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46|回复: 1

净公上人讲随缘集第一五三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随缘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中有佛力加持,他的缘成熟,就跟法慧菩萨一样他成熟了,所以在那一刹那时间,那种加持加持他,豁然大悟。我们常常遇到这些事情,我们看到古人开悟,我们不开悟。惠能大师听五祖讲经,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我们《金刚经》念了几百遍也不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天天念,念一万遍也不开悟。什么原因?我们要晓得,我们没有三昧,没有三昧就是我们没放下,放下,三昧才现前。能大师比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放下了,他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所以听到这句就悟入了。关键你看看清净心多重要,三昧也就是清净心,也就是平等心,得到佛力一加持,在这里面产生觉心,觉就是豁然开悟。
  定从哪里学?定从随缘当中学。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坛经》前面一大段,也是最长的一段,叙说能大师一生的事迹。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天经都没听过,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是樵夫,砍柴卖柴的樵夫。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抗战期间还有这个行业,这是苦力,生活非常清苦。到黄梅去参访五祖,五祖知道他是个樵夫,就让他到厨房去做义工,每天舂米破柴,还是干他的本行,八个月。这叫随缘。每天舂米破柴,他个子小,身体不重,所以他找了两块大石头绑在腰里面,舂米的时候就有了分量。那两块石头现在还在南华寺,当年六祖绑在身上的两块石头。所以,什么事可以照干,那叫随缘,心里怎么样?心里什么念头都没有,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就保持这个。等待机缘成熟,诸佛菩萨肯定加持,加持的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开悟了。开悟之后你明白了,你会非常感恩,感激佛菩萨加持,知恩当然就报恩,报恩就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佛法就是这样承传下来,再大的磨难,佛法也不会被消灭,原因在哪里?真有人干。如果没有人,佛法就在这个世间灭绝了。所以真正发心学习的人就是诸佛如来的传人,这个人功德大。而这些人里面,很多我们知道,佛门讲的再来人。实在再来,哪个不是再来?我们从哪一道来的不晓得,每个人都是再来人。他是从佛道里头再来的,至少是从声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五卷)  2009/11/1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5》)


...头再来的,至少是从声闻缘觉里头再来的,所以他生来就有一点定力,就不容易被外面环境染污,我们从这些地方看。当然,在外表的缘,他父母对他的教育那是缘,因是自己过去生中的善根,他才能不会被污染。
  「故须入三昧」,底下这一句说得好,「以净攀缘染习力故」,净是净化,三昧是清净心,清净心净化,净化什么?净化攀缘染习力。我们今天天天都在攀缘染习力,都在这里头,我们没有法子净化;如果我们有办法净化,我们学佛的功夫就得力。你看它这有个净字,这个净字是关键的字眼,我们今天是它的相反,我们是染,我们的心染污,也就是常常受环境的感染。合自己意思的环境就生贪爱心,贪恋,不合自己意思的环境就怨恨,这是随著环境在转,随缘随变,这个麻烦就大了,为什么?造的业愈造愈深,愈堕落愈严重,在搞这个。我们要想救自己,要想不堕恶道、不受地狱苦,恶道跟地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说它没有,等到哪一天你发现它有,你后悔莫及。什么时候?古人所谓是恶贯满盈,你寿命到了,阎王小鬼找你的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你那时候知道这事情是真有,后悔莫及。聪明人、老实人要相信古人言语,尤其是佛菩萨、圣贤,他们不欺骗人,他们不会说假话。所以《金刚经》上说,如来是五语者,如来说话是五种语。第一个是真语,他所说的都是真的,没有一个字是假话。如语,如是什么?他说的跟事实真相完全一样,他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少一点,这叫如语。不妄语,不欺骗你,你能不相信吗?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五卷)  2009/11/1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5》)


