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7|回复: 1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52)》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十三集)  2011/11/26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43



  接着我们看下一句,就是孝应该怎么样来落实,我们看这一句,是在第二册一百六十五页倒数第一行,我们先把经文念一下: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我们看到孝道有三个层次,当然也跟每个人他的身分、工作,他人生的际遇都有关系。在古代四种行业士农工商,农工商这个再打开来是各行各业。而士是指读书人考上功名,公务员当官来服务,以至于教育老百姓,他是父母官,代表国家像父母一样爱护子民。而老百姓最重要的爱护,就是要教育他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官员他要有伦理道德的修养,才有办法以身作则,进而把道理给老百姓讲清楚教育他们。所以以前在以身作则上推举这些人才,两个字是标准叫举孝廉。孝顺他就有德的根本,廉洁他就有做事的品德,就是不贪污。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就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不能变,这才是人才的大根大本。

  人才用口才来看,现在选举选出来很多都是政客,都谋私利了,叫「巧言令色鲜矣仁」。人才用学历这也不一定判断得清楚,尤其他学历愈高,假如没有道德的教化,学历高一定傲慢。傲慢他就很难跟人相处,更何况是去当领导,或者主管,就更难。时代在变,亘古不变的原理、原则一定要抓住,培养好的下一代孝廉重要,团体里面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也要抓住这个标准。而农工商这种各个行业,他就是用他自己的劳力去付出,所得到的这些富贵财富,再来奉养他的父母。而当官的人,他就要照顾好百姓,尽他的本分,他的父母才感到欣慰。

  我们看到『小孝用力』,就是用体力,尽心尽力去工作,其实孝道对整个社会、家庭影响太深远。我们的上一代,我父母那一代,我们都可以理解到,他们的人生动力就是孝心。读书为什么那么认真?读好书以后有出息,找个好工作奉养父母,让父母早一点不要再辛劳了。他整个人生学业、事业,家业的动力都来自于孝道,感觉上一辈的人,能赚钱他们很高兴,他可以回报父母,「小孝用力」。很多读书人他还没有考上功名以前,他也是尽心尽力用他的体力去奉养他的父母,决定只要自己有力量,不忍心让父母再辛劳,这一念心非常的可贵。我们看「江革负母」,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当时候天下动乱,他逃难背着母亲。后来遇到盗贼,盗贼命令他跟着他们走,一起去做盗贼,可是老母亲已经年迈了,他苦苦哀求,感动了那个盗贼不为难他。而且还不是一次,有几次都是这样的情境。

  其实我们从这里也体会到,盗贼能感动,他也有本善是吧?所以有灵知的生命都能感通。你说老虎那么凶,为什么孝子能感通?除了孝子的至诚,老虎本身牠的灵知里面也有善,才能交感。只是牠堕落到变老虎,那个凶猛比较厉害而已,但是假如真正遇到至诚的人、至孝的人,还是能够把牠的善良给唤醒。你说老虎再怎么凶猛,牠照顾牠的儿子,那不也是天性在流露吗?我那天看到一个资料,一只小狮子,掉到悬崖下面的一个地方,我看那只母狮子在那里尝试各种方法,最后终于把牠的小狮子给咬起来,牠有生命危险牠也是奋不顾身。万物皆有灵知,这是真的。后来盗贼没有为难江革,他用自己的双手劳力去帮人家做佣人,一定让他母亲衣食无缺,生活当中不忍心让父母受一点苦。当佣人也赚不到什么钱,他自己赤脚,你看以前的孝子就没有自己,他就没有苦。我们一有自己:人家穿得比我好,人家吃得比我好,就难过了。你看他有一顿没一顿的,赤着脚,看他妈吃饱他就高兴了。

  现在的孝子亦如是,我们看大连的孝子王希海先生,他那些言语,你能用心去感受,那都是至孝的言语。记者到他们家去:刚好你今天洗床单、洗被子。王希海说我天天都洗床单,不是刚好今天洗。他说为什么你每天洗?我父亲病已经很难过了,我不想再增加他一点不舒服。因为人毕竟他是有体温、他有热气的,所以一天下来,这个床单难免受我们体温影响,它还是会有点潮湿。他连这一点潮湿都不愿意他父亲去遭这个罪,去伤害他的皮肤。照顾他生病的父亲中风在床上,照顾了一、二十年,父亲的肌肉都很有弹性,他每天不知道多少次都帮他父亲翻身、按摩。

  所以医生看到他父亲的情况,问他你父亲中风多少年了?他一讲,那个医生觉得你骗我,哪有可能中风这么久的老人,身体的机能还是这么好的状态?不可能。后来把病历调出来,真是如此,那个主治大夫非常感动,他说我医院的护士统统要当你学生,你的护理做到家了。你说人那种创造能力、潜力从哪里激发出来?完全是从爱心、孝心。一个大男人那些工作他以前怎么会?人只要愿意尽孝、愿意承担,什么能力学不会!你假如二十多年前跟王希海先生说,你假如拿到个诺贝尔奖,你爸爸的病就好了。我看他能拿个诺贝尔奖,他真下功夫,至诚感通!

