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3|回复: 0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四届:八关斋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四届: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戒律讲解(明海法师)


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戒律讲解
明海法师
(2006年7月24日下午 柏林禅寺文殊阁)

明天,体验一日出家的营员要受沙弥十戒,还有一些营员要受持八关斋戒。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沙弥十戒和八关斋戒。
这几天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佛法的知识,了解到佛教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在佛法的修学上,昨天济群法师讲了很重要的五点:皈依三宝、持戒、发心、正见和止观。当然这五点都非常重要,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正见和持戒。正见是指我们在思想上的一种正确的认识,持戒是指我们将所认识的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自己的行持上。这是佛法实践的重要内容。从止观上看,你要修行坐禅,一定要有戒律做基础。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就去坐禅,一定难以深入,或者遇到身心的障碍。现在人容易将佛法的修行技术化,以为修行就是一个外在的技术。实际上不是的,佛法的修行包含了我们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包含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待人处事的方式的转换。所以,修行不是业余爱好,每天有一段时间来做就可以了。
在佛法的实践中,持戒是基础。就像我们做房子一样,房子能不能足够坚固,在未来能不能抗御地震的冲击,都与修建的时候的基础有关。但是我们现在说起戒律来,现代的人往往都有很多的误解。实际上依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和我们的体会,戒律的价值及意义完全是正面的。戒律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基础。戒律也是使我们身心获得自在的保障。这一点可能与通常大家对戒律的认识不大一样,大家会把戒律向消极的一面去理解。所谓清规戒律嘛,就是约束我们的。
事实上戒律不是约束我们的,它给我们真正的自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从因,所谓“因”就是我们现在要做什么,该说什么,怎么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给我们自由。这里讲的自由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说,我们开车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到达那里,没有地图,没有行走的线路,你怎么走呢?你很困难。有了地图,有了线路,有了方向,你才知道走哪一条路。那么大家也都知道,最好的路是什么路路?高速公路啊!对吧?我们这个乡间的小路比高速公路差得远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高速公路为什么好?除了它的路比较平坦以外,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上有很多的指示牌和警示牌。牌子上面写着,前方五十公里是石家庄,前方一百米有一个道口等等。而且,高速公路上的车道标得很清楚,快车道、超车道、停车道等等。高速公路双向行车道的中间有个隔离带,来往车辆各行其道。所以高速公路才会给我们很大的方便,使我们的行车速度很快。高速公路比乡间小路,它提供给我们的种种规范是不是更多呀?显然要更多。
所以,我们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戒律去修行,去生活,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进一样。高速公路附带很详细的信息提示,告诉我们怎样行车;戒律也是一样,告诉我们怎样修行。有的人说:“我就按照一般的做人标准去做吧!”那么,这就相当于在乡间小路上。乡间小路上也是可以走的,但是你就走不快,而且你走起来心里会紧张。所以戒律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哪一些要做,哪一些不要做。知道这些以后,你的生活不就很自由了吗?因此我很同意一个居士对戒律的描述。他说,对在家人而言,在五戒的范围内可以尽情地去发展你的爱好,去享受人生。这是在某一个境界下说的话,我觉得这个话还是成立的。在某一个明确的范围内,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你可以尽情地开。
