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64|回复: 0

转帖: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般若品3 归宗无念,观机逗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这一段讲得非常好,我简单地给大家捋一捋其中的内容。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一切的修行方法,比如我们这个时代的禅宗、净宗、密宗,再早的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等,还有俱舍宗、成实宗这些古代的修行方法,最终都是要回归到我们的本源,也就是般若智慧。

佛对大小二乘讲般若智慧皆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大乘法,就讲“六度”;需要小乘法,就讲“四圣谛”或者“十二因缘”。这是因为根器不同的缘故才产生了种种的法要。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根器,也还是都要回归到般若智慧上来。

我到亚青寺跟负责汉人教学的普巴扎西上师交流的时候,他说:“不管是大圆满也好,大手印也好,最后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成就,而不是禅定的成就,也不是神通的成就。”他的观点就特别的殊胜。因为我们有种种根器上的差别,所以佛陀才讲种种方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佛陀就讲出八万四千种法门来解除这些烦恼。

六祖讲,如果我们获得了这种般若智慧就叫“智人”,真正的善知识就是“智人”;没明白般若智慧的就叫“愚人”。“智人”给“愚人”讲法,“愚人”了解了般若智慧也就变成了“智人”。这就是把智慧的光芒传递下去,这也就是弘法的过程。

下面六祖开始讲“无念”。六祖讲的 “无念”大家要理解清楚,理解清楚了就知道佛陀的境界了。

什么叫“无念”?六祖讲:“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法,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在起作用,在见一切法。见一切法而心不执著到这个境界上,是为“无念”。不是把这个“念”压死不动叫“无念”,而是尽管起念,起念的时候不被念所转,不被看到的景象所迷,这就叫做“无念”。“用即遍一切处”,用的时候就尽管用,不用的时候了无一物可得,这个就叫做“无念”。六祖讲的这个“无念”的状态,大家一定要明白。

六祖告诉我们,“无念”不是没有念,是尽管起念。眼睛不管看什么都没关系,主要是看完了别当真,别盯进去拔不出来就行了;眼睛尽管看,耳朵也尽管听,过去就拉倒。这就叫做“无念”,也“即是般若三昧”。

“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意思就是尽管用眼睛看色、耳朵听声、鼻子嗅香、舌头尝味、身体感触、意识思维,尽管这么做,做的时候不作“做”想,做过去就没有痕迹了。

接下来六祖批驳一种所谓的“无念”,这个对于我们非常非常重要。“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有的人修着修着,不起念了,压着这个念头,使自己处于“无念”当中,什么念头也没有了,看什么都没有概念了,认为这个是解脱,这是错误的。不是压念不起,应该是尽管起念,起念的时候不执著在上面,过去就拉倒,如水上画图,这叫解脱。现在有好多禅修的人把没念头的状态当成解脱,这也是错误的。六祖说:“即名边见”,意思是落到两边了,这叫“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大家真要明白了这个法理,这就是解脱的境界。换句话说,修行也不是把这个念头打死,也不是不看东西,也不是不听声音,你尽管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解脱与不解脱是一个“住”和“不住”的差别,圣者和凡夫的差别也就是“住”和“不住”,就看是否能做到无住生心,就这么简单。

烦恼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住在里面出不来了,这就烦恼了。解脱的人无论什么事情,好的来了无所谓,坏的来了也无所谓,就是“念念无滞”,念念不停留,这样的心总是处在和法界融为一体的涅槃乐中,这个就是解脱。所以说,我们修行是尽管起念,尽管做事情,但是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过去就拉倒,就像天上的鸟飞过去就没有痕迹了,这才叫真正的“无念”。  

六祖在这一段主要就是讲什么才是真正的“无念”,这是最重要的内容。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六根、六尘和六识,了解了贪、嗔、痴、慢、疑都是幻化不实的,看到它们本质的时候,它们就已经转识成智了。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禅法在六祖之前,包括迦叶尊者,就是佛陀一微笑他一会心,就得到佛陀的正法眼藏了!因为禅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无法言说的悟境。但是到了六祖以后,禅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比方说参话头,就是参禅时自己问自己“念佛是谁?”“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谁?”还有曹洞宗的默照禅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现在的人心特别散乱,没有力量使慧力慧光直接显现,也不能使般若智慧时时刻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所以就用参话头的方法摄心归一。

