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90|回复: 3

[说说布施网] 人有二十难(七)见好不求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1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2 编辑

  见好不求难   证严法师著述   人人都有追求之心,前面说过“忍色忍欲难”,因世间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物质,足以诱惑人心,使人迷乱,要忍色忍欲不受诱惑,实在是很难。所以佛陀又说:“见好不求难”。   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只要认为是好的,就要再向前追寻,对凡夫而言,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人生的烦恼,多是因此而起,为了这分追求的欲望而误了前途的,大有人在。贪求心重的人,总是对自己目前的环境永远不能满足,他永远觉得空虚而有失落感,因不满现实,所以常常向外追求;为了追求未来的目标,他就会迷失了自我。所以佛陀在世时,常常用各种方法教育大家,希望学佛的弟子们能接受他的警语。   佛陀常说:“人生无常,一切如梦幻泡影。”不过,众生却愚痴无知,不务现实,常“偏执于空”、或“着于有”,而一直追求不放;所以佛陀不管是向富有的人家,或者是贫困的人,都以平等的智慧应机教化。   庸碌一生何以安此心   佛在世时,有一位小国王,这位国王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他本身有印度的传统信仰,就是婆罗门教。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权重,是他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常欢喜造福。   有一天,他启开珍宝库藏,以七天的时间为限,发出通告说:“人不分远近,不分种族;只要来此,一定有求必应。”他把珍宝分成一堆一堆,每堆约六十个枣子堆起来这么大,来求助的人,固定每人给一堆。这些财物尽管有不少人来拿,但还是剩下很多。   佛陀知道这位国王发如是心,可是他这样的造福,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还是有所求——求来生福。   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婆罗门教的乞士来到国王面前。国王说:“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不用客气,我一定满足你的需求。”   这位乞士说:“我知道国王喜爱布施这福,所以我要来求取财物。”   国王说:“好,那你就拿一堆吧!”   乞士拿了一堆珍宝就走,可是只走了七步,他又回过头来把珍宝放回原处。   国王问:“咦!为什么又拿回来呢?”   乞士说:“本来我想三餐温饱就可满足,但现在有这些珍宝,却还过着如此流浪的生活,觉得欠缺了安全感,所以很希望盖一栋房子。”   国王听了觉得有理,就说:“你可再拿一堆!”   他真的再拿一堆,走了几步又回头放回原位。   国王疑惑地再问:“怎么啦?”   乞士回答说:“我想如果把这些东西拿去卖了,也只够盖一间房子,若想娶妻也还不够呀!”   国王就说:“好吧!那你拿三堆去,这样就足够让你娶妻建屋了。”   这位婆罗门乞士于是拿了三堆珍宝,回过身便走;走了七步,又回头把东西放在原处。国王很讶异地说:“你这个人真是奇怪,三堆财宝难道还不够吗?”他说:“我算一算仍然不够,因为即使房子盖好,聚了妻,生了子,我还得请一些奴婢来奉侍妻儿,或则把房子装潢得漂亮一点,所以算起来仍是不够用!”   遇到这样的人,国王却也度量宽大地说:“那你就拿七份去吧!”   乞士真的拿了七堆宝物离去,走了一段路,他又把东西原封不动地放回去。   国王微怒道:“你真是一个怪人,够你盖房子、娶妻,也够你请奴婢了,这些你还嫌不足吗?这些财物可以让你享受一生啊!”   乞士叹道:“我再怎样计算,仍觉得不够,即使什么都有了,可是儿子长大也要娶媳,唉!人生一世确实是追求不完,也做不完呀!况且人生无常,我宁可过着目前这种朴实自在的日子,没有精神的负担及家室之累,可以清净地过一生,我认为目前的生活,就是我最理想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   国王听了这位婆罗门乞士的分析,顿有所悟,他想:“对!人生有永无尽头的追求。我现在已经很好了,还想追求来生的福;若生生世世只追求福报,那就永无解脱之日了。身为国王要为百姓、国事操劳,还得防范他国侵犯,为此忧恼,像这样是真正的福吗?我应该去追求更超然自在的福!”   佛陀已经知道国王的心态,这位婆罗门乞士于是向国王说:“现在有一位觉者——佛陀出现于人间,我要追求财物,倒不如去追随佛陀,因为佛陀有取不完的轻安解脱的法财。所以,我想我还是去追求佛的真理比较好。”他喃喃自语的边走边说,也就离开国王而去了。   国王听到了世间有位觉者,他心中一震,“对呀!国内的人民,不是也口耳相传地说悉达多太子已经成佛了!他是天下众生的导师,我何不去求佛陀,请佛为我开示皈依?”于是他即刻传令准备马匹,动身到祇园精舍去。   到了祇园精舍求见佛陀时,国王一见佛陀,觉得像是遇见故人一般,他想“我在哪里见过他呢?”佛陀微笑地向他说:“才没有多久的时间,你怎么就不认得我了呢?”那时,国王见到佛陀这么慈祥的态度,于是会意过来,赶紧五体投地,感谢佛陀启发他的智慧。   佛陀最善于观机逗教,甚至用婆罗门乞士的形态去接近国王,以种种的方便法,三番两次地乞求财物又归还,这就是智慧的引导,这位国王终于被度化了。   弃欲无贪最轻安   佛陀常说:“人生求无止境”,所以说“见好不求难”,像那位国王,他身为一国之尊,又富甲天下,也还觉得必须再求取来生的福;而婆罗门乞士(以喻世人)想要房子,又想娶妻;娶了妻又要奴仆,而且还要为未来的子子孙孙设想。这个例子明显地告诉我们,人生求无止境,多辛苦啊!   当然,“追求”是好事,我们学佛也要“求”精进,不过精进是为了要解脱自我的心灵,“求”突破人间色欲的诱惑,要真正用脱俗的精神,追求心灵清净,而达弃欲无贪的轻安!
发表于 2010-2-11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2 编辑

善哉
发表于 2010-2-1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2 编辑

发表于 2010-2-1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2 编辑

有道理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22:34 , Processed in 2.16729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