  历代很多对民族贡献很大的人,他的根本动力都在孝道。你说范公他这么苦读,为了什么?早一点认祖归宗,孝!早一点把母亲接来奉养。太史公司马迁千古文章,所有的历史全部是跟他老人家学习的,效法他写历史、写《史记》的精神,跟他的文学造诣,不就是因为父亲生前对他的一个期许。他父亲也是史官,这么期许他!他当时候受到这么大的侮辱,被受宫刑,读书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可是他为什么忍住这么大的侮辱、羞辱?不就是要尽父亲临终前所交代的事情,他要把它做圆满,尽孝。

  江革非常尽心竭力照顾了母亲,后来天下安定下来了,他最后当到了谏议大夫,那是很大的官,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没有机会服务社会,他还是用力的奉养父母;有机会为国了,他整个为民谋福祉。谏议大夫都是哪些政策不好,为民伸冤的一个重要工作,这是江革。再来,子路他还没有当大官以前,他家里也很贫穷,他到百里远的地方,把米给背回来奉养他的父母。后来父母去世了,他自己在楚国当官,当大官,吃饭钟鸣鼎食,很多菜肴,可是他却吃不下,因为他父母不在,他父母没法吃了。

  你看我们说到这里,宋朝欧阳修的父亲那种心情,我们读「泷冈阡表」,他的父亲今天吃的好东西,他父亲就感叹,「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祭祀的时候菜肴比较丰富,还是比不上父母还在世,能够这些粗茶淡饭,但是是亲手奉养自己的父母。所以这些富贵的享受,反而不能让他觉得快乐。这种外在的乐都是短暂的,不是内在从内心涌出来的喜悦。跟性德相应的喜悦,是从内心出来,而且是一辈子都会快乐的事情。而子路觉得当百里负米回来,看着父母在那里吃得很感动、很欣慰的时候,那种喜悦他终身不能忘。古人忠孝做得非常的彻底,绝不忍心让父母受累,你看这一分心,真的我们看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生大惭愧。

  你看我们读书也要父母操心,还要让父母去学校;做事业,还要让父母去张罗这个、张罗那个。甚至还让父母去帮找工作,父母年龄那么大了,你还让他们那么辛劳。甚至于生了孩子,自己不好好养还给父母,老人家腰酸背痛,我们还觉得应该的。你说真是堕落到什么程度?父母身体比较弱了,说不能带这个孙子,还被媳妇怨一、二十年,你说这媳妇跟儿子是颠倒了。自己正当年轻不承担起这责任,孩子你生的,你要负这个天职,不负天职还让老人这么辛苦,还视为应该的。你说人不学,真是错误到所以然的程度了。可是你看古人,只要自己有能力了,绝不忍心让父母再有一丝一毫的辛苦。

  在古代有一个孝子叫毛义,好像也是庐江一代的人,庐江一带历代都出圣哲人,这些圣哲人他们的出生地,真的好像那个地方代代都有出圣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山绿水还是很长养人,尤其自然环境好,人从小心胸宽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有山、又有水,仁慈跟智慧在大自然的教化当中,无形当中提升起来。我想到了,刚刚黄庭坚是江西人,陆机也是庐江一代的人,出这么多孝子。千年之后,又出我们师长这样的孝子,有自然的教化,再加上文风鼎盛,这个重要。那个地方整个中华文化就一直传承下来,没有断过,代代都出圣贤人。

  毛义当时候也是遇到乱世,朝廷下檄文请他去当官,他接到朝廷的檄文他就有俸禄,他就很高兴,喜形于色。他的一个朋友很仰慕他的德行,听说他接到檄文的时候脸上很喜悦,张奉就觉得原来他也是追求功名利禄,就觉得我以前看错他了,还把他看得这么有道德。过了一段时间,毛义的母亲去世了,他就守孝,守孝完,古人守孝是三年,朝廷就又下檄文叫他去当官,他终身都没有再出来当官。后来张奉了解到这个情况,自己非常惭愧,他说当时候误会毛君,他那个笑不是因为自己有俸禄、有钱,是什么?母亲不用陪着他挨饿了。可是母亲去世了他就终身守节义,他不出来。所以他们道德学问是很通权达便的,我们自己要守节义,也不能把老母亲给拖累了。当然他出来当官也是尽心尽力,能尽多少力也是去照顾老百姓,但因为是乱世有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去发挥。这个时候乱世很多读书人做什么?培养人才。他培养出人才,不久之后这些人才就是国家的栋梁,整个社会就能兴盛起来。所以这读书人在乱世当中,都有他进退的分寸。

