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48|回复: 1

[大德开示] 转帖:南怀瑾老师:方法都教给你们了!真参通了,不成佛也成个阿罗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1 1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们要学禅,很好。禅,是一切佛法的基本。人家说我是禅宗,那才笑话呢!天地良心,当着菩萨的面前讲,我一宗都不宗。那我是干什么的?我是学佛的人。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几时给你说过宗派?这都是后人门户之见,自生烦恼。这是个大问题。



在这七天当中,你们什么功夫都不要用,过去学什么方法也都不要管。现在参个话头试试看。你心中有一件没有了的事,“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这个话头也可以。话头不要念。比如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是念,嘴里念。参话头并不是叫你在心中念。就是有一个问题在心中没有解决,随时去找“谁是我自己?”“谁是我?”“我是谁?”这样也可以。这两个话头随便你挑。



回转过来在心中看。我这个思想一来,它是怎么来的?哦!想吃包子。嗨!肚子饿了,找到了。肚子为什么饿了?体力不能支持。体力为什么不能支持?打七打累了。为什么要来打七呢?哦!上当了。为什么要上当呢?哎!听他们说的嘛!为什么听人家说呢?因为要学佛嘛!为什么要学佛?我想嘛!为什么要想呢?这样一路追问下去。所以真正学佛参话头,是科学的,是怀疑的,以怀疑求实证。并不是叫你盲目迷信。你说我晓得死掉以后有六道轮回,我还说八道轮回呢!或许只有五道半呢!这是佛那么说的,不错啊!那是佛说的,你看到啦?佛也要你成佛呀!你自己也要看到,要去实证。



你身哪里去?而且六道轮回中间,你有把握吗?你说我今天到某人那里去投胎,找某人当妈妈,你有把握吗?或是你认为这个妈妈不好,再找另外一个,像住房子一样,找个合适的,你做得到?所以喽!自己生命的来去都不知道,这不是问题吗?这不是话头吗?话头者,问题也。这是个大问题。。。



怎么去找呢?简单得很。先从心念去找。我们现在不是在这里打坐吗?打也好打,坐也好坐。两条腿稍微难受一点,这两个家伙也好办,哄哄它就是了。它麻了,就起来走走。走累了,就停下来坐坐,那不是很好办?最难者就是心念无法平定,无法清净。现在先不要管生与死,先管心念。思想、感觉怎么起来?腿痛了,我晓得,怎么晓得?而且念头像流水一般地过去,过去就过去了,留也留不住。观察这个心念,不管善念、恶念,它都留不住。你看看它的根源,这个念头还没有起来以前,那一段,那一段是什么样子?找找看。或者是念头过了以后那一段,看一看,是什么样子?先这样办。先念头的事情了一下,真找到了念头的来源去处,然后自己也能够作了念头的主,不听它骗了。要不起妄心,就定住了。。。



慢慢来,第二步再找“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就方便了。话是这么讲,话是很简单哦!现在你们试试看,先把自己的心念找出来。这不是叫你们用妄想心唷!这可不是叫你把心守住不动,抓得紧紧的。不要像有些练气功的,把呼吸在丹田守着,有些人作观想啊!有些人念咒子,那都好办。那都在用心嘛!我们生下来一辈子都在那里妄用心,用心惯了,蛮好办。现在反其道而行,叫你不要再用心。看看能起用心的“能”在什么地方?先把心念观照一下。看看“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南宋有位大慧宗杲禅师,对南宋影响非常大。。。这位精通儒、释、道三教的大禅师说:“出家人修道容易,在家人修道难。”为什么说出家人修道容易?出家人外面没有魔障,没有老婆儿子,什么都不要负担,一心做功夫,所以容易,在家人开眼闭眼都是冤家冤鬼,好不容易啊!所以他说出家人做功夫是靠里面打出来的,容易是容易,力量太弱了。在家人是靠外面打进来的,这个力量就大了,虽然是辛苦,但是打成功了,根基就稳了。这些话可不是我说的哦!是这位大慧杲禅师说的。所以一定要万缘放下。



古人有两句话“田园身后事,妻子眼前冤。”田园身后事,你的功名事业财产,死后的事情,为什么替别人弄呢?目前的老婆儿女都是冤家、冤鬼。现在好了,在这七天里,逃开了这些冤鬼,跑到这里来,跟在和尚后面享一点清福。田园身后事,妻子眼前冤。有些年轻的,还没有找到冤家,还想得很呢!不要慌!哪一天冤家碰到你,你跑都跑不掉。现在赶紧趁没有冤家的时候,好好用点功,将来和冤家打交道,还有点本事。相反的,以女性来说,那就是“夫子眼前冤”,那不是孔夫子哦!