...。所以一定要相信,你相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认真努力去学习,常常要想到净化。实在讲,佛菩萨真的也告诉我们一服净化剂,那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净化剂。心里在浮动的时候,提起这句佛号,你就恢复正常。顺境常常提起这句佛号,贪心就不起来;逆境提起这句佛号,怨恨就摆平了,恢复到清净平等。保持著清净平等,那就叫三昧,保持的时间久了就生智慧,就是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透出来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有这个能力把攀缘染习净化,「无作真智方明现故」,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时候渐渐就现前。「以是义故,须入三昧」,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必须要入三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说用功夫,会用功夫的人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在随缘里面保持著不变。无论在什么环境,大风大浪里面保持著冷静,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你就有能力控制环境;你不被环境所转,你就能够转变环境。《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有能力转外面境界,那你跟如来没有两样。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静里干坤大」,就是心地清净,形容清净心,那里头天地大。在中国过去,儒释道三家都重视三昧、重视禅定、重视清净心,这三个名词是一桩事情,清净心就是三昧,三昧就是禅定,一而三,三而一。
  下面,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解释什么叫三昧。「三者云正」,三这个字意思是正的意思,「昧者云定」,因为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昧这个音意思是定,合起来就叫正定,「总言正定」,不是邪定,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五卷)  2009/11/1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5》)


...心动念,他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习气怎么办?习气要把它断掉。有这个断习气的念头,你看看是不是又起了分别、又起了执著?这完了,往下坠落了,那就大错特错。怎么办?不理它就没事,那个习气一点不碍事。只要不理它,尽管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归自性,自己什么事情不要再理,时间久了习气自然断掉。想断它就麻烦了,想就马上堕落,起了分别,从佛掉到菩萨去了,又起了执著,从菩萨掉到阿罗汉去了,从阿罗汉又掉到六道轮回来;这错了,大错特错,没有这种念头。
  「无欣无厌」,欣是欣喜,厌是厌恶,「任性无思」,完全是自性起用,性起,自性起用。性怎么起?性随缘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这两愿,他们在修这个。一切境缘不必故意躲避,也不必去将迎,这才叫真的随缘。随缘里面只有一桩事情,不为自己,帮助别人破迷开悟,就这么一桩事情。虽然帮助别人,不著帮助别人的相,你心地才干净。「我今天帮助很多人,我今天讲经说法度了很多人,我有很大功德」,完了,不过修一点人天小福报而已。著不得相,不能起心动念,这才是自性本定,自性起用,佛经上有个名词叫性起。诸佛、法身菩萨到十法界、到我们六道,我们众生有感他就来了,他应化在我们世间他是性起;我们是什么起的?我们是业力起来的,我们过去造作的业,到这里来受果报的。造作善业来享福的,造作恶业来受苦的,这报应,所以我们这身叫业报身。可是遇到佛法之后不一样了,你能够把它转变掉,能把业报身转成愿报身,它不是随我的业,随我的愿力。我跟佛菩萨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五卷)  2009/11/1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5》)


...,地球就会毁灭。所以古人他对这个重视、讲求,决定不违背自然规律。
  下面说「是名方便,是名无量,以净无量妄想故,不可以情量思度所知故,故名无量方便三昧」,这段话说得好。自体、自性本智起用,这是佛菩萨的方便、法身菩萨的方便,这种方便,确实用我们在《华严经》上的讲法,决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与性德完全相应,完全是自性起用。《十住经》里面讲的方便是这种方便,所以也叫做无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无量。《妄尽还源观》里面给我们举例子说,一微尘,这是依报里头小得不能再小的,是物质里头最小的,一微尘「出生无尽」,那就是无量。它这里面有宇宙圆满的能量,科学家讲的场能,有圆满的信息,所以它随缘起无量无边的变化。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有意的,有意就有限量,无意无限量,不可思议!「以净无量妄想故」,这个净是清净,就是清净心融化无量的妄想,把无量的妄想变成无量的智慧。迷就是妄想,现的相是妄想,觉现的相就是智慧,觉悟的时候转烦恼成菩提,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一断,将来菩提就没有了。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就是一个在迷的状态之下,一个是在悟的状态之下。然后你才晓得,自性不生不灭,烦恼不生不灭,菩提也不生不灭,只是迷悟它有转变。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烦恼,悟的时候,烦恼变成智慧,转变,没有生灭。实在说,染净,净是真的,染是假的,迷的时候称之为染,觉的时候称之为净。因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五卷)  2009/11/1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5》)