  所以张奉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假如张奉还去跟别人讲,我看错他了,他没有节义。这么一传除了你误会他以外,还让一堆人对这么有道德的人失去信心,那这口业就造大了。所以我们还没开慧眼,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且我们现在变成,一看到事情,好像就要下判断,这是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人太自我、太主观、太傲慢。第一个你客观了解情况吗?来龙去脉是什么都不知道,马上就要判断这是太傲慢。这个也是我们德行没有根,为什么?见未真,勿轻言,你都还没了解情况清楚,就是见未真、知未的。再来,这知未的、见未真强调一点,你看到人家的行为,请问你看到他的心了吗?你没看到他的心你怎么知道?孔子很有仁慈心,他们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回来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没有问马。这个马是身外之物,钱财是身外之物,他关心首先是人有没有受伤,他仁慈。

  后来汉朝有一个宰相到外面巡视,那个小官来跟他会报,说有人起冲突了,他问了一下,当地官员知不知道?知道,好,继续走,不用管。人冲突动家伙了,宰相没有去管。接着走没多久看到有一只牛躺在那里一直喘,好像生病的样子,宰相马上去调查,结果一了解刚刚不守规矩,被主人追了老半天在那喘。他一了解,好,没事走了。跟在旁边的都不是一天、两天,看到这个情况怀疑了:宰相怎么关心牛,不关心人?人家孔子是问人不问马,我们这宰相是问牛,不问人,你看看相看到表面。其实我们不要说别的,我们问问自己,我们父母的心我们看到了吗?体会到了吗?父母的心体会不到,我们还能体会谁的心?体会不到人家的心,不是很容易误会别人吗?所以你看孝子,他的仁慈心开了,他特别容易感同身受,所以他是一个好官。

  宰相告诉底下的人,那个人发生冲突,我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去了之后,不是把那些乡镇长给吓坏了吗?我一去了,那中央领导下来又说,这个地方是搞什么是吧,怎么连宰相都来了?那会增加他当地很多的压力跟困扰,他只要有尽责去管就好了。宰相管的是国家重要决策,还有几个重大部门,各司其职,你常常去管那些芝麻蒜皮的,那整个行政体系就会受到一些波动。看大局,愈高层的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考虑整个团体伦常的运作。可是看到那个牛,牛是耕作最重要的力量,而牠生病了,假如是牛瘟那会传染,一传染没有牛耕作,老百姓没饭吃,这大事。看到赶紧去了解是不是生病的牛?一问没事了,是在那喘息而已!宰相他考虑的是全天下的人民。所以这些故事给人很大的启示,没有真正去客观了解情况,没有真诚跟人家充分沟通,不要轻易下判断。一下判断又生对立、又有成见、又生傲慢,自己清净心全部不见了,折磨自己,又造成跟人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这自找麻烦。

  像谢枋得宋朝一个忠臣,当时候宋朝灭亡了,元朝起来,找他去当官他都不愿意。后来他母亲去世了又找他当官,他还是不做,把他带到京城让他当官,他绝食到死,他是宋朝的臣子,他不愿意事奉元朝。他当时候不去殉命,他不为国捐躯为什么?他母亲还在。他为国去死,可是他老母亲还在,你说他老母亲日子怎么过?但是母亲一走,他跟宋朝同生死,他绝食不愿意事奉元朝。古人那种气节,是置生死于度外!

  「小孝用力」,在二十四孝当中太多榜样,包含「蔡顺拾桑」都是。而且「用力」,我们看董永他父亲去世没有钱安葬,你看一个大男人那种孝,自己就跪在那里,董永卖身葬父。一个男人最好的是面子,你说一个男人好面子,叫他跪在那里求人,他愿不愿意?可是至孝的孝子心中只有父母。他只想到什么?我父亲还没安葬,只要能给我足够的费用让父亲安葬,我可以到你们家去做仆人。有这种心境的人,他的道德学问都不差的,可是你看为了尽他的孝思,什么事他都能做,他不考虑自己。这二十四孝,那一念无私无我就是只有父母,感天动地,感得织女从天上下来,帮他一起去做工,很快的就把布都织好了,感动天地鬼神。这些故事都是「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最好的例子。

  『中孝用劳』,这个「劳」在书上有讲到,就是用功,功劳、功劳,指一般公务员读书人为国效力,把本分事做好,多付出一点为国家建功立业,「中孝用劳」。『大孝不匮』,「不匮」,底下就开始有做解释,我们看说到,『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这个为人子时时念念不忘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慈爱、父母所付出的点点滴滴,他念念不忘。只要能够让父母得到他的奉养,他忘记了自己的辛劳,这就是「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尊仁」,尊崇仁德、尊崇圣贤这些教诲,当然尊崇包含学习、效法。进而「安义」,安守在道义上,他是当官的人就是教化百姓,让百姓安守在道义上,这个算是教化好人民,这是功在国家了,这是用劳,用功劳,「可谓用劳矣」。