相反,如果没有这些规范,没有这些路标,没有这些牌子,我们可能会犯错误。所谓的犯错误,就是不自由了,不自在了。比如说,在我们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冰。有个人知道这个河上的冰哪里厚、哪里薄,那么他就可以很自由地在冰上散步。这个人比喻那些懂得戒律的人。又有一个人见到了。哎!这个人很自在,你看在冰上随便走来走去。于是他也跑去随便走,但是他并不知道哪一些地方的冰厚,哪一些地方的冰薄,结果是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啊,所以他可能踩到一个冰薄的地方,掉下去。 北大未名湖的冰就是这样,是不是?好像看起来都很自由,但是不一样。如果你不知道哪里可以走,哪里不可以走,实际上是不自由的。
二是从果上说。释迦牟尼佛用他的智慧,用佛陀的一切智,观察到生命的因果关系。他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就会那样,如果你杀生,就会有与杀生相关的一系列后果;如果你偷盗,就会有与偷盗相关的一系列后果。所以,佛陀就像一个慈母一样,她告诉要出门的子女,哪些地方要去,哪些地方不要去,哪些人不要理他,不要跟他讲话,别人给你东西你要不要。我们走在觉悟的旅途上,会有很多复杂的情况。释迦牟尼佛以戒律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如果你不听呢,违背她的叮咛,结果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佛陀叫你不杀生,你偏要杀生。有些人将自由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实际上是自由的透支!看见别人的钱我很喜欢,于是我把那个钱拿过来。在那会儿是自由了一下,但是你可能因此把你人生的自由透支了。等到事发,公安局会把你抓起来,不自由了!这是讲法律,佛法也是一样的,自由得完全没有约束,就给我们带来不自由、不自在。前面我们讲的是戒律给我们自由。
第二个意义,戒律是我们修行人的生活艺术!佛陀的戒律从表面上看,非常的简单,实际上要在生活中落实就不简单了。你要知道哪些地方要回避,依这种分寸感去生活,那么生活就会很有艺术。所以戒律也是一种生活的教养。以出家人来说,比丘有两百多条戒律,比丘尼有三百多条,所有这些戒律都关系到我们出家人的日常修行生活,与我们的穿衣、吃饭,与我们和外面的信徒交往,与我们接触寺院的财务等等有关。所以,它是生活的艺术。持戒严谨的修行人的外在气质是很高雅的。
第三个意义,戒律是一种训练我们身心的方法。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戒律不是一个单纯的规定,而是一条训练方法。“戒律”有另外一个译名叫“学处”,“处”就是地方,就是我们学习、训练、用功的地方,历练我们身心的地方。所以你不要认为,我只有完全做到我才去受戒。如果你百分之百地能做到,你不需要受戒。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就是帮助我们改正缺点的。首先是承认我们做不到,承认我们有一部分还做得不好,同时也承认我们在受持戒律的过程中会犯错误。下面我会讲,“犯”有很多种,有重的,有轻的。那么在受戒以后,轻的犯戒,实际上是我们不断地纠正自己、提高自己、反省自己、训练自己的一个过程。所以持戒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要不断地纠正自己,要不断地用戒来矫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所不能,知道我们的短处,知道我们的极限,突破我们的极限。
第四点,戒律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天跟着你,这样的老师很难找啊!如果你能够受戒的话,等于请到一个无形的老师天天跟着你,提醒你。比如,如果你受了在家人的五戒,相当于有一个老师每天跟着你,每次碰到酒的时候,这个老师就说:注意,不要喝啊,不要喝!注意!每次你想骂人的时候,想说假话的时候,这个老师就会说:不要说!注意!注意你的嘴巴!所以,戒律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它一直跟着我们,帮助我们。
以上是我针对人们对戒律的一些误解,作得一个比较通俗的解释。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人和出家人制定了不同的戒律,戒律是依修行的不同身份而制定的。在家人的戒,有三皈五戒,然后是八关斋戒,然后是在家的菩萨戒。在家人的戒律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五戒。八关斋戒也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当然在戒律规定里面,不受五戒的人也可以受八关斋戒),短时间地体验出家人生活的一种方便法。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在家人提供的一个方便,而且不需要剃头等等。八关斋戒有这样一个内涵。
所以我觉得一般情况下,在家人受持五戒,而且经常性地体验一下八关斋戒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南传佛教国家,例如东南亚,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经常有居士去受八关斋戒,在受戒的时候,他们要到寺院去住一夜,因为八关斋戒有一点特殊性,即是一日一夜受持。受这个戒,最好有一个师父给授;舍戒是自然舍。比如今天上午受,第二天天亮自然舍,所以在寺院里边最容易持这个戒。
