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开门

[说说布施网] 心律法师博文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所长


  传说,甘戊出使齐国,路过一条大河,船夫得知甘戊的任务后嘲笑说:“你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这条河流,又怎能完成出使齐国的任务呢?”

  甘戊反驳说:“世间万物,各有所能。骏马日行千里,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叫它去捕捉老鼠,还不如一只小猫;宝剑削铁如泥,可用它劈柴,却不如一把斧头。你我也一样我,划船我不如你,若论出使国家,你能跟我比吗?”船夫无言以对。

  世间的万物各有所长,只有在适当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其作用。

  十个手指头长短不一,但都各有各的用途。

  世间万物,它们的地位和性能都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人类也一样,职务有高有低,分工各有不同。只要人人都忠于职守,努力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生活就能更好
  就像故事中的船夫一样,很多人不这样想。他们总是有各式各样的怨言。比如有的农村人觉得自己命运不好,为什么不出生在繁华的城市;穷人与富人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出生在亿万富翁的家中;平民羡慕当官的权势,为官的羡慕平民的清闲;脑力劳动者赞叹体力劳动者的无忧无虑,体力劳动者赞叹脑力劳动者的轻松自在。……

   不可否认,每一个人的怨言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家应当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光埋怨有什么用,还不如承认这一现实,好好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每个人活在世上,不会一无所长的,当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生总有些事难尽如人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人不能放弃自己,也不能苛求自己追求完美。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总是追求完美,就会妨碍他取得成功,阻碍他享受成功所带来的一切欢愉。

  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无需怨天尤人,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想想怎样才能走出误区,用善良美化自己、用知识充实、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展自己。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同的只是你怎么看待,怎么对待。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   缘


  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我对他(她)那么好,为什么他(她)不喜欢我呢?”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喜欢不需要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这只能是缘分所致。

  何为缘份?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为有缘,没可能即为无缘。缘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芸芸众生,都在缘份的网络之中。

  有的人,明明是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周围人也十分看好这一对;中间却可能阴差阳错而分开。这一分开,也许就天各一方,再不相见;即便再相见了,但心境早已不同,可能形同陌路,倒真的是相见不如不见了。

  常言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则是另一种缘分的极致。多少不可能,只因为有缘,让一切成为可能。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这样像天上的云,像水中的浮萍, 自己无法琢磨,无法操纵的,于是也就只好一切“随缘”了。

  佛家所讲的随缘,则和我们日常所说的随缘有所区别。

  佛家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这里所说的“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做人,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宇宙人生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安身立命,随遇而安。

  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

  真正懂得随缘的人,能在风云变幻中, 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能在逆境中,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拥有这份随缘之心,不论世事如何,我们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可以笑对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困境中需要坚持


  今人常常在困境中给自己打气“坚持就是胜利”。

  古人则这样说坚持之重要性: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很多事,成功与否,就在于坚持。坚持下去了,拨开云天见日出;坚持不下去了,就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所以王国维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坚持,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想成大事,就要一件件小事地积累,积少成多,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生命是一种坚持,爱是一种坚持。坚持下来,会看见明天的太阳。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靠的是一种信念-----坚持到底的信念。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出绝美的珍珠;铁剑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炼就成锋利的宝剑。一切豪言与壮语皆是虚幻,惟有坚持才是踏向成功的基石。

  唐朝高僧鉴真,十二年间,五次东渡日本,都因为翻船、缺少粮食、迷路等等原因失败。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志向未改。不顾众人劝阻,置双目失明于不顾,毅然进行了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信心、毅力、勇气,此三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学会感恩


  佛说,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行善积德。

  知恩,就是要懂得感谢;知恩之后图报,是谓感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我们感恩的:

  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长,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爱,伴随我们经历人生的风雨。不论何时何地,父母总是无私地牵挂着我们。。。。。

  感谢老师将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帮我们把握人生的航向、为我们做出行为表率、给我们关怀、鼓励,激励我们成长,用爱心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感谢同学的陪伴、同学的信任、同学的理解和宽容;感谢同学的支持和关心,同窗之情,铭记终生。。。。。。

  感谢祖国让我们摆脱了屈辱贫穷,感恩祖国让我们享有幸福安宁。。。。。。 

  感谢社会安定美好,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为我们提供茁壮成长的锻炼机会。。。。。。

  我们应该感谢的还有很多很多:

  感谢自然,赐予我们阳光空气;

  感谢生命,让我们体味人生的美好;

  感谢失败,使我们吸取了教训;

  感谢幸福,给生命增添了光明;

  感谢圣贤,为我们树立了人生典范;

