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61|回复: 0

细讲《弟子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八集)

2005/2/23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38   

人与人的接触很平凡,所以我们能够忍让,就能够化解很多的冲突。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在忍当中已经在扩宽心量,就能做到「理服人,方无言」,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理屈。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这缘分都得来不易,不要多年的交情可能一语寒心,结果温情全消,那就不好。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到「言语忍,忿自泯」、「忿思难」,一定要忍住情绪,忍住脾气。

我们在人与人相处当中,除了要礼让还要忍让,再来还需要谦让。当我们懂得谦虚,别人就如沐春风。相反的,当我们有钱、有才华了,就得意洋洋,那这一股傲气就会让身旁的亲友觉得很有压力。你看我们小时候,一些同学考完试,他考了很好的成绩,对着我们说:我回去都没有念书,就考这样了。我回去念得半死,都考得比你不好,然后你说:我回去都在玩,都没有念书。这样的态度好不好?不好。别人刚好失意,你又大谈你得意的事情,让人家无地自容,这个傲气就压到人,就会伤害人与人之间好的印象、好的关系。所以谦让也很重要。

礼让、忍让,再来要谦让。谦让能够替他人留余地,不要让人家感觉矮你一截很不舒服。除了能够让人家好受之外,当我们谦卑就受教有地,就可以赢得很多长者给我们提携、给我们指导。所以这个「谦」益处很多。《易经》说「谦卦六爻皆吉」。当我们处处韬光养晦,处处给人家余地,慢慢地就变成一个时时能替人设想的人。当我们从小就告诉孩子礼让,他会成为一个有分寸的人;告诉他要忍让,他就可以与人相处一团和气,不发生冲突;教他谦让,他就时时谦卑,懂得替人家着想,替人家留余地。所以不要争,争一定从竞争到最后变什么?斗争。再来,战争。所以让能够赢得友谊,争必然树立敌人,到最后人生可能大半的精力都耗在哪?怎么样去防止别人来伤害我。那就累死人了。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六个单元「亲仁」。亲仁,亲是亲近,是学习的意思,亲近仁德之人。一个人的学问要有成就,有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同学。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告诉我们;好同学能够彼此提携,互相提醒。能够「善相劝,德皆建」,能够「闻誉恐,闻过欣」,这样的态度一定会赢得「直谅士,渐相亲」。所以你看人生的问题,是不是《弟子规》都可以解决?你以后面对刚好有朋友他要问你人生的问题,你要不要紧张?别紧张,一本《弟子规》保证你没有后顾之忧。相不相信?信心要足。

那一天就有人问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你们现在是要帮助他,来,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你要讲出来那个句子,他又不知道,用哪些观念来引导他化解夫妻的冲突?「恩欲报,怨欲忘」,就是都想怨才会在那里闹情绪,都时时想着对方这一段时间的付出,这个气就去掉大半。「将加人,先问己」,不要一直要求别人,我自己又做了多少?「言语忍,忿自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讲话的时候那个脸色都那么难看,谁受得了,那一定冲突的。所以当几句经文出来,他能够反省自己,慢慢这一个难题就开始有解了。只要他不回到反省自己,保证这题数学题怎么样?无解。所以人生的道理纲领,《弟子规》包含在内。只要《弟子规》一门深入,确实解行相应,会开智慧。

在师生关系当中,在同学关系当中,我们也要抓住「善相劝,德皆建」。面对老师的态度,怎么样跟老师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老师教我们念的书可不可以打折扣?不行。所以只要是老师的话赶快去做,不可以拖延。这么一拖延。现在这个时代,老师难为,很怕跟学生结冤仇,看你意愿不高,他会对你非常尊敬,以免怎么样?以免到时候得罪你。但是你假如依教奉行,那师长一定会尽心尽力教导。所以只要我们把「入则孝」这个「孝」的态度来对待师长,那我们自性的善良就显发出来,我们的理智也可以快速建立。当我们对老师是至诚的孝心、恭敬心,我们自性的善良、智慧很快就能开显出来。

