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17|回复: 2

[大德开示] 佛说地藏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法---梦参老和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下红字同)

  【梦参老和尚讲解】“唯然”就是答应的很快,“佛跟我们说的太好了,世尊,我们极欢喜听一听。”“愿”就是希望之意,“乐”就是很快乐,佛把地藏王菩萨为什么又发愿的原因跟四天王说。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这是前面说的那个四重大愿,做长者子、做婆罗门女、做光目女都是发了愿了,一次发一次愿度脱众生,犹未毕愿,到了现在那个愿还没有满,为什么呢?为了哀愍救济,这个世上受罪苦的众生,不只现在,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在未来无量劫因蔓不断,像藤似的,一个跟一个不中断,因果相续,众生的业缘,永远不尽,因为这种缘故,所以又发重愿,又再发愿。

  现在这个世上的灾难,我们总想有清净的一天,可是永远清净不了,现在水灾、火灾,好多战祸,也是永远没得完,众生业无尽,所以他怎会不感果呢?地藏王菩萨的愿永远满不了,不只如此,观世音菩萨的愿,普贤菩萨的愿乃至一切诸佛的愿都如是。

  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事就发愿,发愿不是空的吗?现在是有点空的,但你发这个愿有一定时间,就不空了,因为这愿的本身就使你的心清净了。你发一愿就清一愿,就有利益众生的目的,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有些愿,现在是空的,将来会不空,你的愿不会虚发;但是发恶愿也是不空的,也是不虚发的,你想整人想害人,那个愿也不虚的,来生遇到时会现前的。

  为什么见到一个人不知不觉感到特别讨厌,产生极大的怨恨心,这是前生宿业牵连的。人家对你也是这样,无缘无故给你两枪,你要想到因果,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你欠他的,现在新结的冤业也有,过去没有,那他欠你的,将来再还你。有恶怨有善怨,缘也有善有恶,正因为如此,这两者是相聚的,见了谁都喜欢,把你的冤家当父母一样,那冤家就化解了,再不会冤了,如果你生起欢喜心,他再怎么生气,火也发不起来,这是很有关系。

  “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以下就开始讲地藏王菩萨善巧方便的方法,地藏王菩萨化导众生,现在特别注重娑婆世界阎浮提,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恶业特别重,而且地藏王菩萨发愿,特别着重在这个世界的众生,所以说地藏王菩萨跟此土,也就是指娑婆世界的南阎浮提,因特别重,缘特别深,所用的教化方法也有百千万亿方便。应以何身得度者就现什么身,这是一种。应以何种法门得度者说《地藏经》,这也是一个法门。

  《地藏经》还有示凡的作用,像在安徽九华山,那是地藏王菩萨化身以此为方便。地藏王菩萨到了北京拈花寺,遍融老和尚是他的化身,他又以打扫清洁为方便,专门打扫寺院的厕所,谁又想到这是地藏王菩萨来做的打扫清洁,到临死时,他现个神通,才知道这是地藏王菩萨化现的。

  至于说百千万亿方便,他到这个地方是什么目的,化度那些人,因为我们不在,像在九华山,到了现在还是利益很多的人。凡是朝山的,到那里去礼拜地藏王菩萨的,都会得到一定的好处,乃至于这尊地藏王菩萨像,我们在这里学习《地藏经》,烧香供养,恭敬礼拜,就这么一念之间就脱离三涂苦了,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百千亿的方便。

  既然是方便,对菩萨就没有约束力了,菩萨利益众生也是没有拘束的,他的意念是要度这个众生,要度他,乃至示现种种方便,这是没有拘束,没有限量的,示现同事,是女的他就示现女的,是男的就现男的,做生意的就示现做生意的,要度他,你必须跟他建立因缘,无缘还是度不起来的,怎么结缘呢?现在你念念《地藏经》见了地藏像,问讯问讯,磕个头,烧支香,这个缘就结下了,地藏王菩萨现身就会度你。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佛就对四天王说,千万亿方便是指哪些方便呢?“若遇杀生者”,地藏菩萨要是碰见杀害众生的众生,打猎的猎夫,做屠宰业的人,就说宿殃短命报。你今生杀别的众生,来生会经常害病,寿命不长;因为你短少了别人的命,自然感果,也受短命的报。这还不是还债,你欠命债,还得还,短命报只是一种华报的果,容易生病都是华报,还不是因报;因报是你必须杀那个众生,还那个众生的命债。要是遇见杀生者,就跟他说这种话,但是必须要有善巧方便,不可以直来直往,说法也得看情况,人家要听,你给人说,人家不听,你勉强他是绝不可能的。得他自己发心,而且要有因缘,这样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千头万绪。所以说法要有时机,示现善巧方便得示现爱语说,你度他,得先说好话。

