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57|回复: 2

转帖:惟贤法师:法华经说什么 附一、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0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惟贤法师:法华经说什么 附一、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道 坚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深、中华大地特有的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的传教精神等等。所谓不懈的传教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法利生事业,这是我们奉行的大乘菩萨道积极利他精神的主要实践项目,其中包括佛教的文化、教育、出版、环保、传播、信息、慈善事业等等。而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是传播佛教、践行佛法、引导正信、树立佛教形象等最有效的方式,因而在历史上受到了中国佛教先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大致有五,一是菩提心理念,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即一个佛教徒的基本任务——力求完善自我人格和心灵的升华,最终成为觉悟宇宙人生的圆满境界;视一切生灵皆我六亲眷属而愿将圆满的佛法教授给他或为他提供学习佛法的方便,不遗余力地传播佛教。而下化众生的种种方便中,佛教的慈善事业是其一。

  二是佛教的慈悲度世理念,《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即是拯救正在饱受困苦折磨的生灵,并使其生命充满永恒的快乐。佛教种种修持法门中,慈心观及悲心观,乃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圆融运用,都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因而慈悲度世的精神是大乘佛教之中心,是一切菩萨道的基础。

  三是佛教利他情怀的布施精神,布施为佛教徒实践佛法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首,是由凡入圣,到达涅槃彼岸的必经之路。对于布施者——无论是法施(即传播佛法)还是财施(救济贫穷等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而言,要求做到“三轮体空”,即不求功德,不期回报,将布施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是我们成就佛道之必须。

  四是佛教的福田思想,种福田为了圆成福德(佛陀的福德是圆满的),经论上一般称之为八福田,即造旷路美井、水路桥梁、平治险路、孝事父母、供养沙门、供养病人、救济苦厄、设无遮大会等。对八福田思想进行分析,其大致可分为二,即敬田和悲田。敬田即护持佛教,尊重人伦师道,对三宝父母师长的供养等,悲田是对病者、贫穷、孤老,以及动物的爱护与布施收养,以及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业等。

  五是佛教的报恩思想,即我的生存,所有与我有关的有情无情均予我有恩,析之为四恩,即三宝恩(宗教性)、父母恩(家庭性)、国土恩(自然性)、众生恩(社会性)。

  总之佛教认为慈善事业是报效四恩、成就佛道的法门,是实践佛陀教法的基础,是传播佛教的保障。

  关于福利事业的开展,在《佛说诸德福田经》中论说有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渡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令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贤首法藏大师在《梵网戒本疏》中开示佛教福利事业为八福田,即“一造旷路美井,二水路架桥,三平治险路,四孝事父母,五供养沙门,六供养病人,七救济危厄,八设无遮大会。”这些都是开展佛教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对于社会慈善事业的贡献巨大,现根据震华法师的《僧伽护国史》及与佛教慈善事业相关的资料记载,略述几点,求教于方家。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慈善基金会——无尽藏。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就有了这种慈善性质的金融机构,专门用以救济贫穷等。到隋唐时的三阶教,无尽藏的规模空前,影响之甚,令统治阶级眼红到强行没收的程度。然而,慈善基金会的形式却仍然在寺院里保存下来,在宋代为“长生库”,在元代为“解典库”,流传到日本叫“无尽会社”。

  二、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悲田院。自北魏创“僧祇户”始,至唐代的“悲田养病坊”(则天武后长安年间在政府的支持下,成为全国性的佛教慈善组织,影响最为深远)。宋朝的“福田院”,乃至近代的佛教慈善组织,悲田院的名称虽有不同,但性质却是一样的,即有系统地进行社会慈善事业,其中包括养老院、孤儿院、养病院、救灾、济贫、为无业人员传授技艺以及难民收容等等。

  三、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医院——养病坊、疫病坊。南齐时“设六疾馆,以养贫民”,(《南齐书》二十一卷)梁武帝普通二年(521)设孤独园,令“孤独有归”,(《梁书》卷三)北齐文宣帝时,北天竺的那连提黎耶舍法师在汲郡(河南)的西山建立三寺,收容疬疾患者。这些留寺医疗的方式,被认为是近代医院之滥觞,也是我国创始传染病专科医院之最早记载。养病坊和疫病坊则始自隋唐,还流传到了日本,是成熟的慈善医院形态。

  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佛教的菩萨行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之语,所以佛教有大量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善举,其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护生止杀,以及对稀有物种的保护。放生是佛教的一大特色,其动机在于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现代佛教的动物保护、生命关怀、动物救助等组织,皆应运而生。二是功德林(即佛教徒的义务植树活动)的种植,仅以《洛阳伽蓝记》的记载,佛教植树造林活动在南北朝时期已初具规模。如景乐寺的桑林,并州(山西)武德寺慧觉法师带领信众种植的枣园,苏州通玄寺慧旻法师植梓树十余万株,泗州(江苏)开元寺为除水害而植松、杉、楠、桧等万余株……

  五、公共设施的建设。《佛说诸德福田经》的七福田,就有六项属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在佛教徒的实际行动中,他们修建塔寺亭台楼阁,公共浴池,造船义渡,修桥补路,掘井引水,以及建设公共厕所(古代称为圊园)等常见的公共事业。佛教在历史上作了大量服务人群,造福大众的事,因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爱戴。

  除此之外,佛教尚有兴办义学、建立公共图书馆(藏经楼)、开设义庄(即免费存放尸骨的地方)、救济贫穷孤独灾难、生活技能培训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

  历史的足迹遍布,当我们走在一段清幽的林间小道,也许这是我们祖师曾经用血和汗彻成的路和功德林;当我们品尝一口甘冽的清泉,也许正是我们祖师曾经为方便行人设置的义井;当我们畅游于祖国大好河山时,也许是我们祖师曾经精心设计的园林美景……

  历史的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再次创造历史。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有诸如厦门慈善基金会、重庆佛协慈善功德会、河北佛协慈善功德会等等慈善组织的形成,为社会主义的福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愿大智大悲者及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参与到佛教慈善事业中来。

  佛教慈善事业再次像历史一样的兴盛,我将期待着这一天的来临,这是佛教再生的希望。我相信,在诸位佛教徒及有爱心人士的努力下、支持下,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佛教徒的救济;哪里有困苦,哪里就有佛教徒的支援;哪里有心灵的渴求,哪里就有佛教徒的慈悲的声音……

  我希望,我愿意,将我的三业——身口意参与到佛教慈善事业的建设。我更希望更多的佛教徒加入到佛教慈善事业中来,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再创祥和而清净的世界。

发表于 2019-2-1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一切因缘众生速闻、速遇、速诵、速修华严经、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僧伽吒,身口意速得清净,速证华严海印三昧、速得佛果。
愿我与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在在处处,眼中常见华严经,耳中常闻华严经,口中常诵华严经,手中常书华严经,心中常悟华严经,常得亲近华藏一切圣贤,常蒙华藏一切圣贤慈悲摄受直至成佛。
愿法界一切众生速发菩提心,具足无穷大的担当和心量,永感佛恩父母恩、永报佛恩父母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法华经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7:45 , Processed in 0.11914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