...黄忠昌这个年轻人,他虽然两年十个月功夫成就,我们相信他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可以不走,他不走谁相信他?他要来讲经说法来劝导众生,没人相信他,你胡造谣言,你胡说八道。太年轻了,没人相信。没人相信,自己真的就走了,这一走大家相信了,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你看,他这一走也度了很多人,让许多人对净宗这个法门生起信心,亲眼看到他的,这就是无量方便。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只为一桩事情,帮助有缘众生,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其他事情统统没有。帮助一切众生也不执著帮助的相,如果是说我帮助很多众生往生,你又著了我相,又著了人相,又著了帮助众生这些事相。没错,他是往生了,你又堕落了,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在前面讲过,随缘不变,这是菩萨,这是真功夫。帮助别人,那些人都成就了,将来自己肯定成就,绝不堕落,这是真成就。所以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不要忘记这一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要学佛号在心里头不间断,真的是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
  你要细心观察这个世间,你就发现这个世间太苦,纵然你有福报,你今天享受,你那个福报能支持多久?这个世间一切真的是无常!头一个寿命有限,你要想长寿,长寿怎么样?长寿要受老苦,生老病死苦。还有长寿有福报的,得个老人痴呆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有福报,有很多人伺候他、照顾他,这样活个十几二十年,那叫什么福报!这都是我们亲眼看见的。他为什么不早点走?他福报没享完,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六卷)  2009/11/18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6》)


...我们世界成住坏空多少次?八万次,你就知道那个定力之深。但是八万次,他时间还是会到,到了,他不能再上去,他就堕落了。从这个地方你就能够想到,这个念佛是多么殊胜。人家修定,修到那个程度,都出不了六道,你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老老实实念佛,念个三年,你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个法门,这种机会,你到哪里去找?我们这一生能够碰到,那是无量劫的因缘,福德因缘,不是人人会遇到的。遇到就相信,也不怀疑,现在问题在哪里?问题在真干。真干里面最大的麻烦,你要把欲望大幅度的降温,为什么?欲望障碍你。你学教,障碍你开悟;你念佛,障碍你功夫,你功夫为什么不能成片?它障碍你。所以古大德教我们,真正干的人,应该什么态度?随缘过日,别去计较,吃的、穿的,一切用的,随便,什么都好。一定要计较,那就是很大的障碍,你的亏就吃大了。
  世尊在世,我们要感谢他的恩德,他做个最好的样子。你看他每天出去乞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财产,三衣一钵,什么也没有。什么人供养他,他都不要。给孤独长者、只陀太子供养他的别墅花园,不要,在那里讲个几年经,还给他,现在人讲是释迦牟尼佛他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你们自己,我在这里用几年,你看他多自在。要学他那种行为、那种心态,我们念佛个个往生,一个都不漏。念佛人不能往生,那就是从前台中李老师讲的,我跟他老人家十年,他常常说,他是举台中莲社做例子。每个人天天都精进在念佛,真正往生呢...(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七卷)  2009/11/19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7》)


...实实把起心动念断掉了,能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分别执著的习气都断了,法身菩萨,所以他的三世智不是十法界里面权小菩萨所能够相比的。在这里还要讲,当然是勉励我们。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要知道我们学些什么、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方向、目标不能错。
  第二种,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实际上后面还有个耶,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们通常就称个佛,翻成中国的意思,「华言觉」,觉而不迷,这是佛的意思,我们要知道佛不迷信。「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说法度生,是名佛法智」。这一条实实在在就是《妄尽还源观》里面的四德。想想我们过去所学的,四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这个地方没有随缘妙用?有,觉法自性、善出世间就是随缘妙用。他明心见性,觉法自性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善出世间,他又到世间来了,在世间出现了,为什么出现?是与世间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该教给他什么方法就教给他什么方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善出,这叫妙用,随缘妙用。现诸威仪,这是四德里的第二句「威仪有则」,一定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众生品类不齐,十法界不一样,行业也不相同,行业是从因上讲的,品类是从果上讲的,佛与法身菩萨都能够应现,能叫一切众生都得利益。佛给众生什么利益?说法度生,从果上讲,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从因上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十法界众生有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不觉、从迷惑来的。乐从什么地方来的?乐从觉悟来的。所以我们看儒家孔颜之乐,是从哪里来?学习来的,学就是觉,习就是日常生活,将自己所觉悟到的变成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乐。所以他的心态永远保持著柔和质直,大慈悲心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代众生苦。虽然这样做,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一卷)  2009/11/24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71》)