  感谢命运,我们才得以有这样的人生。。。。。。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丽。有了这样一颗心灵,我们会感恩自己拥有的健康体魄,感恩我们有和睦的家庭,甚至感恩清晨透过天窗的那一缕阳光。这所有的平平常常的一切,会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而变的格外美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只要心存感恩,残落的花瓣也是美丽的。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缘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让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在当今的社会很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充斥于各种媒体的明星八卦新闻,名人绯闻更是层出不穷。而网络的快速传播,更使得谣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传越盛。

  谣言,是真实的反面。

  谣言的发源点是心灵的污垢。谣言是水中月,镜中花,似是而非。而且一般规律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传是出于嫉妒使然,坏事又难免会被歪曲;不是好奇心作怪,就是幸灾乐祸。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谣言从来就没有根绝过。而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网络、手机这一高科技载体更成了谣言传播的快速途径。

  现在的高科技,使得谣言有着新闻般的“真实”和细节的“逼真”,极易让人弄假成真。

  可以说,很少人不憎恨谣言,却难免惠相信谣言,并传播谣言。

  有时候明明自己对事实一无所知,就听信谣传,并充当谣言的传播者。更有甚者,甚至在事实澄清后,还要制造新的流言混淆视听。

  谣言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们对谣言的态度。

  其实说来,一般人都难免有猜测的心理,也就很容易听信流言,这就是是非流言盛行的原因。

  古人早有名言:谣言止于智者。遗憾的是,智者数量少,所以谣言难免就像野火一般蔓延。

  当今社会,我们也难免遇到加之于自身的是非,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说真话,不说假话,不传播谣言是为上上之选;实在不能说真话的时候,可以保持沉默;万不得已,既不能说真话,也不能保持沉默的时候,起码要坚持不伤害别人。

  面对大家的误解,抱着“行正、言正、身正”的态度应对,过不了多久,流言自会消除。

  不相信,不传播,要抵制,是对待谣言的正确态度。保持心灵的纯洁,从正确的途径获取信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不会或者可以尽量避免受谣言所惑。
 
  遏制谣言的快速传播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各人素质,不要为了各人的目的去制造、传播谣言,要用一颗正直的心去面对人生,以正当的手段去做事,抱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态度,去亲自观察、亲身体会。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减少谣言,避免充当谣言的传播者,同时要勇敢的去监督别人。让我们一起用心做事,去建造一个诚实的社会,一个文明的家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祸从口出,言多必失;面对人间百态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则是非止于智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心从宽容起步


  真正的佛心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寺院,和修行者中。佛心可以无处不在,可以存在于日常中。

  日常生活中,以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对待万事万物,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

  恬淡的最高境界可以达到:遇险不惊、临危不乱,这种从容处世的生活态度非一般人所能达到,须得看开世情,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才能把人生从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相形之下,宽容更容易做到。

  宽容别人,也就相当于宽容了我们自己。其实,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蔺相如三让廉颇是宽容,诸葛亮七纵孟获是宽容,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更是宽容。这些宽容的胸怀被载入史册,至今熠熠生辉,折射着人性的光芒。

  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不计较,那就是宽容。事情过了也就算了,执着于过去无异于给自己找麻烦。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错误,如果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对人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不仅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

  能对事、对人有一定的的忍耐,对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同事的不足都冷静对待,忍耐谅解,而不要一味地争辩反驳。

  宽容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得都是这个道理。

  从日常做起,从宽容起步,纵然一时之间很难到一定的境界,只要一直走下去,自会离佛心越来越近。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珍贵的是现在拥有的一切


  流年似水,人生苦短。世上很多人,固执地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这是多么不值得啊?

  没有经历过要失去身体的某部分,甚至有可能要失去生命的大病,就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在病中,才会深刻感受到: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源泉。珍惜现在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做自己想要做的一切事情。 没有经历过过与亲人生死离别的那一刻,就不知道道珍惜亲情的可贵。没有经历过情感的失去感情的破裂,就不知道珍惜友情和爱情的存在。 没有看到过鲜花覆盖的墓地,墓地生长的荒草;就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时才体会到:活着真好! 没有经历过在痛苦中的艰难拔涉,就不知道珍惜今天的快乐。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享受人间的美好生活。如果说,你曾经在生死线上挣扎过,你必将对生命有了重新的审视和认识,你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也不确定明天会怎样,那么你必会将此刻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作为珍贵收藏,此时生命的意义会让你知道:请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是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拥有无悔的过去和有方向的未来。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人生有悲欢苦乐、离合聚散,变化无常,我们要把握住人生,积极进取。

  要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事物,不要被心中的贪念所迷惑。那种因为贪念而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事物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

  在经历过很多的事之后,才能开始大彻大悟到:命是天赐,福在人求。上天赐给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珍贵的。决定幸福的是心情,有个好的心情,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人生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回。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别离


  今生的别离,可是前世回眸不够?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今生,人来人往,不知前世有过多少次回眸?那些有情却不能相守的人们,可是因为前世回眸不够,才不能相守一生?跟一个人有情,有爱,有恨,有怨,那需要前世怎样的回眸?

