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9|回复: 1

幸福人生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主讲2004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8集》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4/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008



  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刚刚谈到礼敬诸佛应该在跟父母的言语态度上,都要保持我们的恭敬心,所以纵使父母在教训、在处罚我们,我们的内心也要不生愤怒、不生瞋恚。

  父母责罚我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错了,一种可能是我们被误会了,假如是我们错,被父母骂,被父母责罚,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我们应该非常欢喜有父母可以教诲我们,可以指出我们的问题。世上只有两种人绝对不会嫉妒你的成就,一就是我们的父母,另外一位就是我们的师长,所以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我们要看到父母对我们的存心,进而去受教。

  另外一方面,假如我们被误解了,父母还是很凶,骂我们,或者甚至于有责打,我们这个时候要不要「敬听」?要不要「顺承」?这个就值得我们思考。当一个人在生气、在气头上的时候,你假如很冲的回嘴会怎么样?两败俱伤,亲情可经不起几次大的冲突。所以当这个时候,父母骂你的是错误的,你能忍得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父母怒气消退之后,他就会比较冷静,等他冷静下来,他就会感觉到自己比较过分。所以这个「忍」在家庭里面是必修科目,所以佛陀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才能顾全大局,「忍」才能让对方生惭愧心,「忍」才能让他冷静思考,不然两个巴掌一碰,声音绝对出来。

  所以当父母冷静下来,他去思考,我可能是听一些不对的话,我的孩子应该没有这样,气愤消了,他可能就走过来,「你要不要吃水果?」这个时候你可不要说,「你要叫我吃水果啦」,那就不对了。父母还是亲人,跟你道歉,「对不起,我刚刚太凶了」,你可不要回嘴,「就是你错」,那你的「忍」就毁于一旦了,就功败垂成。当他跟你示好,当亲人跟你认错,你能平心静气接受,「哎呀,都是一家人」,可能一次风波之后,家里的感情愈深,他愈能感受到你的包容,父母对你愈佩服、愈信任。

  诸位同修,取得父母很深的信任重不重要?太重要了。当你父母对你的德行,对你的为人,生起非常深的信任的时候,诸位同修,你父母当生成就的因缘快成熟了。父母亲心目当中最亲的人是谁?是孩子,当他对他的孩子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请问他听谁的话?听孩子的话。所以父子之缘,母子之缘,你可不能再错过。「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真正了生脱死,当生成佛,你做儿子的责任才真正圆满。所以我们如何取得父母的信任,完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对父母的恭敬,对父母的照顾,而这点点滴滴的恭敬跟照顾,《弟子规》讲得非常详细,待会儿我们可以一一就一些角度好好去看。

  我有一位朋友是博士,很会读书,二十七岁就博士毕业,从小会背《地藏经》、《孝经》、《论语》,都倒背如流,长得面相非常好,我这位朋友现在是大学副教授。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家围成一圈在交流意见,刚好这位朋友叙述了一段话之后,后面结尾讲了一段话,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那个时候大学四年级,佛法半本也没念过,当他结语念了这两句,我的头皮发麻,突然间很震撼,被他这句话震慑住了。结果我跟这位朋友刚好单独两个人进了电梯,那时候我也不懂佛法是什么,我就很激动的对着我这位好朋友说,「度众生成佛,你能,我也能」,结果我这位朋友被我一讲都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其实我也搞不清楚。诸位同修,这个叫做灵光乍现,突然乌云破了一个洞,照进一道光,没多久乌云又密起来了。

  我从大四到闻佛法,还经过四年,所以善知识难逢,抓住了决不能再放过了。所以当我从电视看到老和尚讲经,那真的是没有见到而已,假如见到,一定是抓住老和尚,抱住老和尚的脚,这一生不能再错过了。

  而我这位朋友很孝顺,他很多方面都是我的典范,但是他在佛法方面的缘分就没有比较再深入,毕竟他进入大学之后要负责的工作很多,他要升教授,很多的这些工作就向他袭来了。那我就因为佛菩萨的慈悲把我安排到教育界去,末学就开始教小学,一路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我们做教师的人特别容易感受佛陀的慈悲,因为佛法就是师道,佛法就是教学,所以愈教就愈觉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因材施教,佛陀的谆谆教诲。刚好我上一次回去就去找这位朋友,诸位同修,您猜猜看我送这位朋友什么东西?末学送他一尊这么小的地藏王菩萨,拿着一根锡杖,非常庄严。我这位朋友把末学这一尊地藏王菩萨接过去,讲了一句话,他说你离佛陀愈来愈近,我离佛陀愈来愈远。朋友之间,惺惺相惜,念念希望他有成就。

