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34|回复: 2

[说说布施网] 无言大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惠能做了弘忍的接班人,神秀很不服气,一天,他对得意弟子志诚说:“你聪明足智,我派你到曹溪去听惠能讲法,看看他到底哪儿比我高明。不过你不要让惠能知道是我派你去的。” 志诚欣然受命,翻山越岭半个多月,终于到了曹溪。他不通报来处,坐下就听惠能讲授佛法。 志诚不听则已,一听顿时感到心明神悟,肃然起敬,向惠能施礼,说:“我从神秀法师那儿来,在神秀法师那里听不明白的法理,经您一点拨,就开悟了。”   惠能听后说:“原来你是个探子啊。” 志诚说:“未说时是,说了即不是。”——我既然说出来了,就无所谓探子不探子了。   禅宗认为真理、智慧也—样,是不可言传的,佛的真正智慧在每个人的白心中,智慧是不能、也不必用语言来表达的,“不立文字”成了“禅”的一种境界。“无言之智”向来被古今中外的智者所推崇。   据说,释迦牟尼涅槃六百年后,有个六十岁的人皈依佛教,这人就是胁比丘。他能言善辩,使不信佛的马鸣愤愤不平,因为马鸣那时很有辩才,自许能破—切言论。 —天,马鸣带着弟子去见胁比丘,说:“一切言沦都可被击破,要是我驳不倒你的沦议,我甘愿斩头谢罪。” 胁比丘听了,一声不吭。   马鸣见状说:“原来你徒有虚名啊。”就带着众弟子洋洋得意地离去。走到半路上,马鸣猛然有所醒悟,说:“糟糕,胁比丘比我聪明多了,我已经输给了他。” 弟子们大惑不解,问为什么这么说。   马鸣说:“我主张一切语言都可被击破,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我说的一切言论同样是可被击破的吗?胁比丘一声不吭,反而让我无从下手辩驳他,输的是我而不是他啊!我该回到他那里,斩首谢罪。”   不过,胁比丘并没有要马鸣的头,而是让他剃发出家入佛门。 “无言之智”同样体现在维摩诘身上。在《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记载,文殊师利带领许多菩萨去探望生病的维摩居士。他们对入不二法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文殊菩萨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说毕又问维摩:“居士,我们大家都谈了各自的见解,请问您对此有何高见?”这时,一向“辩才无滞”的维摩诘却“默然无声”,不发—语。文殊见状,赞叹说:“您不用语言文字,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入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这个词现在多用来比喻唯一的门径和独—无二的方法。在佛教里原意是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修行方法。鸠摩罗什说:“有言于无言,未若无言于无言,故默然之论,论之妙也。” 而流传在民间谚语中的“沉默是金”,其中旨趣和佛教“无言”的“不二法门”没有什么两样。陶渊明有诗证:“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白居易亦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都表达了贤人智者对“无言”之智的共识:真正的智慧,只有靠自己的心灵去领悟,这就是“默然无声”、“不立文字”的意趣。   摘自《普陀山佛教》2008年第2期 转
发表于 2010-1-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发表于 2010-1-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智慧,只有靠自己的心灵去领悟,这就是“默然无声”、“不立文字”的意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1 17:29 , Processed in 0.30444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