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11|回复: 0

[事迹传记] 心闻比丘尼远行学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33 编辑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二月,金陵宝华山来了九个尼姑,为首一人,法名心闻。心闻等此番拜慕宝华山隆昌寺的律学,所以特地献供大米六十担,白银二十两,要求在山安居三个月,学习戒律。   心闻(公元1604~?),汉阳著名老尼,一生持戒,因为久闻隆昌寺读体律师律学精深,规制整肃,每年春冬传戒,初夏安居,堪称明末清初重兴律学的一代巨匠,所以不辞五十岁高龄,克服旅途上的种种困难,乘着舟船,专程东下,拜见读体律师。   读体见心闻五十年纪,带着八个弟子,一帆风雨,远投来此,自然竭诚欢迎,答应她们在此安居三月,学习律学。   几天以后,宝华山用心闻供奉的大米和银两,开设斋饭。这一天,山上好不热闹,原因只为平时山僧生活清苦,斋饭简朴,哪有今天这样菜丰饭香?所以香积厨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办。   中午开斋,山僧请心闻入堂拜僧拜佛,可是事出意外,心闻就是不向僧人礼拜。   心闻不肯拜僧,也自有她的理由:我是施主,特地远道而来,供施你们白银大米。按理,你们谢我还来不及,怎么反要我向你们作礼?况且,我的年龄,比你们头头读体,还大一岁,是个资深尼师,怎能随意下拜?   读体见心闻不肯拜僧,等到开完斋饭,集合僧众,把心闻等师徒九人叫到僧前,问道:“你既然许下心愿,从大老远乘船不避艰险,来到这里学习戒律,为什么开斋时,不进斋堂礼拜僧人?”   心闻胸有成竹,从容回答:“我在楚地,只要有高僧大德的地方,都会主动前去,施斋设饭,供养僧人。各地方丈,都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款待我们,从来也没听说由我捐款供应斋饭,还要让我施礼之理。”   不料,这回心闻是钉头碰了铁头,只听读体搬出佛教典章,压将过来:“按照律制,比丘尼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应当向刚刚出家的比丘施礼。瑞在你专程来到这里,施设斋饭,目的是为了进修戒律,可是你的行为却大大地轻慢了僧人,哪像是来学戒?”   心闻见自己满怀希望,好心而来,却被读体当众如此训斥,不禁满面飞红,回敬道:“难道楚中人僧人,不懂律制,就你们懂!请不要忘了,我们是客人,快收回你的见解吧。”   哪知读体是个非常认真的僧人,在宝华山,他提出十条规约,自己以身作则,奋金刚志,带头遵守。由于革弊遵古,督导严厉,所以没过多久,宝华山隆昌寺,渐渐成为天下律学归敬的古道场。   现在,读体见心闻既要学律,又以施主的面目,居高临下,全然破坏了律制,于是干脆态度强硬,把话说到了根子上:“你说的楚中各僧,要是真的这样,就败坏了法门的风气。他们这些俗僧,见有施斋设供,前来结缘的尼众,简直把她们看成为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获得更加丰厚的施舍。这些僧人,根本称不上是佛门弟子,真可说句是狮子身上的虫子。我们宝华山道场,虽然生活清苦,经济拮据,可是为了维护戒律的严肃性,定可绝粮断餐,也不敢违背佛制,贪图利养。现在你和你的弟子既然不肯遵奉律仪,那就退还银两大米,另请高明。”   心闻见读体斩钉截铁,一点不卖面子,把话说到了根,于是不再多费唇舌,接过银两,带着徒弟,赌气朝气后山穿山渡水,一路下行。由于米在寺的下院,暂时未取。   宝华山后山,有个出水洞,洞里宽敝,犹如静室。心闻一行下山以后,看到这里树木清森,环境幽雅,就暂时在洞室里面,住了下来。   山上读体见心闻带领弟子,赌气下山,也不挽留,径自回到了方丈室。   读体刚一坐定,就见弟子古潭入室拜见。古潭说:“心闻等一行,从大老远赶来,希望你大和尚随缘点拔,不要挫伤了她们学律的积极性,况且山上现在经济不佳,她们的这些布施,至少也可维持全山僧众半个月的口粮。”   读体等古潭说完,表情严肃地答道:“我们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律宗道场,全国律学僧人的眼睛,都盯着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一定不会因为生活清苦,就生退转之心;相反,条件越是艰难,就越是能够显出律僧们的冰雪操履。要是为了供养,违背圣制,不是我们律宗僧人行律之道。”   来山这些年,古潭深知老师接人行事,原则性强,于是满面惭愧,作礼而退。   心闻一头,赌气在出水洞静室,睡了一晚。   第二天,心闻怒气稍平,回头想想,我们这次出行的目的,是到宝华山来进修律学,现在赌气回去,岂非入宝山而空回,有违初衷?况且,读体维护律学的原则性,我也早已有所听说,现在接触下来,果然名不虚传。   心闻是个明白尼师,只是因为平时被那些俗僧们,为获施舍给宠骄了。现在想来想去,机会难得,不可错过。可是转而想到,读体态度生硬,面容冷峻,就这样再回到山上,在面子上又下不了台。   心闻左思右杨,又折腾了一夜。   第三天,心闻终于想定,学律要紧,至于面子,就委屈一下吧。   于是,心闻带着徒弟,重新拾级上山,来到寺里,一齐跪在方丈室门外,请求读体宽恕,接受她们住山安居,学习律学。   山上其他僧众,各位职司,见心闻等回心转意,态度诚恳,也一起为她们向读体求情。   读体冷静观察,得知心闻等确实出于真心,并且远道而来,现在又跪在了方丈室门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律制,不再傲慢,于是决定安排她们在鹿山庄结界安居。   心闻等见读体安排她们在鹿山庄安置行囊。   安居期间,读体特意撰写《教戒比尼正范》一卷,配合本部毗尼(戒律)作为教材,派阇黎等半个月前去开讲一次。   心闻尼为学戒律不辞艰险,远出求学,以及委屈面子的大勇精神,为古今尼苑,建立了良好的风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5:29 , Processed in 0.60357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