  诸位同修,我们要尽心尽力走出一个典范让我们的朋友看,让我们的亲人看,我们能不能等下来陪他休息?不能。我们要为人演说,要勇往直前,我们演得愈好,你的亲友对佛法的信心愈充足,所以修身重要,修身是利他第一要件,这样才能为人演说,演在前面,说在后面。

  当我这位朋友有机会从私立高校升到公立高校的时候,那一天末学就去祝贺他,刚好到他们家,他正在跟他父亲汇报这件事。当末学进去的时候,我的朋友说「你先坐一下」,我就坐在沙发旁边看着我这位朋友轻声细语把这整个过程,为什么在私立学校,目前的因缘是怎么样,能够晋升到公立高校里面去当副教授,跟他父亲非常仔细的报告,那种言语、那种态度给末学非常深的感受,那是真正对父亲恭敬,任何事情都希望让父亲清楚,不要让父亲担心一点一滴。所以有一句说「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常常做一些事都是先斩后奏,其实那个时候有没有恭敬面对父母?所以修行要从根本修,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下手。起心动念,任何人没有比我们自己更清楚。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然我们学儒家学说、学佛学,绝对不能当书呆子,也不能当佛呆子,你的父亲已经气得不行了,看到你就一直气,你要赶快先离开现场,让他的火先降下来。你不要到时候说蔡老师说的,就站在那里给父亲一直骂,「须敬听,须顺承」,要会变通。刚刚邵老师讲的课,「小杖则受」,「杖」是指棍子,「大杖则走」,不能陷父母于不义,不能让父母伤害了子女,让他自己更痛苦,当然也不能让父母气到出问题,到时候送医院了,诸位同修可不能来找我,说蔡老师教要「须顺承」,顺到最后高血压发作,所以要处处体察情况,观机,采取正确的进退应对。

  我们看下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诸位同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而老和尚常常教诲我们,「地藏」是心地宝藏,请问要怎么开?要用孝心,要用恭敬心,就能够开发我们的性德,开发我们无穷的宝藏。所以《弟子规.入则孝》句句的经文都是孝悌的直接落实,我们对父母的关怀恭敬当然要表现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看到父母的需要,能够去关怀、去照顾,这就是最直接的礼敬。

  经文里面提到「冬温夏凊」,冬天的时候冷,所以这个典故是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黄香九岁,他的母亲早逝,留下了一位父亲。他父亲身体不是很好,九岁的黄香,冬天的时候自己先入了被窝,把被窝弄温暖再请父亲来睡;夏天的时候太热了,赶快拿扇搧凉了,再请父亲来睡。当我们能处处体恤父母,就能够感受得到父母在生活上许多的需要,包含冷热,包含饥渴,这些生活点滴,甚至于除了物质的一种关怀之外,还能够对父母的内心懂得去关怀,那我们就确确实实把「冬则温,夏则凊」这一句经文解得够深广。我们可不能学了这一句之后,关心父母就是冬天的时候把它睡暖,夏天的时候把它搧凉就好了,看到父母饿得半死,「课本没教」,那就学呆了,所以经文要靠自己的心去感受。当我们能真正感受黄香的心境,你就能真正契入黄香对父母的态度了。所以老和尚常常告诫我们,学佛,学佛的存心,学佛的用心,学圣贤就要学圣贤的存心跟用心,我们就能快速契入圣贤佛菩萨的境界。

  现在秋天来了,温差特别大,所以我们要赶快打一通电话告诉爸爸、妈妈,最近气温变化很大,早晚要多加衣服。诸位同修,您这一句话可以让父母欢喜多久?我们当子女的确确实实要尽心尽力去行孝,而且绝对不能让父母担忧,当你愈懂事,你的父母就对你愈放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善体亲心,看父母在物质方面有什么需要,在精神方面有什么需要。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常常差不多三个礼拜就回娘家一次,我父亲载着我母亲,我喜欢跟,就跟着去了,去了之后,看到母亲左手一包,右手一包,拿了很多蔬菜水果。那时候年纪小,站在旁边看到母亲拿了这些水果往外公、外婆的冰箱放,我们内心看了感受非常欢喜。诸位同修,人确实有好善好德之心,你去找一个杀人犯,当他看到一个孝子在行孝,我相信他当下也会感动得流眼泪。为什么现在众生好善好德之心都唤不醒,不是众生的问题,是我们学圣、学佛菩萨的人没有演出好戏,让人家看了感动,让人家看了生起效法之心,我们没有资格骂人家没善根。所以我小时候这一幕一幕看到了,回去的时候,外公、外婆最疼孙子了,一杯一杯的饮料就端出来,你喝完了,他马上又给你拿一杯来了,可以感受到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这种直系血亲对于他的后代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让你的孩子感受更多的天伦之乐,你的孩子的善根绝对会起得很好。这个时候就要我们演出孝顺的榜样。

