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7|回复: 0

[事迹传记] 转帖:开宗立派,不畏权贵,为何连鸠摩罗什三藏都钦佩慧远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new.qq.com/omn/20180915/20180915A09FL2.html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六,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圆寂日。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的一支,也是在汉传佛教中影响力最强的几支之一,其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离不开祖师大德的艰苦行道。

慧远大师一生戒行清白,淡泊名利,不畏强权,并且勤修三学,创建“莲社”,接引了当时大量名流文人一同修习佛法,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流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今天,慧远大师舍报西归1600年的纪念日里,禅风君想和大家聊聊,净土初祖慧远大师的嘉言懿行。

才华横溢,通达三教

慧远大师简介

慧远大师生于公元334年,时值晋代衣冠南渡,东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立的时代。作为一个名门之后,他自幼饱读诗书,年仅十三岁,就能通读儒道两家经典,小有名气。

然而到了21岁时,慧远大师偶遇了当时的著名高僧道安大师,听了道安大师讲授《金刚经》之后,慧远大师深受触动,于是毅然出家,随道安大师修学佛法。


图片来源

慧远大师画传

当时晋代流行玄学,文人都以清谈为务,就连当时的佛教,都难免要与文人一起讨论玄学。因此形成了以佛法回答玄学问题,以玄学术语解释佛教的“格义佛教”。不少当时的高僧,都对此深怀担忧。

道安大师也是对此有所忧虑的人之一。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不可以使用格义的方法来讨论佛法,以免误解了经文的义理。唯独对于慧远大师,道安大师深知其智慧过人,不会误解,因此允许他这样做。


因为慧远大师对佛法的理解与宣说,既能契合佛法义理,又能适应当时文化环境,道安大师经常说:“能够让佛法在中国广泛流通的,只有慧远一人。”

后来因为北方战乱,道安大师被人困于襄阳,便让慧远大师带领弟子们南下避难。并说:“像你这样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人,我不担心你离开了我就不能好好学修佛法。”


慧远大师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力极大,不仅他的师父、同门对他刮目相看,当时的一批名士文人也对他佩服得不得了。在他后来隐居庐山期间,便得到刘遗民等当世名流跟随学习。

甚至就连远道来华的鸠摩罗什大师,看完慧远大师写的《法性论》都大加称赞,说没有想到这个佛法没有完全盛行的地方,也能出现慧远大师这样通达佛法的奇才。可见慧远大师天资才情之高。


慧远大师隐居庐山,但名声却远及北国。鸠摩罗什大师在姚兴的支持下翻译经典,译出了龙树菩萨的著作《大智度论》,姚兴马上便寄了一份给慧远大师作序,并认为只有他才能胜任。

最令禅风君感到佩服的是,慧远大师有这样的才华,却不因此高傲。当他知道鸠摩罗什大师来华译经后,曾多次写信给鸠摩罗什大师求教关于戒律、般若等方面的问题。而鸠摩罗什大师也殷切回信应答。

隐居庐山,结社念佛


今天说到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少人都知道“莲社”这一组织形式,并将一起念佛,互相勉励修行的同参道友称为“莲友”,而这莲社制度,便是慧远大师在隐居庐山期间创立的。

原来,慧远大师在广阅诸多经典之后,最终选定了念佛作为自己的修行法门。南下避难时,最初慧远大师的计划是到罗浮山去隐居。途经庐山之时,感到环境清幽,合适隐居,便在庐山建东林寺隐居念佛。

隐居庐山之后,慧远大师给自己立下了规矩,不离开庐山地界。无论是谁来拜访,迎送都不超过虎溪。许多朝臣大将路过庐山,想要拜访或让慧远大师接见,慧远大师都一律不走出这个范围。


当时东晋的大权实际掌控在大将军桓玄的手中,桓玄的政敌曾到庐山拜访大师,人们都劝慧远大师为了避嫌不见,但慧远大师认为既然是来求法的,就不必顾忌这些,因此接见指点了一番。

后来桓玄在征战中路过庐山,听说慧远大师在庐山隐居,就派人叫慧远大师出庐山来见他。结果被慧远大师婉拒。桓玄因此亲上庐山兴师问罪,结果跟慧远大师一番辩论后,也被慧远大师折服。

慧远大师本来就名声在外,这样的高风亮节更让当时的名士感到佩服,连陶渊明、谢灵运等名士都曾多次到庐山亲近慧远大师。


对于这些名士,慧远大师有教无类,但有一些人因为酷爱饮酒,无法受持五戒等原因,最终离开了慧远大师。而慧远大师对他们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因此最后有一百多名名士成为了他的弟子。

这么多的名士,一起修行,总需要一些秩序。因此慧远大师创设了莲社的制度,与大家一同念佛,相约求生净土,最终据说这一百多人,都成功往生净土,慧远大师更是上品上生。

重视戒律,宁死不犯


禅风君知道慧远大师对桓玄等人的态度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位立场坚定,很有原则的祖师大德。因此在面对戒律问题时,也必然是异常严谨的。

而历史的记载也确实如此。慧远大师才学智慧过人,又颇负盛名,但没有因此骄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隐居就放松了戒律。相反,他对戒律的重视,是真正做到“宁舍身命,不违毗尼”。

晋代佛教的经典还很不完备,特别对于戒律,还是非常不完整。别看慧远大师隐居庐山,但他只要知道有哪位外国僧人懂戒律,他都会写信求教戒律。


当时北方有位佛陀跋陀罗法师懂《十诵律》,性喜寂静,而北方的出家人,多数都喜欢交游名士权贵,活泼好动,因此这位法师不受待见,最后还被赶出了僧团。不得已,佛陀跋陀罗法师只好携弟子南下。

而慧远大师听到之后喜出望外,写信给佛陀跋陀罗法师,求教《十诵律》,丝毫不因为他被人驱逐等原因而对他有半分不敬,甚至还为佛陀跋陀罗法师辩护。

这样重视戒律的慧远大师,也影响了他门下的弟子。当时的名士,到了山林之中,喜欢以“吟啸”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慧远大师有位弟子是名士出身,有次情不自禁便吟啸起来。


但是当他吟啸之后忽然想起沙弥戒里有“不歌舞伎乐”一条,于是主动跑到慧远大师面前,文慧远大师吟啸算不算犯戒。慧远大师告诉他,吟啸令心散乱,也算犯戒。于是他当即忏悔,后不再犯。

慧远大师重视戒律,并非叶公好龙。他对自身戒律的护持,更是如护眼目。最为典型,也最让禅风君感动的,莫过于他临终时的护戒了。

慧远大师晚年病危,旁边服侍他的人说那种疾病可以用“豉酒”来治疗,因此劝他服用。但慧远大师念及戒律中有不饮酒戒,坚决不服用。


随后,人们又劝他服用米汁。但是当时过了午时,慧远大师念及戒律中有不非时食戒,其中明确提及米浆不可以服用,于是又断然拒绝。

再随后,人们又劝他服用蜜浆。慧远大师想了下,让人们翻阅律典,看一下可不可以服用。还没翻完,慧远大师便即示寂。

慧远大师离我们远去已有一千六百余年,但他恪守戒律,念佛摄心,宠辱不惊,得失忘怀的高洁道风,一直影响着后人,直到今日,绵延不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18:24 , Processed in 0.17329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