  每当看到一些很有才华的人,在很小的年纪就光彩夺目,名利双收,但是晚景却非常的凄凉甚至悲惨,我就想,如果他们学佛就好了。

  如果这些人学佛,他们也许会了解,人不是只有一生,而是无始劫以来一直在六道轮回。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活得痛快!宁愿将人生的精华浓缩,也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如白开水般平平淡淡。我想如果人只有一生的话,这个选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们死了以后要去向另一个世界,而我们却毫无准备的话,死亡也许只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我们的人生在轮回中如朝露闪电,我们又何忍再将它速食?

  如果这些人学佛,他也许会了解,“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论你拥有多少财富,不论全世界有多少喜爱你的歌迷,不论你享受过多少世间的豪华,这些东西在你死亡的时候不但毫无用处,也许很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负担。如果这样我们何不将它放下?

  如果这些人学佛,他也许会了解,今生所受的果报正是由过去生的业力所形成的。他在今生受的财富名利,都要感谢过去生所修的福报。那么今生不但对于这些福报要非常珍惜,小心使用,而且要继续的修福、修慧,才能早日达到智慧的彼岸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果我们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如果我们知道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未来也许还将在六道中无数次的轮转,也许我们不会活得那么匆忙,那么焦虑,那么疯狂

  因为有了生别离,生活不再显得漫无天日和度日如年,它让时间变的有意义,有存在的价值;它让我们知道一切都有期限,无论人,无论事,他们的出现、陪伴、相濡以沫及决然离去,都是有日可待的。

  因为有了死别离,生命不再是琐碎的、啰嗦的、纠缠不休的。它让我们懂得了平等的概念,知道无论你是曾经幸福地爱过,还是艰难地苦过,无论你是一辈子飞黄腾达,要什么有什么,顺利得一塌糊涂,还是终身穷病愁苦,哭天天不应,坎坷的举步维艰,你都得从人生的宴席上抽身退步,在你无比清醒而不舍的时候说永别。

  别离,让我们渐渐地、不得不地,学会了把握相聚的此刻,它强调了人生只有一次,来生你已是他人。

  别离,不是为了再相见,它在警示我们相聚只有一次,过时不候,时不再来。

  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不力修善,求生极乐国。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为什么不让坏人变好人?


   有人会想:
   世上有很多坏人,佛是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凭佛法无边,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坏人都转世变好人呢?那样的话,整个世界就全是好人,佛的目的不就就达到了吗?

  小孩子有时候会这么想:

既然科学家懂得那么多,他做个电影给大家看,大家不就都成科学家了吗?干吗还要花几十年时间上学呢?
  武功高手把他的武艺传授给所有的人,大家不就全是东方不败了吗?何愁天下扫不平?
  
  学佛之后就会了解::佛就像老师一样,可以让我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佛教我们认识规律,但却不能改变规律。
  而世界在佛看来,永远是清净的,都是在宣讲或在证实他所说的因果法则。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容的美丽
作者:释心律


  古往今来,流传着很多关于宽容的故事。

  相传,清朝名相张廷玉见识颇高。一次,他的兄弟在故乡老家修建老宅,因为宅基地的事情与邻居起了纠纷。其弟不忿,写信给张廷玉,希望得到哥哥的支持。张廷玉收到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接信后,很是惭愧,立即把墙退后三尺,邻居了解原委后,大为钦佩,也马上让出三尺。结果,原来紧紧挨在一起的两家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子。故事传开,成为美谈,这个巷子也就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而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为世人喜爱的弥勒佛,相传更是因为宽容而修成正果的。

  蔺相如三让廉颇是宽容,诸葛亮七纵孟获是宽容,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更是宽容。这些宽容的胸怀被载入史册,至今熠熠生辉,折射着人性的光芒。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对立随时都可能存在,如果执迷于此,冤冤相报何时了呢?而心怀宽容,化解冲突,就没什么放不开的,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世间就多了更多的美丽。

  公共汽车上很拥挤,无意间踩到了别人的脚,踩人者赶紧道歉说:“对不起,踩到你了。”被踩者幽默作答:“不不,应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了。”周围响起了一片笑声。这美丽的宽容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一位拎着奶油蛋糕的顾客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商店里,奶油蛋糕弄脏了地板。顾客歉意的向老板道歉,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顾客笑了,笑的很灿烂,也为老板的热情打动,“投桃报李”,买了不少东西后才离开这里。宽容就是这样传递着它的魅力。

  李斯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莎士比亚在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也借助角色之口,赞誉宽容: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不仅仅是一种智慧和力量,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佛说众生平等,无有高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量是何等博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1:51 , Processed in 3.706202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