  『博施备物』,「博施」,博是广博,广施,施什么?广施德教于天下,教化天下的人。当然有在位者,比方范公孝顺,他一定让老百姓都效法他,老百姓看了感动。「黄香温席」,他是个孩子,可是他的至孝,皇上有智能,他把这么好的榜样诏告天下。所以皇上懂得肯定至孝之人,肯定所有的善行,他的老百姓都去效法他们。这皇上有智慧,赐给黄香八个字,「江夏黄香,举世无双」,所以姓黄的人士叫江夏堂。有没有姓黄的学长你还不知道你是江夏堂?要认祖归宗,自己的堂号要知道。而且我去年还到马六甲黄氏宗亲,办了一个课程就是以孝道为主。他们穿的衣服写了四个大字「孝亲尊师」,你看他几千年前祖先的榜样,还在庇荫着他们,他们还在效法,「不匮」!

  你看这些至孝的行为,让后代不匮,孝行一直保持没有中断,不会缺少孝心。而且还让整个中华民族以他为榜样来学习,二十四孝不都让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学习了吗?这样的人生真有意义。他的教化,他的孝行、德行普施于天下,天下的人都知道孝,「百善孝为先」,都有孝心、有善心都有福气,福田心耕。老百姓一尽孝他就有福气,他就能够拿着这些财物、食物去奉养他的父母。因为丰衣足食,老百姓都善良,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所以可以奉养在世的父母,父母去世了也可以去祭祀父母。这是「博施备物」,老百姓有孝行,都拿着食物去奉养父母,甚至于是立身行道,成就德行、成就功业去供养父母。这「可谓不匮矣」,不匮乏财物去供养父母,不匮乏孝行、功业去奉养父母。

  接着说到,『父母爱之』,父母爱护我们,「亲爱我,孝何难」。这个喜就是要欢喜的,记住父母的付出跟恩德不能忘怀,不能忘怀成为生命的动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能力,以后奉献社会,让父母感到最大的荣耀跟欣慰,所以这里讲,『喜而弗忘』。我们现在差多了,现在忘得干干净净,一点芝麻蒜皮的小事,不高兴了记这个怨,怨父母,心里面都是充斥这些埋怨,都是一些小事情,记怨、记恨。所以变成倒过来了,忘恩记怨,这就不像为人子,就不像人。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父母做的哪里我们不高兴、不接受,怨气很大。看到这些经句,有羞耻心的人真的无地自容,赶紧调整,不能颠倒。『父母恶之』,父母不能接受我们,厌恶我们,可能是一时,可能我们做错了,可能我们一时他们不能认同,亲人之间有误解,这也是有可能产生的。

  但是『惧而无怨』,「惧」就是戒慎恐惧,我有哪里做得不好?就像大舜孺慕号泣流眼泪,然后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哪里还做得不够,决定没有丝毫的怨恨,而这个惧就是提醒自己战战兢兢,做得更好。古代汉朝有一个孝子叫薛苞,他好学笃行,很遵从圣贤的教诲,好学了当然他也有德有智。笃行就是求学问很扎实,学会的东西,一定去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他的母亲去世得早,后来父亲续弦,这后母不能接受他,结果他父亲跟后母就赶他出去,他也是孺慕号泣的哀求,父母还拿棍子打他。最后没办法了他才离开,住在旁边,还是不忍心离开父亲、继母。他住在隔壁,每天还回来晨昏定省、洒扫庭除,他父亲跟继母还是不高兴,又是骂他。他又不忍心让父母生气,怎么办?搬到乡里里门那个地方。你看父母不接受他,他还想到先顺,要搬远一点,搬到里门还是固定每天回来请安。差不多这样坚持了一年,父母生惭愧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至孝还是唤醒父母的善心,让他回来了,最后成为汉朝的大臣,「惧而无怨」。我记得好像还有另外一个宋朝的大臣,不只对父母是这样,他兄弟打他打到头破血流,没有丝毫放在心上。后来他飞黄腾达当了大官,照顾曾经把他打得头破血流的兄长后代,古人那种孝悌胸怀,令人感佩。这个惧而无怨。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有了过失劝谏,但是劝的时候决定不会让父母火冒三丈,气坏了身体,不会这样,言语还是很柔和,「逆」就是不忤逆。在劝谏父母上,我们之前有讲过《论语》,夫子说到「事父母几谏」,我们复习一下,「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事奉父母几谏,这个几跟机会的机通,就是见先机,父母有小的过失,他马上能看得到去劝导,父母就不至于造成大的过失。所以子女护念父母的道德,也是非常柔软、细腻的,几谏。见父母的心志,当下不是很能接受,「见志不从」,不会太强迫父母,甚至言语太大声不会的,还是一样恭敬又敬,这一次劝不能接受,不急。《弟子规》上说的「谏不入,悦复谏」,父母比较欢喜的时候再劝。

