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89|回复: 4

[佛教文化] zt:精进波罗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精进的利益
  (一)精进波罗密
  毗梨耶波罗密,意为精进度,又称精进波罗密。精进是什么意思呢?精是专一。进是不断。依正法道,正心精进不断地修习,称为精进。
  精进又分身精进与心精进。身精进为粗精进。心精进为细精进。精进由身力而出,称为身精进,如修布施、持戒等。而修忍辱、禅定、智慧,则是心精进。
  勤修外事,为身精进。内心专精,为心精进。为福德而精进,是身精进。为智慧而精进,是心精进。

  (二)精进的利益
  精进的利益很多,概括地说,有:他不折伏、得佛所摄、为非人护、闻法不忘、未闻能闻、增长辩才、得三昧性、少病少恼、得食能消、如优钵罗花等等。
  他不折伏,指精进的行者,心念坚固,不为一切邪论妄计所折伏。
  得佛所摄,指行者勤行精行,则为诸佛所摄受而不舍弃。
  为非人护,指精进的行者,成就有望,则为鬼神所护,不为鬼神所扰。
  闻法不忘,指精进的行者,由于精进的缘故,所闻正法,能时常忆持不忘。
  未闻能闻,指精进的行者,乐法之心,无有厌足,勤求正法,所以能得闻未闻之法。
  增长辩才,指精进的行者,由于精进的缘故,能通晓诸法义,辩才增长,随问随答而无疑碍。
  得三昧性,指精进的行者,由于精进的缘故,身心寂静,定性现前,不为世相所变迁。
  少病少恼,指精进的行者,得法要义,善能调适身心,常得轻安而少病少恼。
  得食能消,指行者常行精进,在饮食方法,无有停滞之患。
  优钵罗花,指青莲花。如优钵罗花,指精进的行者,虽处于世间生死之境,但能不为烦恼所染,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久之当得成就,正心之人,见了就会生起仰慕之心。

二、 如何修精进
  (一)专一
  修行精进波罗密,首先要专一。有些行者,虽勤修法,但所学庞杂,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后天又修这个;今天跑到这儿看看,明天跑到那儿看看,就是不愿自己专心修行,最后搞得自己无所事从,所以难得成就。这并非是哪个修法不好,而是这些人,修哪个也修不好。
  如果一个人,要烧开五壶水,那就应该烧开一壶,再烧一壶,最后把五壶水全烧开。如果这个人,把一壶水放在火上,烧两分钟,还没烧开,就忙着换另一壶,这样把五壶水轮换着烧,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五壶水烧开呢?这既不能说壶不好,也不能说水不好,更不能说火不好,只是烧水的人的那个烧法不对路。
  所以,精进首先要专一。修行佛法的行者,当依一门而深入,才是进步最快的方便。
  提到一门深入,有些人误会为:念佛就不能念经;念一部经,则不能念另一部经;念经不可以明其义,懂了就是不老实;等等等等。这些知见都是非常错误的。一门深入,指的是行者应依一个宗系的修法体系不断进取,不要妄自加杂。
  就一个修法体系来说,修行方法多种多样。净土宗念佛,同样也念《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往生净土论》等经典。一切宗系基本都是如此,有主课,有辅行,从而形成一整套修行系统。所以不能以某一表相来论说是否杂修。如何才是精专,各宗自有说明。
  至于念经,如果不允许明了其义,则是大妄见。因为念经行者,念的本身就是经义,而不是文学。若执着在文字上,不明经义,实是在念字,而不是在念经。
  所以,正修行者,若想快速进步,早日获得成就,还是依师所教,依自己所属宗系的修法系统,一门深入为好。

  (二)不断
  精是专一,进是不断。一门深入,还要精勤修行,而不间断,才能迅速成就。
  净土宗说念佛不断,到死方休。禅宗说久坐必有一禅。密教说勤行三密门而无间断。等等等等。
  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要求行者专一不间断地修行。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什么也很难干成,更别说是修行佛法。
  所以,行者乐法之心,应无厌足,专一不断地修行,才是正理。

  (三)贤菩萨警众偈
  佛教行者,精进修行,应以普贤菩萨警众偈,而为鞭策。现录普贤菩萨警众偈如下,与大家共勉。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发表于 2010-11-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本行经》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皆由精进而得兴起。”
发表于 2010-11-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本行经》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皆由精进而得兴起。”
发表于 2010-11-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设我今者有大火坑。尽其劫际应处其中。复有大山犹如须弥。其山岩峻高远峙立。乃至上到阿迦尼咤天。于彼时中。我身在上自坠而下。复有大火其聚犹如劫尽时火。如是等火猛焰炽然。五热炙身其日长远。一日时分等于一劫。如此劫时。以三十日持作一月。满十二月以为一年。如是时节尽彼劫际。修此苦行欢喜甘受。终不因是暂舍精进。而不求于一切智也。
愿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依其威德自在力于一念中过不可思议劫,我此愿布及不可思议劫,永不舍此愿。
发表于 2010-11-10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问曰:
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
  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
  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
  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
  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
  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达摩大师《破相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1 02:13 , Processed in 0.17717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