  我十八岁以后,我的父亲休息一阵子了,往后回娘家都是我载我的母亲回去,我们也很欢喜陪着母亲去行孝。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生起孝心、生起善根,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关怀父母,尽这一份孝道。而「敬」是内在,不能做表面。很多年轻男女结婚生了孩子,年纪也不大,礼拜六、礼拜天,想说可能很多人会说我都没回家看爸爸、妈妈,怕人家说,所以就回去一下,带着老婆、儿子回爸爸、妈妈家。一进去,孩子就乱成一团,两个夫妻就坐在那里,喝茶的喝茶,看报纸的看报纸,谁最忙?爸爸、妈妈忙得要死。早上六、七点还要去买菜,买完回来还要煮,然后煮好了,你看完报纸,「煮好了是吧,好,吃饭」,吃完饭,该走了,「小宝回家了」,拍拍屁股就走了。旁边的人说,「你儿子这么常回来看你」,爸爸、妈妈说,「累死我了,不如不回来」。不能善体亲心,做表面,不只没有功德,还造业。所以时时感受父母的需要。

  而真正能够让父母得安乐,得快乐,唯有听闻佛陀的教诲才能真正彻底安乐。所以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更重要的要养父母的智慧。而老人家最难放下的就是分别、执着,所以我们每一次回去,一来尽孝心,二来要不厌其烦引导父母正确的思想观念,然后每一次就挑一、两片跟父母现在状况最契机的老和尚开示,赶快放下去,陪两老一起看,而当你这么孝顺,敢跟你打包票,你的父母看不看?看。听个一句、两句,日积月累很多的执着就开始放下了。诸位同修,父母的往生大事可不是临终的时候办,什么时候开始办?时时刻刻。因缘成熟要赶快提升父母的知见,赶快累积父母往生的资粮,这个重要。所以这个才是真正养父母之智慧,根本让父母得究竟安乐。

  下一句「晨则省,昏则定」,俗话讲「晨昏定省」,早上起来的时候问候一下,晚上回来的时候跟父母报告一下今天过得怎么样,都很好,让他也放心,所以处处让父母放心。

  有一位学校老师拿了一些《弟子规》回学校,后来打了一通电话到我们中心,他说「蔡老师,《弟子规》里面有糟粕」。诸位同修,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批判,末学敢跟你打包票,批判的人连经本都没有从头看到尾,所以现在人为什么修道难?还没有入圣学,贡高我慢已经上来了。这个就是因为读书的次第搞颠倒了,不从德行下手,而从知识技能下手,搞得现在十多岁的孩子,各个都恃才傲物。真的,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不会生气,会对他很惋惜,因为我们这些长者、老师对不起这群孩子,他们没有接受圣贤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很多人在批判中国文化,你可要稳得住脚。诸位同修可能说,「蔡老师,我中国文化读没有几本,怎么办?到时候人家出招,我怎么接?」我跟你保证,你只要把《弟子规》读熟了,落实了,我保证你什么招都接住,甚至于他拳还没出来,只是动了肩膀,你就知道要挡这里了,因为你已经看到他起心动念处的错误。

  批判中国文化最多的就是「孝顺,孝顺,愚孝,父母怎么样都要顺」。诸位同修,《弟子规》打开来明明就写着「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失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劝父母,不能陷父母于不义。所以这一些骂糟粕的人是不是真正看过经典,经典里面没有糟粕,他们所批判的很多都不是圣人说的,现在都是群魔乱舞,人云亦云,我们当圣贤的弟子可不能随波逐流,可不能被别人转。

  所以我当下就请教他,我说:这位老师,请问哪一句是糟粕。他迟疑了一下,可能有一点不适应我马上给他接招了,他就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就请教这位老师,我说:为什么你觉得是糟粕?他说:一天要问父母两次好,太麻烦了。诸位同修,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跟他讲「怎么两次麻烦!尽孝心是应该的,两次怎么会麻烦!」你这样跟他讲话,他能不能接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圣贤人教育的一种态度、一种存心,你要把那个本质开显给他听,而不是外在的两次、三次。我们就告诉这位老师,父母无时不刻在担心、在思念他的孩子,何止是一天两次!所以早上一醒过来去跟父母请安,父母一看,「额头都发亮,昨天一定睡得不错」,父母一整天都觉得很放心。然后当儿子的又去跟父母问好,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父母一天工作的情绪可能都很高兴。下午放学回来,父母也不知道你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去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放学回来了」,你父母一看,「精神也挺不错,在学校应该学得不错」。你早晚两次的问候能够让父母一天都很安心,所以我们为人子女,尤其在这么小的年纪,说要帮父母负担些什么生活压力是不大可能,最起码不能让父母担忧。