  欲速则不达,劝到最后父母恼羞成怒,或者气坏身体就不好,有耐性同样恭敬。不违,违是止,不违是不停止,就是不停止这一颗劝谏父母、护念父母的心。因为初心就是为父母好,希望父母改掉这个不对,这一颗心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难,甚至父母的不谅解,他都又敬不违,他都不会退了这颗成就父母德行的心。我们有时候劝父母、劝兄弟朋友,劝个两次:算了、算了,你不接受算了,费我这么大气力。讲这种话就是这个心还不是真心,真心不会变。所以其实我们还是耐心不足,自我太重,念念为对方,一定尽一切的方法来帮助对方。虽然辛劳,这个劳还有忧思,虽然常常要担心,但是绝对没有任何的怨恨。这是劝谏,劝谏也是为人子的本分。

  『父母既没』,父母去世了,『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我们看在《群书治要》当中有讲到,「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它经文当中,就是「喻贫困犹不取恶人之物以事己亲」,就是说到纵使自己是非常贫穷,但是绝对不取恶人的东西,或者不义之财物来奉养父母。古人是非常有这种气节,供养父母的一定都是凭着自己的能力,一定都是光明磊落的东西,不然不可以拿去奉养父母。上次跟大家提到蔡顺,盗贼送他米,送他这些吃的东西,他接受了,人家很诚意。可是这毕竟是偷来的东西,抢来的,他把它埋了,不可以拿来去奉养母亲。所以这里我们所有人生打拼来的财物,也都是要光明正大的东西。不然父母接受我们的奉养觉得羞耻,甚至祖宗都蒙羞了,这不只没尽到孝,是大不孝。必求仁者之粟,来路是非常正确的财物,粟就是谷类这些食物。

  『此之谓礼终』,能做到这样才算是事奉父母之礼,有算做圆满了。您看爱之,喜而弗忘;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这个都做到位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孝养父母,用力养父母之身;用劳养父母之心,很欣慰,以孩子为光荣;再来,父母期许孩子留名青史,「大孝不匮」,这养父母之志;「父母有过,谏而不逆」,这是养父母的智能,他能改过他才能增长智能。养父母之身心志还有慧,都是我们为人子的本分,养父母之心。古代皇帝事奉自己的太后,太后住的地方叫什么?养心堂。古代太有智慧了,是时时都在提醒人孝道、德行,还没进太后的殿堂,一看到「养心堂」,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母亲的心情?不是只有外在这些身体上的奉养而已。皇帝自己都这么干,哪有天下人不效法的道理!你们回去以后你父母住的房间,把它写大大三个字养心堂。

  你看曾国藩先生在他的书房写了三个字,「求阙斋」,斋是心要常常能平静。求阙?时时知道自己缺不足,谦卑,「谦则受教有地,取善无穷」。你那个杯子里面的水满满的怎么倒进去?进入书房「虚其心,受天下之善」,你要谦虚才能接受历代圣贤人的教诲,时时缺,觉得自己不足,渴望圣贤智慧,求阙斋。曾国藩先生学得好,时时都是谦卑的心,跟圣贤人学,还有跟一切人学。曾文正公有一个习惯,每天写日记,贩夫走卒谈的东西,只要对他有启示他都把它记下来,真是用心当官!贩夫走卒的生活、心情,他都了解,他以后要照顾各行各业,他可能两句话,就讲到老百姓的心田里面去了,讲得那老百姓陪着他流眼泪:大人,你真理解我们。处处都是学习,你把天下人放在心上,什么你都觉得对你有启示。

  我们不能在这里学,这个教师工作坊,那是老师学的,不干我的事;这企业家课程,我不是企业家,不干我的事;这父母课程,我还没结婚,这不干我的事。你看我们心上到底装谁了?你还没结婚,你哥结婚了,他有小孩,你怎么不听回去分享给他?你不是老师,你堂哥是老师,听一下,你肚子里有点东西,讲两句,他说你怎么可以讲这么好?我去跟陈真老师学的。你不就给你堂哥介绍一个教育界的好老师了吗?你身边没有人做企业?你听了一堂郝总的课程,你供养他几句,他说你怎么两句就讲到了我企业的问题?你说因为有高人指点。胡董那些光盘你不就可以介绍给他。

