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23|回复: 3

[佛化生活] 中华经典浸润乡村孩子心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山西新闻网



孩子们认真诵读中华经典
  
  探访我省唯一国学进课堂的农村小学——应县东张寨小学
  A 一位立身行道的校长
  2009年12月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为山西省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揭匾,应县东张寨小学被该委员会确定为首批国学教育进课堂实验基地。
  2009年12月24日晚,当太原许多年轻人进行圣诞狂欢的时候,记者和一位研究国学的学人购买了两箱少儿书籍驱车前往应县东张寨村,为我省目前唯一一所国学教学进课堂的农村小学捐书。到达后已近深夜,一下车,只觉朔风如刀,双腿冰凉。
  次日早7时40分,应县东张寨小学,室外温度只有-26℃,教室里已传来响亮的读书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孩子们穿着厚重的棉衣,戴着手套、帽子,捧着书,有的还拖着鼻涕,他们高声读着,有的甚至是吼着。虽然孩子们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不失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动静缓急。
  8时许,一轮红日伴着朗朗书声冉冉升起,将塞外的村庄照亮。看到远道而来的记者,在锅炉房忙活的校长吴海峰放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迎过来,口中吐出一团团雾气,“这天太冷,刚刚拉了些炭。”
  说起国学教育,吴校长有点激动,“古人读书是要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内在的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后,还要兼善天下,和光同尘,造福人类,造福社会。而今人读书是为了谋生,上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过上好的生活,教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文化底蕴的奠定,人格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狭隘的教育观念是培养不出大才的。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从小诵读中华经典可以涵养人格,培植福德,开启智慧。”
  吴海峰,应县本地人,是我省最早推动国学教育的人士之一,多年来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四处奔走。他的标志性形象是,穿一件黑色的长风衣,拉一个硕大的行李箱,奔赴各地学习国学教育的先进经验。虽然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但他坚信人能弘道,“农村办学艰难,但只要我人在,学校就在!”这所小学原来只有4个老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也不合理,吴海峰通过个人关系,招聘来8位年轻的大学生。就在去年,他还引进资金维修了校舍。
  目前,学校现共有56名学生,其中有10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一到六年级除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孩子们均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诵读中华经典,主要内容有《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孝经》等,其中《大学》《中庸》很多孩子都能熟背。“他们现在可能不很懂其中的意思,但孩子有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只有记住了才是自己的,才能真正融入生命。”说起孩子们的未来,吴校长神采飞扬。
  B 一群质朴可爱的孩童
  曹文彩的女儿原来在县城读书比较厌学,被送到东张寨小学后,每日诵读经典,到空阔的田野跑步,渐渐地爱上了学习。她说喜欢这里的天空和田野,更喜欢这里的老师。
  张久福小朋友家庭条件不错,娇生惯养。从县城小学转过来后,家长发现孩子渐渐变了。爸爸接他时,他总会向爸爸鞠躬问好,学习的专注力强了,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了。新年前他看到老师给班里的学生写贺年卡,就问老师有没有剩余的贺卡,他要了五张,分别写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和喜欢他的姑姑和姑父。
  一位姓王的家长住在县城,每天开车送孩子来这所乡下学校读书。如此舍近求远,他认为很值得,“我想让孩子多学些中华文化,人在社会上做事,品德最重要,学习中华经典确实能开启智慧。”
  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更加纯朴。
  李海洋是个7岁的小女孩,喜欢唱歌。妈妈疲惫的时候,她就给妈妈唱歌。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老师们还没坐下,有的学生已经坐下了,她会说:“长者立,幼勿坐”;看到爸爸喝酒,她会劝爸爸“饮酒醉,最为丑”。
  8岁的李宇父母在外打工,他和段老师住在一起,每天他都会主动打扫宿舍。有一次段老师病了,他帮段老师打饭,还喂段老师吃。
  一次,三年级的孩子们看《让生命充满爱》的讲座,看着看着,孩子们都哭了。白淋说:“我爸赚钱真不容易啊,长大了我要好好孝敬他。”周烨说:“爸爸妈妈养育我这么多年,我还没说声谢谢呢。”李宇说:“我还记得天冷时,妈妈到学校给我送衣服,我永远爱妈妈。”
  一年级的张会东家境贫寒,学习非常刻苦,他拿着教室门的钥匙,每天早早到校开门。放学回家后,他还要踩着小凳子蒸馒头。同学们穿着棉衣棉鞋,他穿着破了洞的毛衣,脚下是一双单薄的球鞋。班主任毛伟丽老师关切地问他冷不冷,他说,“不冷,颜回也这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C 八个年轻肯干的大学生