  当我们这一段话讲完,这位老师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是跟谁学的?你学得不错」。他这么一称赞,八风就吹过来了,可要接招,不能晕了。他一讲,我就跟他说,「没有,没有,我们也是刚开始在学习」,就稍微跟他对应了一下。突然他来了一个回马枪,你可不能得意忘形,你要马上接住,可能就要刺到鼻子了。他说「蔡老师,你没有做到,你现在有没有早晚问你妈妈两次好?」这么一问,你就「啊,嗯」,那完蛋了。「你推广经典的人都做不到,给人家看笑话,你还是下来,我来做。」这个时候我就跟他说了,我说「假如我早上打一次电话,晚上打一次电话,我一定会被我妈妈骂」,「你不知道电话费很贵吗?打回来浪费钱。」所以不能学死了,「晨则省,昏则定」是为人子要处处让父母放心,而你的方式不是你想怎么做,要父母欢喜接受,父母欢喜接受的一定是每个礼拜固定给他打一次回来就好。

  而我妈妈确实不担心我。我们今天下午第一节课讲的,孩子要能善恶分明才不会被一些不好的因缘转掉,所以你要让你父母真正放心,不只是早晚问候,更重要的是你的德行、你的言语行为要让他真正放心,你也不能只是做这个仪式而已。所以我从海口第一次回台湾,我一进门就跟我母亲讲,我说「母亲,妳修得不错」,我母亲听傻了,不知道我在说啥。我说「母亲,我去了四个月,我的内心都没有挂碍,做得非常欢喜,心里面也不会绞痛,绝对是妳在台湾都没有担心我,我才能做得这么顺利」。我妈妈笑一笑。母子假如能够这样互动,那是人生的快乐。

  因为我在来大陆以前,这五、六年来接受老和尚的教诲,内心非常感恩,所以我们抱持着师志如己志,老师的志向就是我们当弟子的志向,所以我自己心里有数,可能过不了几年要离开父母。你能不能在要飞大陆前一天跟你妈妈说,「妈,我走了」,她会怎么样?她怎么可以接受。所以诸位同修,善体亲心,你怎样的做法才能让你的父母很能接受,很欢喜,你要做在前头,让它水到渠成。所以我就跟我妈妈讲,「妈,我们两个绝对不是这一生才闻念佛法门,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所以我们两个都闻了好几次,但是我们两个现在还在这里打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有往生?这个是大事」。所以我就跟我妈妈说了,「妈,我最难放下的我知道了,妳最难放下的是谁?妳知道吗?」我这么一讲,我母亲就笑得不行。她知不知道我说谁?就是她的心肝儿子。我是独子,我母亲对我很疼爱。你看母子同修,这个机锋也是很激烈,就透过言语告诉母亲,「连儿子都要放下,不然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对不起阿弥陀佛的悲愿,所以我们一起往生,同生极乐国,做法眷属」,就这样跟我母亲讲。

  之后我又接着讲,「妈,闻佛法就像盲龟一百年才伸出头来呼吸一次,伸出来刚好遇到一块有一个洞的浮木漂在大海上,盲龟的头伸出来,刚好就接上了。得人身都这么难,那得人身又闻佛法多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所以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们母子两个都遇到了,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闻到正法,所以母亲,妳一定要把我捐出来」,三年前开始讲。每一次我母亲情绪很好,「悦复谏」,《弟子规》说「悦」,就是父母心情很好的时候要劝告他,所以就「悦复谏」。这两、三年我每一次跟她提这个话题,「母亲,妳要把儿子捐出来」,她就一直笑。

  突然我刚好在前年决定到澳洲,随着净宗学院的课程好好修学儒学跟佛学,好好亲近老和尚,然后亲近善知识,确实是「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也没有攀缘,去了之后,杨淑芬老师就教我国学,卢叔叔就在生活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指导我落实佛陀的教诲。后来非常幸运,回了台湾,杨老师很疼爱我,让我在她们家住了七个月。我跟杨老师常常讨论经典,比方说讨论《论语》,讨论一、两句,突然一看表,「两点了,你明天还要教书」,因为那时候我还带一个六年级的班,「明天还要教书,赶快去睡觉」。「学而时习之」,真的会把时间都忘掉。

