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临海言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演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学中读书自在。朱子‘四十读书乐’,古时候世间人什么事情最快乐?读书最快乐。现在人读书最苦,哪有乐?上学要带一大堆书,多苦!所以我们看到学生每天背那么大一个书包,就想到决定不能来作人(决定要作佛),作人这么苦!从前上太学亲近老师,一本书都不需要带,老师所讲的课程,你全都背过了。老师也背过的,所以都不要书本,说起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记得都不错。太学的学生,从各个省县来的,不只是一个地方。中国古书课本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段落,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无论什么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是刻错了,这很合乎科学的观念。这样教书是真有意思。讲到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典故,老师带著学生出去旅游,户外教学。学生侍候老师,替老师推车,替老师挑担子,担子里面盛酒菜。看到风景好的地方,摆开来,老师与学生围坐一起聊天,聊天就是上课,谈的就是学问。所以在太学上课,是真实的自由开放,任何人可以发表他的意见,大家一起研究讨论。一次出去旅行两、三个月,游山玩水回来,这课程也讲完了,他怎么不乐?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万里路是长见识,读书是成就学问。学问一定与事相结合成一体,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不是玄谈。我们在古代典籍中,看到一些历史传记,很多人不满二十岁,就考中进士、举人。不满二十岁叫童子,二十岁才叫成年人。考中进士,就有资格作县市长,举人中优秀的,也可以作县市长,作地方官。现在看起来,只是小孩。但是他能把一个地方治理得很好,真有学问、有经验,那才叫教育。现代教育,不教你如何做人,不教人与人的关系;不客气的说,只教你怎样赚钱,怎样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荷包里来,如何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现在教育教这个,天下焉能不乱?古时候教育,教仁义道德。谚语常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面一句话说得没错,后面一句说错了。防人干什么?防人之心也不可有,你的心才真正定了。常常防人,心总是不安定,没有智慧。果然连防人之心都放下,就得大自在,真正得大圆满。所以现在真的连‘教育’两个字,懂得的人都不多了。我过去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间很长,老人非常爱国,每一次提到教育,他一定拍桌子发脾气骂人。他的感慨很深很深,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太少太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教育,只是科学技术的传授,在孔子教学四科中,第一德行,第二言语,这两科现代教育没有了。第三是政事,现在的教育只注重这一个科目,培养办事的能力,培养技术,人伦道德都不谈了。至于第四文学艺术,现在虽然也讲文艺,可是与古时候文艺不一样;古时的文艺是教育,孔老夫子删《诗书》,整《礼乐》,标准曰:‘思无邪’。你就懂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是诱导人正知正见。纵然演变到后代,从唐诗、宋词、元曲,演变成戏剧,像昆曲,以及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平剧,再演变成一些地方戏剧、民族艺术。它的内容仍以‘忠、孝、节、义’四个字为主,来教育人民。从前学校不普及,人民就从歌舞、从戏剧中学忠、学孝、学仁、学义。从这些艺术中明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做为他一生处事做人的准则。


从前的艺术是教育,是教人做好人。现在的艺术,真是看不懂,真是佛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看到经文中这些表法,才知道佛用心良苦,这是真正的艺术。《华严经》是高度的艺术,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表演的境界。我们能从这里契入,得的利益当然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主地神是七住菩萨,七住是‘不退住’,甚深大愿,护持一切众生的心地,特别是护持他的菩提心。就像前面所说,地方上的士绅之流,他们关心教育、热心教育,对于安定社会、繁荣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往往是潜移默化,明白人,就很清楚,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


主山神代表八住菩萨,八住是‘童真住’。在形象上是隐居山林的高士一类,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但不出来做事。出来做事要有缘分;他没有缘,没有机会为社会大众服务。如果有机会,他们也都出来了。历史上看到,像诸葛孔明,孔明高卧陇中,作其隐士,以耕读为乐,自己耕田、读书,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他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盛情难却,才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如果没有机会,遇不到人家来请,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自己去找人的。所以高人之清高就在这一点;你去找他可以,他绝对不会来找你。这些人对社会最深远的影响,在于教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有能力争,不争;有能力求,他不求,这叫高。不是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就谈不上;他真有学问、真有能力,无争无求。我们现在看社会上,一些没有德行、没有能力的人,也争、也求,拼命在争求,搞成社会大乱。隐士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代深远的影响是作出榜样,一生甘于过平淡的生活,不争名,不求利,真正将名闻利养放下。他的一生很自在、很快乐。这是主山神、童真住菩萨,童真就像一个少年一样,天真无邪,这是真正高度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主林神是第九住菩萨,第九住叫‘法王子住’,又叫‘法师住’。菩萨位次中的九住、九行、九回向、九地,都代表‘法师’─教化众生。主林,林是树林、森林,树表建树、建立;将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建立起来,社会繁荣就像森林一样的茂盛。所以这一类表法的意义很广,智慧、财物、德行、利益几乎全都包括,像我们现在所讲社会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就是主林神所代表的。他在每一个行业都是领导人,也是这一个行业中的老师。


