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86|回复: 5

[说说布施网] 动念就有果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8 编辑

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果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欲知祸福先问自心。 ‘行藏虚实自家知,’湛湛青天不可欺, 祸福因由更问谁?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劝君莫做亏心事, 只争来早与来迟。‘古往今来放过谁?’ 所以陈希夷的心相篇上说:“相貌是从内心产生的。心里头有了善恶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祸福。‘(注十五)又说:”心地和念头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恶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为是由内心引发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祸福。’(注十六)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注十七)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诸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一)卖瓜的故事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注十二)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注十三)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好比在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世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今生有苦乐、凶吉、祸福的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由破坏而使人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所以华严经上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诸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二)卫仲达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等到册子送来时,那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着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着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多了。‘(见感应笃汇编卷一)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知道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时时为利益众生着想,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得广大。诸君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请详阅华严经的净行品! 譬如:当我们睡醒时,应常愿一切众生早日觉悟永恒的真理。当我们下床时,应常愿走路不会伤到任何小昆虫。万一有小动物无意中被我们踩死了,我们则愿它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当我们步行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出离生老病死的苦海。当我们出门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能免于烦恼的逼迫。当我们大小便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舍弃贪爱和憎恨。当我们洗去污秽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没有瑕疵或污垢。当我们开灯时,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当我们就寝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稳,心不散乱。
发表于 2010-1-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8 编辑

发表于 2010-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8 编辑

发表于 2010-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8 编辑

善哉
发表于 2010-1-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8 编辑

发表于 2010-1-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8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1 17:23 , Processed in 0.17615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