  七个月之后,末学回高雄考老师,怎么考都能够入决赛,但是就不能上榜,怎么考都是备取。我记得我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一百九十一个准老师,都是已经拿到教师资格的去考试,复试录取二十一个人,末学进了二十一个人,而这二十一个人只有一个男生,二十个都是女生。结果当我去参加复试的时候,坐了三位校长,看到末学走进去,说「今天还有男生!」结果末学坐下去,一跟主考官对了两、三招,我想大事不妙,我们是念念要教育好孩子的德行,而主考官就问我「你有没有行政经验?你会不会搞活动?」尽问我这些东西。末学绝对要当班主任,不搞这些活动,因为孩子的德行的根要你点点滴滴付出才行,结果没对上,我还是备取,第四名。后来去考,几千个人,然后录取一百多个人进复试,像高雄市,两千多个人录取一百二十多个人进复试,末学又进了,我是每考必进,每进必考不上。考到最后,我跟我父亲讲,我说「爸,你不要跟我去看榜单了」,我觉得对我父亲很愧疚,每一次机会都很大,结果都失望。末学就跟我父亲讲,「最后一次你别去了,我怕你又失望了」。结果后来尘埃落定,一所也没考上,我的母亲就跟我父亲讲「另有安排」。

  诸位同修,你要相信佛菩萨,真的「境缘无好丑」,你假如自己在境界当中分别好丑,我们就被困住了。看起来是没考上,诸位同修,您想想,我假如没有这些经历,我父亲一定说「你没有实力,重来一年」。我父亲看我过关斩将,就是上不了,他不忍心叫我重考一年。

  我觉得考试很折腾人,害我都不能做弘法利生的事,因为在考试,没上我也很自在。结果刚好考完试,我就开始带着杨淑芬老师的《弟子规》这些书法本,载着这些经典开始到各个净宗学会去发送。发送完没多久,杨老师就从澳洲回来,末学赶快到台中去拜见杨老师。一进门,杨老师跟我说,她说:你还没考,我就知道你考不上了。我听愣了,听傻了,我说:为什么考不上?杨老师说:我已经答应老和尚要到海口去推展中国文化,还在老和尚的面前夸下海口,我有一个侄子马上就可以去了。真是不可思议,我在写一题题目的时候,足足折腾了十分钟,为什么?因为我不相信我写不出来,因为那一题刚好是我跟杨老师吃饱饭一起散步,讨论的一句李白的诗,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杨老师还给我开解,我听了也很高兴。结果真的就考出那一题来,我说我不可能忘记,但是就是想不出来。我妈妈那一节在家里念佛,她就觉得这个心一直忐忑不安,她回来就问我:你第一节课是不是考得很差?我说:妳怎么知道?真是母子连心。所以我母亲就劝我爸爸,「另有安排」。

  后来我确定要来海口了,是我母亲劝我爸爸,「你要看开一点」,我母亲的同事都说,「哪有人像妳这样当母亲的,别人都是舍不得孩子走,妳还要把孩子推出来」。因为我父亲还是不舍,我是长孙,又是长曾孙,但是我父亲非常通情达理,他看我这么坚决,他也劝我,他说这件事几乎很少人可以做到。末学知道他内心可能不能接受,我就跟我父亲讲,我说「父亲,虽然没有几个人做到,但是也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所以我们不要去学很多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去学谁做到了。而当这个做到的人假如要很有钱,要很有权,要很有势,那儿子马上不去。假如这个人,这位仁者,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势,啥都没有,做到了,那我要好好跟他学,也同样可以做到」。诸位同修,末学举了哪一个例子?老和尚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势,一个人到了台湾,凭什么得到三位老师全心全意的教诲?凭什么能够把佛法弘传到全世界?诸位同修,宇宙人生的真相至简至易,我们把它想得太复杂了。真诚是能感,境界是所感,老和尚有真诚心弘扬佛法,弘扬正法,所以他就能够得到这么多善知识的提携,能够得到这么多护法对他的支持。

我跟我父亲讲完,父亲没说话,父亲接着说:弘扬中国文化确实不容易。我看他心里还是有所不舍,我跟我父亲讲,我说:父亲,我不渴望中国文化在我的面前开花结果,我只要守住本分,中国文化不要在我这一代面前断根,我就心满意足了。今天的课我们就先讲到这边,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2:23 , Processed in 0.13263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