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jh912

[大德开示]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 维摩居士林 维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三世因果论则能对现实生活中难以解说的种种矛盾报应现象给以圆满的说明。二是三世因果论立足现世,着眼来世,引导人们把幸福寄托于来生。虽然佛教内部也有个别僧侣,如南朝宋人慧琳作《白黑论》,文说:“若不示以来生之欲,何以权其当生之滞。物情不能顿至,故积渐以诱之。”[注释:《天竺迦毗黎国传》,《宋书》第8册,239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对来生说多有讥评。儒家学者认为佛教“来生之化”的说法,于事实无证,而给予猛烈的抨击。
           但是,来生说既避免了今生只是前生作业的结果这种简单而又带有宿命论因素的理论缺陷,又满足了人的内在要求和期待:度过痛苦的今后之后,能在来生享受幸福;经历短暂的今生之后,能在死后永生。这就使来生说不仅得到大量佛教信徒的认同,而且推动信徒去恶从善,严格自律,从而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理论支柱。
            三是古代中国人祈求生命的永恒、避免生命的消亡、崇拜不朽的思想,既表现为追求个人的长生不死,也表现为祈盼子孙万代的永兴昌盛,即生命的绵延不绝。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强调由因生果,前能启后,前前影响后后,把人生归结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并融入循环往复的系统之中,这种生命意识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生生不息观念相吻合,这也是佛教因是佛教因果报应说得以长期流传的重要原因。
          对于相信的人,我们就这样跟他们说,甚至跟他们表演,对于不相信的人,佛都只能度有缘人,咱们也只能随缘而行,对于那些不信因果的人,还不如用世间的道德、道理跟他们说,劝导他们行善自律做高尚快乐的事,从而加强自我修养,这是末世众生难度的原因。
          末世的人们只注重现世的享乐,只注重现世的时空点,用非正常手段还能得到些什么,用正常的方法反而不行,这就是整个社会的现象,人性恶浊的东西客观存在,但是有了这些东西就要听之任之吗,不会的,我们讲过,佛的最后嘱托涅槃经,国运的昌盛也有因果,大家应该还记得。
          找有缘人,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就给他种善根,怎么种?就像一个秃头,没头发,我们或者从根本上解决他的体质问题,让头发自己一点点长出来,或者也可以花点代价种头发,你想毕其功于一役那是不可能的。
          苦切的佛法,佛说法,为什么用苦法,深切的法来说呢?为什么反反复复来说呢?说明人难度,这正是五浊恶世的特点,你既然到这儿来了,你就要面对这些东西,你的因果是你发了愿,愿意来,你就要忍辱、精进、不动心、持戒的,你只有像太阳那样才能感动人家,这些做好了之后,没有智慧可以得智慧,有了智慧的可以得大智慧,已经有了大智慧的人,你就知道你要做的事本来如此,那何必忧何必愁,那就是达摩祖师所说的苦乐随缘的境界了。
          理论并不深,但是具体要做到,还是要想一些办法,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于实在没有办法的人,我们要想一些办法,让他们少造一些业,不要跟他们争论,你跟他们争论的话,他们有重大因果,对于那些可以转过来的人,甚至还可以用一些特别的方法,这就要理会那些个大慈悲心的人,做的那么一些特殊的、奇怪的行为。因为他们是为了这些众生没因果,用世间的欲来钩牵他们,你要知道他的悲心所在,如果你也能够运用悲心把那些中间状态的人转过来,那就很不错了,如果本来就有缘分,你只要点化他一下,很快就转过来了。
          另外一种人,我也告诉你,当年有人请释迦牟尼佛度一个老女人,佛说只要她愿意看我一眼,我就救她,佛到左边,她转向右边,佛到右边,她转向左边,佛从上面看她就低着头,最后干脆用布把脸盖起来,没办法,佛都没办法。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当时有个挑大粪的人,挑粪的人在印度是贱民,一般人见了都躲得远远的,有一次他遇到佛,怕玷污了佛,就绕开佛走,他绕到东边,佛到东边堵他,他绕到西边,佛在西边堵他,最后只好面对佛陀,问佛有什么事,佛说你跟我来,把身体一洗,头发一剃,那一世就修成罗汉,到现在还在修,就在我们家乡,XJ等人都见过,一个人一个庙,自己建的,她那一世挑粪,这一世修行有福报,不用挑粪,但是庙前面有个厕所,她每天得打扫,旁边还有个垃圾堆,这个是因果,明白的就知道,不明白的就不相信,一个地位很低贱的人能修成罗汉,这一世她的心气等等很多东西跟那一世一样,有了宿命通你就知道就是那个人。
           再一次感谢方教授给我们提供的方便。XYY、XJ可以把这个文件发给大家,大家好好看一下,大家可以提出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来讲,我们要是把这本书拿下来了,将来结合龙树菩萨的文章,结合我们所讲的那么多的经,你就会知道怎么度人,怎么度现在的人,怎么修行。
        好了,再见。


[ 本帖最后由 rjh912 于 2010-4-19 09:41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布施!
发表于 2010-4-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法施,收藏,慢慢看
发表于 2010-4-1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2:38 , Processed in 0.61214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