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14|回复: 18

[佛化生活] 佛门“义工”应先做好义工的义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云大师《老二哲学》   

  佛陀座下有一位专司知宾的陀骠比丘,每天任劳任怨地工作,即使在深夜,有人前来敲门挂单,他也欢喜地提著灯笼,为其引导安单,数十年如一日,后来终于感得手指自然放光的福报,日后再也用不著打灯笼为人引路了。我自愧功德未臻圆满,四肢五根都不曾放光,然而在为人服务的同时,心灯通体明亮,法喜充满全身,自认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古德有云:“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在佛门里,讲究的不是世智辩聪,而是菩提道心。翻开佛教典籍,可以发现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以苦行出身,在作务中开悟见性,例如:雪峰禅师在洞山座下担任饭头,庆诸禅师在沩山座下担任米头,道匡禅师在招庆座下担任桶头,灌溪禅师在末山座下担任园头,智通禅师在洞山座下担任直岁,晓聪禅师在云居座下担任灯头,稽山禅师在投子座下担任柴头,义怀禅师在翠峰座下担任净头。还有石霜禅师的筛米,云岩禅师的制鞋,临济禅师的栽松,仰山禅师的牧牛,洞山禅师的种茶,云门禅师的担米,玄沙禅师的砍柴,赵州禅师的扫地,丹霞禅师的除草,懒融禅师的典座,印光大师的行堂等等,无非都说明了工作的意义在于扩大自我,服务人群,提升生命的价值。舍义工和劳动之外,还有什么最好?

  我虽然没有历代高僧的深厚夙慧,但是在奉献工作中,我领悟到许多待人处事的方法原则,发愿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发心服务的人。所以过去我在佛学院担任院长时,总是在每次出坡前集合学生,为他们讲解这次劳动的意义以及工作的内容、做事的诀窍等,让他们在工作当中,体会到更多的佛法,达到解行并重的学习效果。后来,我在佛光山举办活动时,也都在事前、事后召开讲习会议,让参与的人不仅能怀抱法喜在佛门服务,成就他们广泛学习的机会,进而提升“义工”的层次。

  这些善因善缘,使得许多信徒,甚至平常在家里,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被人服侍得无微不至的董事长、阔夫人们,听到佛光山举办活动,便千里迢迢专程赶来当“义工”,甚至心甘情愿自掏腰包,坐上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西来寺帮忙寺务,有的还穿著围裙,卷起袖子,在斋堂里行堂端茶,在厨房里洗碗拣菜。那种发心,那份认真,比起梁武帝以九五之尊,三进同泰寺,舍身为奴;汉宣帝在未登基前,以太子之贵,入寺作役,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工作无分贵贱,只要做者有心,一样能得到欢喜自在;事务无分难易,只要教者有意,自能集合群力,将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将程序繁复的活动办得轰轰烈烈。

  释迦牟尼佛色身虽已入灭,但法身常住灵山,以诸神通力化导众生,是娑婆世界里的“义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是茫茫苦海中的“义工”;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热恼炼狱里的“义工”;阿弥陀佛以七宝莲池、八功德水、道路平坦、树木罗列庄严极乐净土,可以说是净土世界的“环保义工”。由于诸佛菩萨常住世间,精进不懈地做诸佛事,黑暗的世界才有了光明,我们凡夫俗子福薄德浅,在承受庇荫之余,岂能苟且偷安,贪逸恶劳?所以我一直觉得,佛门“义工”除了替三宝服务以外,更应该效法诸佛菩萨度众不倦的精神,在世间上为广大的有情布施欢喜,先做好义工的义工。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随喜赞叹。感恩布施。阿弥陀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工:诸佛菩萨;义工的义工:大乘菩萨行者。
发表于 2011-2-1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做好“先法界之忧而忧,后法界之乐而乐”的义工

发表于 2011-2-1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转摘自:洗耳聆听,禅与生活——明奘禅师