  可是你不先积累这些学问,你的话人家不重视。所以胸怀有多大,你学到的东西就有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吸收的程度跟心量成正比,跟诚敬心成正比。所以爱敬的重要,爱心、恭敬心才能学得到东西。像我们在学校教书,感谢学生,我们德行能力太缺乏、太差了,可是每天你在台上,那小朋友眼睛瞪很大,听你讲故事很专心。因为怕讲错、讲不好,他好学的眼神,把我们这些教书的潜力给逼出来了,所以是学生在成就老师。「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赶紧充电是吧?学生问了不知道:老师不知道,老师明天告诉你。回去赶快看书、翻资料,教学相长。这是我们讲到,古代确实处处抓住机会,教化人的德行,刚刚讲到的养心堂、求阙斋。

  我们再看下一句,这个孝的句子,有好几句都是《孝经》里面的句子。我们先来看八十九句,它讲到孝从哪里做起,然后中于、圆满于立身。接着我们再来谈不同身分、社会地位的人,怎么来尽他的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是在二百零六页,因为可能有些批注我们看一下,这一段刚好没有批注。我们人为人子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身体的一切都是『受之父母』。就父母给予我们的,不只给予我们这个生命,还有几十年的养育,所以面对这个身体要非常谨慎去爱护。我们自己回想成长的过程,自己生的病很严重的时候,父母亲都是眉头深锁,甚至于父母向天乞求:不要让孩子这么苦,可不可以把他的病转到我的身上?我相信很多父母在看到子女痛苦的时候,都曾经发过这样的愿誓。周文王把他的寿命给了他的儿子武王,折寿,这就是父母的心。所以「身有伤,贻亲忧」,我们身体一损伤,父母、还有爱我们的人,比我们更着急、痛苦,大家注意去看确实是这样。有时候我们自己病了,还吊儿郎当的,不当一回事,可是父母就是担心我们更严重。

  包含我们学业不好,父母比我们还操心,怕我们以后事业发展不好。所以真的,我们的人生父母比我们操更多更多的心。当初我姐姐没考上大学,我父亲看得很远,怕三个姐弟以后站出去,人家一问,就这个大姐没有大学文凭,怕她心里自卑,所以说动我姐姐去补习。父亲看得都很远!我们人生过程当中,太多的弯路是因为不听父母的话,不只走了弯路,让父母提心吊胆多少次、多少岁月。你像女人家在父母呵护,怕我们出一些事情,被人家伤害了。所以你看女孩子晚上出去,八点多、九点多没回来,你看父母在家里等如坐针毡。所以真的是能体恤父母的心,能体恤父母养育我们过程的辛劳,没有人不孝的了。真的体会到,真的是昊天罔极,这一生能回报一点,都是最大的快乐跟幸福。

  『不敢毁伤』,体会到了不忍心再让父母多担忧,不敢毁损、伤害,这是什么?孝的开始,『孝之始也』。在马来西亚是热带,可是比有春夏秋冬的地方容易感冒,第一冷气,你一吹冷气,一出去又很热,又进来,就在那冷热当中交替,一不小心就感冒。所以真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吹冷气会加一件外套,当然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像我是一定要加,要保暖好。然后为什么马来西亚容易感冒?第二点因为太轻忽了,为什么轻忽?都是夏天,你愈没有警觉性愈危险。所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这个在《易经》里面都有讲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谁最危险?就是那觉得自己很安稳的人最危险。谁会灭亡?就是一直想着一定不会灭亡的人,最容易灭亡。

  每天想危险、危险那个人最不危险,《易经》里面讲,「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那个每天说危险,戒慎恐惧、防微杜渐,这样的人每天念着危险、危险,这样的人稳若泰山。苞桑,就是好像把绳子系在大桑树上面很稳,没有什么危险。你看我们为什么常常端个东西,都把东西给摔坏?轻忽。掉以轻心:小事没有问题,这个时候都会出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两天忘了,一个礼拜人家说那件事:我忘了,对不起,轻忽了。还是都要很慎重,凡出言,信为先,拿个本子记。马来西亚四季夏天,可是每一天就有春夏秋冬,尤其凌晨特别冷,你假如四、五点起来不加衣服一定感冒。有人说我没有!你没有,是寒气进去还没发作,是,等你这寒气三年、五年,积到一定程度你就病,体质就衰了。什么时候进去,你没看到而已!人往往都是体质已经很弱了,才警觉到要保养。我就别啰嗦了,我是已经后知后觉,现在知道要保护这个身体是大学问。

  第一个,你有没有把父母放在心上?第二个,你有没有细腻的去照料自己的身体?你细腻照料自己的身体,你就可以用这颗心去爱护父母、爱护身边的人。你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你能照顾好父母我也不相信,大大咧咧的忘了这个,忽略那个是吧?煮个菜盐也没放,什么都忘。尤其你看老人牙齿比较不好,你都体恤不到,煮那个菜都不好咬,父母又不好说你,怕你生气,你脾气又大。出去旅游,回来买一些特产,又是腰果、又是松子,父母咬不动。其实拿回来不是父母爱吃的,是自己爱吃的,我们心其实挺粗的,要柔软。

