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26|回复: 3

[说说布施网] [强烈推荐]船子与夹山,观心与观照念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7 编辑

  船子与夹山,观心与观照念佛   禅宗里有个非常有名的公案,说的是船子德诚禅师与弟子夹山的一段往事。   当时,受船子的师兄弟道吾禅师的指点,夹山来见船子师父,初次见面,便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船子师父:“大德住什么寺?”   夹山:“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师父:“不似似个甚么?”   夹山:“不是当前法。”   船子师父:“甚处学得来?”   夹山:“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师父:“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夹山的意思很明白,我的心是无住的,住了就不是学佛的心了。   夹山把佛法用文字理解成“无住”,以为把握住“无住”这个关键,就找到了修行的方法。却不知道法是不落于文字相的,若执着在文字上,就见不到真正的佛法了。所以,船子和尚批示说:“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意思是说你执在这句话上,就好比把心系在了拴驴的橛子上,你万劫都不会解脱了。船子师父这句话,就是禅宗常说的“死在句下”。   在网上看到很多师兄都是这样理解佛法的,什么“佛法就是不分别,不执着”“心无挂碍”“自然”“平常”“无住”“心无所住”“清净”“随缘清净”“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无碍”“自在无碍”等等等等,其实,他们这样理解佛法时,他们的那颗修行的心,也已经随着他们对文字的执着“死在句下”了。   接下来,船子师父又说:“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意在批示夹山把佛法理解为“不是当前法”“非耳目之所到”。船子师父的意思是说修行的意义在于成就佛道,可是修行却是眼前的事,眼前的事你怎么不说呢?   这时,夹山刚欲开口,被船子师父一船桨打落水中。夹山想要上船。船子师父又说:“道!道!”夹山刚要开口,师父又打。夹山突然间豁然大悟,点头三下。于是,船子师父把他拉上船。   船子师父说:“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学会自己驾驭自己的心念, 不受任何的干扰,你的心意自然就殊胜了。船子这样说,是在教夹山修行的方法。   夹山说:“拋纶掷钓,师意如何?”意思是说抛开杆子不去驾驭行不行啊?   这时,船子师父纠正说:“丝悬绿水,浮定有无之意。”意思是说心思要落实在生活中,才能体会浮定有无之意。   夹山深有感触地说:“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意思是我方才语意带着玄奥,修行是没有路的,真正的方法可以说出来,但说的时候却是远离文字的执着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开悟的人也不是远离文字了,更不是不能思考了,只是开悟的人,不再受语言文字的迷惑和束缚了。   接着,船子师父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意思是说“我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一条大鱼。”这时,夹山掩上了耳朵。船子师父为他认证说:“如是。如是。”   船子师父说的“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说到的就是修行的方法。如果把修行的方法更加具体化,那就是禅宗的观心。   观心,就是用自己的心来观照一切事物。   很多师兄把观心理解成“看看我自己在想什么”“看看我都有哪些念头”。这么理解是不对的。观心,是在生活中的一切事中有个观照,有个摄受,观照时要用您自己的主观意识,至于自己在想什么,那是客观的,根本不必去理会。具体的方法可以这样来描述:您先住心在第一念上,老老实实的关注一下,您再住心在第二念上,还是老老实实的关注一下,,您再住心在第三念上,还是老老实实的关注一下,以此类推。   注意,这一念是由您自己的主观来决定的,您自己想住心在哪里就住心在哪里,您这一念的时间有多长,也由您自己来决定。这一念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面。一件事物都可以。说的再细点,比如您前面有几个小东西,您先住心第一个小东西,老老实实的关注一下,您再住心第二个小东西,还是老老实实的关注一下,您再住心第三个小东西,还是老老实实的关注一下,就这样依次观照,慢慢的您会发现,这几个小东西可以用来观照,其他的事物也可以用来观照,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来观照,哪怕是大街上的一棵树,一栋楼,乃至一个点都可以用来观照,渐渐地您会感觉观照成片了,您动中静中都能观照,您的心修活了,您找到这种感觉,真的非常象打太极拳,所不同的是您没有在打拳,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您只是象打太极拳一样观照着生活着而已。   这么说也不易理解是不是,那么您再试试下面的方法。   您前面有几个小东西,您先住心在第一个小东西上,念几句阿弥陀佛,您再住心在第二个小东西,念几句阿弥陀佛,,您再住心在第三个小东西上,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这样依次观照念佛,慢慢的您会发现,这几个小东西可以用来观照念佛,其他的事物也可以,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来观照念佛,哪怕是大街上的一棵树,一栋楼,乃至一个点都可以用来观照念佛,渐渐地您会感觉观照成片了,您动中静中都能观照念佛,念佛也成片了。您的心也跟着活了,您找到这种感觉,依旧非常象打太极拳,所不同的是您没有在打拳,您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您只是象打太极拳一样观照念佛而已。   再比如用观想的方法来念佛,我先观想阿字念几句阿弥陀佛,再观想弥字念几句阿弥陀佛,再观想陀字念几句阿弥陀佛,再观想佛字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这样依次循环往复,道理是一样的。   这一念一念的用心观照,每一念都用心,就是禅宗所说的“把握当下,致心一处”。每一念在用心时,前一念都已经不留痕迹,就是禅宗所说的“事来则应,事过不留”。观照得力时,心就象镜子一样灵活而无所障碍,您的心就与佛所说的大圆镜智相应了。   末学深知,掌握方法才仅仅是学佛的起步,实修才是学佛的根本,修行成佛是一件很庄严的事情,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呀!   末学学佛多年,一直都是在修学净土法门,从未改变。末学深知,净土法门是十分殊胜的,从佛接引的角度来讲,他可以成就一切众生,从修学成佛的角度来讲,他不输于任何法门,所以,末学此生一定要坚修净土法门,绝不二心。   除了观照念佛之外,有时间我们还要听经学法,并结合生活实践,逐渐深入法理,这样才能融汇贯通。让我们一起努力呦。 转
发表于 2010-2-2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7 编辑

发表于 2010-2-2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7 编辑

发表于 2010-3-5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7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13:28 , Processed in 0.51976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