从持戒的功德来说,八关斋戒给我们未来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师父经常跟居士们说:“如果你希望出家,就多持八关斋戒,这样你未来会很容易出家。”有时候我们也遇到一些居士问到出家人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独身生活。是的!为什么出家人能够适应这种独身生活呢?因为一个能出家的人,应该在他过去世的修行里积累了这种八关斋戒的清净生活的力量,积累了这样的资粮。
八关斋戒的构成,是清净五戒外加三条。清净五戒是把在家人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的不邪淫改为不淫欲。再加三条,第一个是不著香花幔及香油涂身;第二个是不歌舞伎乐及故往观听;第三个是不坐卧高广大床。总共八条戒,然后再加一个“斋”。斋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吃素,斋是指过了中午到第二天天亮不吃东西,我们叫“不非时食”,有时也称为“过午不食”,一共是九条要求。九条要求中有八条是戒,有一条是斋。“斋”这个字在汉语里面是清净的意思,“关”的意思是关闭恶趣之门。受持这个斋戒,就能把我们未来堕落到三恶道的门关住了,所以叫八关斋戒。
我们先大概讲一讲在家人的五戒,然后我们再讲清净五戒就容易了。
戒很重要。在佛教里面,强调戒的重要性的论述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华严经》上讲:就像众生及草木,一切的生长,都依靠大地一样,世间及出世间的善根都依戒来成就。世间和出世间,出世间就是我们要走向觉悟,要成佛;世间,就是我们所从事的世俗事务,是我们生活其间的这个世俗世界。
世间的法也要求我们要忍耐,有约束力,这样才能承办大事啊!你说我想大学毕业后考上硕士,考上博士,那么你现在要努力地学习,不能睡懒觉,功课要抓紧。你要有要求,不能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今天晚上去跳舞,明天再跳舞,后天再跳舞,大后天再跳舞,那么到你考试的时候,就不是跳舞了,而是晕头转向了,世间是这样的。在这里有一个心理学的证明,通常来说,持戒即对自己有一些约束,是对自己的欲望的一个管理,是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的管理,即使你做世间的事也是需要的。在这个管理过程中,你可能会感觉到有点勉强,这个时候就需要忍耐。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与与他的一种能力有关,这种能力叫作“延长满足的忍耐力”。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他们做过一个试验。把一些四五岁的小朋友集中到一个屋子里面,在桌子上放置非常好吃的糖果。然后老师告诉他们,我不在的时候你们不要吃,等我回来你们再吃;如果你们能坚持到我回来再吃,就有奖励。然后老师就出去了。通过某个窗户,实验者观察那些小孩子的反应。有的正襟危坐,不为所动;有的看看那个糖果,舔舔嘴唇;有的用手摸一下,闻一下,再放下;还有的很狡猾,他把糖拿起来给身边的人吃,别人吃了,他就有借口吃了…… 那么后来,有的小朋友再也忍不住了,干脆就不管了,拿起来吃了;有的小朋友自始至终就坚持住了。因为这个过程有人观察,那些坚持住的,那些中间动摇的,那些一开始就犯规的,那些被人诱惑的,都被记录下来了。之后,他们保持一个长线的跟踪。比如二十年或三十年,再看。你一定认为,那想吃就吃的人多爽啊,多自在啊!结果发现,想吃就吃的最后没出息,上学成绩不好,甚至有的犯了罪;最后有成就的,学业或事业有成就的都是那些忍得住的;当然中间的动摇分子的成就也表现为居中。所以他们总结这个能力叫“延长满足的忍耐力”。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在这个道理上是相通的。
持戒的功德很大。什么叫功德,通俗地说就是意义。佛教里讲,有一些意义是我们用众生的智慧能看到的,有一些意义是我们看不到,所以叫“功德”。佛经中说,布施不如持戒,纵然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四天下众生满一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在家人的五戒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受沙弥十戒、出家具足戒、菩萨戒的基础。佛教里讲,能得到满分的人生很难。有的人身体很健康,但他的生活很糟糕,夫妻不和或配偶有外遇;有的人很有钱,家庭也很和睦,但是他身体有病,老治不好;有的人身体很健康,但是非常贫穷。所以得满分的人不大多。如果我们要得到满分的生活,就要持好五戒。所以,五戒是人伦之因,帮助我们实现人的境界。我们有的营员说,做人很好,我很喜欢做人哪!你要把五戒持好了,未来的境界会很好。
五戒同时是五种布施。哪五种布施呢?