  “若遇窃盗者”,偷东西呢?你跟他说莫要偷人家的,偷人家的要受穷,要受苦,为什么现在有穷有富?为什么别人有钱你没有钱,为什么同一个行业,人家做就赚钱,你做就赔钱。我们经常讲机运,巧合,那个机遇关系大的很,前脚走慢了一步,穷就赶上你了,你还是受穷,走快了,穷在前面等着你,你到哪里就穷了,这叫机缘。业果不失,你偷人家的,总想占人便宜,总想多得一点,愈占愈穷,这类事太多了。

  “若遇邪淫者”,雀、鸽子、鸳鸯是飞禽小动物,有些人讲情爱?就拿鸳鸯做比喻,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变成蝴蝶飞起来了,好像很好,大家想一想,做人好还是蝴蝶好?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若遇恶口者”,这是说口业,口有四种业。现在为什么有家庭不合,一天到晚在吵架,在美国都是夫妇两人,在中国大陆是大家庭,几代人在同一个地方住着,经常吵架,为什么呢?过去的恶口业造太多了,口里总是不干不净的,说话总带脏字,这好像是一个地方风俗习惯的恶口,乃至说很多脏话,各个地方都不同。

  “若遇毁谤者”,你觉得今生做什么事,总是闲言闲语是非很多,这是你过去毁谤人家太多了,前面说两舌,在张三面前说李四,在李四面前说张三,到处挑拨。要是知道这种因果,记得不要随便开口骂人,说不清净语言,一定会遭报的。要是毁谤三宝,更不用说了,但那不在这之内,而是犯五逆了。

  众生赞叹随喜的业不大成熟,人家一说谁好,他总要挑点毛病,就连出家人也一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乃至于做一点小事,看见什么都随喜一下,这个世界虽然说怎么坏,我看好事还是很多。你一天当中所收进来的随喜功德不可思议,功德无量,乃至一点小事,法会也好,做佛事也好,帮助人也好,随便一点,要随喜人家功德,说:“我很高兴!我赞叹随喜!”这功德不可思议,都成了你自己的,把所有一切功德都成了你自己的,你不是缺功德吗?他做即我做,但是要毁谤,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永远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识中,尽是坏东西,还清净得了吗?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时要遭果报,没有舌头,说不出话。现在口里总长疮,舌头总是烂的,有时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随喜功德占的便宜最大,特别是随喜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时,都在度众生,你用不着看见,你发愿就好了,随喜功德,照着〈普贤菩萨行愿品〉,观想现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在说法,你怎么不随喜一下,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说法,你常随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诸佛都在说法,为什么不随喜,反而一天到晚睁着眼睛看众生的过恶?所以要注意,不要毁谤别人,要称扬别人,一个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处,你就随顺他这一点,他有一点好就可以,你就会积福了。

  “苦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瞋恚者”,瞋恚就是发火、发脾气,家中都有照相机,当大人小孩发火时,把他照下来洗出来看一看,都是横眉竖眼的表情。人的像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报是什么呢?一者是引火烧身,瞋恨就是火,你看他脸红的,自己烧自己身体,一发脾气心就乱了意,做什么事都会慌乱无章的。在愤怒之下,千万不要处理什么问题,绝不恰当,也容易自杀。死了还要受报,要下地狱,地狱的那些火都是发脾气所发的,瞋恚就是业障大,这样生了变成人,像貌一定不好看,那么丑谁看了都憎恶,或者残废或者聋子,反正六根不全,这是瞋恨的果报。假使来生变人,还得经过地狱无量劫的时间,所以千万不要发火。

