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01|回复: 5

[大德开示] 印光大师: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宣化上人:儒家人伦教育,是佛教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0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光大师:儒家与佛家——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



《印光大师文钞》:

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方能尽性学佛。

试观古今之大忠大孝,与夫发挥儒教圣贤心法者,无不深研佛经,潜修密证也。

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

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非但体一,即用亦非有二也。

此实也!所云“佛化之儒宗”,不过表示其实而已,有何不可?
然在家学佛,必须深信因果,恪尽己分,戒杀护生,至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修持。所言恪尽己分,即慈孝友恭等。

然世之不治,国乏贤人,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

而家庭之教,母之责任更重,是以光屡言“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为尤要者,以此。

倘常以此与学生说,俾同以此相倡导,则不患不见治平之世矣。

佛法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夫唱妇随,主义仆忠。虽统名为出世之法,实具足乎经世良谟。经世良谟,亦同儒教。

但儒教只令人尽义,而佛教一一各言因果。尽义,则可教上智,难化下愚。

而其于儒佛之心法,将必因是而亲得矣。敢为阁下预贺。

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

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
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间,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

世之拘墟者,每以出家为悖伦理,遂不体究,反加谤毁,因噎废食,自丧性命。实可哀怜。

若能放开眼界,方知佛法流布中外,二千年来,其道盛行。经几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为之护持传布者,固自有非凡情所测之真道在也。

纵有一二拘墟之儒辟之,暴恶之君毁之。究属只手遮日,仰面唾天。适自形其少知少见,妄作妄为之过咎耳。于佛究何损哉!

吾故曰: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也。

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各护门庭,各失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开示:儒家人伦教育,是佛教的根本
  

宣化上人开示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在中国春秋时代,有位大圣人出世,就是孔子。

他一生极力到处宣扬“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的学说,可是不受欢迎,处处受排斥。

他虽然置身横逆之境,仍不改变教育宗旨,贯彻始终地提倡大同之道。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不遗余力。
他有“教不厌,学不倦”的精神。
他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实行家。

孔子晚年删《诗经》、制“礼乐”、《春秋》--诗、书、易、礼、春秋,即现在的五经。

他的学生有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

“礼”是婚丧祭祀的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写字;“数”是算数。必须样样精通,才能成为完人。

孔子的教育方针——“因人施教,以身作则。”

他的学生,分为四大科:

(一)德行:有颜回、闵子骞。
(二)言语:有子贡、宰我。
(三)政事:有子路、冉有。
(四)文学:有子夏、子游。

孔子卒后,分为两派:
曾子主张“传道”,以孟子代表,后为正统。
子夏主张“传经”,以荀子为代表。
“传经派”兴于汉唐清三朝代;
“传道派’兴于宋元明三朝代。
世界上的事理,都有相互的关系,好像中国的“儒、道、佛”三教,都是互相帮助。

“儒教”如同启蒙的小学,
“道教”如同中学,
“佛教”就是大学。
三教道理都有关连。可是小学生不知中学的教科书,但是大学生可知中小学的课程。

“儒教”讲做人的道理,如何建立好人格。

“道教”一半重于建立好人格,一半是修出世法。所以道士不剃头发,与在家人一样,但穿古时隐士所穿的衣服。

“佛教”则剃发除须,穿坏色衣,不注重外表,可是袈裟不离身,现比丘、比丘尼相。

佛教是修出世法的道理,是不是离开世间法而另外有佛法?也不是的。只要将世间法认识清楚了,不被其所迷,就是佛法。

有人主张“三教合一”。所谓: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这就是表示如是道。

佛教之根本,发起信仰之肇基,乃是在儒家教育。
必须读书、明理,先学如何做人,然后,再依法修行。

所谓“归原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学佛法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 对孔子的高度评价】                
  

 讲述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廿一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曲阜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是位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之教育家。创立平民教育,提倡文武合一,故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材,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曾为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三月大治,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德政。齐国妒之,献女乐与鲁公,三日不朝。辞官周游列国,未实现政治抱负。六十八岁返鲁,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着春秋。春秋有寓褒贬、别善恶之作用,当时乱臣贼子惧。在政治主张忠君爱国,在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在宗教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在学术主张仁民爱物。麒麟现而绝笔,享年七十有三。
赞曰: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神不可测 大不可及 圣中之至 更无二三
  
又说偈曰:
麟吐玉书兆吉祥 龙喷甘泉浴英奇  
从政三月鲁大治 罢朝数晨孔子行
周游列国倡教化 杏坛设塾度群萌
水月童子生震旦 预为佛教奠宏基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3-1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0-3-10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15:22 , Processed in 1.06073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