中国最重要的两股精神,就是孝道跟师道,而师道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所谓「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在孝,会孝顺父母的人他一定希望成就自己,「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所以他对师长一定也会非常恭敬。我们之前也提过亲师的合作,父母跟老师密切配合,就能够把孩子教得很好。

现在亲师配合的现况好不好?一来家长认知家庭教育重要性不足,然后又会觉得教孩子是谁的事?老师的事。又由于比较溺爱小孩,所以在学校一发生什么事情,比方说老师多骂了这个孩子,孩子回来也不知道怎么转述的,家长一听火冒三丈,去找谁?找老师还好,还可以把实际状况搞清楚,直接找校长,就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校长也不在现场,而且老师可能当初也是要训斥你的孩子,也是希望导正他,可能他的初心也是为你的孩子好。你这个动作一做,可能校长还要跟他面谈,让他这个热忱都被浇熄了,影响了老师的一种心境,更麻烦的是影响了孩子对于老师的态度。而在学业当中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当小孩看到父母动不动就可以去告老师,那他对老师会不会尊敬?那不可能。当老师不敢教,那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德,怎么会有孝?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我们为人师的也要反省反省,绝对不能去求小孩家长都要非常尊重我们。现在不能求了,因为师道也比较式微了,怎么说?就像我考上师范院校去教书,遇到很多朋友,第一句话问我什么?你一个月赚多少钱?有没有师道?怎么都没有一个人遇到我说:你考上老师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我听了一定法喜充满。他又没有告诉我,要解别人的惑要先解自己的惑。所以为人师要继续学习,学为人师要开智慧才行。那我对于教书生涯一定怎么样?充满动力,而且不敢松懈。所以师道也要靠我们老师真正把它赢回来,不能去求。

在海口很多老师他都尽心尽力去教导《弟子规》,落实《弟子规》。有一个母亲在跟家长的联系簿当中用了「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用了三句非常感谢的话感谢老师。有一位家长因为他是住在内地,过年前夕正准备搭飞机回他的故乡,在机场(海口的机场)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孩子的老师,他说:刘老师,我们现在全家要回内地过年,特地向您辞行。代表这个家长对老师怎么样?非常尊敬。请问这个非常尊敬是结果,原因在哪?在老师真心的付出,家长可以感受得到。

师道的尊严必须靠家长教孩子,也必须靠老师自己演好的榜样,让人家尊敬。而古代确实为人师者都是安贫乐道,很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而家长也确确实实能抓住机会教孩子对老师恭敬,所以古代都有拜师之礼。父亲带着小孩,可能小孩才五、六岁,七、八岁,到老师上课的教室,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因为所有圣贤的教诲,五经统统是折中于孔老夫子,把它整理的非常地完善,所以我们中国人尊孔老夫子为至圣先师。先跟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拜完之后老师上坐,然后父亲依然带着孩子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小孩子五、六岁最尊敬的人是谁?父母。尤其父亲,父严母慈,对父亲都是非常敬畏,结果父亲对老师却这么样地恭敬,在他小小的心灵当中,对老师一定是不敢怠慢、不敢造次,非常恭敬。

虽然只是一个礼仪,三跪九叩,却已经把孩子学业的根基怎么样?扎下去,恭敬。现在这个礼还有没有?没有了。我当初第一年当老师,刚好带一个班,带六年级。有一个奶奶应该六、七十岁,她的孙子没有带作业本,老人家帮孙子拿来,连爬几楼?四层楼,爬得都有一点喘。当然老奶奶这么做对不对?不对。孙子都这么大了,要为自己做错的事负责任,不然他很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责任感。结果当我看到这一位长者,她头抬起来也看到我,马上跟我鞠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她说:蔡老师,您好。那个躬鞠下去,我的心境都不一样了。这个「老师」两个字好不好扛,诸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驼背了吗?长者这么一鞠躬:老师好。责任重大。我们没有用心教人家的孩子,怎么对得起这么真诚的鞠躬。