什么“田园身后事,妻子眼前冤”?说得太远了。田园身后事,这句话还马马虎虎,暂时保留。妻子眼前冤,可要改了。怎么改呢?情感放不下的人,就是“情感眼前冤”,名利心放不下的人,就是“名利眼前冤”。哼!眼前冤家多得很呢!满眼都是,都是缠着你的。管你学什么宗,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些冤家摆下来。你说我出家了,没有妻子儿女,也没有什么情感。嘿!有一个东西,“烦恼眼前冤”,心里头闷闷的,总是不太舒服,这就叫烦恼。烦恼并非只是痛苦,心里总是有点事,不晓得为什么,莫名其妙。或者是闷闷不乐,或者情绪不适,这叫“情绪眼前冤”。要把这些放下,才叫出家,才叫学道。。。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古人说:“来时欢喜去时悲。”孩子生下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当然欢喜。到死的时候,统统哭了。“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没有悟道以前,没有参破生死之疑以前,都是“空向人间走一回”。。。所以,要好好用功,随时随地照顾自己的念头。先不了生死了吧!先了心。先把自己的心念了了,扩而散之,就可以了生死。生死一了,扩而充之,就可以了宇宙的生命。就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开始,就知道这个生命怎样起来的。那你才真正认识这是什么东西。什么唯心唯物,讲它是物,早就错了。讲它是心,不是思维妄想之心。你说我学宗教哲学,这个理论我懂。那有个屁用!你受了自己的骗,你晓得哪个理论靠得住?哪个理论是从你的妄想来,你的妄想本身就是问题,你自己本身都做不了主,所以,佛法、禅宗不和你谈理论,要你实証。身心皆空,你空一下看看!两支腿熬不住的时候,你说四大皆空嘛!嘿!有两大不空,左腿右腿不空。怎么“四大皆空”啊!说理容易修证难。不是开玩笑的。“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你说你懂了,那是你乱想的,自己以为懂了。那是你的妄想。不是的。妄想也放不下,两条腿也降伏不了。你看!看你有多大本事,连自己都对付不了。。。



你们不是要学禅吗?听到禅,就想到“参话头”。这是毫不相干的事。禅并不完全是参话头,但是,也不离参话头。参话头也不见得就是禅。已经给了各位一个很大的话头。假如真的参通了,不成个佛菩萨,也成个阿罗汉。恐怕不容易参通。什么话头?“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什么叫“参话头”?大慧杲禅师的语录,讲参话头讲得最清楚,可以参看《指月录》第四册,他说“不用搏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手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领略处,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不准你用思想,为什么不准用思想?你用中国哲学西洋哲学的理论来作注解,没有用的,跟生死不相干,所以不准思量,不准忖度,就是不能够猜猜看。不能用古人语句佛经来下注解。哦!生是这个样子,死是那个样子,这个哲学是怎么讲的,宗教又是怎么讲的,庄子是怎么讲的。结果,搞了半天都不相干。也不要在心里头念,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生从……这是干什么的?这不是参话头,变成了你心里在唱歌。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这是唱歌。唱了半天,有屁用!参话头就是心里有这么一件事,一件没有了的事摆在心上。



真破了生死的疑团。什么戒呀!定呀!慧呀!什么九次第定呀!什么十地菩萨的功夫,一起都到达了。成了佛,也不过是了生死。谈何容易啊!一个凡夫众生就想达到佛境地,就想了生死!但是,此事非了不可,不了的话,“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

******



参话头法门,为南宋以后祖师所倡。因时代愈进步,各人烦恼欲念业识纷繁,不易见道也。古时为人纯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甚为容易,今时则不可矣。是以参话头者,以毒攻毒,只此一念,锲而不舍,将其他一切知识学问念头通通赶出去。单提一念追下去,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只有此一念,追到底。诚如吾师谓:“业识奔如许,乡关到几时。”古德又谓:“二六时中不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忽然穷到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



参话头,不说古人,即说今人。以我师袁老师而言,两夫妇财产荡然,走遍天下,参印光法师。在成都十方堂,一个人自己打七,话头甚怪,即“德山托钵不说话,为什么?”三星期后吐血,自思不过要命而已;乃至遭遇魔境,亦不动。继续参!至第七个七,向韦陀菩萨相约,曰:吾今只剩七日矣,倘仍旧无消息,今后不但不信佛,且将谤佛矣。第七个七中,一是夜间,门杠忽断,心中恍然。乃曰:今后行坐,如在春风中。现去古时远,今之此例当可信也。