最优秀的人才做和尚

有人问我为什么出家做和尚,我开玩笑说我的身世很凄凉,遭遇很悲苦,所以,就决定出家了。大概人家一听就觉得,这样才应该出家,实际上大错而特错。


我1985年进大学,军训两个礼拜,军训一结束,到广州北京路的那个古籍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僧肇大师的《肇论》,还有一本书《六祖坛经》,看到第三品,突然想“我可能是个和尚”,就那么一个念头。但是接下来看,我说不行,我对这些戒律觉得这是对人性的束缚和压制,如果我现在出家,一定是叛徒,一定像当初的济公一样作为,我不能出家。直到慢慢到了1995年,终于体会到戒律不是对人性的桎梏,而是好像在高速公路驾车这样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保护他人的有效方法。我明白了那个道理,真正体会它(戒律)不再是桎梏,我才决定去出家。


佛陀不一样。出身高贵,王族;地位不一样,王子。教育不一样,无上士,没谁超过他。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他的妈妈逼着他读书。他就说:读书干嘛?读书你能考秀才。考完秀才干嘛?考举人。考完举人干嘛?考状元。考完状元呢?被皇帝提拔,然后从县官、七品官做起,最高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到宰相。然后呢?退休。退休之后呢?告老。告老还乡干嘛呢?等死。我学了半天,就等死?我不要。那有没有不这样的?他妈妈说:那只有选佛了,超越生死。好!那我去选佛!


所以,优秀的人才来做和尚。


确确实实如此。玄奘法师被印度的戒日王封为“大乘天”,印度的民族英雄。除了哈曼奴那个猴神之外,就是玄奘法师,是印度的民族英雄。西方人给玄奘法师的评价是:“人类的冒险史上第一人。”中国人评价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玄奘法师八岁时,《法华经》72000字倒背如流。一个人孤身冒险,对不对?现在大家也搞“重走玄奘路”,什么冲锋枪、冲锋衣、直升机……什么都在那儿装备着,还担心这担心那的。他老人家偷渡,偷渡史上第一人,翻译史上第一人。1437卷,个人之力,谁能做到?了不起吧!周旋于多少个国王,跟高昌国王是兄弟相称,跟唐太宗是国师相称,跟唐高宗,跟武则天,你想,这个人跟那些西域的36个国王,这个政治斡旋能力,谁有他厉害?对吧?


所以,怎么可能是混不下去做和尚,一定是混得最开心,最优秀的才做了和尚。




布施论坛全文地址: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7492&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1-2-1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1-2-1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人觉经十讲》——星云法师 本文发布:常随佛学

《八大人觉经十讲》——  星云法师  



目录
  

自 序
  

经 文
  

第一讲 八大人觉经的概述
  

第二讲 佛教的世间观
  

第三讲 多欲为生死的根本
  

第四讲 知足为守道的根本
  

第五讲 精进为降魔的根本
  

第六讲 智能为化愚的根本
  

第七讲 布施为度人的根本
  

第八讲 持戒为节欲的根本
  

第九讲 大乘心为普济的根本
  

第十讲 八大人觉经的总结



经 文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能,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发表于   2011-2-16 08:22   本文发布:常随佛学


发表于 2011-2-1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饮水思源,知恩报恩,回归至善,礼敬父母,仰佛大悲,。
当愿法界一切众生勤行精进,乐闻大乘,求证佛果,无少懈怠!
仰佛大悲!恒行法施,常运大悲心,方便救护,化诸有情,改恶迁善,令发菩提心,修习妙行成就佛果。


1、贺佛陀成道日,为末世苦众生,当发无上菩提,当为众生修行

感恩还原师兄布施好文

原帖地址: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22146&extra=page%3D1


2、共同学习《悲华经》里  本师释迦牟尼佛令人动容的大愿

全文地址: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08684



3、如何化解过去今生种种冤结?

感恩开门师兄布施好文

原帖地址: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5094&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1-2-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2-1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2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20:16 , Processed in 0.316433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