看到话头,前念已过、后念未生,这就是参话头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在修定。等一旦了解本源之后,也就是了解了法身之后,我们才知道,噢!原来佛性不生不灭,佛性本来清净啊。到了这个程度,慧力就开了。这就是从定生慧的一种方法,也是近代禅宗主要的修行方法。

在六祖之前不是这样的,不论禅定解脱,是直指心性。告诉你怎么回事,直接运用就行了,但是这需要有力量的人才能做到。什么叫有力量的人呢?首先对佛法要有信心,尤其是对禅法要有信心,还有就是出离心、慈悲心较强的人。

前面六祖讲到人有大小根器之分,大根器人就是不为万法所束缚,心量广大,心包太虚,任何事情对他来说没有障碍,这样的人容易接受这个禅法。

六祖说:“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意思是说以后弘扬顿教禅法的人,就是要这样理解般若,行持般若,在生活中应用禅法,就如同佛在世一样,也等于替佛行持佛法。如果一个人理解这个道理而且一生都在承办这个事情,那么这个人一定可以成为圣者。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意思是真遇到这种大根器的人,你对他不能够隐藏宗门正法,因为他有这样的根器,我又有这个能力,如果不教他,我就有过失。我不帮他,说明我没有菩提心。密宗里面也这样讲,如果一个人有那个根器你却不教,把法藏起来,这就说明你菩提心不够。但如果这个人不具有这种力量,根器比较小,你却又教他了,反而障碍了他,这也有过失。这就是说,甚深的顿教大法,传法时一定要看好根器,根器不够不能传授。

如直接给一个人指点心性,直接给他讲一切都是解脱的,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切都是般若的放光啊!他接受不了这个,他就乱了,这样的话就有过失,所以讲法也一定要有方便善巧。

禅宗里边有两句话,第一句讲:“路逢剑客须呈剑”。“剑客”指的就是已经见道的人,有道力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弘法的道路上,如果遇到有大力量的人,必须要把这种了悟的见解告诉他;第二句话:“不是诗人不献诗”,意思是说他不是这块料,没有这个见道因缘,你就不要讲,讲了也没有用。六祖的意思是说,弘法一定要有方便善巧。

有的经里边也在讲,根器不够的人,给他直接讲最了义的法,是你菩萨没有方便善巧。就像一个小学生,你给他讲大学知识,他肯定接受不了,甚至还会诽谤。所以说,要有方便善巧才行。

在末法时代,参修各宗各派的修行者众多,对因缘不殊胜的不要传,根器不对的也不要传,尤其是顿教法门这样殊胜的法门,更应如此,以免有损宗派的传承和清净。实际上我们就按六祖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四句话修行就行了。我们的心本来清净,一切都是般若的光芒!你二六时中不忘“但用此心”,就是时时能般若放光的话,就解脱了!就这么简单,禅宗就这么修。这么修要是还不理解,还抓不住根本,那就说明善根不够,所以对某些人来说,修顿教法门等于是害了他。

对小根人还必须从最基本的内容修起,比如,要知道世间的无常,还要知道人身难得,还有这个轮回的苦恼和过患,解脱能有多大的功德和利益。还有就是戒律,把这个杂乱的心,摄心归一,然后得到定力,爆发智慧,最后能够破无明断烦恼。明白了这些道理,再次第起修,同样可以得到解脱。

如果不按次第修直接跟小根器的人讲:心本来就是解脱的,本来不用修,修都是错误的!这就坏了。所以六祖讲:“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意思就是说,对根器不够的人就不要传授,要传就要看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殊胜的话,才能够弘扬顿教法门。

所谓“顿教”是什么呢?就是立即了解立即得到,而且不分方法,没有次第。“渐教”还得有几个门槛,第一步怎么办,第二步怎么办,第三步怎么办……最后怎么办。“顿教”就是直指心性,不分一步两步,没有次第,就这么办就解决问题了。比如对有些人传顿教法门,如果直接告诉他真相了,他理解不了,就要诽谤——你这是瞎说八道,你讲的不是佛法!就比方说六祖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时候他要不相信的话,一诽谤不就断他的佛缘了吗?所以说:“不是诗人不献诗。”就是这个道理,弘扬佛法也要讲究分寸因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21:47 , Processed in 0.19672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