‘难'也是菩萨,那个难,就是不容易的一个别名。 所以,菩萨就要行人家难行能行的苦行,难忍能忍的这种忍辱。人家认为很困难的,哎!没有关系,我们去干去,这个样子的。不是说:哦!不容易做,我不干了。你不干了,那你就不是菩萨。往前进,精进!精进!精进!就是菩萨了,就是这样子,没有旁的巧妙的。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菩萨。因为人人都不能做,你能做上来了,就是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缘觉法界 缘觉圣贤,孤峰独眠; 春花秋谢,十二连环。 我们讲这缘觉,因为什么我问你们这么多的问题 ?因为这个缘觉,就不欢喜有问题。他是孤独的,不愿意有其他人在一起。所以今天和你们研究这个大家共同在一起的问题——不要做缘觉。这个缘觉,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他自己就会开悟的。他就欢喜怎么样呢?‘孤峰独眠'。所以说‘缘觉圣贤,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这是讲缘觉。讲到缘觉,我们自己要‘觉缘',觉悟这种因缘。他是修十二因缘的,我们是十二因缘修的。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 ?咦!很奇怪,怎么会有无明呢?他就观察了:无明缘行,有了无明,就有了行为了,就有‘行'了,有所表现了。有所表现了,就有了‘识'。识就是分别,行就是个有为法。无明那个时候,也谈不到无为,也谈不到有为。那时候就是在有为、无为之间,然后有了分别。 因为什么有了分别呢 ?就因为有了有为法。有了有为法,然后就有了分别心。有分别心,然后就有了麻烦啦!这个‘名色'就是麻烦。有了名色,一有了名,这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烦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若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说:‘嗯!怎么名色就是麻烦?我不懂啊!'你不懂?那你麻烦更多一点。因为你有不懂的麻烦了,我没有讲的时候,你没有不懂的麻烦。是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没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啊!你不懂,有了不懂的麻烦。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你看,这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听过没听过啊 ?没有人这么讲法!那现在就有了嘛!这就想要懂。 这六入就是想要明白才有六入。想要明白,于是乎,就生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 ?就想要明白。谁不知愈想明白愈糊涂,愈糊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就入了。你看!不明白,以后就要碰了。碰就是‘触';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碰,就好像那个苍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要碰壁?就因为要明白。没有听人这么讲过,是不是?这没有一定的法。怎么讲有道理就怎么讲,怎么没有道理也怎么样讲。 这个触就是个碰,到处碰壁。到处想要明白,谁不知碰痛了,就因为想明白。碰了之后,就有了‘受'。‘哎哟!我痛。'‘唉呀!我很自在了。'我现在没有碰壁,现在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没有人说我一个不好,我觉得很快乐;有人说我不好,我觉得很不欢喜了。你看,这就是受,都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在外边,不要到外边找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1 编辑

这十二因缘,讲到‘受'。受了,有了领受了就生出一种‘爱著'来,就有爱著了。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 种爱著;对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厌恶就不高兴了!为什么有个高兴 ?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缘觉圣众,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春天万物发生了,这个缘觉的圣人在这儿就‘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所以他就观这个‘十二因缘'。 前面讲到这个‘受'、‘爱'。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不平安的感觉 ?就因为有这种的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的。那么对你所要爱的东西,就生出来一个‘取'了。怎么叫取呢?就是得著,就想要得著了。因为你爱,所以就想要得到。你得到了,这就满自己的这种欲望了。那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所以取缘有,就有个‘有'了。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啊!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又有了‘老死'了。所以这十二因缘,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1:45 , Processed in 0.294163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