  自己心里要时常观察,怎么对付瞋恨心呢?对一切人慈悲,像弥勒菩萨就是慈氏,他不起瞋恨心,总是笑呵呵的。

  “若遇悭吝者”,悭吝,就是不肯布施,碰到穷人跟他讨钱,他的脸马上挂下来,佛弟子千万要慈悲,也有骗人的,但你给他的时候,你是行菩萨道的,你管他是什么用心呢?没有带钱,你也高高兴兴、善言巧语的安慰人家,你见到穷人就瞪眼睛,那你永远也富不了,要想发财就要布施,来生就真发财了。悭是悭贪,吝是吝啬,要是遇到贪吝的,来生要想求什么事都不成,今生你贪求吝啬,来生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如意。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一天到晚的吃,小孩子除外,因为他还不知道。有些成年人见到什么就想吃,肚子虽然不饿,就是嘴馋想吃,和尚过午不食,是不是怕来生得果报?是要减少饮食。佛教中说比丘有病,当减饮食,若有了病少吃点,病自然就好,这叫饥饿疗法。饮食无度是贪吃,吃得咽喉生病,吃不下去,想喝水没有,想吃饭没有,到地狱去,想吃烊铜灌口,饥火烧身。饮食不要数数无度,一天三顿饭,也有因体力劳动,多吃一、两顿,但这都是不好的。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这里说的很复杂,各种报感的果都不同,为什么有那么多地狱呢?这是杂报,因为你生前所造的业,所以感什么果。

  “若遇畋猎恣情者”,“畋猎”是指打猎的,这也是一种习惯,有的以此为生,打猎有几种情况,拿枪打的、做陷阱的、用弓箭、石头,还有用树的,使被害的兽类产生惊狂恐怖感,来生所感的果,像有很多疯子突然惊狂,乃至于丧失性命,这和过去的业有关,因为过去造的业成熟了。

  “若遇悖逆父母者”,对父母忤逆的,这就很多了。悖者,即违背的意思,总是爱顶嘴,不顺老人的意思,特别对父母年纪大的,总认为他不合实际,做事不是那么灵巧,很多子女对父母教育的话都不爱听,这要受天地火杀报。各种的自然火害,如水、火火、地震、战争的火害,你总是赶去受,这是你过去的业驱使你的。

  “若遇烧山林木者”,烧山林木者,犯的人不多,得住在离山林近的,烧山林木会烧死很多众生,除林木之外,所得的果报是疯狂,也就是心迷了。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或再嫁再娶的,对人家带来的孩子不好,遭的果报是返生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这和畋猎是一个类型,打鱼、捕鸡所得的果报是骨肉分离报,自己的至亲眷属经常不能团聚在一起。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痖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这一段是说明杂报,因果业报很杂的,没有专指那一种说,这里说的名词都是伤害众生生命的手法、工具。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汤”就是滚水、沸水,这个水虽然不是火,但烧滚了,可是跟火一样的,到下了地狱受果报时,把油烧开了,把身体沾油或滚水也能浇烂了,或用刀斩脑壳,“斫”即挫的意思,把刀来回锯的意思,不管汤也好,火也好,刀也好,伤害众生生命时,会轮回递偿报。

  你用什么方法害别人,将来你受报,就要受什么法子的苦难,所以下地狱有种种名词,就因前面这些杂报的因果而来。“斩”即斩脑壳,“斫”就是肢解四肢身体的意思,砍手、砍脚、四肢受轮回递偿报,将来你要还给人家的时候,你应如是还。《楞严经》中说:人食羊,羊食人。人死了为羊,之后又被人吃,这是还报的意思,我们没有神通是不知道的,只能看见眼前的,有了神通就能认得到了。

  以前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掌祖师为什么要说相命、批八字呢?因为他受了好处,有一个相士跟他说:“师父!你的寿命不长了,只有三斗米的命。”因此,他就到一个经常供养他的施主家中,他对施主说:“你不要再请我吃斋了,给我三斗米好了。”施主很奇怪说:“你要三斗米做什么?”他说:“我的寿命只有三斗米的量,我受你一顿斋饭差不多就去了一半了,你给我三斗米,我回去慢慢吃,慢慢用,将来或许会修成道业也不可知。”施主就给他了,他背回洞里去,在山上修行,每顿饭饿的不得了,就用舌头舔,手掌到米里沾,沾了这么一掌,就算吃完了。