黄龙南禅师曰:“要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诚为最佳之嘱咐,故须发起恳切心,专诚参此话头,一定要发明生死大事,非讲功夫,亦不论身体气脉。此为禅宗心地法门,一切唯心造,倘不了此心,而专注身体,是为心外求法,即为外道。单提一念,勿妄想!何谓妄想?即想其他杂务琐事。话头妙用,未悟者可令汝打破漆桶,当下大悟;已悟者更应参,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纵然此生不悟,则抱定一句话头,此生既尽,则天上人间随意寄居,来世出头,遇善知识,一点即破,聪明智慧胜前。

******



禅宗并无固定的方法,所谓无门为法门,在无办法之中想出一个参话头的绝妙方法。现在我提出三个话头由各位选择,已有心得的也要参一个话头,千万不可自作聪明,以前的通通丢掉。什么是话头,就是一个大问题.



(一)“念佛是谁?”以念佛一事代表一。(或“打坐的是谁?”)

(二)“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此一话头,也包括了“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我在哪里?”
(三)“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哪里?”能够做主的灵明是谁?能思想的是谁?等问题,都包括在内。



“如何参法?”不要下注解,不可推理,不可等开悟,不可在丢掉话头求静境,不要给自己讲道理,痛苦宁静等觉受一概不管,外界一切与我绝缘,一路追问下去。



行住坐卧,一切放下,照顾话头。有许多人话头没在参上路,妄想太多,自己没下决心,此事要求诸自己,不要求别人。禅家话头就是一个“疑”字。古人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谁是我?我是谁?不要你乱想,而是要问自己:“我是谁?”不散乱也不昏沉的时候,正是参话头得力的时候,小散乱就是掉举。要单提一念,要提起话头来。



话头要提起来,火候老嫩要自己其斟酌,一心一意就是要提起这个念头。道本来就有,本来面目无形相、无方所、不散乱、清明在躬,是为正念。不易做到禅宗初步用功,要单提一念(话头),把妄想一起打死,即是正念,单提一念,不管他开悟不开悟,想求开悟,也是一大妄想。莫昏沉,提起来。要从心地上用功夫,不要懒得提话头。有些心得的,也要提话头。要把心定止下来。真正参话头得力时,行不知行,看不知看,外面一切都与我无关,能这个样子,正好用功。



一个话头,即是止,所有的妄想都把他打死。一句话头即是观,看念佛的究竟是谁。一句话头即是念佛一心不乱法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话头力量很大,不是话头的力量,而是我们的心力。精神统一后,气脉自然由你做主。不是开玩笑。青年朋友们注意!提起话头,莫打妄想。



参话头不是念佛,念佛要相续不断,信心到底。参话头要起疑。向自己内在追一个“参”字,包括了研究、怀疑等等,要努力提起话头参!参话头亦可当咒子念吗?心不诚,心不专,什么咒子也不灵,心若诚时,参话头当咒子念也会灵。



单提一个话头,并不是叫你压制旁的念头。单提一个话头,杂念自然就没有了。要提起话头,不要放松;要照顾话头,不要放逸。参话头有几个岔路,有的人话头也在参着,妄想也在打着,不能得力。纵然有些心得,只是空花水月,不会有成就;有的人在鬼窟阴沉沉的、冷冰冰的;有的人气机发动,认为道来了,要一概不理他。都是参话头不得力,要一心专一,更不可自己给自己讲道理,那都是妄心,学而无根,万万不可下注解。嘴上讲的那些理,都是口头禅。



黄龙南对参话头有一个比喻:要“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不要去猜, 要你去证。话头参透,就可以解这个大谜,即是破参,为禅宗第一步。世界上至高无上的真理,其实绝对平庸。世人无智慧、偏去找玄秘。修道的人,要找到这个不值一钱的无价之宝。悟了以后,方见到至高的是最平庸的。



像我们今天这样参话头,不会有成就,必须把自己弄成一个活死人,不达到这个程度,不算上路。天地间的事,要放下就要不顾一切地放下,譬如我们打禅七,不是也把山下的事放下吗?道理到了,功夫没有到,没有用;功夫到了,道理没有到,也没有用。古人求道,为法忘躯。我们在几十年以后,也要做古人,要留个榜样给后人效法。



《习禅录影》
发表于 2019-5-2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南师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6 21:55 , Processed in 0.19168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