不杀生,给人以安全感,就是佛教讲的施无畏。坚持不杀生的人,别人愿意亲近他,不仅人愿意亲近他,动物也愿意亲近他。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大阿罗汉舍利弗尊者在一起散步。有一只鸽子被天上的老鹰追赶,没有地方藏,就躲到舍利弗尊者的阴影里面,但很害怕,身体还在发抖。后来这个鸽子又跳到佛陀的身边,就很安祥。于是,舍利弗就问释迦牟尼佛,我已经断了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这个鸽子在我身边还会恐惧呢?佛陀说,你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但是你过去很久很久以来的那种杀生的习气还在,所以鸽子会害怕。习气是什么?就比如这个杯子装过粪便,再怎么刷,都还有点味。如果你用这个杯子装过很脏的东西,然后我刷、刷、刷,刷过再给你倒茶,你也不会喝。佛陀说,我不仅断除了一切烦恼,而且净化了一切的过患和习气,所以它在我这里有安全感。不杀生,布施给众生无畏。而且坚持不杀生的人,他的身边会比较祥和,少有斗争和纠纷,他将来会出生在和平的国家,出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知道在这个地球上有些地方经常发生战争,有些地方就没有战争。比如说瑞士,明契法师的国家,就很少打仗,有好几百年都没有战争,生活在那的人当然就有安全感。I am speaking of your country,for very long history there is not war(对明契法师说).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很长时间都没有战争?为什么在中东,在有些地方就老打仗呢?生活在那儿的人就受战争之苦啊!这都是有因果的,所以如果你们想生活在瑞士,你们先不要杀生。不仅可以生活在瑞士,而且可以生活在更和平的地方。听说,巴勒斯坦一带的炸弹非常普遍,就跟我们走路可能碰到一块石头一样。
第二个,不偷盗,是布施给众生财物坚固。持这条戒,会使众生的财物坚固不受侵犯。这个也有它的因果。老偷盗的人会使自己的生命进入一个极其黑暗的境界,佛教叫这个境界为地狱。除此以外,他的财物会不坚固。比如说,他发了很大的财,有很多的钱,但是突然一下,像亚洲金融风暴一样的,钱财都空了;或者很多的钱被小偷偷走了;很多的钱被水火带走了;很多的钱被亲戚朋友借了,以后不还了。这个叫财物不坚固。
第三个,不邪淫,布施给众生身心清净。不邪淫的人,未来他的家庭会幸福,他的眷属会和睦,他的夫妻关系会稳定。
第四个,不妄语,布施给众生以诚信。诚信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资源。通常人们有时候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诚信,其实很不值得。如果我们能够树立起自己的诚信,那么你就拥有了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有的人说话大家都相信他。比如,去年夏令营我们组织了一个生存挑战活动,每个组抽一个营员到街上去找足够全组人吃的饭。营员在街上的遭遇不尽相同。有的营员还没开口,别人说:“丫头啊,有什么事啊?”营员说:“我们要到街上去找饭回去给人吃。”别人就说:“来来来,到我家里来。”有的营员到人家里说了好几遍,人家不相信地说:“不会!你不像柏林寺夏令营的营员。”(众笑)还有的呢,走到人家门口,有条狗在那直咬。你说诚信写在哪里?写在脸上吗?写在额头上?“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众笑)这个例子是不是很奇怪。我们要透过这些生活现象去体验佛法。诚信确实是写在脸上的,也渗透在我们说话的声音里。它是一种力量,是从过去积累而来的。如果你过去一直是诚实的,那么你就有那种力量,你一说话,人家就信。
所以,我们不要有撒谎的侥幸心理,只要你撒谎,总会有人知道的。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我认为在中国最近的一百年内,最诚实的人是梁漱冥。梁漱冥说话从来只说心里的话,他不说假话。所以他的力量很强,毛主席那么厉害,也不能拿他怎么办。现在这个社会就缺这个东西——诚信。有的人说话的影响力也不一样,比如说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格林斯潘。他要说一句话:“人民币会贬值。”那不得了!“人民币会升值。”那也不得了啊!他那句话怎么会那么有力量,你想没想过?而我们在这里说“人民币会升值”就没有作用呢?你念一万遍,也没有人相信你。咱们的话怎么就没有影响力,你说为什么?别人不重视我们的话,因为我们过去不重视自己的话。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在给自己的生命和世界立法,你说话和做事是在给你的世界建立游戏规则。假设明海说话不算数,昨天我答应给你们每人一百块钱,今天不算数了。那么相当于说,我在给我的世界里设定一个“说话可以不算数”的规则。这个游戏规则是平等的,不是说我说话可以不算数,你们说话必须要算数。你对自己说的话都不重视,别人对你的话也不重视。因此,我们看到诚信的重要性了。
第五个,不饮酒,布施给人理智。在理智的情况下,人就远离了各种各样的过错。所以,五戒也是五种布施。
五戒应该在比丘的主持下受。五戒的戒相大致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表面上看,这五条很容易做到,但是你要做好,做到密不透风就不大容易。我们可能经常会有小小的违犯。这五条戒中前面的四条是性戒,性戒是说做这种事本身就是错。如果你已经受了戒,那么你做了,就还有犯戒的错。不饮酒这条戒是遮戒,遮是遮止,指把这条戒守好了,前面的四条就不容易犯了。因为人喝醉酒以后可能会杀生,会偷盗,会邪淫,会妄语,会办很多坏事。
