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510|回复: 17

[事迹传记] 转帖一个《纽约地铁实验》,惊讶之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佛子点评:人活在错觉中—— 一、人常常被假象迷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很洞察真相,这是人类的悲哀。有时假象扮演的角色甚至比真相更为现实、更为客观,因为大多数人被假象迷惑。 二、英雄一定要放在合适的舞台才会发挥其作用,否则只会被错觉掩盖,这就是潜龙勿用的道理。因为环境有时候比实力更重要。 三、在常人眼里色相是一个完整的合一体,但这个完整是一个假象、假象是由于错觉造成的。在真相面前假象只是一件衣服而已,所以,人常常被外衣所迷惑! 李倳点评:在一个不恰当的地方,在一个不正确的时间里,最杰出的人也被人看成了下三流角色,多可怕的现实,找到自己正确的舞台,站到正确的位置去,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人们要重点攻克的难关和关键。 以下转帖一个《纽约地铁实验》,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世界,感受市场。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 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 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 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    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尤其是美好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弘亮 + 1 很有道理 严重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2-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随喜赞叹师兄布施功德。
发表于 2011-2-2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走进布施网 学习甚深般若 破除无明 远离错觉
发表于 2011-2-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随喜赞叹师兄布施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2-2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发表于 2011-2-2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感恩布施
发表于 2011-2-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音乐是什么 (转) 4年前一天,一个寒冷的早晨,8点高峰期,美国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的垃圾桶旁,一个落魄的流浪汉在拉小提琴。43分钟里,他演奏了6首古典名曲。经过他面前的1097人当中,绝大多数对琴声毫无反应,只有27人被吸引。但这当中多数人听了数秒之后就转身而去,只有7人停下来欣赏了1分钟左右。 没有任何掌声,倒是有人施舍,他共得到32美元17美分。实际上,“流浪汉”的名字叫约书亚`贝乐。是美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此前两天,他刚在波士顿歌剧院举办演奏会,平均标价100美元,销售一空。他手中,是一把1713年制造的意大利名琴,估值350万美元。此外,他还曾入选《人物》杂志。“全球50多个最俊美的人。” 当一个受追捧的音乐家被隙离了所有符号,只剩下音乐时,结果如你所见。 整件事,是《华盛顿邮报》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其构想是:在一个平凡的环境与不适当的时间里,人是否会意识到美?是否会停下来珍惜?是否在不预期的环境下,察觉不凡的才能? 看到这个故事,你做何感想呢? 其实不仅仅是音乐这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许多事在被离了符号后就变得一文不值,甚至不能引起人的任何暇想。 摘自2011年2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徐百柯
发表于 2011-2-2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件事是《华盛顿邮报》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其构想是—— 在一个平凡的环境与不适当的时间里 人是否会意识到美 是否会停下来珍惜 是否能够在不预期的环境中 察觉——不凡的才能
发表于 2011-2-2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心: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曾听说:有小孩子兴致勃勃的去给大人形容一幢房子的美丽。 有多么美丽的草坪,草坪上有可爱的白鸽,有簇簇浓密盛开的蔷薇、万紫千红的花儿,清亮的水池…… 大人听的心不在焉…… 当小孩子说,这幢房子价值上百万美元时,大人惊呼:哦!那一定是所非常漂亮的房子! 去除了音乐家的光环,也没人知道他使用的是那把价值350万美金的世界名琴,小提琴家也没有改变外貌,只是改变了一身“流浪汉”的行头……音乐没有变,能够精湛演绎出美妙琴声的人没有变,演绎音乐的技巧、心意也没有变…… 我们追捧、攀援的是那层名声的光环?还是真正的美? 这场后续的调查是: 当公布了这个在地铁中“卖艺”的“流浪汉”就是美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曾入选《人物》杂志。“全球50多个最俊美的人。”当时使用的是一把1713年制造的意大利名琴,估值350万美元。很多的路人惊呼、遗憾错过了如此可以廉价欣赏顶尖音乐享受的“美事”,又开始津津乐道于那天在地铁站与这位艺术家的“偶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1:40 , Processed in 0.252867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