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88|回复: 2

[说说布施网] 禅与禅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30 编辑

禅与禅宗
无云 禅是什么? 禅是心的原态,即心灵的原始状态。禅是理的极则,即一切道理的源头。禅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禅是佛的心印,无上甘露,佛法的真生命、真血脉、真精髓。禅是不二法门,佛法是不二法;没有对立,一也不立。 禅宗的宗旨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在印度,从释迦牟尼佛传到二十八代达摩祖师,再来到中国,即禅宗初祖,再传到六祖惠能。然后再下去,就出现了五家七宗的盛况。代代相承皆佛的心印,这才是真正的传法传灯。 一般人研究禅宗,通常都会注意禅师们的师承及其禅法。师承很重要,参禅能遇上明眼宗师,明心见性的机会便会增加很多。他会因材施教,而且也具备强大的传心力量,让你尽快开悟,摆脱无明烦恼,而不会浪费这一生。 禅法是教学人入禅的方法,如何明心见性?如何进入不二法门?一位大彻大悟的禅师可直接传心给弟子,但不是每位弟子都能承接下来。所以禅师自创禅法,辨识根器,来帮助弟子,引导弟子早日开悟,认识真正的自己。 每位禅师的禅法不尽相同,是因为跟当时的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弟子根器不同有关。如临济喝、德山棒、参公案、参话头,正是家家门前火把子,各有千秋。这些宗门作略都是不得已的方便,如黄檗棒打临济三顿,打人也是很累的。 佛陀拈花不语,迦叶便已领会;达摩帮二祖慧可安心,都不需要禅法。可是师父能得到这种足堪传佛心印的弟子,是非常困难;而弟子要能找到明眼宗师也很艰难。所以古人千山万水,踏破铁鞋,到处参访,不到明心见性,绝不轻言放弃! 禅法只是接人的手段,禅师们是过来人,知道如何引人入胜,其禅法才会有效。如果我们不懂禅,捡拾古人牙慧,墨守陈规,不懂变通,做做样子是没用的。如果没有禅师指导,是否也能开悟?可以的,所谓藉教悟宗,就是因为研究佛经而开悟,但很不容易,否则闭关阅藏的岂不是都已明心见性了? 唐朝初年,唐太宗等几位皇帝,对佛教的高僧大德非常尊敬礼遇,因此佛教各宗派得以蓬勃发展。出家人相对的快速增加起来,而且又不必纳税和当兵,寺院、兰若还可以广置田产和奴婢。日久生弊,便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直至唐朝中叶,遇到了笃信道教的唐武宗,实在看不下去,决定全国性的打压佛教,逼僧尼还俗,没收财产,摧毁寺庙,捣毁佛像,这就是佛教史上着名的「会昌法难」。 直到武宗去世,宣宗即位,佛教方得以恢复正常发展。原来较偏重研究理论的天台、华严、唯识、三论诸宗,因为经典散失,而一蹶不振。恢复最快的宗派便是禅宗,直到晚唐,佛教几乎都是禅宗的天下,可谓一枝独秀。于是禅宗,便成为佛教的正宗主流。 何以如此?因为禅宗着重于个人修持,有饭吃,有知觉,有师父,就可以参禅,佛经及寺庙不是必要条件。佛陀时代也是如此;人在那里,道场便在那里,很简单!看看禅者,是何等潇洒自在! 修学正法的目的,是为了见性成佛,而透过参禅法门,今生就可了此心愿。活着就能看到自己了脱生死,不必等到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这就是禅宗的殊胜,生命的神圣价值得以彰显。毕竟死后「往生何方」是个未知数,充满了不确定,如果修不对,也无法补救。所以禅宗较容易兴盛,而广受修行者欢迎。 可是到了唐朝末年,因为禅师凋零,师资欠缺,学法者的根器也不如以前,禅宗便日渐衰落。到了宋朝,稍微有些提振,然而明、清下来,一代不如一代,传佛心印几已失传,只剩下法卷传法了。 何以出现法卷传法?达摩祖师当初为了标示法的正统,特别用他的袈裟做为信物,代代单传,直到六祖惠能截止。以后只要以心传心,传佛心印,不需传承信物了。可是后来禅宗衰微,出家人为了显示自己是法的正统,便制作法卷(类似民间家谱),内容是记载自己的传承谱系,从释迦牟尼佛到达摩、惠能,再接临济宗或洞曹宗下来第几代传人。传法卷者未必得法,被传者亦未必得法,不过再加个数字和名字,又传下去了。似乎只要双方满意就好。 一纸形式,不知对禅宗传承有何意义?见性成佛又何需法卷?即使一人接下五家七宗的法卷,又有何用?既然接下禅宗法卷,就应该一心参禅,何必要修持别宗呢?难道不会愧对法卷上面所列的本师佛陀与所有祖师吗?不知今日整个华人地区,还剩下几间纯正的禅宗道场? 其实,法卷在佛教寺院间,还是有它的社会价值:一来表示自己已经得法,二来可以多一件有利于担任寺庙住持的资格证明。 总而言之,佛教今后若要「表里如一」的振兴起来,必须有赖佛教徒重视佛法的修持面和人格的提升,以护持正法,绍隆佛种。如果仍然喜欢崇尚迷信,不务正业,好大喜功,是不会有多大作用,而且是日益沉沦堕落,万劫难复啊! 至于禅宗子孙,今后若要复兴禅宗,光宗耀祖,必须认真修行,回归明心见性,不要追求名闻利养,说功德无量才名副其实。如果找不到明眼宗师,欢迎来「安祥禅」这里。若是有缘,绝不会让你入宝山,空手而回。 假使造宝塔,其数如恒沙,不如剎那顷,思惟于此事。 虽尽未来际,遍游诸佛剎,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发表于 2010-2-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布施!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2-2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30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6:03 , Processed in 2.34498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