下面我跟你们讲一下佛教的戒律学。戒律学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科学,不是通常人们所想象的只是对一些规范的解释。比如说不杀生,不杀生也涉及到很复杂的情况啊,各种各样的条件哪!怎么才算是犯这条戒?怎么不算犯?怎么是重犯?怎么是轻犯?针对这些,佛教里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说法。如果研究法律的人看到佛教的戒律学,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现代法律的东西!别小看不杀生戒,它的“犯”有轻重之分,我大概地把它分成三种,出家人的更复杂。介绍一下这三个等级,第一个是不可悔,叫根本犯,就是正犯这条戒;第二个是中可悔,叫方便犯;第三个是下可悔,是轻犯。不可悔就是不能忏悔清净了,也是相对而言的。这里要注意!相对而言的。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在五戒里根本犯如何构成根本的严重的犯。根本犯杀生戒有五个条件:第一个,对象是人。“对象是人”是指主体所对的客体是人。第二个是人想。“人想”是说的主观认识,以为那是人。反过来比如说,你没有看到这个人,或认为这不是个人,但你真地杀了人,这叫误杀。所以人想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第三个,起杀心,就是想杀死他。第四个,与方便,与方便就是为达到杀人的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手段。比如说石家庄有一个人叫张三,我对别人说:“杀死张三”。而当我在这里说这句话时,张三就死了。我也知道他是张三,对象是人,作人想,起杀心也有。但是缺什么呢?缺第四个,就是与方便!我怎么杀的呀?用刀,用剑,或者我是用药?没有这个实施的手段,这个杀生不成立。第五个是命断,就是对方断气了。
所以戒律是严密的,用这五个条件来判断“犯”。这五个条件里的某一个起了变化,它结的罪就会随之改变。比如说如果杀的不是人,而是动物,这个罪就不是根本的。有没有过错呢?有,是下可悔的,是轻的。比如说我没看出这是个人,还以为是一个树桩呢!这是误杀,是中可悔的,也不是根本的。还有,比如说医院的大夫动外科手术时,病人死了。他没有杀心哪!不仅没有杀心,而且他动手术是希望病人好的。但是那没办法,或者是因为那病很严重,病人死掉了。这里没有杀心,也没有这个杀生的问题。与方便,刚才讲了。如果前面几条都有,但是被杀的人没死,这个罪就轻了,它的性质也轻了。
戒律里面也讲到很多杀的相,这里我就不细讲了。第一,自杀,是亲自去杀自己,这也犯杀。现在我们大学里面也有学生自杀,自杀的罪过很大。因为我们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比如说吃饭,我吃一碗还是两碗,这个你可以自由掌握。但是,对于生命要特别严肃。第二,教杀,就是教别人去杀。第三是遣使,派人去杀。所以美国派兵攻打伊拉克,布什有责任,因为是他派出去的。第四,往来使,就是派人去,没有杀死,又派他去。第五是重使,就是这个人没杀掉,再派一个人去。第六是展转死,张三派李四,李四再派王五,王五去杀了,第一个派的人也犯。第七是求男子。第八是教求男子,教人去找,找那个杀手。第九是求持刀人,第十是教求持刀,这都是找杀手的一些相。比如说,政府的官员派人去或派人雇杀手暗杀政敌。第十一是身作相。比如有一个人站在马路上,你想杀死他,你就故意用一个动作,让他往后退一下,车正好过来撞着他了,这叫身作相。第十二是口说。比如说:“哎呀!其实你还不如去死,你去死吧。”诱导他去自杀。第十三,身口俱现相,就是具备前面两个相。第十四是遣使说,是派人去说。第十五,遣书,是送信去诱导他死。第十六是遣使书,派人带信。第十七是坑陷,在那里挖一个坑,等他过来掉进去。第十八,倚发,就是知道他一定会靠在那上面,利用这个杀人。第十九,药,就是毒药。第二十,安杀具,即安一个机关。
关于结罪差别,刚才大致讲了。人和人想,知道是人,杀死了,不可悔;没有杀死的,中可悔。杀天龙、能变形的畜生,如《聊斋志异》里面的一些精怪,能变成人形的,杀死了,这个也是中可悔,这不是根本犯。杀死了一般的动物,属于下可悔。每一个要件还有深度的分析,今天因为时间的问题就不讲了。在所有的杀罪里面,最严重的是杀父母,这个在佛教里叫逆罪。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贪、嗔、痴而犯错误,违犯戒律。有时候是因为贪。比如说我想把他的钱弄过来,就杀了那个人。有时候是因为嗔,还有的时候是因为痴。痴就是糊涂,不明白。所以,在痴的情况下,众生也可能犯下这个杀父杀母的罪过。现在安乐死的使用,就是在父母病重的时候,子女促成了他们的死亡,这个是犯逆罪的,很严重的!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很多人派一个人去杀一个人,所有人都有同样的过错。这个过错是不能分摊的。众人派一个人断他人性命,中间有某个人有怀疑,但是他不遮止,那么大家的过错都是一样的。
如果子女有善心杀父母令离苦,即出于善心而杀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是无罪的。比如说母亲生病,你非常善意地给她吃的,吃完以后她命终了,你没有过错。再如箭射树,误射杀父母,属于误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20:47 , Processed in 0.13685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