  吴校长将各年级的老师们召集过来,7个衣着朴素的姑娘站成一排,1个身材消瘦的小伙子站在姑娘们的一边。他们分别来自临汾、大同、晋中等地,都是大学生。到塞外农村教书,一个月仅五六百元的工资,他们能坚持下来,并兢兢业业地工作,缘于一个共同的信念:传播优秀文化。
  来自榆社的李建霞毕业于湖北大学,大学期间在学校图书馆看过《大学》《论语》等书,非常感兴趣。后来在网上看到这所小学的招聘启事就毅然报了名,“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自己”。唯一的男老师段庆林是祁县人,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他喜欢看武侠小说,从小说中感悟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现在能带着孩子们读经典觉得非常充实。”
  东张寨村只有一个小超市,学校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备课、代课、读书、看碟是老师们生活的全部,日子过得简单而寂寞。尹芳,清秀漂亮,她说,想逛街买衣服还得打车到县城。刚来时总觉得憋得慌,她也曾经哭过,但读经典读进去之后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嘛。”
  看到孩子们可爱的表情,观察到他们每一个进步,都让老师们觉得非常开心,这也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尹芳讲了一件小事:有个孩子往桌子上钉钉子,我说桌子会疼的,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向桌子道歉。后来有一次,有个学生没带橡皮,我便把自己的橡皮切给他,孩子们突然围过来对我说:“老师,橡皮会疼的。”
  宋桂梅、付亚凤、赵娟分别是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班里的张文强原来是个经常逃学的问题孩子,三位老师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后来,文强不仅不逃学了,还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孩子,他说:“我不能给老师丢脸。”
  郭丽玲始终捧着本和笔,记录着同行学人推荐的书和碟,她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农村广阔的天地,喜欢孩子,我会一直做下去。”
  午后,女生宿舍里,老师们给留守儿童梳头,帮孩子们系棉衣的扣子。“这几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老师们兼起了爸爸妈妈的角色,教他们读书识字,照顾他们日常生活,”郭老师说,四年级的张丽刚入学时不爱说话,常常一个人发呆,老师们对她格外关心照顾,现在孩子渐渐活泼开朗了。
  记者看到,宿舍窗户结着晶莹的冰花,木制的上下床上叠放着厚厚的被褥,床头简陋的课桌上摆放着老师和孩子们的日常用品。“小珍(一年级学生)睡觉不老实,我半夜醒了后就摸她,给她盖被子”,老师们乐呵呵地交谈着,没有一丝抱怨。
  侧记
  仰望繁星吟诵经典
  记者一行人都被感动了,要回太原的时候,同行的学人决定留下来支教。吴校长也被感动了:“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塞外风寒,要不您明年夏天再来吧?”
  “这么艰苦的条件,年轻姑娘们能待下来,我一定能行!”看着同行学人坚定的目光,吴校长将我们带到校园最后一排一个相对避风的房间,推门而入,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同行学人说:“很好,我就住在这里了。”
  傍晚,记者准备返回太原,同行学人将带来的国学教育光碟放给老师们看。主讲人,一位数学博士的声音让记者记忆深刻:“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把你所学知识统统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科学家的素质是什么?是对宇宙和谐发展规律的敏感度,对宇宙终极真理的体悟,是一种美感,一种灵性。凡是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无不是文理兼通的大才。这种素质不是靠知识技能的灌输实现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
  老师们起身与记者道别,画面定格,一行字幕格外醒目:齐发善心,共襄盛举。
  新年伊始,小寒日的夜晚,记者打电话给支教的学人,话筒里传来兴奋的声音:“我在这里很好,早晨到田野里跑步,晚上看星星。现在我们正在院子里看满天的繁星,看金黄的月亮,背诵《易经·系辞》。虽然很冷,但透过寒冷是一种大自然的清冽、一种生命的蓬勃。”
  他们高昂的声音穿越千年寒流,与上古作《系辞》的圣贤应和:“……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本报记者 傅海青
发表于 2010-5-1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修行者,应是外相上符合当代社会人伦道德,法规法律,事业上蒸蒸日上,无缺无撼,家庭中,生活上是人中之龙凤。世之孝子,家之贤夫,孩子眼中好亲人……做个好人,在心相实体上,无相布施,持戒不缺,广度众生,演说大乘经教。在这些基础上,才是心性中彻悟圣凡含生无不同一自性幻化显现,真空妙有。知道其变化,了知其变化,不着其变化。皆自性的应用,自性的幻现。此为真世间修行者。



                         -------------------回师法语
发表于 2010-5-1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0-5-16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23:12 , Processed in 0.45653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