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3|回复: 1

转帖:南怀瑾老师:二师兄贪吃贪色不好惹,只有你的“孙悟空”有降伏他的本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4 2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珍贵录音:南怀瑾老师讲“第七识如何转”】

*************



中国产生了一部《西游记》,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猪八戒代表欲望,贪吃贪色,能转过来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挑行李,代表带着业障重担跟着走;他叫“悟净”,修行就是净化业障。白龙马代表气,驮着唐僧一路取经,唐僧代表本性,所以是师父,取经代表修行修道。这部小说写的,就是东方文化印度和中国的宗教思想的系统,天人合一的东西。孙悟空保护了唐僧取经,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然后成功了。每种磨难,代表了社会人生的一种现象。西方人翻译了《西游记》,只认为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晓得蕴含了印度、中国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里面还藏有深刻的道理。



《西游记》孙悟空是第六意识,心就像猴子,翻天覆地。那个马是龙马,心猿意马。第七识是沙僧,专挑行李的,是那个“我”,我们的“我”背着自己这个身体,跟孙悟空最好也是最坏的。猪八戒是情绪、情感,喜欢乱七八糟,喜欢男女关系,喜欢吃,吃得肚子大大的。所以《西游记》是写整个修持,九九八十一难,修行每一个魔障都过关才能成佛。



对于我们来说,第七识很难懂。 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讲第七识是“六转呼为染净依”,第七识就是俱生我执,与生命俱来的,觉得有个我,这是第七识的作用。《西游记》的比方写得很有趣。孙悟空是第六意识,这个意识最厉害了,上天入地。猪八戒是第七识,这个家伙昏头昏脑、莫名其妙,专门闯祸,我执很重;所以跟孙悟空两个搞不好,常常吵架。因为第六意识有时候有理智,觉得不能感情冲动,第七识猪八戒那个猪头猪脑的却发脾气了,孙悟空都拿他没办法。所以有时候老孙气得要命,只好躲开。沙僧也代表了第七识,《西游记》写沙和尚是晦气脸色,气色不好,一天到晚乌黑发青。这个人你说他好吗?不好。坏吗?不坏。有时候猪八戒一讲,他就跟猪八戒走;孙悟空回来一看说:“哎呀,你搞错了!怎么听老猪的呢?得听我的!”“哎呀,大师兄说的对!”他又跟孙悟空走。沙和尚一天到晚就跟着唐僧挑行李担子,也代表与生俱来的第七识,没有什么头脑思想的。第七识怎么转?怎么样做到无我呢? 要第六意识的一切心行完全干净纯善,没有一点恶业了,如《大学》里所说的“止于至善”。第六意识的染污都没有了,完全纯净了以后,意识的根是第七识,第七识的我执要怎么样转变?第七识自己不能转,他是猪八戒、沙和尚,必须要第六意识孙猴子来带他们转的,“六转呼为染净依”,第七识的我执变成大我、慈悲、平等、无我了。这是转识的道理。



大家都晓得“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转”要如何转起?--从意根上开始。你们读《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不要以为意根的分别是那么的坏,有如蛇蝎。成佛之道还得靠这意根呢!意识转了,前五识就跟着转,第七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也都跟着转,意识就有这么重要。玄奘大师综合唯识之理所作之《八识规矩颂》中说:“六转呼为染净依”,指第六意识转到染法,即是凡夫,转为净法则成圣贤。而所谓清净并不是要你不起分别,而是作到《维摩诘经》所言:“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个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那便超凡入圣了。



至于如何转法,六祖说得好:“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心佛众生了无差别,同等具足一切万法德性,一念觉照,即得清净明了,你拼命要把第六意识丢掉,要丢到哪里去呢?《法华经》亦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懂吗?佛法根本是智慧之学,懂得这个,第六意识便是绝妙珍宝,意识不转,光在那儿打妄想,执着那些世间的是是非非,贪瞋痴慢疑全犯,那就完了。



五蕴里最重要的是想阴,想阴一念空了,行阴慢慢跟着就上了,所以五蕴中想阴在中心,很厉害。想阴与第六意识有关,你要第七识无我,还是要靠第六意识来转,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说“六转呼为染净依”,凡夫叫染依,会染污一切善恶,第六意识想阴转清净了,才能转成净依,才能进入行阴,把第七意识转了。



摘编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唯识与中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用一个譬喻来说,“心”好像一个盘子,“意”好像盘子里一颗圆珠。“知性”好像盘子和珠子放射的光芒,內照自身,外照外物。但这整盘,又装在一个血肉所制造的皮袋里,那就是人身。但要知道,这只是勉强的譬喻而已,并非事实的真相。在中国小说中,古人早已有很趣味的譬喻,那就是《西游记》的四五个人物,作者把心身意识演化成小说,将心猿意马,化出代表“心”的孙猴子。代表意气的是一匹龙马。猪八戒代表了人的大欲,特別喜欢男女饮食。一个晦气色的沙僧,代表没有主见的情绪,只能挑着行李,担起这个皮囊跟着猴子、猪八戒跑。那代表整个完整的心身生命的,便是唐僧。从表面看来,他是世界上最老实的笨人、善人、好人,虽然一路上他所遭遇到的,处处是艰难险阻,都是妖魔鬼怪,而在这三四个鬼精灵伴随下,走完一段人生的道路,但由于他的“诚意、正心、修身”,所以他成功了!



《原本大学微言》
发表于 2019-2-6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6 04:13 , Processed in 0.14032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