所以我突然体会到,古代在行拜师礼的时候,当孩子的父亲给老师行三跪九叩礼,请问这个老师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责任。人家这样对待我,假如没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怎么对得起。所以就好象心上扛了块石头。等这些孩子真的有成就了,老师心里才有点安慰。所以这些老师坐在上面,不是觉得很舒服,而是什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老师不只是念着要为人家的孩子、家庭负责,还要为了承传中国文化的道统而不能断送在他的手上,所以这都是他念念的本分。

中国的道统特别强调师承,什么是师承?这值得我们好好来了解。我的老师净公上人教授他到台中去就教于他的老师李炳南老师,第一次去的时候,李老师对他说:你要跟我学有三个条件,你一定要遵守,你要遵守得了我才能教你。第一个只能听老师一个人讲,第二个所有要看的书、要接触的东西都要老师同意才能看,第三点李老师对他说:你以前所学的我一概不承认。因为我的师长那个时候已经在帮人家讲课、讲学,结果他的老师说:你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对内心怎么样?

我们来细细看看这三条规定。我们不要只看到这规定的严格,要看到规定所带来往后的影响、往后的利益,那我们就能够安下心来遵守。为什么第一个只能听老师一个人讲?因为当我们还没有契入真实学问,很可能会在枝末当中打转,你接触的东西愈多,到最后会摸不着头绪,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听三个老师三岔路,听四个老师十字街头。诸位朋友,您细细去看、去观察,我们身旁周围有非常多很喜欢看书的人,但是他看了三年、五年,你有没有发觉他的思考很可能愈来愈混乱。比方说,外国的哪一个作家这样写,突然又说,可是我又看了哪一本书。他的思想、观念没有掌握道德的纲领。

所以「教之道,贵以专」,教跟学是一件事,所以学之道也要贵以专才行。假如是四个老师就变成十字街头。而且当你学乱了,比方说你学三年、学五年学乱了,再从头来学容不容易?可不容易了,可能还要再花好多年把错误的思想清除出去。所以择师不可不慎,选择老师要谨慎。从我们这几天的课程当中,诸位朋友有没有感受到「慎于始」的重要性?你有智慧才能帮你的孩子「慎于始」,你有智慧才能够让自己的决定不会在开始产生偏颇。

所以老师开出来的第一个条件,为什么是除了他一个人的,其余的不能听?那是在保护学生的知见。第二个所接触的书一定要老师同意,不然不可以看,那是对学生的爱护,让他的心专注,不杂乱,因为专注才有定,定才能开智慧。第二个条件所有的书要老师同意才能看,这都是保护学生。第三点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这个用意在哪?所谓半瓶醋会响叮当,半吊子是最难学习。所以老师要他全部放下,把心中的东西倒空,用一个虚心谦卑的态度来受教,这样才能学得好。所以这三个条件是很深远的意义。我的师长他答应,结果守了三个月,内心非常高兴,就跑去跟老师说:老师,这三个月当中,我已经感受到,因为守了这三条,心愈来愈清净,而清净心能生智慧、能生觉照。所以他跟老师说:我不止要守五年,我要再加一倍,要守多少?十年。当我们要跟着古圣先贤学习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这三个条件,不能再看一大堆杂书,一定要遵循着老路子走,不然就可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们要找老师,要跟着老师好好学习,这个「跟」最重要的是不是身体要跟?是什么?心要跟,老师能教一句,我们就要去落实一句。所以古代像孟夫子没有见过孔老夫子,但是孟夫子非常恭敬虔诚拜谁为老师?拜孔夫子为师。他的真诚恭敬心超越了时空,所以学得相当地好,被尊为「亚圣」,仅次于孔夫子的圣人。司马迁也以左丘明为师,非常恭敬地拜读他的《左传》,司马迁也深入左丘明写文章的功夫,所以他也写出了旷世的钜作《史记》。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能否跟圣贤人学得很好,最重要要好好提升自己这一个好学、恭敬的心境,来对待经典、对待善友、对待善知识。我们这一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6:12 , Processed in 0.14818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