  有一天,他这么一沾一沾的,等到三斗米尽了,他的寿命已经变了,道业已经修成,有神通了,于是他写了一本相书,说相命不一定准确,他又到施主家中去看,他这三斗米吃了很长的时间,刚好他的施主结婚。他在门上一看就哭了,旁人不太欢喜,向他说办喜事,你怎么哭了?他说:“苦啊!苦啊!”旁人问:“那里苦啊?”他说:“可叹众生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我这是解释《楞严经》所说的,即交相食着还报,解释轮回递偿报。你吃他,他就吃你,汝负我命,我还汝债。因此说长劫轮回,在六道轮回经过多少劫,就是这么冤冤替偿,经百千劫这样还报,这叫轮回递偿,都要偿还的。

   “若遇破戒犯斋者”,破戒,大家受过八关斋戒,戒就是八戒,斋即吃饭,斋者,期也,有一个时间的界限,过午不食,这叫斋。若是破戒,犯斋者将来受饥饿,因为变成禽或兽,没有定量也没有定顿,遇到了就吃,没有遇到就没得吃,要是受报成了老鼠,可就倒霉了,老鼠吃的可就没有固定,而且最讨人厌。或者变成蚊虫,臭虫,这都不一定的,因缘果报没有一定的。

  因为你破戒犯斋的缘故,就说禽兽饥饿报,这是佛对四天王说的,说地藏王菩萨在因地中行菩萨道度化众生时,就说这些法,让你持清净戒,不要破戒,也不要犯斋,受了就要受持,如果你无力负担、怕犯戒,就不要受。

  “若遇非理毁用者”,这里专指三宝、常住物说的,你没有得到允许来取用是不可以的;或在三宝寺庙中把三宝的物损坏了、打破了,你要赔偿的。没有要求你赔偿,你也一定要赔;属于三宝的一草一木都要慎重,都有因果的。假使得到准许,可以用,或者寺庙有些东西要毁坏建立新的,这个不算,这是开缘。不合理的就要犯罪,要受什么报呢?今生来生所求的都不能满愿,资生四具,衣食住行求的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或者短缺,或者绝对没有。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贡高我慢,每人都有自尊心,这是好的,但我慢是不好。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强,轻慢别人,抬高自己。我慢还有多种形式,有些人自己不如人,例如看见别人当博士、硕士,他自己连一个学士也没有,这种忌妒心理产生了,但是他还要我慢贡高,博士有什么了不起,这种例子很多。

  像我们在大陆,住在南普陀寺跟厦门大学住在一起,看见小贩骑着车挂个筐,卖点青菜什么的,大学门口有位教授跟他买青菜,大概争执价钱,这位年轻人说了些很不好听的话,说:“你买得起不?连这点青菜钱也磨菇个老半天,你到底是买不买?你那些知识有什么用!”就把那位老教授挖苦了一顿,我在旁边听了心里很不舒服,老教授叹声气就走了,他可能连中学也没有毕业,太不礼貌了,还认为自己很高,他如果有高学历还可原谅,但他根本不高,自己不高却总要比别人强,这是一种贡高。

  还有,例如我们修行的人,学佛法的人,本来就不高,你也不知道也不去问,总觉得问人好像是耻辱似的,或同参的道友,自己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或自己没有得道的,或没有证得圣境,产生感应,却说自己得到,这是很危险的,这是犯大妄语戒。

  贡高有多种多类的形式,不过总要谦虚卑下,这个卑下不是说我比人家矮一等,要把一切众生当父母想,这是大菩萨的用心,我们恐怕做不到;但不要认为自己总超过人家,明明自己不行,还以为自己很高,这都属于我慢;你越是瞧不起人家,将来受报越是做下贱的工作,给人当佣人,反正总经理、董事长没有你的份,顶多打工而已。这还是好的,卑使下贱比这个还不如。
发表于 2010-4-14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王菩萨!
发表于 2010-4-15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2:23 , Processed in 3.92913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