...差不多。我很感慨的对这两位老朋友说,如果我当年发心学习讲经,章嘉大师叫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很听话。如果寺院里面准许我讲经教学,那我就一直不会离开。要不离开,你看在这一个寺院讲经教学五十年,这个道场台湾第一。不但台湾第一,全国第一,有什么不好?我为什么离开?当时老和尚,这方丈老和尚告诉我,「你最好放弃讲经教学,跟大家一样学做法会、学经忏佛事。」我跟老和尚说:「我出家不是这个愿望,我出家是学释迦牟尼佛。」他说:「那好吧!那你就离开此地。」我是这么离开的,所以说护法重要!我要不离开对常住一定有好处,你这个寺庙里头有解有行,长年不断讲经,大概佛事比别人灵,做佛事也会都到你家里来,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一切都随缘。
  现在年岁这么大还是随缘,还要到处跑,还是居无定所。所以护法功德太伟大,我要不是韩馆长帮助我这三十年,我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我没地方住。最初她要我住她家里,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不简单!讲经不中断,她替我张罗租道场、借道场,找这些听众。那时候听众不多,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最多也不过就是五、六十个人,三十年没有中断是讲台上练出来的。那今天就懂得,什么叫真正护法,年轻的出家法师、或者是居士真正发心讲经的,你给他机会,你能提供他的讲台,让他天天练习,只要不中断,十年就成就。我们那个时候学经教有一定的困难,没有长年讲经的法师,你到哪里去学?我是幸好在台中遇到李老师,他帮助我,我在台中十年,真正基础在那里打的。没有那个基础,怎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六卷)  2009/11/29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76》)


...进佛门来都发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每天早晚功课至少都要念一遍,天天在发愿,发到最后还不起作用,那不白干了?所以要晓得起作用,肯定起作用。起作用他也不会起心动念,这个高,这个叫真的是大般涅盘。
  有体、有相、有用,而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什么?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也是大乘教里面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境界,它有大作用。没有一丝毫副作用,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有副作用,那就拖泥带水,不干不净。所以这叫妙用。你看《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四德是性德,德就是用,就是作用。第一条「随缘妙用」,随缘是什么?随众生心,众生心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佛菩萨应的时候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叫妙用。我们跟一切众生也有感应,不过我们这个感应没有佛菩萨那么样的敏锐,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都能感动他,我们这是很粗的、很明显的我们才会受感动,见色闻声会感动。但是我们感动的时候,应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众生有苦有难,我们也会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但是我们有分别、有执著,附带这些东西;附带这些东西,这个东西造业。感应帮助人,这不是造业,这个我们一般讲是功德,但是这里头掺杂著分别执著,那就是造业,这就是后遗症。这是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佛菩萨没有这个后遗症。
  世间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七卷)  2009/11/30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77》)


...是闽南佛学院的学僧。但是他承认,真正学讲经都是复小座,都是从复讲出身,他讲经也是以复小座为基础。所以这是过来人,知道祖宗的方法巧妙,世代相传。现在的人不知道,把它废弃掉,认为这是古老的东西,不合现在科学方法,要用现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很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古老的方法它是五年成就你的戒定慧,戒定慧是你修学的基础,那就完全靠自己。所以我学了五年之后觉得还不够,所以再加五年,然后才展开广学多闻,在《大藏经》里面看古今大德的注疏,讲经就不再依靠老师所讲的,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纲领,真想学的人不能不知道。
  最后的一条,「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这是说「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这个说法我们能理解,我们能相信,不会怀疑,为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这个诸位要知道。天台大师讲六即佛,第一句讲「理即佛」,那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是佛。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没有一个不是佛。第二个讲「名字即佛」,这就事论事,你现在是凡夫,你迷失了自性,造作种种业,受种种果报,你现在学佛了,功夫不得力,受了三皈五戒,也做不到,这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不是真的。初学佛都是这个境界,希望你提升,提升一层,叫「观行即佛」,观是止观,修定修慧你真干,而且功夫得力,叫观行位中。六道众生里面...(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九卷)  2009/12/2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79》)


