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420|回复: 14

佛经中关于人类、婚姻起源的记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因缘的变化而生灭。    佛经中有许多关于世界、人类、家庭、婚姻、家庭私有制起源的记载。如起世经、楼炭经、长阿含经、起世因本经、大宝积经、正法念处经、华严经、楞严经、顺正理论、阿毗昙论、俱舍论、法界安立图等经论。
一、佛教看宇宙
   远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对于宇宙时空已经有精辟的见解,这在佛经中随处可见。如《起世经?阎浮洲品》中描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成,说明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数量之多,可以用“恒河沙”和“微尘数”来比喻,所谓“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剎土”。此三千大千世界历经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而且在不断循环流转。
佛教的宇宙观,对有情世间及佛国净土,皆有深入而精辟的看法:有情世间,依众生果报优劣及苦乐差别,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称为“三界”。
(1)、欲界:
   为三界之最低级,此世界的生命有情,均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故名为欲界。其范围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的范围。
欲界中人界生存的四大部洲是: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南瞻部洲是指我们这个世界,其它三洲指其它世界。
欲界众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欲心强,离不开饮食、男女、睡眠、名、利等五欲。欲界众生男女群居,由其善恶欲念流转,而有“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受生的果报。
(2)、色界:
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处。此界天众已经远离情欲,无男女之别,无情爱之念,身上衣服轻薄美妙,不用裁缝而自然变化著身;天人以光明为食物,彼此不用语言,而以光明(波)来传递思想信息。色界天人身体与宫殿国土,皆为殊妙精好。投生色界的天人,除在生时曾修十种善行外,还皆由修习禅定而化(变化)生,依禅定的深浅粗妙分为四地(即四禅天、四静虑处),共有十八天。初禅诸天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二禅诸天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三禅诸天总称为离喜妙乐地,四禅诸天总称为舍念清净地。
(3)、无色界:
此界没有物质,唯以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乃纯粹的精神世界。在无色界天中,是没有物质的——没有身体、没有宫殿国土,所以称无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均为男身,但不具男根(男性生殖器)。
三界中,欲界层次最低,故烦恼也最多,色界已无粗烦恼,唯有喜乐;无色界则连喜乐之念亦无。但因其天人心识中尚存“我见”,故未最后解脱,仍在轮回之中。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佛经中关于人类、婚姻的起源

1、人类婚姻、家庭、私有制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 ,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

“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

“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

“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

“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

“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

“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

“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仅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

“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

“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

“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没也有佛经文字了。

第三节、五乘婚姻观概说

五乘人中,其实只有人乘、天乘的一部分(六欲天)和菩萨乘有婚姻家庭,声闻、缘觉乘人因厌恶男女情欲,一般皆远离婚姻。

在佛教里面,声闻缘觉乘讲究离欲,人乘的佛教讲究节欲,大乘菩萨不是离欲,也不是节欲,而是对五欲——财、色、名、食、睡,加以化导,叫做化欲。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乘的婚姻观

佛法认为:爱欲、婚姻为欲界众生轮回之根,但除少数出家僧尼外,绝大多数人则应按照佛法及社会法律、道德,合理地处理好婚姻生活。

人乘佛教又可名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它主要讲如何度过合理人生,获得现世安乐幸福,并在来世再生为人的道理及方法。

人乘的婚姻观的内容包括:学会处理好婚姻、居家生活;以及如何拥有健康的情感生活;管理好家庭财产;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基本单元。人类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关怀照顾,努力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如果在一个社会体的结构中,男女间没有夫妻的分际,也没有家庭的伦理,一定会制造许多的乱源。人间佛教,就是希望大家能组织美满的家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家和万事兴”,家和国家才安宁。

虽然佛陀说法教化的主要对象是出家僧尼,说法内容侧重断欲去爱,了生死、证菩提。但仍有相当部分是为在家人而演说的,如《善生经》、《佛说玉耶女经》、《六方礼经》、《法句经?吉祥品》、《维摩诘所说经》等。在经中,佛陀为在家人说明了如何立身安命、合理的居家生活等。

如何才能过好合理、道德的世俗生活呢?佛教对于社会大众,其基本要求是:

● 要求人们要顺应、接受现实,以中道的精神,合理的安排、过好世俗生活;

● 要求人们要有觉悟的心,学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沉溺在五欲 之乐中,更不要使欲望无限膨胀;

● 要学会转化欲望,逐渐地把低级的欲望(本能),转化为高尚理想,不再为欲望所制约。

●要有慈悲利人的心,在世俗生活中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众生作楷模典范。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天乘的爱欲与婚姻

天乘是五乘之一。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奉行十善 ,积善积德,命终之后,就能生于欲界六天;如修十善同时又修禅定,命终后可生于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名天乘。

如果有人不眷恋这世界,可是对妻子的恩爱又舍不掉。如《楞严经》云:“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但又努力修行积善,像这样有相当修养的人,命终后,可以超越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到欲界中的六欲天。

六欲天的天人,寿命比我们人类长太多了,而且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痛苦、烦恼。他们福报很大,所以都是做善事、修善行、修禅定的人往生。因为没有离开男女的欲念,所以叫六欲天。六欲天皆不离淫欲,而淫相各异。虽未离欲念,但已将欲念升华到很高的境界,所以能升到六欲天。

六欲天的婚姻与人类大致相同,如《阿含经卷第二十》言:“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人类靠两性关系生下一代,欲界天人行欲时,性行为的方式,比人类要高尚许多,甚至男女根(性器官)不必接触,就能产生后代。