  接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立身」,当然树立好的德行,进而建功立业,对社会有建树。「行道」,行的是仁慈大道、正道,这样子名声就会显扬,「扬名于后世」。很多读书人在他在世的时候就扬名了,像范公在世的时候,老百姓就给他立祠,要祭拜他,就是那种德行感动到,他生前人家就帮他立祠。这个名声、功业显扬于后世,这个叫大孝显亲,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我们看很多对国家有贡献的大臣,后来皇上赐封他的父母、他的祖父,甚至是他的曾祖,好几代都封官爵,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而他的功劳,就是因为有父母、祖父母这些祖先的教育,才能够成就这么样的人才。所以古人祭祀,包含封爵位都不忘本,都是饮水思源非常可贵。这是『孝之终也』,能大孝显亲,这孝达到最终的目标比较圆满了。

  『夫孝』,所以说孝道开始于事奉父母,『始于事亲,中于事君』,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事奉各个行业的领导者,所以延伸推广到事奉君王、领导者。『终于立身』,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从这一句我们就可以知道下手处,从不敢毁伤身体,到奉献社会,大孝显亲。而每个行业、每个身分他尽孝的做法有差异,当然存心是一样的。

  我们看第九十句里面提到的,是一般公务员的尽孝里面讲到的,这在「士章」里面。我们来看一下: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其实孝道的教化,在整个华人的心里,是深植得很稳固的。你看在华人的社会,他纵使不孝,你骂他不孝他还很生气;他不孝,你说你还做了点孝行,他还很高兴。中华的儿女只要能早一点遇到经典、孝道的教诲,他就早一点觉悟起来。这个播种还是非常重要,唤醒人的良知。所以非常感谢、也感佩我们诸位学长们,都是除了工作以外,还是尽心竭力在弘扬孝道、弘扬中华文化,这个都是为下一代培植做人的大根大本。这经句上讲,用事奉父母的孝心来事奉国君,就能尽这一分忠诚,就能做到尽忠,叫移孝作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其实就是人不忘本的心,父母养育他,对他有恩,国君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国家一来给他爵位、给他官位,再来,给他俸禄,而这个俸禄让他能孝养父母,照顾整个家族。所以这一分知遇之恩,还有这一分给予俸禄让他养家糊口、照顾家族,这分恩他终身不敢忘,叫报恩,所以能尽忠。

  人不忘本的心一起来,『事君则忠』,跟人一交往也是这个态度,朋友对他有什么恩念念不忘。我们古圣先贤对人性非常的了解,他了解到,整个人在社会当中能不能跟人相处得和谐,最重要在他的家庭教育。因为他在家庭里成长,「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在家里对父母孝顺,他一出社会就能尽忠;他在家里尊重长辈,他出社会就能顺从领导者。这里讲到,『以敬事长则顺』,你看在一个大家族里面,看到这么多长辈,都是「长者先,幼者后」,不管是走路、吃东西都是长者先,幼者后。他从小就这么做,一看到长辈,他不知不觉的很自然的:长者您先请,长者您先说,长者您先用,就变成他的习惯。

  可是我们现在看,很多年轻人对长辈发脾气,很傲慢,我们看了都很惊讶,后来想想不能怪他们,没学过,小家庭。所以小家庭好不好?现在都是小家庭。你不要乱赶流行是不?赶流行一般都会赶错,现在赶流行的人我看痛苦的人多,赶流行买名牌的不只她痛苦,她先生也痛苦,她家里人也痛苦,她花了钱,家里负担很重。赶流行要会判断,什么家庭,比较能够真正让孩子学到做人做事正确态度?最少要三代同堂。现在想想感激父母,几十年都是奉养爷爷奶奶,我们才能学习得这么自然的孝道,不然我们去哪儿学?才能一看到老人就生起恭敬心,好像看到老者就想到爷爷、想到奶奶;看到年龄比我们长的长辈,就想到姐姐,很自然的恭敬就起来了。我们教导孩子,要从小教这个恭敬的态度。《了凡四训》当中说到,「举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都应该尊重。年龄大的、德行好的、地位高的、见识广博的都应该尊重。而这个尊重自己得最大的利益,一来,有孝敬的处世态度;二来,你愈恭敬人,那长辈会把他的智慧和盘托出来成就你。