我在过去有一个专题讲演,内容就是讲中国伦理道德的教育─‘君、亲、师’,三者一体,不能分割。以此为例,做为一个领导人,领导员工、干部拓展企业,就是‘作之君’。更深一层要把你所领导的人,看作是你的学生,你要教育他,将你的行业理念、智慧技能,传授给员工,你就是‘作之师’。这还不够,还要‘作之亲’,把你所领导的人都看作自己的家亲眷属;要以亲情爱护他们、照顾他们,这些员工对你有感恩戴德之心,决定对你的事业尽心尽力。为什么?他觉得老板与自己是一体、是一家,乐于替老板效力。这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以一个人如果同时具备这三种身分,事业决定成功;换句话说,你用什么心态对别人,人家就用什么心态来回报你。这是伦理、这是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老板与员工没有这些关系,今天我需要你,雇你来,明天不需要了,马上把你解雇。彼此是利害的结合;有利的时候在一起,没有利的时候马上分开。你们想想,员工替老板能尽心尽力吗?古代教育教导我们,公司行号也是伦理道义的结合,彼此都讲道义。无论在什么时候,事业做得很好,很发达的时候,老板与员工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多,老板真的是为员工设想,员工才佩服,这是菩萨老板。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公司非常困难,老板决定不会裁撤员工,一定是咬紧牙根、度过难关;员工也不会埋怨老板。不景气的时候,不拿钱他也干,他也要支持老板,老板是恩人,报恩!怎么可以计较待遇?所以员工不会散的,没有钱给他,只要有饭吃,不会离开,这是道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商场中,他怎么不是第一?当然第一,菩萨商主。事业是为整体、为大家,照顾大家的生活。他所生产的货物定能服务社会、服务一切众生,货真价实,赚取最合理的利润,便利社会大众。所以他的一生是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而不是为自己,这是教育。


我们读到这个地方,举眼看眼前社会,真的是感慨万千。古圣先贤这样圆满的教育,今天都被遗弃了。真正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学术,却被误会为落伍、不合时代,应当丢弃,你说冤枉不冤枉!所以九住称为‘法王子住’,也称为‘法师住’,道理在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后这一位主药神,含义很深。主药神代表第十住菩萨‘灌顶住’,是在这一个阶段当中达到颠峰者。灌顶就是成佛,现在叫毕业,十住位中,他毕业了。这一段的内容非常明显,所有一切业障习气他都淘汰尽了。业障习气是病,菩萨示现作药王、主药神。在我们佛法中还有一尊药师如来,许多同修生病的时候都念《药师经》,拜药师如来。一定要懂得经典中所讲的原理原则,真做到,病才会好。像这一段经文中所说,最重要的是仁慈、清净。清净心不受病毒的感染,当然健康;仁慈可以解毒,再剧烈的毒物,仁慈可以分解掉。在佛法中讲,最毒的病毒就是贪嗔痴,叫三毒。仁慈能把三毒化解,清净心、智慧心能把病根断除。所以在灌顶住中,特别著重于清净、光明,仁慈祐物,我们应当学习。


以上这一大段的经文,是阐明十住菩萨利益众生的因果,讲到此地做一个总结,希望我们读诵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之中。《华严》教我们,任何一位都摄一切位,虽然是初住位,初住菩萨所修学的也是十住全修。不但十住位菩萨所修的他都修学,乃至于往后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他统统修,统统学。证到等觉位,等觉位菩萨对于最初‘发心住’、‘治地住’所学的也不舍弃,这才叫‘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圆融是圆修,一法都不舍,行布是次第;有次第、有圆融,这才叫‘佛华严’。不是在一个位次上只修这一部分课程,而是全修,圆修圆证,我们要在此处深深去体会,一定要落实,所得的受用无比的殊胜。念佛往生净土,决定信心十足,决定得生,当生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弘一大师劝导知识分子,学佛从哪里学起?他老人家介绍从《华严疏钞》学起。非常有道理,从这上面奠定基础,以后无论修学任何宗派的经论典籍都轻而易举,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过来人所说的话,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的。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一生勤学,他做事、读书都非常认真,普通一般人比不上。所以虽然是中年出家,他的成就为佛门所肯定,为世间人所赞叹,绝非偶然。所以,我们应当听从他的劝导。


十住位的菩萨到这里介绍完了,向下的经文是第二个段落,表十行位的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8:57 , Processed in 0.14068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