...对别人要大慈大悲,都是从真诚心里头流出来的。这是净宗阿弥陀佛教导我们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四十八愿里头,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这两愿最重要!所以我给一些亲近的朋友们讲,我说《华严经》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住在一句话里头,住在哪里?住在南无阿弥陀佛,都圆满了,不可思议,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诸位不要忘记。你想想看,《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道经》的节要,三种合起来不超过三千字,不多。每天早晚能够念一遍,那是什么?补习我们的戒律之不足,也就是说,帮助我们做到标准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一句佛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是妙中之妙,日常生活一丝毫不妨碍,随缘妙用!世间一切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那都是烦恼,心里面有烦恼就不好,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上面所讲的都是信、都是智。
  第九句,『或见众生受诸剧苦』,这是「见受苦起悲,未必闻教,以种性内具法尔慈恕,即悲因也。」这句话很有道理。确实,我们看到儿童,早年在美国,韩馆长有个孙子,才五、六岁,馆长有一天告诉我,她说这个小孩有慈悲心,看电视或者看到这些图画,有一些杀害众生很残忍的画面,他看到会流眼泪。馆长问我:这什么缘故,你看那小孩,他看到这个画面他擦眼泪。这是佛家讲的,这是有善根,这个小孩好好教他,前途无量。从小你就看到他,没有人教他,对於小动物不忍心杀害,很喜欢小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二卷)  2009/12/5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82》)


...的地球绕著太阳转,太阳绕著银河系,这是星系在太空当中的运行。它有成住坏空,所以我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常常发现新的星出现,旧的星爆炸,旧的星一爆炸之后就没有了。这是说明什么?说明星球的成住坏空。这佛在几千年前就详细的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实际上呢?实际上它是刹那在变化。我们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读到,「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是大乘教里头说的,说得一点都不错。所以他明了,智了其空,他没有恐惧。也就是说,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分别。不但没有分别执著,他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他能成就佛事,不可思议,叫妙用。《还源观》上四德第一条「随缘妙用」,你看他能够恒顺众生成就佛事。佛事是什么?教化众生的事业,佛事是教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所以经上用「乐」这个字,乐好,用得真好!「住生死」这三个字,就是不舍众生,大乘法里面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了极处。
  我们如果真的觉悟,最近这个世界上,我们到马来西亚,这一次我访问了新加坡,许多同学在一块谈起来,热门的话题是「2012」。有不少同学问我,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怎么面对?这句话就很好,「乐住生死,智了其空,无所惧故」。真正学大乘的人,听到这些事情会不会恐怖?不会。为什么?万法皆空,如如不动的心不被它所转,那你就能转它的境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八卷)  2010/1/21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088》)


...行了。这三个根找回来,佛法说得简单,总的纲领他说十条,我们真正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就行了。立竿见影,效果卓著,只要我们肯干。真干,不要很长的时间,有一年时间足够了,社会就恢复到安定和谐。也有人怀疑,所以我们做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帮助他破疑起信。二00六、二00七、二00八这三年,我们在国内,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做实验,做成功了。不到半年,成绩卓著。这三年,大家相信了,现在很多人都想著要做,好事情,影响到国外。
  第三句『以胜妙法常行教诲』。「胜」是殊胜,「妙」是巧妙。我这个说法很多人很难理解。妙是什么意思?《还源观》四净德里头第一句,随缘妙行。随缘是恒顺众生,妙行是什么?妙行是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是一切法了不可得,这叫妙法。事情做得非常圆满,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叫妙,这叫妙法。心里面著了相,这法不妙,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造业,你做的好事是善业,你做的不好的事是恶业,业后头有报,好事有三善道果报,不好的事情有三恶道的果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造作一切业,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就妙。为什么?它与六道不相应,这叫什么?佛法叫净业,果报不在六道。净业在哪里?至少是在四圣法界,不在六道。如果修净土的,他的果报在极乐世界;不修净土的,果报也不在六道,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在这些地方,那叫妙!所以这句话说,以胜妙法常行教诲,这个「导理教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八卷)  2010/1/21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08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8 02:07 , Processed in 0.31549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