  这样「以孝事君」、「以敬事长」,这样『忠顺不失』,有忠诚、有顺从的心,来扮演好自己下属的角色就能做得好。「不失」就是没有过失、没有缺憾,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来『以事其上』,来事奉他的领导者。『然后能保其禄位』,这样就能够扮演好他的角色,做好他的工作,那工作就能稳定,保住了他的俸禄、职位,做得稳当了慢慢还能得到升迁。『而守其祭祀』,他有了一定的俸禄、职位,能对得起祖先,祭祀的时候要用至诚的心报告祖先:子孙做了什么事情,您在天之灵能感到欣慰。这是「守其祭祀」,包含才有能力奉养自己的父母。『盖士之孝也』,这是一般公务员、士人,应该尽的孝道。

  读到这里,假如我们不教导孩子孝敬的心,他这一辈子不可能有成就,他什么事都做不好。而且在团体当中,很可能以下犯上,那这样的孩子可能要操一辈子心。所以帮助孩子要从根本,从德行的根本孝悌教起,他都很大了怎么办?有开始就不会嫌晚。我曾经接触一些成人,他说他以前对领导很不满,后来他学《弟子规》懂得孝顺,孝心一长,他懂得去体恤他的领导了。以前都是很狭隘的执着己见在看事情,现在原来领导有很多不容易,我以前那些言语也比较冲、比较忤逆。他一调整反而君臣关系就改善,所以治病要从病根救起。什么是病根?不孝、不敬,这个一解决掉了,夫妻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迎刃而解。

  我们再看八十五句,它是对一般庶民老百姓,尤其古代是以农立国,农民他怎么奉养他的父母。我们念一下:

  【因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

  遵循,农民要顺天地的时节来耕作,利用节气的自然规律,然后又充分分辨土地的好坏,土质它适合种什么样的作物,来发挥这片土地,叫『分地之利』,当然能获取最好的收成。『谨身节用』,「谨身」是谨慎自己的言行,都遵从礼的教化;「节用」就节省开支、用度,不奢侈。小富由勤俭,你只要勤劳、节俭,一定会积累财富,不可能会穷的;大富由天,你要大富大贵,那老天安排。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积功累德,可以感来这样的福报。老天爷很公平,他不会大小眼,谁真有福他才降福于他,不可以用贿赂的。拜很多东西:老天爷保佑我。那叫看扁了老天爷,他怎么能接受你的贿赂?正大光明才能做神。所以节省开支来供养父母,这庶人就是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尽孝的一个表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这里是总结,前面从天子、诸侯、卿大夫,还有士人,到庶民的孝道。讲到了,『故自天子至于庶人』,这个意思,就是从天子到各行各业不同身分的人,都能很好的去尽孝道,而且这个孝是无时不刻、无始无终都可以去尽的。『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就是还有人担心自己,没法做、做不到、不能做,『未之有也』,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已经讲好,每个阶层、每个身分都可以尽心尽力把孝做到圆满。所以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每个人都可以尽心尽力,做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包含唐朝时期有一个守门的,突厥人叫史行昌,他刚好守玄武门,执勤,他是突厥人。我们看到这里就知道唐朝的心胸,所有的异族都愿意到这个国度来,成为这里的子民。在执勤的时候吃饭,吃着吃着就把一些比较好的食物,放在一边不吃了。人家问他,你怎么不吃了?他说这个难得的食物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这消息传到唐太宗皇帝那里了,太宗非常感动:你看这个孝哪有分族群?我们汉人孝,人家突厥人一样,这天性。太宗很高兴,马上赐给他一匹马,还赐给他一些食物,专门是给他的母亲的,教了一个孝子。我说太宗真不简单,这么一赏,天下人都愿意效法史行昌的孝心。

  所以大家在学校教书带班的,你把一个孝行一赞叹,其它同学可以效法。或者有一些非常难得的孝行,你把它讲去给学生听,或者把那个录的影像放给孩子看。最近大陆一个孝女孟佩杰四岁当养女,八岁的时候养母瘫痪,脊椎出问题完全不能动,没有自理能力,她才八岁照顾了十几年,现在母亲还很好。八岁的女孩背她母亲,她母亲比她重几十公斤,我们都很难想象她日子怎么过来的。可是你看那小女孩笑得很灿烂,她说只要母亲还活着,她就觉得很欢喜,她一进门还能看到母亲,她就很欣慰。难怪是孟子的后代,不简单!每天固定要帮她母亲做仰卧起坐两百下以上,帮她母亲做拉腿两百五十下以上,不是做一天,做了十几年。八岁的女孩站上去煮饭太矮了,就光是站上去跌下来好几次都摔伤,摔流血了,都笑着跟她妈妈讲没事。八岁的女孩去买菜怕忘记,自己把菜编成一曲曲子,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八岁的孩子我们看了动容。孩子你看那个无穷的潜力就从孝心出来了,她怎么知道买菜,她怎么知道煮菜,她怎么知道护理?全部是孝心激发出来。好,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0:34 , Processed in 0.15696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