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05|回复: 1

[说说布施网] 用爱的和弦奏出美的乐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34 编辑

来源:恩施新闻网 
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不完美的孩子,一步步走向完美的历程。——摘自刘运玲教学反思。 1979年进入教师队伍,整整三十年的教学历程,造就了一位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忠诚的教育事业,以一腔爱校之心、爱生之心、服务之心,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她精巧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想,从她站在三尺讲台起,就凸显出光彩照人,才华闪烁。在那一方黑板前,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她的敬业、她的执着、扎实的工作作风,让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三十年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育人,刘运玲不是学生的母亲,但她亲切呵护着这些孩子;课改,她不是学者,但她一路蹒跚前行;教研,她不是专家,但她坚持开拓耕耘。 1979年,正在读高中的刘运玲毅然放弃学业,来到地处边远的村教学点,与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很快,她精彩的公开课、忘我的工作态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可以说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洗脑风暴。 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角色转换——从一名教学实施者变成一名教学研究者、指导者。课改需要研究,研究需要合作,她主动“请缨”,先后上了20多节示范课。 先来看看她执教的五年级语文几个教学片段:课堂五分钟的才艺展示;学生的自述(有了什么进步,学会什么才艺,读了什么书);用自己的话,阐述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学生摘抄最喜欢的词、句、段。另外,每周班级评选一位“读书大王”。写“循环日记”是她在学生教学中的一个创新:5名学生为一组,组长写第一天的日记,然后4位同学依次一人写一天,一个星期总结评比一次。之后,孩子们还可向父母推荐写得好的日记,把竞争机制引入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学这块沃土上,她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国家、省、州、县级获奖教育教学论文15篇;各级报刊媒体发表文章12篇;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主管单位表彰奖励15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她被表彰为省级优秀语文教师;2008年,经社会推荐成功,她被评选为“第二届建始县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被中国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聘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关爱留守生的协调及对策研究”科研课题组组长;2008年被评为恩施州教研先进个人。 她还参与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教学研究》等四个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来自最基层的课题研究资料,参与了州教科所编写的《忠孝雅诚中小学学生读本》、建始县妇联、团县委主编的《造就一个好女孩》等书的采编工作。 她是一位平凡的小学教师,又是众多学生眼里的慈母。她在牺牲和燃烧着自己,用心魂与爱火谱唱着人间的春夏秋冬。
B 用心筑路,春风吹得春满园
三十年风风雨雨,她用自己的心血及灵魂塑造了孩子们心中的歌。 她把性格各异的学生看做是千姿白态的花朵,细心观察、精心呵护,挽救了一个个精神失落、学习成绩差、性格怪异的孩子。 刘运玲以优秀教师的高标准不懈努力着,恪守着自己的誓言,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 站上三尺讲台,就走上了一条既光荣又苦涩的人生之路。她说,既然选择教师职业,就要在这方园地里精耕细作,用耐心播种爱心,迎着朝阳,面向未来,你会欣喜地发现每天都在收获成功与欢乐。 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事业的明天,她用忠诚和敬业耕耘着,开拓着…… 她把建始县民族小学这艘昔日一度深陷淤泥的船,变成了今天的一艘“快艇”。她用青春和智慧谱写着教育的新篇章,向人民递交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雨果说:“有些人是铁,有些人则是磁石。”她就是一块磁石。师生面前,她总是那么亲切随和;工作之中,她总是那么风风火火。 她认真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她对自己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她始终满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把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作神圣的事业来做,做出了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教育教学精益求精,学校管理有声有色,她用出色的成绩在学生、家长心里刻下了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金字招牌,赢得学校的信任。 无论怎样改革,教学始终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学校原始的生命力。她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少说话,多做事,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善待每一个人。用文化经营学校,在工作中呵护老师、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他们在我心中都很重要。 学校为教师成才打造平台,听课、评课不再是给老师施加的压力,而是交流、研讨。在学校内部呈金字塔形选拔教师,成就名师工程,谭琼、杨静、罗卫华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学校挑起了大梁。 近年来,学校一共有34位教师在省、州、县组织的教案评比、教学实录、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几乎每位教师都有教研论文。
C 特色教育,她取得瞩目效果
一个学校要在社会上得到认可,除了常规教学,还必须具备特色。建始民族小学立足民族特色,长期坚持经典诵读读书活动和写字教育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又在读中解决问题。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读”字,浓缩了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建始县民族小学将民族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历史经典在学校长期坚持开展诵读活动,将民族传统精华融汇其中,传承中华历史文明,其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写字教学是学校教学中正在绽放的一朵奇葩。学校自始至终是以活动为载体,产生凝聚力。学校申报了《写字课课题研究》课题,开展写字教学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2009年,《湖北日报》曾给予报道宣传;2008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全省写字先进学校;2009年,全州写字教育现场会在建始县民族小学成功召开,在全州推广学校写字教学经验。 近年来,25人在省级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获奖,其中4人获得金奖。学校由书法特色的一枝独秀成为全面发展的满园春色。“用爱的和弦,会奏出美的乐章”,她敬业爱岗、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以开拓者的气魄、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建始县民族小学办成了该县的窗口式学校。学校根据留守学生多的情况,办起了“阳光两小时”,即为空巢家庭和离校较远的留守学生提供午饭和午间休息场所,保证这些学生的学习、安全和正常休息。 为此,学校收回了有商业价值的20多间门面房,改做学生休息室,还投资20000多元添置100多张学生用床,为留守儿童解决了后顾之忧,此举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的极力拥护,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刘运玲,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耕耘着建始县民族小学这片充满希望的绿洲,用心血和真诚构建着这块爱的热土,用真情和博爱谱写着教育的新篇章。
发表于 2010-2-2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34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5:27 , Processed in 0.42733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