如在欲界六层天中,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男女行淫的方式与人间相同,但夜摩天则以男女“勾抱”成淫,兜率天以男女“执手”成淫,乐化天以男女“对面熟笑成淫”,到欲界第六层天(即他化自在天)则男女以“相视成淫”。他化自在天以上进入色界天就没有淫欲存在。我们可以看出,忉利天以上的四层欲界天众生,已经进化到只有“心淫”没有“身淫”了。

如《起世经卷七》云:“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六欲天以上,则进入了色界、无色界天。此二界天人,因已离男女贪爱,没有了婚姻家庭,故省略不述。如经云:“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皆有婚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所有诸天,不复婚嫁,以无男女异故。”

天人出生方式——往生到天道的人(天人),其出生方式与人间完全不同,既不用十月怀胎,出生时也没有人间的血污与痛苦。可以说是非常轻松而奇特的:生产时犹如耍魔术一样,瞬间就变化而出,出生处并非一定在产门,而是可于肩上、头上、或于两股之间生产子女,最妙的是天子、天女均可生产,真是意想不到的男女平等。

如《瑜伽师地论卷五?本地分》云:“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儿歘然化出。”

《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云:“彼于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于坐处或两膝内,或两股间忽然而生,初出生时,即如人间十二岁儿,若是天男,则在天子坐膝边生,若是天女,则在天女两股内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觉悟者,称缘觉乘。

一般而言,声闻、缘觉乘行者是远离婚姻家庭的,故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仅仅是向读者介绍这二乘人的基本理念。

佛陀为要众生速得解脱生死,超脱三界之轮回,故在大小乘诸经中,很多地方都强调“女色”对修行之障碍,例如在《增壹阿含经》中,佛陀说:“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

在《长阿含经》中,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来受诲者当如之何?”佛言:“莫与相见,莫与共语。”阿难言:“设若相见,共语当如何?”佛言:当自检心。”又如大宝经:“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于女色所缠縳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其它还有很多佛经论中,都有诃责女色之言论,如在《四十二章经》中,竟有十九章说到女色与情欲的危害。有的读者也许会觉得佛陀似乎很轻视女性,其实不是如此,佛经中佛陀会诃责女色的危害而少谈男色,其最大的原因是,当时印度社会修行人绝大多数是男性。此外,以天生的生理条件而言,女性对男性的诱惑力,远大于男性对女性的诱惑力,基于这两个理由,佛陀在当时对大部份的修行人强调女色的危害,目的只是要告诫修行的男众,要随时提高警觉,不要掉入淫欲的陷井中,但并没有轻贱女性的意思。

声闻、缘觉乘行者与人、天乘法不同,视“三界如牢狱,生死如冤家”。对于男女、婚姻、家庭均看作苦难的陷阱,故急切地发厌离心,精勤努力的修行,以求速速解脱。

《起世经卷第四》云∶“诸比丘。有三天使在于世间。何等为三。所谓老病死也。”《法华经?譬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四十二章经》 云:“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大宝积经四十四》曰:“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忧愁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

佛陀说声闻、缘觉乘的出世间法,是适应隐遁与苦行根性的,能够帮助这批人迅速取证阿罗汉 、辟支佛 果位,了脱生死,超出三界,证得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菩萨乘的婚姻观

对于以在家人为主体的汉传佛教而言,菩萨乘行者的理念最为亲近、最易下手,也最契合时代。菩萨乘亦名大乘法,即以大悲心为上首,以方便度化无量众生为已任。而当今的时代特点,人们不仅是现实的,而且还是恋世的。故菩萨的入世作风,在现代的常人看来,是非常亲切的,而以急于了生死的声闻、缘觉乘教法,则相对来说,一般人反而从敬畏以至害怕。大乘菩萨与自我解脱不同,他的精神博大而坚强,能以“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大乘法中,在家菩萨占绝大多数。他们常在城市乡镇,人烟稠密的地方,利益众生,造福社会,弘扬佛法。如《华严经?入法界品》、《维摩诘经》等,都记载许多在家菩萨,在社会上现身说法种的种种情形。

菩萨乘的婚姻观,有如下特点:

(1)从空性的立场来看婚姻:其实婚姻当体即空性、即涅槃。婚姻当体即不生不灭,不净不垢的;如龙树菩萨说:“诸法从本以来皆涅槃相。”;

(2)从大悲的立场来看婚姻: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慈悲即“与乐拔苦”。慈——即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悲——即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众生之苦(拔苦)。《涅槃经》卷十四云:“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菩萨永远与众生为眷属,慈悲的精神可以突破那种占有的爱、自私的爱、个人的爱,并由此升华为一种对所有众生的爱。有人的地方就有痛苦,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温暖,有烦恼有痛苦就需要指引如何解脱;所以,婚姻当然也是菩萨利生度世的场所。

(3)从修行的立场来看婚姻:古德云:“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获得一切智宝。”困难的环境,使人遭逢无边苦恼,但对于有志修行的人,逆境能使将意志锻炼得更坚强,获得到更多的人生经验;婚姻的生活虽然不免因为两个人的长期相处而产生摩擦,但可使人品味生活真谛,学到度化众生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站在菩萨乘的立场来看婚姻——婚姻不仅不是禁锢的牢笼,反而是亲近众生、化度有缘的绝佳场所。

当然,一般人要达到这个台阶,还是需要艰苦努力的。不然,就会眼高手低,说得好,做不到。
发表于 2011-1-1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09:39 , Processed in 0.14029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